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特迪瓦阿拉萨内·瓦塔拉大桥总体设计
1
作者 关大勇 戴万江 张合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科特迪瓦阿拉萨内·瓦塔拉大桥采用(24+38+53+65+65+65+200+60+60)m九孔一联的地锚式独塔斜拉桥与连续梁桥组合体系,采用法国标准建设。大桥除C9桥台采用背索锚碇与主梁固结外,其它墩(台)均设置纵向滑动支座;主梁采用单箱三室钢-混... 科特迪瓦阿拉萨内·瓦塔拉大桥采用(24+38+53+65+65+65+200+60+60)m九孔一联的地锚式独塔斜拉桥与连续梁桥组合体系,采用法国标准建设。大桥除C9桥台采用背索锚碇与主梁固结外,其它墩(台)均设置纵向滑动支座;主梁采用单箱三室钢-混组合梁,按超长联长设计,采用支架滑移施工,通过调整斜拉索索力、预制桥面板安装顺序和湿接缝施工顺序,减小主梁内力,确保主梁线形顺畅;因桥梁景观的需要,采用空间异形人字形桥塔,塔高108 m,采用柔性承台设计;C9桥台(锚碇)采用重力式地锚结构。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系列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在保证桥梁景观效果的同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与连续梁桥组合体系 钢-混组合梁 人字形桥塔 柔性承台 重力式地锚结构 桥梁设计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人文探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京祥 崔功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9,共5页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后现代主义渗透、活跃的领域。本文对后现代主义纷繁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论述,剖析了其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文章最后评判了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得失,明示了其与现代主义融合的未...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后现代主义渗透、活跃的领域。本文对后现代主义纷繁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论述,剖析了其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文章最后评判了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得失,明示了其与现代主义融合的未来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城市空间结构 思维概念 融合
下载PDF
横跨多煤柱下冲击地压致灾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建泉 李干 +2 位作者 张景煜 刘吉存 宋文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28,共3页
针对在煤柱集中应力影响下采掘时冲击地压频繁发生这一现状,对峻德煤矿煤岩冲击倾向性以及3·15冲击事故进行分析,建立了叠加煤柱空间力学模型,对煤柱载荷进行估算,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提出了在煤柱影响下巨厚组合岩层垮落与冲... 针对在煤柱集中应力影响下采掘时冲击地压频繁发生这一现状,对峻德煤矿煤岩冲击倾向性以及3·15冲击事故进行分析,建立了叠加煤柱空间力学模型,对煤柱载荷进行估算,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提出了在煤柱影响下巨厚组合岩层垮落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集中应力 冲击倾向性 空间结构 巨厚组合岩层
下载PDF
大跨空间结构防火设防体系基础问题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尹亮 倪照鹏 +1 位作者 范峰 叶继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2-745,共4页
针对民用公共建筑中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防火设防体系中的有关问题,借鉴"处方式"规范中基于构件的防火设防体系和消防安全工程方法的基本理念,利用规范摘录对比和工程实践归纳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对建立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防火设防... 针对民用公共建筑中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防火设防体系中的有关问题,借鉴"处方式"规范中基于构件的防火设防体系和消防安全工程方法的基本理念,利用规范摘录对比和工程实践归纳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对建立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防火设防体系需要明确的应用场所及对象分类、设防目标及功能要求、设定火灾及设计耐火时间、荷载效应组合、失效判定准则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效应组合及失效判据的公式化建议,可作为工程防火设计及相关标准制修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防火设计 荷载效应组合 失效判定准则
下载PDF
环杭州湾“V”型组合城市建设初探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刚 姚士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4,共5页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 ,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 ,杭州湾地区完全...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 ,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 ,杭州湾地区完全有可能形成环杭州湾“V”组合城市。在分析杭州湾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组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组合城市 杭州湾大桥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淮河流域城镇群体空间组织特征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明华 王立 +1 位作者 祝保真 王超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9,共5页
以行政区划全在淮河流域范围的26个地级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产业结构、客运总量水平、对外交通设施网络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结合26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空间结构等特征,运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初步确定了整体淮河流... 以行政区划全在淮河流域范围的26个地级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产业结构、客运总量水平、对外交通设施网络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结合26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空间结构等特征,运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初步确定了整体淮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并基本勾勒出整体流域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最后指出,淮河流域水系、区位等地理要素的过渡性、多变性对流域整体城镇群体的集聚—扩散功能具有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群体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结构 淮河流域
下载PDF
人居环境视角的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田深圳 李雪铭 +2 位作者 刘天宝 杨俊 吕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依托人居环境科学,选取中国古代都城为案例,对其空间形态结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人居环境视角的空间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形态结构,由分散式的"团块结构"逐步向集中式"嵌套结构"演化,由不规则向规则而后向不... 依托人居环境科学,选取中国古代都城为案例,对其空间形态结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人居环境视角的空间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形态结构,由分散式的"团块结构"逐步向集中式"嵌套结构"演化,由不规则向规则而后向不规则演变;空间组合模式,节点要素的数量不断丰富,路径系统由单一向多层级演化且成为城市形态的发展轴线,空间区域由简单的区域分块向综合性的空间组合模式演变;人居视角的城市空间模式,秦汉人居建设中运用轴线法则,魏晋南北朝"规划图"的出现标志着都城人居环境建设新水平,隋唐人居营建范式成为经典,"里坊"成为居住功能区,宋元街巷代替里坊,夜市使得中国开始了全日制的人居生活,明清"合院"单元、胡同体系、街道系统、"轴线"城市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完善的人居环境营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结构 空间组合模式 人居环境 中国古代都城
下载PDF
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47
8
作者 董石麟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43,共22页
阐述了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根据各个时期空间结构的发展特点、形式类型和科技水平可区分为古代空间结构、近代空间结构和现代空间结构,说明了促进空间结构发展创新的因素.文中提出并论述了刚性空间结构、柔性空间结构和刚柔性组合空间... 阐述了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根据各个时期空间结构的发展特点、形式类型和科技水平可区分为古代空间结构、近代空间结构和现代空间结构,说明了促进空间结构发展创新的因素.文中提出并论述了刚性空间结构、柔性空间结构和刚柔性组合空间结构三大类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文中将国内外现有工程应用的38种形式的空间结构按单元组成来分类,并说明采用空间结构按单元组成分类总图来表示是可取的、清晰明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发展历史 创新 形式分类 古代空间结构 近代空间结构 现代空间结构 刚性空间结构 柔性空间结构 刚柔性组合空间结构 单元组成分类
下载PDF
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空间结构演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9,共7页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港口联系强度指数和综合基尼系数,对1986~2004年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从1986年到2004年,大长山港口组合单元一直是长山群岛最重要的门户港,长山群岛港口...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港口联系强度指数和综合基尼系数,对1986~2004年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从1986年到2004年,大长山港口组合单元一直是长山群岛最重要的门户港,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整体上看是趋向集中。并对长山群岛陆岛连接方案进行论证,对陆岛连接工程建设后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进行情景分析,"大连——长山群岛"之间的连接、联系方式、途径发生了变化,这将使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的空间结构大为改观。对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山群岛 港口地域组合 空间结构 演化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安徽省长江沿岸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曹有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借助差异指数和罗伦兹曲线等技术刻划了安徽沿江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的地域差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地域差异的成因机制;最后在定性与定量上阐述了该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的动... 借助差异指数和罗伦兹曲线等技术刻划了安徽沿江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的地域差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地域差异的成因机制;最后在定性与定量上阐述了该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体系 规模组合 空间结构 安徽 地域差异
下载PDF
基于DBSCAN算法的改进确定-随机子空间模态参数识别算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单豪良 陈永高 孙泽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作为桥梁健康检测系统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参数识别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桥梁健康评估的准确程度。因此,针对现阶段被广泛运用的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combined determine-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CDSI... 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作为桥梁健康检测系统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参数识别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桥梁健康评估的准确程度。因此,针对现阶段被广泛运用的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combined determine-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CDSI)存在的不足,需人工参与稳定图中模态的辨识,提出了将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嵌入到该识别算法中,以提高模态参数识别的效率。首先简单介绍了CDSI识别算法和DBSCAN聚类的相关原理及定义,其次详细介绍了如何将DBSCAN聚类算法有效地嵌入到CDSI算法中,以实现对稳定图中模态的智能化辨识;最后以某大型斜拉桥为识别对象,并将识别结果与MIDAS有限元软件所得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改进CDSI识别算法能够精确地识别出桥梁结构的固有频率值,且所得模态振型图与理论振型图具有很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稳定图 固有频率值 模态振型
下载PDF
生物栅中植物根系空间结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清海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生物栅是一种水体修复和净化水体装置。通过试验观察,发现植物直接种植在组合填料上能够达到增大植物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加强植物自固定能力、改善根系空间分布结构、增加根系微生物数量的作用。美人蕉根系在生物栅中生长经历根系脱... 生物栅是一种水体修复和净化水体装置。通过试验观察,发现植物直接种植在组合填料上能够达到增大植物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加强植物自固定能力、改善根系空间分布结构、增加根系微生物数量的作用。美人蕉根系在生物栅中生长经历根系脱落和白根生长两个阶段。采收时,根系面积可以达到39.4 m2,其中三级根系面积是37.7 m2。植物根系与填料结合紧密,单片填料与根系的结合力量就可以支撑整株植物。根系和填料纤维互相牵动,同时改善纤维的空间分布和根系的横向空间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栅 根系 生态修复 组合填料 空间结构
下载PDF
银川地区建筑光伏屋面构造技术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子东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为了减少或消除分布式光伏屋面构造处理不当导致的功能隐患,以银川地区建筑屋面为对象,分别研究了平、坡屋面光伏集成构造设计,提出目前适宜推广并网系统,且所确定的总装机容量不宜过大,光伏板面积不宜超出屋面合理布置区间的原则,得出... 为了减少或消除分布式光伏屋面构造处理不当导致的功能隐患,以银川地区建筑屋面为对象,分别研究了平、坡屋面光伏集成构造设计,提出目前适宜推广并网系统,且所确定的总装机容量不宜过大,光伏板面积不宜超出屋面合理布置区间的原则,得出了平屋面光伏基础的优化构造设计及无基础式组合支架空间结构体系布置方案和瓦屋面嵌入式光伏构造的优化设计创新形式,为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工程技术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屋面 分布式光伏系统 光伏瓦 建材型光伏构件 无基础式组合支架空间结构体系 瓦屋面嵌入式光伏集成构造
下载PDF
通辽电厂水源地非饱和带岩性结构研究
14
作者 刘祥 李晓丽 毕利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73-78,共6页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岩性调查等资料,查明了研究区非饱和带岩性发育和不同类型的沉积和颗粒分析,划分出3种能够代表一定区域的岩性空间组合以及变幅带沉积物平面分布特证。为研究区含水系统的分析与辨识,研究...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岩性调查等资料,查明了研究区非饱和带岩性发育和不同类型的沉积和颗粒分析,划分出3种能够代表一定区域的岩性空间组合以及变幅带沉积物平面分布特证。为研究区含水系统的分析与辨识,研究垂直向水交替,准确测定有关参数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空间结构 非饱和带 岩性组合 通辽电厂 水源地 非饱和带岩性结构
下载PDF
基于时变内力加权指标的大型冷却塔等效静风荷载
15
作者 赵林 陈旭 +1 位作者 展艳艳 葛耀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2-933,共12页
等效静风荷载是对动态风荷载和结构惯性力的拟静力化等价荷载模式,涵盖结构预期动力响应包络值,属结构设计中的荷载效应简化分析环节。在大跨空间结构抗风设计中,等效准则选取与荷载模式识别是将复杂动力问题转化为拟静力问题的关键步... 等效静风荷载是对动态风荷载和结构惯性力的拟静力化等价荷载模式,涵盖结构预期动力响应包络值,属结构设计中的荷载效应简化分析环节。在大跨空间结构抗风设计中,等效准则选取与荷载模式识别是将复杂动力问题转化为拟静力问题的关键步骤。目前等效静风荷载的评价准则众多,不同准则下的等效模式差异明显,缺少统一的共识性标准。为了体现不同风致内力响应对结构安全的综合影响,将评价准则由单一的荷载或内力层面拓展到多种内力加权组合层面。对于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该准则以物理概念清晰的配筋率作为表现形式,并融入结构动力响应时变特征。以某大型冷却塔为例,在脉动风压加载条件下进行时域分析得到风致结构动力响应时程,根据时变内力加权组合计算结构动态配筋率;从单一内力和内力加权两个层面评价现行规范等效静风荷载的抗风安全冗余度;以配筋包络线为等效目标,反演获得了兼顾多种内力加权组合的等效静风荷载分布模式,阐明了相关算法和等效策略的合理性和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风荷载 大型冷却塔 时变内力加权组合 动态配筋包络
下载PDF
多种遥感信息光化学复合模型研究
16
作者 益建芳 《影像技术》 CAS 1997年第4期17-21,共5页
信息复合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前沿.是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的新内容。信息复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各种遥感信息资料,实现对各种信息数据的更新补充以及动态分析研究。本大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息分析的遥感图像光化学处理系统... 信息复合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前沿.是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的新内容。信息复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各种遥感信息资料,实现对各种信息数据的更新补充以及动态分析研究。本大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息分析的遥感图像光化学处理系统的研究”的内容.着重阐述多种遥感信息光化学复合机理,并以成功的实例论述各种遥感信息源以及遥感信息源与非途感信息源的复合方法和复合效应。研究表明,多种遥感信息光化学复合实际上就是建立不用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库的方法,其在遥感地学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复合 空间配准 最佳结构 遥感技术 光化学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的长白山天然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岚棋 李丽 +1 位作者 杨华 谢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83,共10页
【目的】合理采伐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探索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以期为该地区天然林林分采伐木的选择提供新的指导工具。【方法】本文采用4块不同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固定样地监测数据,基于混交度(M)、角尺度(W)、大小比数(U)和He... 【目的】合理采伐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探索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以期为该地区天然林林分采伐木的选择提供新的指导工具。【方法】本文采用4块不同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固定样地监测数据,基于混交度(M)、角尺度(W)、大小比数(U)和Hegyi竞争指数(CI)4种空间结构指数,根据AHP-CRITIC组合赋权法构建单木采伐指数(Fi),分析不同强度的采伐模拟前后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结果】4个样地采伐后的空间结构均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混交度提高,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减少,林分水平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林分竞争压力也得到很大的缓解。其中竞争指数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在30%采伐强度下最多减少了24.80%~34.88%,大小比数最多减少了24.97%,混交度最高提升了12.76%。采伐木主要集中于林分密度较大的区域,采伐木的胸径以中小型居多。【结论】对于天然纯林,适度加大采伐强度可以更好地调节林分空间结构,而对于天然混交林,进行相对较低强度的采伐可以在其整体结构获得优化的同时保持较高程度的树种混交。研究同时证明了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用于构建采伐指数的合理性,基本实现了对长白山地区天然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可为合理选取采伐木、科学经营森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模拟 空间结构 AHP-CRITIC组合赋权法 采伐木
下载PDF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of Long-Span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Technologies in China 被引量:63
18
作者 Shunquan Qin Zongyu Gao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6期787-794,共8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a great number of long-span bridg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cross rivers and gorges. At present, the longest main span of a constructed high-s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a great number of long-span bridg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cross rivers and gorges. At present, the longest main span of a constructed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is only 630 m. The main span of Hut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and of Wufengs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which are under construction, will be much longer, at 1092 m each.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echnical issues that originate from the extremely large dead loading and the relatively small structural stiffness of long-span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s, many new technologie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design, materials, and so forth have been developed. This paper carefully reviews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of multi-function combined bridges in China, including com- bined highway and railway bridges and multi-track railway bridges.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new types of bridge and composite bridge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s with three cable planes and three main trusses, inclined main trusses, slab-truss composite sections, an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s, are introduced. In addition, investigations into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and integral fabrication and erection techniques for long-span railway bridges are summariz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ong-span high-speed railwav bridge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Long-span bridges Multi-function combined bridges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spatial structures with three cable planes Integral fabrica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s in China 被引量:5
19
作者 Shilin DONG Yang ZHAO Dong XI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2012年第3期224-239,共16页
Modem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s,developed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are light and effective structures based on new technologies and light-weight high-strength materials,such as membranes and steel cables.These stru... Modem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s,developed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are light and effective structures based on new technologies and light-weight high-strength materials,such as membranes and steel cables.These structures include air-supported membrane structures,cable-membrane structures,cable truss structures,beam string structures,suspen-domes,cable domes,composite structures of cable dome and single-layer lattice shell,Tensairity structures and so forth.For the premodem space structures widely used since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such as thin shells,space trusses,lattice shells and ordinary cable structures),new space struct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and materials.The application of prestr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structural concepts and configuration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modem space structures,including composite space trusses,open-web grid structures,polyhedron space frame structures,partial double-layer lattice shells,cable-stayed grid structures,tree-type structures,prestressed segmental steel structures and so forth.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China of modem rigid space structures,modem flexible space structures and modem rigid-flexible combined spac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s rigid space structures flexible space structures rigid-flexible combined space structure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空间结构多维地震响应改进组合准则
20
作者 曲扬 唐潮 +2 位作者 陈刚 程建军 罗永峰 《结构工程师》 2023年第5期71-78,共8页
现有以主轴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多维地震响应组合准则由于忽略了多维相关性,通常低估空间结构实际的多维地震响应量。针对此问题,首先指出了经典反应谱CQC准则和SRSS准则在多维地震情形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定义多维分量相关系数,据... 现有以主轴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多维地震响应组合准则由于忽略了多维相关性,通常低估空间结构实际的多维地震响应量。针对此问题,首先指出了经典反应谱CQC准则和SRSS准则在多维地震情形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定义多维分量相关系数,据此量化多维地震动分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并行计算技术,进行大量多维地震动分量的相关性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将多维分量相关系数引入SRSS准则,提出能够考虑多维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改进组合准则。将该准则运用于球面网壳和鞍型网壳算例的时程分析和推覆分析响应组合中,并与SRSS准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组合准则的计算精度较高,最大位移的计算误差控制在15%以内,能够合理预测空间结构多维位移响应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显著改善了SRSS准则低估多维响应的缺点,同时保留了较高的分析效率,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地震 组合准则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