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Rice Genotypes on Folding and Spinning Behaviour of Leaf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Leaf Damage 被引量:3
1
作者 M.PUNITHAVALLI N.M.MUTHUKRISHNAN M.BALAJI RAJKUMAR 《Rice science》 SCIE 2013年第6期442-450,共9页
Folding and spinning behavior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Lepidoptera: Pyralidae)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rice genotypes viz., resistant, susceptible, hybrid, scented, popular and wild rice genotypes... Folding and spinning behavior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Lepidoptera: Pyralidae)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rice genotypes viz., resistant, susceptible, hybrid, scented, popular and wild rice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onger leaf selection time and folding time per primary fold; shorter primary fold and whole leaf fold; lower number of binds per primary fold and whole leaf fold were recorded in resistant and wild rice genotypes.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af folding paramet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leaf folder damage whereas the leaf spinning paramete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Similarl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chosen genotypes and were related to leaffolder damage. The leaf width and total productive tiller numbe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leaffolder infesta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trichome density and length, leaf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might contribute to resistance whereas total number of green leaves had no effect on leaffolder infestation. In the scatter plot analysis between leaf folding and spinning characters and leaffolder damage, the genotypes were separated into four groups viz., resistant (TKM6, Ptb 33, LFR831311, Oryza rhizomatis and O. minuta), moderately resistant (ASD16 and CORH1), moderately susceptible (ADT36, Pusa Basmati and CB200290) and susceptible (IR36 and TN1).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proved that the leaf morphology viz., leaf length and width, plant height and trichome density and length may play a vital role in resistance against rice leaffol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genotype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folding and spinning behaviour leaf morphology
下载PDF
Toxicit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stal Toxins to Field Populations of Rice Leaf 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and Establishment of Baseline Susceptibility to Cry1Ab
2
作者 Ramesh Babu Veegala Shashi Vemuri +2 位作者 Chintalapati Padmavathy Muthugounder Mohan Sena Balachandr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8期617-621,共5页
关键词 CRY1AB杀虫蛋白 苏云金芽孢杆菌 稻纵卷叶螟 晶体毒素 基线估计 田间种群 毒性 易感性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蒋春先 杨秀丽 +2 位作者 齐会会 张云慧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808-4817,共10页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PLIT平台对监测到的迁出种群进行迁飞轨迹分析。【结果】在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日落后起飞,20:00左右达到起飞高峰,起飞可持续1 h左右;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主要在1 000 m以下,具有聚集成层现象,可形成2—3层,100—300、400—500 m成层密度较大。成层现象与局部风速极值有关,与风向关系不大,但最大密度并不总是出现在最大风速处。轨迹分析显示,此次从兴安迁出的稻纵卷叶螟蛾经过3次再迁飞,可到达广西河池地区继续繁殖危害,而到达贵州遵义、黔南地区的虫群由于缺乏食物来源无法生存。【结论】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与华东地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 雷达监测 飞行参数 轨迹分析
下载PDF
24%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满开 唐学友 柏玉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4-606,共3页
24%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24%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1-3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14 d,每公顷用24%氰氟虫腙SC 450、600 mL、24%氰氟虫腙SC 450 mL+有机硅150 mL、24%氰氟虫腙SC 450 mL+40.7%毒死蜱EC 600 mL+有... 24%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24%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1-3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14 d,每公顷用24%氰氟虫腙SC 450、600 mL、24%氰氟虫腙SC 450 mL+有机硅150 mL、24%氰氟虫腙SC 450 mL+40.7%毒死蜱EC 600 mL+有机硅150 mL处理的保叶效果为87.25%-98.38%。对稻纵卷叶螟4-5龄幼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24%氰氟虫腙SC 750 mL/hm2,药后7d,防治效果97.18%。在该试验条件下,24%氰氟虫腙SC各处理对水稻安全,对天敌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氰氟虫腙 试验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9
5
作者 孔祥义 李世龙 +4 位作者 严海 李肇彬 肖春雷 许彦 李劲松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混用和复配药剂,在三亚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10%氟铃·毒死蜱(酷锐)1500mL+50%丙溴磷600mL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97.74%,其持效期也较好,药后7d防效达100....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混用和复配药剂,在三亚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10%氟铃·毒死蜱(酷锐)1500mL+50%丙溴磷600mL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97.74%,其持效期也较好,药后7d防效达100.00%;试验中使用的其他单剂或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可用于对稻纵卷叶螟的轮换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纵卷叶螟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的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动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2期303-310,共8页
温度是影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温度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可为害虫种群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9.0℃,22.0℃,25.0℃,2... 温度是影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温度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可为害虫种群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9.0℃,22.0℃,25.0℃,28.0℃,31.0℃)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仿真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预测成虫的产卵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结果显示,在初始卵量均为100标准粒的情况下,温度过高(>25.0℃)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低龄幼虫的生存和发育,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验种群后期的发育和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和生殖力迅速提高,温度为25.0℃时世代存活率、次代产卵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67%和1488.4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4.9℃。研究表明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害虫种群发育动态及预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种群动态 温度 系统动力学 模拟模型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琼玉 王冬生 李琳一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进展,阐述了现有的三类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特点,并对今后的测报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测报方法 进展
下载PDF
种群趋势指数的方差近似估计式及其应用(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陶方玲 闵嗣璠 +1 位作者 梁广文 曾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1-525,共5页
根据吴惠龙等(1986)发表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生命表及Watt种群趋势指数数学模型,在delta-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种群趋势指数方差的近似估计法,并应用于评价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及化学... 根据吴惠龙等(1986)发表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生命表及Watt种群趋势指数数学模型,在delta-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种群趋势指数方差的近似估计法,并应用于评价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及化学杀虫剂(甲六粉)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根据中心极限定律,当样本足够大时,种群趋势指数近似于正态分布。根据近似方差估计量以及Z-检验方法,取得以下结论:放蜂区明显优于对照区,因其种群趋势指数取值较小,相应的P值为0.0111,该区也明显优于化学杀虫剂处理区,相应的P值为0.0036。杀虫剂处理区差于对照区,因其种群趋势指数值较大(0.3035),但这种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值为0.2236。虽然本文的结论近似于吴惠龙等(1986)单纯依据种群趋势指数所得到的结果,但本文的结论更具统计意义,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方差估计式 种群趋势指数 生命表 稻纵卷叶螟 delta-方法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与褐稻虱混合种群经济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杰贤 陈永年 潘桐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1987年晚稻“圭巴”品种小区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褐稻虱及其混合种群为害损失率和经济阈值.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因生育期不同而异,每百蔸幼虫分蘖期为121.3头,抽穗期为131.2头...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1987年晚稻“圭巴”品种小区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褐稻虱及其混合种群为害损失率和经济阈值.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因生育期不同而异,每百蔸幼虫分蘖期为121.3头,抽穗期为131.2头.褐稻虱抽穗期的经济阈值为百蔸494头若虫.本文提出了抽穗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混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直接利用此模型进行防治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经济阈值
下载PDF
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第四代幼虫发生期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大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5期63-64,共2页
为探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 Guenee.)第四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测方法,通过对1993-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的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第三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x)与第四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y)的回归式为=3.1293+0.8776x±Sy... 为探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 Guenee.)第四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测方法,通过对1993-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的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第三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x)与第四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y)的回归式为=3.1293+0.8776x±Sy=2.951,r=0.730>r(0.01,10)=0.708* *;第四代田间成虫主峰期(x)与第四代一龄幼虫发生期(y)的回归式为=-1.2483+0.6729x±Sy=2.472,r=0.923>r(0.01,10)=0.708* *.利用回归式模型预测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和第四代一龄幼虫发生期,其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第四代 发生期 预测模型 余庆县
下载PDF
NNI与常用农药混合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评价
11
作者 吕亮 张舒 +2 位作者 杨小林 常向前 袁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5-2426,共2页
就拜耳公司农药新产品NNI与几种常用农药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NNI与甲维盐、阿维菌素混用后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而NNI与毒死蜱、丙溴磷混用后的增效作用不甚明显。
关键词 NNI 混合使用 稻纵卷叶螟 药效
下载PDF
30%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12
作者 洪鹏 安国栋 +1 位作者 王会冬 胡美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7-568,共2页
应用30%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在18、27、36 g(ai)/hm2浓度时,药后18 d防治效果分别为82.08%、84.28%、87.68%,且持效期较长。... 应用30%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在18、27、36 g(ai)/hm2浓度时,药后18 d防治效果分别为82.08%、84.28%、87.68%,且持效期较长。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水稻产生药害,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生产上30%茚虫威悬浮剂的使用剂量以27~36 g(ai)/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大气环流的稻纵卷叶螟气象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纯枝 张蕾 +6 位作者 郭安红 李轩 刘维 庄立伟 陆明红 吕厚荃 包云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576,共12页
基于1980-2016年全国稻纵卷叶螟逐年发生面积、产量损失资料、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以及南方15省(区、市)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因子膨化处理技术、Pearson遥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有显著影响的大气... 基于1980-2016年全国稻纵卷叶螟逐年发生面积、产量损失资料、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以及南方15省(区、市)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因子膨化处理技术、Pearson遥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有显著影响的大气环流因子,构建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的多时相动态大气环流预测模型,探讨大气环流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6项大气环流因子与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密切,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环流因子是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的主导影响因子。建立的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年前、年后3-10月的月动态预测模型历史拟合较好,对2015年、2016年1月初及3-10月各月初外延预报两年平均准确率分别达86.6%,90.5%,91.8%,93.4%,93.4%,94.0%,94.0%,94.3%,95.4%。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当年气候年型和稻区5-9月气象条件对中国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具有较好的指示效应,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较大的年份主要出现在干暖年和湿暖年;干冷年型常导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面积率 大气环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几种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廉伟 陈将赞 +3 位作者 杨坚伟 戴以太 陈素云 叶晓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659,共4页
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高龄幼虫防治药剂31%氟虫腈·三唑磷ME和当地几种常用药剂及不同施药方法对防治效果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毒死蜱(48%乐斯本EC)有较好速效性,药后1d可达理想防效,... 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高龄幼虫防治药剂31%氟虫腈·三唑磷ME和当地几种常用药剂及不同施药方法对防治效果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毒死蜱(48%乐斯本EC)有较好速效性,药后1d可达理想防效,三唑磷与氟出腈、氟铃脲复配的药剂(31%氟虫腈·三唑磷ME、21%氟虫腈·三唑磷EC、15%氟铃脲·三唑磷EC)药后3d才能达到理想防效;(2)药后3d,各处理均达到理想防效,防效依次为31%氟虫腈·三唑磷ME1.5L/hm^2〉31%氟虫腈·三唑磷ME1.05L/hm^2〉21%氟虫腈·三唑磷EC1.5L/hm^2〉48%毒死蜱EC1.5L/hm^2〉15%氟虫腈·三唑磷EC1.5L/hm^2〉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1.5L/hm^2;(3)分虫龄防效统计,药后3d供试药剂对1龄以下(施药时虫龄,后同)幼虫防效均在91%以上,对2~3龄幼虫,31%氟虫腈·三唑磷ME保持90%以上的防效,其它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对4龄以上高龄幼虫,31%氟虫腈·三唑磷1.5L/hm^2细喷雾处理防效仍达95.6%,其它处理防效很低。(4)细喷雾可提高31%氟虫腈·三唑磷ME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高龄幼虫,与工农16型1.8mm孔径喷片的常规喷雾相比,1.2mm孔径喷片细喷雾处理药后3d防效提高5.5%,东方红18型弥雾处理防效提高7.8%,其中,弥雾处理对1~2龄幼虫防效提高4.7%,对4~5龄幼虫防效提高了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施药技术 防治效果 药剂
下载PDF
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嬴志华 易继平 《植物医生》 2020年第6期69-72,共4页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虫害之一,大暴发时会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从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入手,从气候条件、虫情严重程度、防治技术、栽培管理、害虫抗药性等方面系统分析2020年贵州省黎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虫害之一,大暴发时会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从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入手,从气候条件、虫情严重程度、防治技术、栽培管理、害虫抗药性等方面系统分析2020年贵州省黎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特点 发生危害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达州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曾伟 彭丽年 邓远录 《生物灾害科学》 2013年第1期86-89,共4页
通过对达县2000年以来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影响因子的分析,筛选出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的主导因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适合达州地区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各模型的历史符合率达81.82... 通过对达县2000年以来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影响因子的分析,筛选出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的主导因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适合达州地区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各模型的历史符合率达81.82%~90.91%,且2011—2012年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程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业成 张树坤 +1 位作者 任秀贝 苏建亚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5-640,共6页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人工饲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稻叶粉、麦胚粉、玉米粉、干酪素、酵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与化蛹率影响较大...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人工饲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稻叶粉、麦胚粉、玉米粉、干酪素、酵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与化蛹率影响较大,大豆粉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统计寻优获得的优化配方为:每135 g人工饲料中,稻叶粉3 g、麦胚粉8 g、玉米粉4 g、干酪素4 g、酵母粉4 g。在温度27℃,相对湿度80%左右,光照L:D=16:8的条件下,使用该优化配方饲养稻纵卷叶螟,25.6%的供试初孵幼虫能完成幼虫发育并化蛹,幼虫期平均26.9 d,蛹重16~22 mg。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比较,化蛹率与蛹重均有显著提高,而幼虫历期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人工饲料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配方优化
原文传递
不同稻作模式下品种混作对稻纵卷叶螟发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海维 姜硕琛 +2 位作者 孔盼 杜斌 朱建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83-2792,共10页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生产中通常采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然而,化学方法有残留,对环境有影响,特别是在稻虾共生模式下化学防治增加了小龙虾健康养殖的风险,因此探索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水稻病虫害十分必要。针对...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生产中通常采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然而,化学方法有残留,对环境有影响,特别是在稻虾共生模式下化学防治增加了小龙虾健康养殖的风险,因此探索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水稻病虫害十分必要。针对稻虾共生模式和传统的一季中稻模式,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水稻品种混作田间试验,观察了4个品种单作(Y两优911、黄华占、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和2组2个品种混作(Y两优911+美香占2号,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下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测定了水稻主要生长代谢指标。结果表明:与稻虾共生模式相比,在传统中稻模式下,水稻卷叶率增加了173.93%,水稻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分干物重(DW)分别高5.82%、16.44%、19.51%和15.84%;叶片的蜡质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分别高11.09%、3.36%和6.50%;有效穗和产量分别高17.58%和20.69%。与水稻单作相比,品种混作整体上降低了卷叶率,增加了茎蘖数、LAI和DW;当叶片硅含量、蜡质含量和Pn差异较大的品种混作时,混作群体数值在两个混作品种单作的数值之间,而混作群体的SPAD通常低于两个混作品种单作的数值;混作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处于两个混作品种单作的数值之间,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混作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自身和环境而异。因此,可将水稻品种混作作为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生 品种混作 稻纵卷叶螟 卷叶率 水稻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