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sika deer and red deer using partial cytochrome b and 12s ribosomal RNA genes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波 白素英 +2 位作者 徐艳春 张伟 马建章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dentifications of the degraded sampl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and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by phylogenetic and nucleotide distance analysis of partial Cytb and 12s rRNA genes s...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dentifications of the degraded sampl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and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by phylogenetic and nucleotide distance analysis of partial Cytb and 12s rRNA genes sequences. 402 bp Cytb genes were achieved by PCR-sequencing using DNA extracted from 8 case samples, and contrasted with 27 sequences of Cytb gene downloaded from GenBank database. The values of three nucleotide distance between three suspected samples and sika deer were identical (0.026±0.006), which was smaller than the smallest nucleotide distance between eastern red deer and sika deer (0.036). Furthermor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ika deer and red deer indicated that the evidences located within the same cluster as sika deer. The evidences were sika deer materials. As the same way, other three suspected samples were derived from red deer. The result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phylogenetic and nucleotide distance analysis of 387 bp 12s rRNA gene. The method was powerful and less time-consuming and helpful to reduce the related cases with wild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Cytochrome b gene (Cytb) 12s ribosomal rna gene (12s rrna
下载PDF
Frequent recombination in Cynoglossus abbreviatus(Pleuronectiformes:Cynoglossidae)ribosomal 18S rDNA
2
作者 Li Gong Tingqi Jiang +3 位作者 Bilin Hu Kaixin Wang Nannan Zhang Zengliang Mi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8-103,共6页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of concerted evolution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the lack of sequence variation in ribosomal RNA(rRNA)genes across diverse eukaryotic species.However,recent investigations into rRNA genes in fla...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of concerted evolution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the lack of sequence variation in ribosomal RNA(rRNA)genes across diverse eukaryotic species.However,recent investigations into rRNA genes in flatfish genome have resulted in controversial findings.This study focuses on 18S rRNA genes of the widely distributed tongue sole,Cynoglossus abbreviatus(Pleuronectiformes:Cynoglossidae),aiming to explore sequence polymorphism.Five distinct 18S rDNA sequence types(Type A,B,R1,R2,and R3)were identified,suggesting a departure from concerted evolution.A combination of general criteria and variations in highly conserved region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pseudogenes.The results pinpointed Type A sequences as potential pseudogenes due to significant sequence variations and deviations in secondary structure within highly conserved regions.Three types(Type R1,R2,and R3)were identified as recombinants between Type A and B sequences,with simple crossing over and gene conversion as the most likely recombination mechanisms.These finding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rRNA pseudogene identification but also shed light on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rRNA genes in teleost gen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bosomal rna tongue sole non-concerted evolution PSEUDOgene crossing over gene conversion
下载PDF
Nematode Diversity of Qingdao Coast Inferred from the 18S Ribosomal 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被引量:3
3
作者 SHEN Xiquan YANG Guanpin LIU Yongj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The 18S ribosomal DNA gene (18S rDNA) sequences (approxtmately 1300 bp in length)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Qingdao coas... The 18S ribosomal DNA gene (18S rDNA) sequences (approxtmately 1300 bp in length)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Qingdao coast in bulk with nematode specific primers. Th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re-amplified, digested with Rsa I and Hin61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and separated in agarose gel. Among 17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types, types 1, 2 and 6 covered 61.2%, 14.4% and 9.3% of the clones analyzed,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emaining 14 only covered 21 clones, which accounted for 15.1% of the total. Twenty-four representa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phylogenetically analyzed by referring to thos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RDP and GenBank databases. Although it was hard to assign these sequences to known species or genera due to the lack of the 18S rDNA sequence data of known marine free-living nematodes, the obtained sequences were assigned to the nematodes of Adenophorea. Among them, twelve sequences were close to Pontonema vulgate and Adoncholaimus sp., four to Daptonema procerus and two (identical) to Enoplus brew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 diversities could be determined by PCR retrieving and analysis of the 18S rDNA sequences and an 18S rDNA sequence could be assigned to a species or a genus only if the 18S rDNA sequences of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were accumulated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MATODE DIVERSITY 18S ribosomal rna gene rdna
下载PDF
A phylogeny of the Passerida(Aves: Passeriformes)based on mitochondrial 12S ribosomal RNA gene
4
作者 Lina Wu Yanfeng Sun +3 位作者 Juyong Li Yaqing Li Yuefeng Wu Dongming Li 《Chinese Birds》 CSCD 2015年第1期22-29,共8页
Background: Passerida is the largest avian radiation within the order Passeriformes.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level relationships within Passerida is based on DNA–DNA hybridizations; however, the phylogeneti... Background: Passerida is the largest avian radiation within the order Passeriformes.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level relationships within Passerida is based on DNA–DNA hybridizations; however,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is assemblage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debates.Methods: We analyzed the 12 S ribosomal RNA gene from 49 species of Passerida, representing 14 currently recognized families, to outlin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is group.Results: Our results identified the monophyly of the three superfamilies in Passerida: Sylvioidea, Muscicapoidea and Passeroidea. However, current delimitation of some species is at variance with our phylogeny estimate. First, the Parus major, which had been placed as a distinct clade sister to Sylvioidea was identified as a member of the super family;second, the genus Regulus was united with the Sturnidae and nested in the Muscicapoidea clade instead of being a clade of Passerida.Conclusion: Our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Johansson's study of the three superfamilies except for the al ocation of two families, Paridae and Regul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NY Passerida MITOCHONDRIAL 12S ribosomal rna gene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扩增及序列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1 位作者 刘永健 管晓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6,共9页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类18SrDNA变异类型文库,并从文库中随机挑选的30个克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pI限制性内切酶能将这些克隆分成频率分别为0.17、0.23和0.6的3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95。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与甲壳纲桡足亚纲核苷酸差异数在75.4—97.8之间,而与其他亚纲的差异都高于100。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均属于桡足亚纲,其中,AY437861和AY437862属于哲水蚤目。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可分为2个高变异区和3个相对保守区,其GC%分别为47.37%、48.16%和48.57%。研究结果表明,混合DNA提取方法简单,设计的引物可选择性地扩增浮游桡足类18SrDNA,根据18SrDNA序列序列变异描述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也为在浮游桡足类分类中引入18SrDNA序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核糖体rna基因 桡足类 序列变异
下载PDF
曼氏血吸虫核糖体RNA基因(rDNA)的重组和亚克隆
6
作者 樊晋江 宋昌存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4年第4期1-3,共3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我们将二株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i)的核糖体RNA基因(rDNA)BamHⅠ/HindⅢ非转录片段(NTS)和部分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片段,进行了进一步体外重组,组建了四种... 利用DNA重组技术,我们将二株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i)的核糖体RNA基因(rDNA)BamHⅠ/HindⅢ非转录片段(NTS)和部分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片段,进行了进一步体外重组,组建了四种rDNA亚克隆。这四种亚克隆可用作DNA探针研究和分析血吸虫抗性株和敏感株Southern印迹杂交中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PLPs)的含义。并且,可进一步探讨其在种、株、性别鉴别中的应用和研究与发育过程有关的基因组DNA重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rna基因 亚克隆 血吸虫
下载PDF
某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与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关系
7
作者 崔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分析某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与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根据基因检测... 目的分析某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与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并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耐药突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92例(92.0%)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36例(39.1%),未突变56例(60.9%)。女性患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93.2%)稍高于男性(91.1%),且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率(41.5%)稍高于男性(3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患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96.8%)高于1~3岁患儿(83.8%),且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率(47.5%)高于1~3岁患儿(22.6%)(P<0.05)。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本次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本次病程肺炎支原体-DNA载量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次病程肺炎支原体-DNA载量与耐药突变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风险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此外,本次病程肺炎支原体-DNA载量与V区A2063G和A2064G耐药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rna 核糖体 23S 大环内酯类 耐药基因
下载PDF
12种石鲈科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任岗 章群 +2 位作者 钱开诚 徐忠能 林小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分析了5属12种石鲈科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并参照RNA二级结构模型区分配对区和非配对区。结果表明,配对区对G有偏好(33.5%),非配对区对A有偏好(38.5%);与配对区相比,非配对区存在更多的变异和系统发育信息。从序列的Ju... 分析了5属12种石鲈科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并参照RNA二级结构模型区分配对区和非配对区。结果表明,配对区对G有偏好(33.5%),非配对区对A有偏好(38.5%);与配对区相比,非配对区存在更多的变异和系统发育信息。从序列的Jukes-Cantor遗传距离结果看,石鲈科胡椒鲷属Plectorhynchus、矶鲈属Parapristipoma、石鲈属Hapalogenys、髭鲷属Pomadasys、Haemulon属5个属属间的差异水平都接近或超过了其与外类群科间的差异水平。从构建的ME系统发育树结果看,石鲈科鱼类分成二大分支,未能形成单一类群。在亲缘关系上,胡椒鲷属和矶鲈属较近,石鲈属和Haemulon属较近,髭鲷属与其它4个属较远,髭鲷属在鲈亚目中的分类地位可能应提高到科的水平。初步确定研究中选用的16S rRNA基因片段基本适用于石鲈科属间和属内种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鲈科 线粒体16S Rrna基因 rna二级结构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rRNA基因的PCR扩增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慧儿 周君华 +3 位作者 李明月 陈代雄 张雪雁 李小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核酸诊断方法用于广州管圆线虫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成虫rRNA大亚基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DNA进行PCR扩增,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序列测定证实:PCR... 目的探讨核酸诊断方法用于广州管圆线虫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成虫rRNA大亚基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DNA进行PCR扩增,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序列测定证实:PCR产物的大小和序列结构与待扩增的广州管圆线虫目的基因完全一致。结论本方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将其用于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Rrna基因 PCR
下载PDF
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变异型及其与植被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官品 朱艳红 +1 位作者 陈亮 薛小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能反映植被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核糖体rna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植被 变异类型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水环境细菌16S 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志岗 杨官品 朱艳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用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描述了水环境细菌群落结构。从环境水样中直接分离 DNA,以细菌特异的引物扩增 165 rDNA,构建质粒文库,随机分离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获得 16S ... 用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描述了水环境细菌群落结构。从环境水样中直接分离 DNA,以细菌特异的引物扩增 165 rDNA,构建质粒文库,随机分离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获得 16S rDNA基因型,用基因型的种类及频率描述特定水体生境的细菌群落结构。该方法在分析水体隐含遗传多样性、揭示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核糖体rna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细菌群落 水环境 环境污染 评价
下载PDF
鲳亚目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5,共10页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分化的原始单系群;无齿鲳科和方尾鲳科为单系群,它们与非单系群的双鳍鲳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鲳科为并系群,内部存在与地理区系相对应的2个分支,提示了该科鱼类早期的分化模式。同时,也对16S rRNA基因在鲳亚目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亚目 线粒体16S rrna 序列变异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任岗 章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8,共6页
沙塘鳢属鱼类为东亚特有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分类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测定了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全部种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2种日本沙塘鳢属鱼类和塘鳢科鱼类同源序列,探讨中国产4... 沙塘鳢属鱼类为东亚特有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分类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测定了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全部种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2种日本沙塘鳢属鱼类和塘鳢科鱼类同源序列,探讨中国产4种沙塘鳢属鱼类的物种有效性,分析沙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690bp,其中变异位点258个,简约信息位点201个,包括插入/缺失位点34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3.0,表明12S rRNA基因是研究沙塘鳢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的合适分子标记。基于p-distance模型的6种沙塘鳢属鱼类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24,种间遗传距离为0.058—0.064,支持暗色沙塘鳢和中华沙塘鳢为不同种,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包括中华沙塘鳢、河川沙塘鳢、海丰沙塘鳢、鸭绿江沙塘鳢4个种的观点;至于中国还有没有新的沙塘鳢属鱼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丰海塘鳢是河川沙塘鳢的姐妹群,暗色沙塘鳢与O.hikimius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同属其余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则由于自展数据支持率较低而尚不明确。中国产沙塘鳢和日本产沙塘鳢并未单独分群,推测沙塘鳢属鱼类的共同原始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约在4.9—6.5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开始分化,系统发育过程比较适合离散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鳢属 线粒体12Srrna基因 分子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厚蟹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敬明 孙翰昌 孙世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2,共9页
对我国沿海天津厚蟹6个群体、侧足厚蟹4个群体、伍氏仿厚蟹2个群体和日本仿厚蟹1个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厚蟹序列,分析了厚蟹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除天津厚蟹丹东群体的2个个体16S rRNA基... 对我国沿海天津厚蟹6个群体、侧足厚蟹4个群体、伍氏仿厚蟹2个群体和日本仿厚蟹1个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厚蟹序列,分析了厚蟹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除天津厚蟹丹东群体的2个个体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为526 bp外,其他天津厚蟹和侧足厚蟹均为525 bp;除日照群体和丹东群体外,其他每个群体的个体之间没有序列差异,天津厚蟹和侧足厚蟹共有5个单倍型。伍氏仿厚蟹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25 bp,群体、个体之间均无序列差异。日本仿厚蟹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23 bp,个体之间无序列差异。其A,T,G,C含量只有略微的差异,A+T含量(72.3%~73.7%)明显高于G+C含量。4种厚蟹所有序列比对,在526 bp序列上共有变异位点36处和4处插入/缺失,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6处,转换/颠换的平均值为2.8。在5个单倍型中,侧足厚蟹泉州、宁波群体的6个个体与天津厚蟹宁波、日照群体的4个个体的序列都相同,共享1个单倍型;而且5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很小,仅为0.19%~1.15%,表明二者为同一物种的不同形态类型。采用NJ法,ML法和MP法构建的厚蟹/张口蟹复合群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天津厚蟹和侧足厚蟹的10个群体的5个单倍型和台湾厚蟹首先聚到一起,形成侧足厚蟹复合体后,再与三齿厚蟹聚为一支;日本仿厚蟹与德氏仿厚蟹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伍氏仿厚蟹聚为一支;均得到99%置信度的支持,表明厚蟹属蟹类和仿厚蟹属蟹类均为单系,支持将厚蟹亚属和仿厚蟹亚属分别提升为属。分子数据及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亦支持将假厚蟹亚属和拟厚蟹亚属分别提升为属,以及形态学上将厚蟹/张口蟹复合群分为7个属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蟹属 仿厚蟹属 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套式PCR扩增特定SSrRNA基因片段诊断间日疟及混合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诸欣平 李明 +3 位作者 董洁 周蕾 王学忠 王凤云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2-95,共4页
根据间日疟原虫(P.v.)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特异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一条长120个碱基对(bp)的间日疟原虫SSrRNA基因特定片段,并用于云南... 根据间日疟原虫(P.v.)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特异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一条长120个碱基对(bp)的间日疟原虫SSrRNA基因特定片段,并用于云南间日疟患者的血样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特异性强,除间日疟原虫外,恶性疟原虫(P.f.)、三日疟原虫(P.m.)及正常人血DNA样本均无此扩增带出现。该系统检测原虫的敏感度为0.1个疟原虫/lμl血,大大高于常规镜检。在进行间日疟检测中,该系统与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更重要的是发现镜检漏诊的4例P.v.和P.f.的混合感染病例。鉴于该系统具有特异、敏感、稳定、简便的特点和鉴别疟原虫种类、判定混合感染等优点,故对疟疾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SSRrna PCR 间日疟原虫 混合感染 诊断
下载PDF
土壤细菌基因资源的直接分离——16S核糖体RNA基因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官品 朱艳红 李志岗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细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先分离纯培养物,但绝大多数环境细菌无法人工培养.由于基因工程技术能直接利用基因元件,为绕过人工培养的困难,我们以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为模式,建立了直接从土壤中分离基因元件的方法.该方法... 细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先分离纯培养物,但绝大多数环境细菌无法人工培养.由于基因工程技术能直接利用基因元件,为绕过人工培养的困难,我们以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为模式,建立了直接从土壤中分离基因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直接从土壤中分离DNA、PCR扩增基因和PCR产物克隆等步骤,为直接收集、利用土壤细菌遗传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资源 核糖体 细菌 土壤微生物 分离
下载PDF
核糖体RNA基因在蕈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伟 方晓阳 潘传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3-456,共4页
蕈菌的核糖体RNA(rRNA)基因既存在于细胞核内,又存在于线粒体中,均由高度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由于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近年来成为蕈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蕈菌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近些年来在蕈菌分子... 蕈菌的核糖体RNA(rRNA)基因既存在于细胞核内,又存在于线粒体中,均由高度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由于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近年来成为蕈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蕈菌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近些年来在蕈菌分子系统学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rna(rrna)基因 蕈菌 分子系统
下载PDF
核糖体RNA基因在丝核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金凤 伍恩宇 夏海波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核糖体RNA基因(rDNA)因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和演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系统介绍了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特点、特定区域的通用性扩增引物,及近年来在丝核菌不同融合群的鉴定、系统...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核糖体RNA基因(rDNA)因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和演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系统介绍了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特点、特定区域的通用性扩增引物,及近年来在丝核菌不同融合群的鉴定、系统进化关系、遗传分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核菌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 rna基因(rdna)
下载PDF
小RNA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明国 信爱国 杨立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小RNA病毒科属于正链RNA病毒,该科各属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机制具有保守性。文章对小RNA病毒科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包括非依赖帽状结构的翻译起始、宿主细胞翻译的关闭、病毒多聚蛋白的加工处理和RNA的复制研究进行综述,为阐明该科... 小RNA病毒科属于正链RNA病毒,该科各属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机制具有保守性。文章对小RNA病毒科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包括非依赖帽状结构的翻译起始、宿主细胞翻译的关闭、病毒多聚蛋白的加工处理和RNA的复制研究进行综述,为阐明该科病毒的致病机理和研究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基因表达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rna结构元件
下载PDF
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自慧 冯宪敏 +3 位作者 卢思奇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肺孢子虫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