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xogenous salicylic acid on growth and H_2O_2-metabolizing enzymes in rice seedlings under lead stress 被引量:30
1
作者 CHEN Jing ZHU Cheng LI Li-ping SUN Zhong-yang PAN Xue-b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4-49,共6页
Salicylic acid (SA) w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plant resistance to pathogen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plant response to some abiotic stres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A on the growth and H... Salicylic acid (SA) w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plant resistance to pathogen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plant response to some abiotic stres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A on the growth and H2O2-metabolizing enzymes in rice seedlings under lead stress were studied. When rice seedlings grown in nutrient solution containing Pb^2+ (0, 0.05, 0.15, 0.25 mmol/L) for 18 d, the plant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b concentration. The pre-treatment with SA (treated with 0.1 mmol/L SA for 48 h before Pb stress) partially protected seedlings from Pb toxicity. The chlorophyll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leaves of Pb-exposed with SA pre-treatment seedlings than in Pb-exposed plants at the same Pb intensity. SA pre-treated alon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ength of shoot and root of seedlings but the vigour difference was not marked under long-term exposure to Pb toxicity. SA pre-treated influence the H2O2 level in leaves of seedlings by up-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repressing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2+ in the growth medium.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 that SA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rice seedlings against Pb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orbate peroxidase CATAlASE H2o2 lead stress rice (oryza sativa l.) salicylic acid superoxide dismutase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叶片水势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15
2
作者 曲延英 穆平 +4 位作者 李雪琴 田玉秀 文峰 张洪亮 李自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为了揭示叶片水势在水稻抗旱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遗传机制,以越富和IRAT109为亲本构建了120个重组自交系,开展叶片水势与抗旱相关性及QTL定位的研究。重组自交系及亲本群体在旱田和水田两种条件下种植,于始穗期测量叶片凌晨水势和中午水势... 为了揭示叶片水势在水稻抗旱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遗传机制,以越富和IRAT109为亲本构建了120个重组自交系,开展叶片水势与抗旱相关性及QTL定位的研究。重组自交系及亲本群体在旱田和水田两种条件下种植,于始穗期测量叶片凌晨水势和中午水势;以抗旱系数作为抗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叶片水势在重组自交系间变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旱田中午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及旱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旱田叶片水势变化与抗旱系数及旱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旱田中午叶片水势高且能保持凌晨基础叶片水势的品种更具抗旱性。共检测到6个叶片水势加性QTL,其中旱田凌晨叶片水势2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5.4%和7.9%,旱田中午叶片水势1个,解释表型变异的10.0%,旱田叶片水势变化2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1.6%和9.5%,水田叶片水势变化1个。未检测到水田叶片水势加性QTL。共检测到5对上位性效应QTL,其中旱田中午和凌晨叶片水势各检测到1对上位性QTL,水田凌晨叶片水势上位性QTL1对,水田中午叶片水势上位性QTL2对。抗旱系数共检测到3个加性QTL和2对上位性QTL。叶片水势遗传力较低,田间直观选择效果差,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会提高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系数 叶片水势 抗旱性 QTl 水稻(o.satival.)
下载PDF
一个水稻开颖不育突变体ohs1(t)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晓玲 毛毕刚 +3 位作者 刘华清 陈建民 田大刚 王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13-419,共7页
我们在明恢86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花器官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开颖不育(open hull sterile1,ohs1(t))突变体。ohs1(t)突变体表现颖花开裂,内外稃片变细,内稃微弯向外稃,有雌雄蕊分化,但雌雄蕊较野生型株的小,大多数花药没有花粉... 我们在明恢86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花器官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开颖不育(open hull sterile1,ohs1(t))突变体。ohs1(t)突变体表现颖花开裂,内外稃片变细,内稃微弯向外稃,有雌雄蕊分化,但雌雄蕊较野生型株的小,大多数花药没有花粉,少数花药中含有不育花粉,雌雄配子均不育。突变体ohs1(t)分别与明恢86、R527、93-11和中花16号杂交后代遗传分析表明,ohs1(t)是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的突变体。以ohs1(t)和93-11杂交F2群体中突变个体作为初步定位群体,采用已报道的SSR标记将OHS1(t)初步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长臂端RM493和RM5638两个标记间。随后利用已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http://rgp.dna.affrc.go.jp/E/index.html)及93-11和日本晴间SSR标记数据库(http://www.gramene.org/),新开发和筛选了SSR和In-Del标记,并以ohs1(t)和中花16号杂交F2群体中突变个体作为新定位群体,将OHS1(t)基因进一步定位在NSSR0115和InDel010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和0.3cM,物理距离约66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颖不育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OsMPK14基因在光敏色素A和B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特性
4
作者 李咪咪 刘洪梅 +1 位作者 张帆 梁卫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8-1181,共4页
以日本晴(Wt)和光敏色素A、B的突变体(phyA,phyB)3个水稻(Oryza stiva L.)粳稻品种为试材,检测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并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水稻MAPK基因OsMPK14在叶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 以日本晴(Wt)和光敏色素A、B的突变体(phyA,phyB)3个水稻(Oryza stiva L.)粳稻品种为试材,检测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并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水稻MAPK基因OsMPK14在叶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敏色素A和B的突变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表达模式分析显示,OsMPK14基因在3个水稻品种的叶片中具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在Wt和phyA植株叶片中的表达呈现出波动性,而在phyB中随着生长进程的延续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tiva l.) 光敏色素突变体 osMPK14基因 叶绿素含量 表达特性
下载PDF
华南籼稻品种(系)稻米食味性状对施氮量的响应
5
作者 张兰兰 刘迪林 +4 位作者 马晓智 霍兴 孔乐 柳武革 王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9-959,共11页
【目的】通过不同水稻品种(系)食味相关性状对氮肥水平和种植季节的反应特性,鉴定出不同的响应类型,并筛选出响应相对不敏感的优质食味品种(系),为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华南优质、高... 【目的】通过不同水稻品种(系)食味相关性状对氮肥水平和种植季节的反应特性,鉴定出不同的响应类型,并筛选出响应相对不敏感的优质食味品种(系),为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华南优质、高产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共17份)为供试材料,在广州早、晚两季种植,分别实施4个施氮量水平(0、90、135和180 kg/hm^(2))处理,观测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响应。【结果】1)除碱消值响应较小外,直链淀粉含量(AC)、蛋白质含量(PC)和食味值(TV)对施氮量均有明显的响应:PC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TV则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AC、PC和TV在晚季以及胶稠度(GC)在早、晚两季存在施氮水平×品种(系)的互作效应。说明晚季施氮水平对GC、AC、PC和TV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2)晚季以N0(不施氮肥)处理的米饭TV最优,早季则一般以N1(90 kg/hm^(2))处理的米饭TV最优。说明早季应适当施用少量氮肥,而晚季则尽量不施氮肥可能更有利于米饭食味的提高。3)不同优质稻品种(系)米饭食味对施氮水平的敏感度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4)杂交稻F1代的GC、AC、PC和TV多数居于其相应父母本之间,但其TV一般偏向高值亲本,表现出部分显性或超显性。【结论】要培育食味优良的常规稻和优质杂交稻,必须利用中低PC、中高TV的材料作亲本。在优质稻米生产中,选用米饭食味好,且对氮肥中低度敏感的优质稻品种,并根据生产季节不同配套相应的施肥技术方案,是高食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蒸煮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施氮量 双季稻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gene fzp(t)controlling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in rice 被引量:1
6
作者 段远霖 李维明 +9 位作者 吴为人 潘润森 周元昌 祁建民 林荔辉 陈志伟 毛大梅 刘华清 张丹凤 薛勇彪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A mutant of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in rice called frizzle panicle (fzp) was discovered in the progeny of a cross between Oryza sativa ssp. indica cv. V20B and cv. Hua1B. The mutant ex-hibits normal plant morphology ... A mutant of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in rice called frizzle panicle (fzp) was discovered in the progeny of a cross between Oryza sativa ssp. indica cv. V20B and cv. Hua1B. The mutant ex-hibits normal plant morphology but has apparently fewer tillers. The most striking change in fzp is that its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is completely blocked, with unlimited subsequent rachis branches generated from the positions where spikelets normally develop in wild-type plants. Ge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fzp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which is temporarily named fzp (t). Based on its mutant phenotype, fzp (t) represents a key gene controlling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Some F2 mutant plants derived from various genetic background appeared as the middle type? suggesting that the action of fzp (t) is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redundant, modifier or interac-tive genes. By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method, fzp (t) gene was mapped in the terminal region of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7, with RM172 and RM248 on one side, 3.2 cM and 6.4 cM from fzp (t), and RM18 and RM234 on the other side, 23.1 cM and 26.3 cM from fzp(t),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will facilitate the positional cloning and function studies of the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 SATIVA l)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fzp genetics gene mapping.
原文传递
Molecular evolution of rice S_5~n and functional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sequences 被引量:2
7
作者 TONG JingFei LI YanHong YANG YouXin SHAHID Muhammad Qasim CHEN ZhiXiong WANG Lan LI JinQuan LIU XiangDong LU YongG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9期2016-2024,共9页
The wide compatibility gene, S 5 n , can overcome embryo sac sterility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of ric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s of the S 5 n sequence to reveal the o... The wide compatibility gene, S 5 n , can overcome embryo sac sterility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of ric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s of the S 5 n sequence to reveal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 5 n . In this paper, 26 cultivated rice haplotypes and 22 wild rice accessions harboring S 5 n were used to sequence S 5 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5 genotypes among the 48 materials were fully consistent with control cultivar 02428 (CK). The other 33 accession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variation in the S 5 n sequence. Variations in the coding region mainly occurred in the second exon and eight materials showed a 10-bp deletion at 1710–1719 bp, including wild (O. nivara) and cultivated rice, such as IRW501 and Yuetai B. S 5 n sequences were not biased and evolved neutrally. The 48 materials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 using a phylogenetic tree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Most of the wild rice clustered together, and the cultivated rice clustered into another group. Eight cultivated rice and O. nivara (wild rice) clustered in another group, which were found to lack 10 consecutive bases in exon 2. Eight rice varieties with high numbers of differences in their S 5 n coding regions were crossed with testers (typically indica and japonica) to produced test cross F 1 populations. The F 1 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ability to overcome indica-japonica hybrid steril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mbryo sac fertility of S 5 n -containing hybri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hybrids,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materials with divergent sequences, indirectly proving that S 5 n is a non-functional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序列 水稻品种 分子进化 功能比较 杂种不育 广亲和基因 第二外显子 第2外显子
原文传递
磁化水灌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被引量:45
8
作者 朱练峰 张均华 +2 位作者 禹盛苗 胡志华 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07-114,共8页
为明确磁化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和杂交粳稻甬优9号为试验品种,于2012-2013年进行了磁化水(F型变频磁化水处理器的磁场强度为0.2T)和普通水(CK)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为明确磁化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和杂交粳稻甬优9号为试验品种,于2012-2013年进行了磁化水(F型变频磁化水处理器的磁场强度为0.2T)和普通水(CK)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磁化水灌溉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增幅4.0%~7.9%)、结实率(3.9%~8.7%)和产量(增幅5.2%~9.3%)。2013年,磁化水灌溉提高了水稻的低位分蘖发生率(增幅9.4%~21.5%),增加了孕穗期、灌浆期倒三叶的SPAD值(增幅2.4%~7.8%)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8.7%~18.8%);磁化水灌溉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的的垩白粒率分别降低了13.3%和12.0%,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1.4%和7.7%,胶稠度分别提高了6.0和4.0mm,碱消值提高了4.3%和4.8%。该结果为磁化水在水稻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磁化装备 作物生长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 被引量:20
9
作者 贾士荣 袁潜华 +7 位作者 王丰 姚克敏 裴新梧 胡凝 王志兴 王旭静 柳武革 钱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随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研发的快速发展,需要研究水稻转基因飘流可能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基因飘流及其数据是对转基因水稻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管的重要参数。为此,从2002...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随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研发的快速发展,需要研究水稻转基因飘流可能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基因飘流及其数据是对转基因水稻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管的重要参数。为此,从2002年开始组建了研究团队,对转基因水稻的基因飘流进行了为期10年的系统研究。取得的结果主要包括:(1)阐明了水稻基因飘流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影响水稻基因飘流的生物学和气象学主控因子。沿水稻开花期的主流风向,采用长方形田间试验设计,分别在三亚、广州和杭州3个点2-3个生长季,研究了纯合转bar基因花粉供体L201或B2(姐妹系,抗除草剂Basta)向19个非转基因受体(包括不育系、常规稻品种、杂交稻F1和普通野生稻)在不同距离上的基因飘流率,明确了转基因向不育系的飘流率最高,向普通栽培稻品种的基因飘流率最低(相邻种植时小于1%或0.1%),向普通野生稻的基因飘流率介于不育系和常规稻之间,向不育系的最大基因飘流率比向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要大1-3个数量级;基因飘流率随距离增加呈负指数曲线衰减,且存在急剧降低的"拐点","拐点"的距离与试验点水稻开花期的风速密切相关,广州和杭州为1-2 m,三亚约为5 m;采用圆形、以花粉供体为中心的田间试验设计,以异交结实率很高的不育系博A作受体,清晰地解析了风向与基因飘流率的数值关系,主流和次主流风向下游4个扇区的基因飘流事件累计达90%-96%,而逆风向和侧逆风向4个扇区仅为4%-10%。综上所述,水稻转基因飘流率与常规育成品种间的异交率(一般在1%以下)基本相同,在数量级上转基因并未增加新的风险。(2)建立了以气象资料为参数的水稻花粉扩散和基因飘流普适模型,计算和预测了中国南方稻区17省、市的最大基因飘流阈值距离(maximum threshold distances,MTDs)。受东南季风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中国南方稻区MTDs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西之间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南北之间首先在南方丘陵地区逐渐减小、越过南岭后再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增大。(3)利用人工构建的普通野生稻与基因(Bt或bar)飘流后代栽/野F1杂种混栽群体,经多年多代跟踪观察,分析了转基因飘流至普通野生稻后的命运,发现栽/野F1杂种在3-5年后完全消失,混栽群体中检测不到外源的Bt和bar,有理由推测普通野生稻具有自我保护的机制。(4)研究了小规模田间试验中采用花期隔离和布帐隔离措施降低水稻基因飘流率的效果;调查了海南、广东、广西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居群与相邻种植的栽培稻花期相遇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研究了基因拆分技术作为生物学限控措施从根本上限控基因飘流的效果;以本研究的结果及对国际上主要农作物基因飘流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在水稻基因飘流风险评估和监管中采用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在10年回顾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转基因 花粉扩散 基因飘流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rice (oryza SATIVA l ) common WIlD rice (o rufipogon)
下载PDF
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源库协调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小乐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吴建富 漆映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44-1748,共5页
为了探讨超级早、晚稻品种的高产机理,对其源库特性进行了研究。与非超级稻品种(对照)相比,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总库容量、粒叶比、粒束比均较大,且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整个灌浆结实期的源库增量比略大,但早稻在灌浆中后期(抽穗后10~25d... 为了探讨超级早、晚稻品种的高产机理,对其源库特性进行了研究。与非超级稻品种(对照)相比,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总库容量、粒叶比、粒束比均较大,且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整个灌浆结实期的源库增量比略大,但早稻在灌浆中后期(抽穗后10~25d)和晚稻在灌浆前期(抽穗后0~10d)均明显大;起始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大,结实率与起始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早稻)或显著(晚稻)正相关;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衰退值较小,而剑叶的气-叶温差除早稻的株两优819和晚稻的淦鑫688外,其他均大。根系活力衰退值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剑叶的气叶温差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较大的库容量且源库协调性较好是超级早、晚稻品种超高产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早稻 晚稻 产量 源库特性
下载PDF
声频控制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禹盛苗 姜仕仁 +2 位作者 朱练峰 张均华 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了探明声频控制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该文对水稻进行了特定频率和响度(主频率500Hz,响度80dB)的声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声频处理的杂交籼稻天丰优5号增产5.11%,杂交粳稻甬优13号增产5.38%,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为了探明声频控制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该文对水稻进行了特定频率和响度(主频率500Hz,响度80dB)的声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声频处理的杂交籼稻天丰优5号增产5.11%,杂交粳稻甬优13号增产5.38%,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CK相比,声频处理天丰优5号和甬优13号的有效穗数分别增加8.40和5.80穗/m2,每穗实粒数增加2.46和4.46粒;声频处理后7和14d,天丰优5号茎蘖数分别多0.3和0.5株/从,甬优13号茎蘖数分别多1.1和1.0株/从;声频处理的天丰优5号孕穗期(9月8日)和灌浆期(10月6日)平均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1.36%和10.41%,甬优13号孕穗期(9月22日)和灌浆期(10月20日)分别增加5.20%和4.91%;声频处理的稻米透明度均提高1个等级,天丰优5号和甬优13号垩白度分别降低21.31%和5.88%,胶稠度分别增加2.0和8.0mm,整精米率分别提高6.99%和2.22%,稻米质量指数分别提高6.58%和10.94%。该文为声频控制技术在水稻上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叶绿素 声波影响 水稻 声频控制技术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晓玲 李金泉 卢永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1-687,共7页
以包括34项质量性状和15项数量性状数据的丁氏收集稻种资源中的2262份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抽样方法、3种类型的性状数据、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调整的欧氏距离构建巢式核心种质,以确定一种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结果表明,抽样比例在2.2%... 以包括34项质量性状和15项数量性状数据的丁氏收集稻种资源中的2262份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抽样方法、3种类型的性状数据、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调整的欧氏距离构建巢式核心种质,以确定一种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结果表明,抽样比例在2.2%~9.9%之间的核心子集已足以保持原群体最大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整合的质量数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最大,优于仅由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采用优先取样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结合可变类平均法或类平均法构建的效果最好,由此得到150份核心种质,占原群体的6.6%。对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验证表明,核心种质绝大部分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原群体,其表型频率方差均小于原群体,表型保留比例均达到100%,大部分数量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无显著差异,最大值、最小值、极差与原群体完全符合。150份核心种质较好地保存了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下载PDF
水稻品种南京11抽穗期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林广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用抽穗期感光基因型已知的秋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越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日本晴(E1E1 e2e2 e3e3 Se1Se1)和日光(E1E1 E2E2 e3e3 Se1Se1)作鉴别品种,分析了中籼水稻品种南京11的抽穗期基因型。... 用抽穗期感光基因型已知的秋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越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日本晴(E1E1 e2e2 e3e3 Se1Se1)和日光(E1E1 E2E2 e3e3 Se1Se1)作鉴别品种,分析了中籼水稻品种南京11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南京11的抽穗期感光基因型为 E1E1e2e2E3E3Se1Se1,同时还存在1对隐性感光抑制基因i-Sel;进一步利用QTL近等基因系NIL(Hdi)和NIL(Hd4)进行的试验也验证了南京11存在2个显性的主效感光基因E1和Se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京品种 抽穗期 基因型 感光基因
下载PDF
氮肥运筹及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优752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71
14
作者 田智慧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4-898,共5页
以三系籼型杂交中稻中优75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及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0—240ks/hm^2施氮范围内,中优752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同一施氮水平(240ks/hm^2)下产量随中后期施氮比例... 以三系籼型杂交中稻中优75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及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0—240ks/hm^2施氮范围内,中优752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同一施氮水平(240ks/hm^2)下产量随中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穗肥和粒肥占60%的产量最高;密度为20cm×30cm的产量最高。分析表明,中优752的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2)在0—300kg/hm^2。施氮范围内,增施氮肥使中优752的成穗率降低;而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和适当降低密度能使中优752的成穗率提高。颖花退化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中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和密度的降低而降低。早发度与成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优752 氮肥运筹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四川部分水稻地方品种对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力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贤军 任光俊 张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03-106,共4页
对296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对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资源中存在有强恢资源,但比例仅占1.35%,也有相当部分资源具高恢力(3.04%),而大部分地方品种属保持类(44.59%)。利... 对296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对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资源中存在有强恢资源,但比例仅占1.35%,也有相当部分资源具高恢力(3.04%),而大部分地方品种属保持类(44.59%)。利用地方恢复资源的首要问题是降低株高,还讨论了高恢材料的利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野败 恢复力 四川
下载PDF
用SSR标记提高水稻分子连锁图谱密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远霖 赵守环 +7 位作者 吴为人 周元昌 祁建民 潘润森 林荔辉 陈志伟 官华忠 毛大梅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本课题组利用圭 6 30 /台湾粳的DH群体 ,建立了一个水稻RFLP连锁图。该图谱含 175个标记 ,总长 12 2 4 6cM ,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7 0cM。但该图标记分布不够均匀 ,存在较多空白区 ,且在第 4和第 8染色体上分别存在一个断点。本研究... 本课题组利用圭 6 30 /台湾粳的DH群体 ,建立了一个水稻RFLP连锁图。该图谱含 175个标记 ,总长 12 2 4 6cM ,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7 0cM。但该图标记分布不够均匀 ,存在较多空白区 ,且在第 4和第 8染色体上分别存在一个断点。本研究试图在原有RFLP图谱的基础上 ,添加一些SSR标记 ,以使该图谱标记更加密集和均匀 ,并消除两个断点。共筛选了 36 1对RM引物 ,获得了 183对多态标记 ,在 12条染色体上共整合了 5 7个RM标记 ,染色体连锁图总长度为 1811 2cM ,比原图谱增长了 4 7 9% ,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7 8cM ,与原图谱相近。不过 ,两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断点仍无法消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水稻 分子连锁图谱 RFlP SSR 遗传图谱
下载PDF
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福孙 潘晓华 孙爱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研究了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旱育延缓秧苗出叶速度,降低株高,单株分蘖数、茎基宽及叶面积等指标低于水育秧苗;(2)根系活力以盘育秧最强,发根数最多,旱育其次,水育最弱;(3)秧苗所带分... 研究了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旱育延缓秧苗出叶速度,降低株高,单株分蘖数、茎基宽及叶面积等指标低于水育秧苗;(2)根系活力以盘育秧最强,发根数最多,旱育其次,水育最弱;(3)秧苗所带分蘖成活率及成穗率盘育秧最高,水育秧最小;(4)产量以盘育秧最高,旱育秧其次,水育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育秧方式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中优752的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晓华 田智慧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为探讨籼型杂交中稻中优752的高产形成规律,设计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施氮时期和不同密度处理,以创造不同的群体。研究表明:(1)中优752的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2)产量与生育后期的干物... 为探讨籼型杂交中稻中优752的高产形成规律,设计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施氮时期和不同密度处理,以创造不同的群体。研究表明:(1)中优752的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2)产量与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生产、氮磷钾的吸收量、颖花伤流量、库源增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早发度、粒叶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值、剑叶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优752 产量形成
下载PDF
赤霉素在水稻异交栽培中的作用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跃进 周永龙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试验观察了赤霉素在水稻异交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赤霉素能明显提高水稻异交结实率,但对培矮64S这种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应用效果比对珍汕97A这种野败型质核互作不育系的应用效果差。
关键词 赤霉素 水稻 异交 栽培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在双季稻上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俊海 李祖章 张爱民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36-38,共3页
在水稻上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的出苗高峰延迟4~5d,最高茎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早稻增产3.26%,晚稻增产4.21%;且有利于磷元素的吸收,促进水稻对Cu、Zn、Cd、As等金属... 在水稻上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的出苗高峰延迟4~5d,最高茎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早稻增产3.26%,晚稻增产4.21%;且有利于磷元素的吸收,促进水稻对Cu、Zn、Cd、As等金属元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生物有机肥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