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L3(t),Responsible for Leaf Shape Formation,Delimited to a 46-kb DNA Fragment in Rice
1
作者 GUO Min LI Rong-de +6 位作者 YAO Jian ZHU Juan FAN Xiang-yun WANG Wei TANG Shu-zhu GU Ming-hong YAN Chang-jie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Two mutants with rolled leaves, temporally designated as rl3(t)-I and rl3(t)-2, were served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olled leaf characteristic. Except for having typical rolled leaves, the plant... Two mutants with rolled leaves, temporally designated as rl3(t)-I and rl3(t)-2, were served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olled leaf characteristic. Except for having typical rolled leaves, the plant heights and panicle lengths of rl3(t)-1 and rl3(t)-2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seed-setting rate also decreased when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93-11. Cytological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rolled leaf phenotype might be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number and size of bulliform cells.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rl3(t)-1 is allelic to rl3(t)-2, and controlled by a recessive gene. Gene mapping result indicated that RL3(t) gene resided in a 46-kb long region governed by the sequence tag site markers S3-39 and S3-36 on rice chromosome 3. The result provides an important clue for further cloning the RL3(t)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rice leaf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mapping leaf shape formation MUTANT rice rolled leaf gene
下载PD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and Allelic Mining of Grain Shape-Related Traits in Rice
2
作者 LV Yang WANG Yueying +10 位作者 Noushin JAHAN HU Haitao CHEN Ping SHANG Lianguang LIN Haiyan DONG Guojun HU Jiang GAO Zhenyu QIAN Qian ZHANG Yu GUO Longbiao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384-392,共9页
Excavat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shape and predicting candidate genes 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over... Excavat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shape and predicting candidate genes 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excellent genetic resources in rice. Based on 16 352 SNPs, 161 natural indica rice varieties with various grain size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used for GWAS of grain shape-related traits, referring to grain length (GL), grain width (GW), 1000-grain weight (TGW), and grain length/width (GLW). Phenotypic statistics showed tha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values for these four traits GL, GW, TGW and GLW were 9.92%, 9.09%, 20.20% and 16.38%, respectively. Each trait show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raits. Through general linear model correlation analysis, a total of 38 significant loci were identified, and a range of 100 kb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significant loci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ndidate interval. On chromosome 3, GS3 and qGL3 were found to regulate GL. On chromosome 6, TGW6 and GW6a were found to regulate TGW. Also, some QTLs related to grain shape were found on chromosomes 5 and 9. Besides that, using sequenced 3K-germplasm resources,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22 overlapped varieties between these two natural populations. Twenty-six SNPs and fourteen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five regions of GS3 genes. The detection of multiple candidate genes/QTLs within the candidate interval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excavation of superior rice genetic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ATE gene grain shap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HAPLOTYPE ric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Analysis of QTLs for Flag Leaf Shape and Its Response to Elevated CO_2 in Rice(Oryza sativa)
3
作者 FAN Gui-zhi DONG Yan-jun +5 位作者 WANG Chun-ming WAN Jian-min XIE Hui XU Chang-liang ZHU Jian-guo CAI Qing-sheng 《Rice science》 SCIE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To understand the responses of flag leaf shape in rice to elevated CO2 environment and thei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flag leaf shape in rice were mapped onto the molecular marker ... To understand the responses of flag leaf shape in rice to elevated CO2 environment and thei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flag leaf shape in rice were mapped onto the molecular marker linkage map of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 japonica variety Asominori and an indica variety IR24 under 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 (FACE, 200 μmol/mol above current levels) and current CO2 concentration (Ambient, about 370 μmol/mol). Three flag-leaf traits, flag-leaf length (LL), width (LW) and the ratio of LL to LW (RLW), were estimated for each CSSL and their parental varieties. The differences in LL, LW and RLW between parents and in LL and LW within IR24 between FACE and Ambient were significant at 1% level.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s and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s of LL, LW and RLW were also observed in CSSL population, showing that the three traits were quantitatively inherited under both FACE and Ambient. A total of 16 QTLs for the three traits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1, 2, 3, 4, 6, 8 and 11 with LOD (Log10-1ikelihood ratio) scores ranging from 3.0 to 6.7. Among them, four QTLs (qLL-6*, qLL-8* qLW-4* and qRLW-6*) were commonly detected under both FACE and Ambi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elevated CO2 in comparison with current CO2 level, it can be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several QTLs associated with flag-leaf shape in rice could be induced by the high CO2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flag leaf leaf shape character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
下载PDF
Fine mapping of GS2, a dominant gene for big grain rice 被引量:7
4
作者 Wuhan Zhang Pingyong Sun +3 位作者 Qiang He Fu Shu Jie Wang Huafeng De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Grain shape a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We have identified a novel gene 'GS2' to largely regulate grain length and widt... Grain shape a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We have identified a novel gene 'GS2' to largely regulate grain length and width in rice. The GS2 allele in the big-grain rice line ‘CDL’functioned in a dominant mann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mployed a chromosome walking strategy in the 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s from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between cultivar 'R1126' and CDL, and located the GS2 gene in an interval of ~33.2 kb flanked by marker GL2-35-1 and GL2-12 in the long arm of rice chromosome 2. According to genome annotations, three putative gene loci, LOC_Os02g47280, LOC_Os02g47290 and LOC_Os02g47300, exist in this candidate region. In addition, allelic analysis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genes demonstrated that GS2 was novel for regulating rice grain shape.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promote th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S2 gene and further develop linked markers to be used in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Big-grain FINE mapping GS2 GRAIN shape
下载PDF
利用龙稻5号/中优早8号RIL群体定位粒形QTL
5
作者 侯本福 杨传铭 +5 位作者 张喜娟 杨贤莉 王立志 王嘉宇 李红宇 姜树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粒形是决定稻米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鉴定控制粒形的QTL,为水稻粒形基因的挖掘和长粒形粳稻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短圆粒形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LD5)为母本和... 【目的】粒形是决定稻米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鉴定控制粒形的QTL,为水稻粒形基因的挖掘和长粒形粳稻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短圆粒形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LD5)为母本和细长粒形的早熟籼稻品种中优早8号(ZYZ8)为父本构建包含176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测定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等粒形性状,分析粒形性状间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利用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8个粒形QTL,分布在3、5、6、7和11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范围为4.69%~18.89%,LOD值范围为2.52~8.74。这8个QTL包括3个粒长QTL qGL3、qGL7和qGL11,2个粒宽QTL qGW3和qGW5,2个粒厚QTL qGT3和qGT6,1个长宽比QTL qLWR3。其中,qGL3、qGL7、qGW3、qGW5和qLWR3可以在3个年份稳定检测到。利用多环境联合分析共检测到14个粒形QTL,包括qGL2、qGL3、qGL7和qGL11共4个粒长QTL;qGW3和qGW5共2个粒宽QTL;qGT3、qGT5和qGT6共3个粒厚QTL;qLWR3a、qLWR3b、qLWR5、qLWR7和qLWR11共5个长宽比QTL,分布在2、3、5、6、7和11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范围为2.28%~15.78%,LOD值范围为4.20~20.90。与已克隆的粒形基因进行染色体位置比较发现,qGL3/qLWR3区间包含已克隆的GL3.1;qGW5区间包含已克隆的GW5;qLWR3b/qGT3区间包含已克隆的TGW3。【结论】利用区间作图法和多环境联合分析的方法从龙稻5号和中优早8号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共鉴定了14个粒形QTL,其中8个QTL是两种方法重复检测到的。这些QTL定位区间内包含已克隆的GL3.1、TGW3和GW5等粒形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QTL定位 分子辅助育种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的嘉禾系列长粒优质食味粳稻综合评价与比较
6
作者 丁正权 潘月云 +1 位作者 施扬 黄海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目的】嘉禾系列长粒粳稻粒型(细)长,外观品质突出,食味优良,丰产性与主栽品种相近,抗病性较好。本研究旨在明确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解析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优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为长粒粳稻品种创新利用提供依... 【目的】嘉禾系列长粒粳稻粒型(细)长,外观品质突出,食味优良,丰产性与主栽品种相近,抗病性较好。本研究旨在明确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解析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优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为长粒粳稻品种创新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5份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GSR40K水稻高密度芯片分析品种籼粳属性、相似度,鉴定育种相关功能基因,同时比较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与东北长粒粳稻稻花香2号遗传基础差异。【结果】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和稻花香2号基因组中,粳稻区段数占比84.20%~88.38%,均为典型粳稻类型;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度超过92%,基因组相似度为77.59%~91.73%,与稻花香2号遗传相似度为84.55%,基因组相似度为49.52%~53.68%;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含有长粒优势功能基因gs3和GW7,嘉禾香1号还含有大粒型基因qSW5/GW5和多穗粒数基因LAX1;嘉禾系列品种的品质性状形成主要是ALK^(c)/Wx^(b)/OsAAP6等优势功能基因组合所致,嘉禾香1号香味是由Badh2第2外显子突变所致;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含有较多的抗稻瘟病基因,如抗病基因组合Pizt+Pii/HIT7/pi5-1、Pizt+Pi-ta、Pizt+Pii/HIT7/pi5-1+Pi-d2/Pid2+Pid3+Pi-ta,抗白叶枯基因只有Xa26/Xa3。【结论】嘉禾系列长粒粳稻食味优、丰产稳产、抗病抗逆的突出优点,是品种含有较多的产量、品质、抗性、株型、生育期等优势等位基因变异综合影响的结果,但也存在品种相似度较高、白叶枯抗性基因单一的不足。本研究结果也为后续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粒粳稻 粒型 功能基因 单倍型 籼粳属性 基因芯片
下载PDF
闽南龟粿文化基因谱系图构建及设计应用研究
7
作者 卜俊 孙培贤 +1 位作者 周涛 陈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91,共9页
目的龟粿文化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也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挖掘闽南龟粿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基因,提炼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因子及符号,用于指导产品设计。方法采用谱系图的方式研究龟粿文化基因,探索龟粿文化的... 目的龟粿文化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也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挖掘闽南龟粿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基因,提炼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因子及符号,用于指导产品设计。方法采用谱系图的方式研究龟粿文化基因,探索龟粿文化的历史文脉,对龟粿文化中包含的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进行挖掘和系统性归纳,构建出龟粿文化基因谱系类型图,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基于龟粿文化基因谱系的产品设计模型,实现龟粿文化资源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结论运用谱系学的方式可以全面、系统地挖掘和梳理出龟粿文化基因,使其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基因谱系图为参照,结合现代设计方法理论,便可较好地实现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与应用,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再生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粿 文化基因 基因谱系图 设计转译 产品设计
下载PDF
水稻籼粳中间型杂交组合若干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8
作者 李忠金 付思远 +4 位作者 陈萍萍 游月华 戴展峰 黄水明 彭玉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目的】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为籼粳交水稻育种实践以及水稻关键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选择14个亲本材料并配组48个杂交组合,采... 【目的】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为籼粳交水稻育种实践以及水稻关键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选择14个亲本材料并配组48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生育期、株高与粒形相关性状等共计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育期、株高、粒长、粒宽及长宽比等的加性方差分量占遗传主效应比率(V_(A)/V_(P))比值分别为69.2%、 74.2%、 58.9%、66.0%和63.5%。广义遗传率(H^(2)B)和狭义遗传率(H^(2)N)的变幅分别为59.0%~99.6%和69.2%~98.9%,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且受环境影响小,在育种上早期选择有效。大多数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生育期、株高和粒形性状均呈负向中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杂交后代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长宽比介于双亲之间。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育期是一个独立遗传的品种特性,株高与粒形具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籼粳交育种上应关注生育期、株高,粒形等性状间的协调,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强优势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生育期 株高 粒形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9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下载PDF
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32
10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3 位作者 马殿荣 吕英娜 周淑清 刘丽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4-900,共7页
以包括籼粳、新老不同的类型 9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谷粒长与谷粒宽和谷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 以包括籼粳、新老不同的类型 9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谷粒长与谷粒宽和谷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谷粒长、谷粒长宽比和谷粒长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谷粒宽、谷粒厚和谷粒宽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稻米相应指标的关系表现相同趋势 ,减小谷粒长而增大谷粒宽和谷粒厚有利于改善碾磨品质。垩白粒率与千粒重、谷粒宽、谷粒厚和谷粒宽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谷粒长与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外观品质与稻米粒形的关系也表现相同趋势 ,稻谷粒形不是决定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谷粒长、长宽比和长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谷粒宽、谷粒厚和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 ,还讨论了稻谷粒形与品质关系及其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几个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谷粒形 稻米粒形 品质性状
下载PDF
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8
11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5 位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胡兴明 王伍梅 佘德红 陈桂芝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0,54,共4页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与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呈显著相关 ;千粒重对各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并提出水稻品质育种只有做到粒长、粒重兼顾 ,才有可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改良米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形状 稻米品质 相关性 品质育种
下载PDF
机器视觉在稻米粒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建华 姚青 +2 位作者 谢绍军 孙成效 朱智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9-672,共4页
针对目前在稻米粒型检测中依靠人工费时、费力、精度难于控制等问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建立了稻米粒型实时检测系统。提出了以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来自动确定图像分割阈值,采用开运算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使用最小外接矩形方法计算稻米粒... 针对目前在稻米粒型检测中依靠人工费时、费力、精度难于控制等问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建立了稻米粒型实时检测系统。提出了以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来自动确定图像分割阈值,采用开运算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使用最小外接矩形方法计算稻米粒型。与直尺法、微粒子计法比较,该系统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好、处理快速的特点,能满足稻米粒型检测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技术 稻米粒型 最大类间方差法 最小外接矩形 检测
下载PDF
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高志强 占小登 +2 位作者 梁永书 程式华 曹立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21,共8页
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水稻粒形是与水稻产量性状直接相关,与品质性状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数量性状,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粒长、粒宽、粒厚、长/宽和长/厚。近年来,水稻粒形的数量遗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功定位克隆了一批控制水... 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水稻粒形是与水稻产量性状直接相关,与品质性状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数量性状,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粒长、粒宽、粒厚、长/宽和长/厚。近年来,水稻粒形的数量遗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功定位克隆了一批控制水稻粒形的基因。文章综述了水稻粒形的经典遗传研究、QTL定位、粒形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QTL定位 基因功能
下载PDF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2 位作者 陈多璞 杨剑波 丁超尘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8,共3页
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 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 ,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 粒形多为双亲之间 ,且F2 呈连续的正态分布 ,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形 遗传性状 亲本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两套籼型杂交水稻材料粒形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瑶 赵芳明 +5 位作者 钟秉强 查仁明 谢戎 余国东 李经勇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两套双列杂交组合粒形性状(谷粒粒形、糙米粒形和整精米粒形)的长、宽、厚及长宽比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籼型杂交水稻粒形性状除谷粒厚和糙米厚外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和母体效... 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两套双列杂交组合粒形性状(谷粒粒形、糙米粒形和整精米粒形)的长、宽、厚及长宽比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籼型杂交水稻粒形性状除谷粒厚和糙米厚外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影响,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谷粒厚和糙米厚两性状主要受母体效应影响。大多数粒形性状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除糙米厚和整精米厚外都以普通直接遗传率为主,糙米厚和整精米厚以普通母体遗传率为主,但因材料和性状的不同有所差异。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缙香1A、缙香2A、缙2A、N45、缙恢34、蜀恢527和泸恢17等对改良粒性状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缙香1A对谷粒、糙米和整精米粒形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粒形 糙米粒形 整精米粒形 遗传效应 遗传率
下载PDF
稻米粒形与外观品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洪玲 周显青 +1 位作者 张玉荣 褚洪强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稻米粒形、外观品质的检测与人工检测相比,具有客观、快速、精确度高等优点。通过综述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稻米粒形、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检测稻米粒形、垩白粒、裂纹粒、黄粒米的实现方法以... 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稻米粒形、外观品质的检测与人工检测相比,具有客观、快速、精确度高等优点。通过综述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稻米粒形、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检测稻米粒形、垩白粒、裂纹粒、黄粒米的实现方法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技术 大米 粒形 外观品质 图像处理 检测
下载PDF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2 位作者 许传万 胡兴明 王伍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相关性 稻米品质 品质育种
下载PDF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1 位作者 徐建龙 陈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度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
下载PDF
利用水稻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粒型性状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颖慧 谢永楚 +8 位作者 董少玲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以240个株系组成的TD70(粳稻)/Kasalath(籼稻)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其千粒重按≤25.0g、25.1~30.0 g、30.1~35.0 g、35.1~40.0 g、≥40.1 g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进行粒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IL群体中,粒长、粒宽、粒... 以240个株系组成的TD70(粳稻)/Kasalath(籼稻)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其千粒重按≤25.0g、25.1~30.0 g、30.1~35.0 g、35.1~40.0 g、≥40.1 g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进行粒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IL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4个性状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不同的千粒重范围内,粒型性状对千粒重作用的大小顺序不同。当千粒重≤25.0 g时,粒重的增加主要是靠增加粒长和粒厚,随着粒重的增加,粒长对粒重的作用逐渐变小,而粒宽和粒厚的作用逐渐增大,尤其当千粒重在35.1 g以上时,粒重的增加主要依靠粒宽和粒厚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相关性
下载PDF
利用日本晴/9311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成熟期叶形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兰 黄李超 +11 位作者 代丽萍 杨窑龙 徐杰 冷语佳 张光恒 胡江 朱丽 高振宇 董国军 郭龙彪 钱前 曾大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9-597,共9页
水稻叶片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优化其形态指标是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日本晴和93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对其上3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片长宽比进行考查及 QTL 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双... 水稻叶片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优化其形态指标是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日本晴和93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对其上3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片长宽比进行考查及 QTL 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双亲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叶位的叶片叶形性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共检测到上3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片长宽比相关 QTL 42个,它们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4.3%~29.0%,来自9311的增效等位基因的数目和加性效应比来自日本晴的要大;另外还检测到17对上位性位点,其贡献率为3.3%~23.4%;还对剑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增效等位基因进行了聚合比较,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能明显调节水稻剑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大小,对其在常规稻和杂交稻的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叶片形态 QTL分析 上位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