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the Dry-hot Valley of Jinsha River: A Case Stud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in Laopingzi Village,Luquan County 被引量:1
1
作者 Meiqi SHAO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6期59-63,70,共6页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cor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rural poor to achieve stable incom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aopingzi Village,Jiaopingdu...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cor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rural poor to achieve stable incom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aopingzi Village,Jiaopingdu Town,Luquan County,Kunming County,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dry-hot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has become a typical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due to its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In recent years,in the battle to w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the people of Laopingzi Village have achieved a virtuous cycl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n acces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get rich through vigorously developing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By the end of 2018,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Laopingzi Village Committee dropped from 45. 62% in 2014 to 1. 11%,and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in the village,analy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mode and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prickleyash cultivation 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Green prickleyash Characteristic planting Mode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Dry-hot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红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毋玲玲 魏玉杰 +3 位作者 宿翠翠 张兆萍 陈芳 王玉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5,共12页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m×60 cm、25 cm×60 cm、25 cm×50 cm、27 cm×40 cm),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氮素积累量随着两者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干花产量对种植密度反应敏感。其中,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50 cm条件下,HSYA含量最高,其余指标在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60 cm条件下趋于最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协同提高,在引黄灌区红花种植最佳施氮量为90 kg·hm^(-2),种植密度以株行距25 cm×50 cm或25 cm×60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农艺形状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株行距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种子含油率
下载PDF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沈阿林 姚健 +1 位作者 刘春增 宋保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136,共6页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 ,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 6号最多 ,黄金晴最少 ;郑稻 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 ,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 ,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 ,以保证高产高效。...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 ,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 6号最多 ,黄金晴最少 ;郑稻 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 ,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 ,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 ,以保证高产高效。水稻叶色与施氮量相关 ,低氮时水稻倒二叶叶色值 (SPAD)变幅为 4 1 8~ 2 2 1,中等施氮量时为 4 4 3~ 2 6 4 ,而高氮量时为4 4 6~ 32 3。采用中等施氮量 (N2 2 5 0 )时 ,水稻齐穗前叶色值一直保持在 37以上 ,且后期叶色绿而不浓。因此认为 ,水稻齐穗前倒二叶SPAD值 37可作为是否追施氮肥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需肥规律 叶色 施氮技术 沿黄稻区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汝亮 李友宏 +5 位作者 张爱平 王芳 赵天成 陈晨 洪瑜 杨正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优化施肥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对引黄灌区水稻籽粒产量和氮素渗漏淋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N300)比较,氮肥后移各处理在氮素投入降低20%的基础上水稻产量没有降低,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N240/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优化施肥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对引黄灌区水稻籽粒产量和氮素渗漏淋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N300)比较,氮肥后移各处理在氮素投入降低20%的基础上水稻产量没有降低,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N240/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0.5%,比N300处理提高了8.8%。田面水中TN和NH4+浓度施肥后1~3d达到最大,而NO3-极大值出现在施肥后3~5d内,之后逐渐降低,施肥后的前9d做好水肥管理是防止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N300处理氮素渗漏淋失主要发生在分蘖期,氮肥后移处理主要发生在分蘖期和孕穗期,TN渗漏淋失量在29.78~44.51kg/hm2之间,N240/3处理TN淋失量比N300处理降低了33.1%;氮素淋失形态以NO3-为主,占TN淋失量的74.14%~79.44%。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氮肥后移技术N240/3处理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水稻 氮素流失 引黄灌区
下载PDF
水稻秸秆还田对河南沿黄稻区土壤细菌群落分子多态性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自刚 李兴道 +3 位作者 蒋媛媛 边传周 介晓磊 赵跃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模拟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秸秆还田生态条件,分别在种植过水稻的潮土和没有种植过水稻的潮土中添加水稻秸秆培养70 d,在第0,5,25,45,70 d时采集土样.直接提取土样细菌总DNA,对细菌总DNA经PCR扩增后,对其产物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施有水... 模拟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秸秆还田生态条件,分别在种植过水稻的潮土和没有种植过水稻的潮土中添加水稻秸秆培养70 d,在第0,5,25,45,70 d时采集土样.直接提取土样细菌总DNA,对细菌总DNA经PCR扩增后,对其产物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施有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态性的变化远远复杂于空白对照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说明水稻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分子多态性的丰富度;并且水稻秸秆刺激作用下不同土壤细菌群落分子多态性高峰出现时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多态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水稻秸秆 土壤细菌 沿黄稻区 潮土
下载PDF
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汝亮 王芳 +4 位作者 张爱平 李友宏 洪瑜 杨世琦 杨正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宁夏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淋洗损失的影响,为控释氮肥全量基施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以“宁粳50号”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参考农民常规施肥(FP)施氮量...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宁夏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淋洗损失的影响,为控释氮肥全量基施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以“宁粳50号”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参考农民常规施肥(FP)施氮量,设置了4个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处理:控释氮肥135 kg/hm^2(C-135)、控释氮肥180 kg/hm^2(C-180)、控释氮肥225 kg/hm^2(C-225)和控释氮肥270 kg/hm^2(C-270)。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水稻生育期不同深度淋溶水浓度和淋失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C-180处理和C-225处理在氮肥用量分别降低了25%和40%的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没有降低,原因在于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FP比较,控释氮肥施氮量控制在270 kg/hm^2以下时,控释氮肥全量施用各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C-135、C-180、C-225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比FP处理提高了10.22,11.10,12.75个百分点。控释氮肥各处理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不同土体深度淋溶水中的TN浓度均低于FP处理,且延迟了田面水中TN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减少了因稻田排水和径流导致的氮素损失。FP处理全生育期氮素淋洗损失总量为24.57 kg/hm^2,控释氮肥各处理素淋洗损失总量在11.54~17.35 kg/hm^2,其中C-180,C-225处理总氮淋失量分别比常规施肥降低了46.17%和49.40%。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氮素损失因素,宁夏水稻控释氮肥全量基施适宜施氮量在180~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氮肥 引黄灌区 产量 氮素损失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稻田退水的氮磷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洪瑜 王英 +1 位作者 王芳 刘汝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了探索水生植物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选择5种当地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茭白(Zizania latifoli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构建5种不... 为了探索水生植物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选择5种当地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茭白(Zizania latifoli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构建5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在稻田退水沟渠原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退水中氮磷的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稻田退水中3个多月的生长,香蒲+芦苇+睡莲组合的总净增生物量最大,达到291.76 g/m^2,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279.59 g/m^2。氮增量最大的为香蒲+芦苇+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3.88 g/kg,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3.83 g/kg;磷增量最大的为慈姑+睡莲组合中的慈姑,达到0.89 g/kg,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0.82 g/kg。收获时香蒲+芦苇+睡莲组合氮吸收量最高,达到4289.64 mg/m^2,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4196.98 mg/m^2。香蒲+芦苇+睡莲组合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0.30 mg/m^2,其次为慈姑+睡莲组合,达到18.35 mg/m^2。香蒲+芦苇+睡莲组合TN去除率最高,达到79.19%,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74.73%。香蒲+芦苇+睡莲组合TP去除率最高,达到68.65%,其次为慈姑+睡莲组合,达到64.96%。推荐香蒲+芦苇+睡莲、香蒲+睡莲、慈姑+睡莲组合作为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净化的主要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氮磷 净化效果 稻田退水 引黄灌区
下载PDF
三江源区“黑土滩”植被恢复丸粒化牧草种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卫东 李希来 +4 位作者 田丰 刘育红 芦光新 张静 李积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92-2495,2499,共5页
采用在三江源区"黑土滩"种植试验牧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不同草种组合对牧草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较未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同时种植后,出苗密度在阴坡样地、阳坡... 采用在三江源区"黑土滩"种植试验牧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不同草种组合对牧草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较未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同时种植后,出苗密度在阴坡样地、阳坡样地分别提高了4.02%、16.04%;并且丸粒化牧草较未丸粒化牧草在单株叶片数、株高、最大根长上也有所增加;直播方式适宜丸粒化牧草及阴坡样地未丸粒化牧草的种植,翻地、耙地、播后镇压方式适宜阳坡样地未丸粒化牧草的种植;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Linn.cv.Tongd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的生长状况显著好于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cv.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Qinghai);同一牧草种类中,单播方式比与燕麦(Avena sativa Linn)组合混播的方式其生长性状指标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丸粒化 牧草 种植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罗良国 赵天成 +2 位作者 刘汝亮 王艳 阿部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36-2442,共7页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在灌区农田选取典型支沟、斗沟和农沟,并在每条沟渠布设上、中、下游断面,断面上设置样方大小进行退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多度、盖度调查。结果表明:宁...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在灌区农田选取典型支沟、斗沟和农沟,并在每条沟渠布设上、中、下游断面,断面上设置样方大小进行退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多度、盖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生植物由11个科,13个属,20个种组成,其中,芦苇、藨草、水莎草、香蒲、龙须眼子菜和浮叶眼子菜是分布较广的优势种。群落垂直分层明显,但以芦苇及其伴生种组成的挺水群落多见。灌区农田排水沟各层次植物种类分布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现为农沟>斗沟>支沟。水位和流速是影响沟渠水生植物形态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农沟中水流速度较慢,生长环境稳定,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繁殖,为科学合理布局优势物种富集农田排水中的养分,以达到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目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物种和群落多样性 农田排水沟 宁夏引黄灌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森琦 王永贵 +5 位作者 辛元红 赵越 李永国 王占昌 石维栋 尚小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8-85,共8页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早更新世 植物化石 生态环境演变
下载PDF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植物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冲 王文颖 +7 位作者 刘攀 毛旭峰 董世魁 周华坤 陈哲 索南吉 靳磊 马华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2-79,共8页
为了探究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的植物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并对植物的营养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以5个不同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物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纤维(Crude fiber,CF)、粗灰分(Coarse ash,CA)、全... 为了探究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的植物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并对植物的营养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以5个不同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物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纤维(Crude fiber,CF)、粗灰分(Coarse ash,CA)、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等营养成分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草地植物的CP含量为12.78%~15.35%,EE含量为2.63%~3.38%,CF含量为17.56%~25.16%,CA含量为5.52%~11.53%,TP含量为0.11%~0.27%;各草地植物营养价值大小排序为:退化高寒草甸>原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退化高寒草原>原生高寒草原;各草地植物单位面积营养成分量大小排序为:沼泽草甸>原生高寒草甸>原生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营养价值大小排序为:豆科(Leguminosae)>杂类草(Forbs)>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植物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黄河水灌溉水稻根系及植株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春喜 姜丽娜 +2 位作者 姬生栋 石惠恩 贾红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共6页
By planting rice in big vats, the ecology effects on rice root system and plant irrigated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and well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the follows: Average root length, root n... By planting rice in big vats, the ecology effects on rice root system and plant irrigated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and well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the follows: Average root length, root number and root weight of all the treatments of rice irrigated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are more or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ice irrigated with well water. Plant height, tiller number, leaf number, 1000 grain weight, grain weight per plant, grain number per spike of rice irrigated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not only has good effect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root system, but also is good to plant. Among different rice treatments irrigated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treatment Ⅰ(irrigation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in all development stages), Ⅲ(irrigation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in tillering stage) and Ⅵ(irrigation with the Yellow River water in tillering stage and heading stage) are more benefiting than other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 灌溉 水稻 根系生育 植株发育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几个外引水稻品种在河南沿黄地区的表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松涛 雷清泉 +1 位作者 杜冠华 弓利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55-157,共3页
通过对几个外引水稻品种在河南沿黄地区引种试验,表明杂交稻生长速度快,抽穗较晚,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的增产潜力较大。除金世纪外其他几个品种与豫粳6号相比基本持平,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金世纪品质与豫粳6... 通过对几个外引水稻品种在河南沿黄地区引种试验,表明杂交稻生长速度快,抽穗较晚,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的增产潜力较大。除金世纪外其他几个品种与豫粳6号相比基本持平,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金世纪品质与豫粳6号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产量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引水稻品种 河南 沿黄地区 生长速度 分蘖力 成穗率 稳粒数 产量表现 田间管理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静 李希来 徐占香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3期34-37,共4页
对三江源地区8个地点的12个样地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草地退化与土壤草土比、物理粘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层的加深,草土比值逐渐减小;不同地区不同退化梯度的草土比值以0~10cm土... 对三江源地区8个地点的12个样地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草地退化与土壤草土比、物理粘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层的加深,草土比值逐渐减小;不同地区不同退化梯度的草土比值以0~10cm土层变化最大,草土比极值变化为1/28.07~1/5068.77;随着草地演替度的减小,草土比随之减小,草地退化程度随之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退化草地 土壤物理性状 草土比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沿黄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善勇 董霞 +2 位作者 朱淑仙 韩光辉 魏德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90-93,共4页
1998~2012年连续15年在滨州市沿黄稻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100%化肥(NPK)、化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等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水稻年平... 1998~2012年连续15年在滨州市沿黄稻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100%化肥(NPK)、化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等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水稻年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53.44%~67.34%(P〈0.05),比施用化肥(NPK)增产6.53%~20.43%(P〈0.05),其中,以化肥30%+有机肥70%产量最高,666.7m。产量达到600.11kg。由此得出结论:沿黄稻田系统增产和稳产施肥方式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产量 沿黄稻区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稻区土壤锌素状况及施锌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付申 沈阿林 +1 位作者 刘春增 石田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22,共3页
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沿黄稻区石灰性土壤常因pH值偏高、含锌量低而导致水稻缺锌,诱发赤枯病;于水稻移栽时,用0.5%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或在水稻移栽后喷施0.5%硫酸锌以及事先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均可促进水稻生长... 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沿黄稻区石灰性土壤常因pH值偏高、含锌量低而导致水稻缺锌,诱发赤枯病;于水稻移栽时,用0.5%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或在水稻移栽后喷施0.5%硫酸锌以及事先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均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防止赤枯病的发生。其中以氧化锌蘸秧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稻区 水稻 锌肥 土壤 PH值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沿黄稻区土壤透水性状况及深松施肥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阿林 张学斌 +1 位作者 刘春增 吕爱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22-25,共4页
通过对沿黄稻麦区稻作期间 57块典型田块的土壤渗漏速率测定 ,表明 59.6%的田块的土壤渗漏速率在 2 0~ 30mm/d ,约 30 %的田块渗漏速率过大 ,1 0 .5%的田块则因有障碍层而使土壤渗漏率过小。调查发现 ,施肥状况与土壤透水性有较密切关... 通过对沿黄稻麦区稻作期间 57块典型田块的土壤渗漏速率测定 ,表明 59.6%的田块的土壤渗漏速率在 2 0~ 30mm/d ,约 30 %的田块渗漏速率过大 ,1 0 .5%的田块则因有障碍层而使土壤渗漏率过小。调查发现 ,施肥状况与土壤透水性有较密切关系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透水性能有改善效果。采用日产深松机深松 1~ 4次能有效打破 0~ 45cm土层内的紧实层或障碍层 ,减轻土壤紧实度 ,提高土壤渗漏速率。其中以深松 1次处理的产量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透水性 施肥 深松 土壤渗漏速率
下载PDF
稻麦轮作模式对引黄灌区盐渍化潮土脱盐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志凡 段海静 张义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4期29-31,共3页
开封市北郊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采用放淤改土种稻、稻麦轮作方式改良土壤的盐渍化。本研究选取稻麦轮作地与休耕地进行土壤含盐量分析,并与放淤种稻措施实施前后的土壤含盐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盐渍化潮土的脱盐效果。结果表明:①休... 开封市北郊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采用放淤改土种稻、稻麦轮作方式改良土壤的盐渍化。本研究选取稻麦轮作地与休耕地进行土壤含盐量分析,并与放淤种稻措施实施前后的土壤含盐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盐渍化潮土的脱盐效果。结果表明:①休耕地土壤含盐量表现为上高下低的表聚型特征,表土层与心土层平均含盐量明显高于稻麦轮作地,而下层土壤低于稻麦轮作地。②稻麦轮作地表现为土壤含盐量较少、上下基本一致的平均型特征,与20世纪60-80年代相比,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脱盐率达80%以上。稻麦轮作模式及相应的水利配套设施能够通过影响水盐运移规律来达到降低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目的,具有很好的脱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盐渍化潮土 稻麦轮作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冠层高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梅 张立根 +1 位作者 侯静 张学俭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642-1645,共4页
以不同施氮量试验小区为依托,对各生育期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光谱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与其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相对应;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随施氮量增加在可见光... 以不同施氮量试验小区为依托,对各生育期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光谱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与其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相对应;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随施氮量增加在可见光波段降低、近红外波段升高,其中550~600 nm和800~900nm处差异明显,是诊断氮素的特征波段;红边位置(λr)和红边斜率(Dr)在孕穗期前均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齐穗期后λr出现蓝移现象,Dr减小;将特征波长的比值指数、λr和Dr与叶片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800 nm和550 nm的反射率之比(R800 nm/R550 nm)与叶片氮积累量的相关性较好,其相关系数为0.864,λr和Dr与叶片氮积累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0.908。说明合适的光谱变量可以诊断水稻氮素状况,进而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冠层 高光谱特征 宁夏引黄灌区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典型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靳虎甲 李亚 +4 位作者 纪永福 魏怀东 周兰萍 胡小柯 肖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7期42-46,73,共5页
为了解甘肃引黄灌区北部天然荒漠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发展趋势,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植被生长立地类型,分别选择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上的典型荒漠植被群落,研究了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并分别对采用Raunkiae... 为了解甘肃引黄灌区北部天然荒漠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发展趋势,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植被生长立地类型,分别选择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上的典型荒漠植被群落,研究了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并分别对采用Raunkiaer生活型系统和《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划分的不同生活型植被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值比较,结果表明:各种群在不同立地类型上的生态位宽度值存在差异,不同立地类型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值的平均值大小表现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不同生活型种群在不同立地类型上的生态位宽度值也存在差异,地面芽植物、灌木与小灌木在三种立地环境下的差异性最为明显;不同生活型植被的生态位总宽度值的大小为地上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半灌木与小灌木>一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引黄灌区 生态位宽度 生活型 荒漠植物 腾格里沙漠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