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idifying Effect of Riparian Wetland Park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in Autumn
1
作者 ZHANG Zhaoqi WANG Hongjuan +1 位作者 YANG Man HUANG Huaf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6期63-68,共6页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wetland parks hav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landscape resources, which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adjusting the climate,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wetland parks hav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landscape resources, which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adjusting the climate,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ecological balance. Therefore, research on humidifying effect of wetland pa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ir humidity below the height of 1.5 m above various underlying surfaces was measured in Taiping Riparian Wetland Park of Shijiazhuang. Monitoring time was selected in October 10–12, 2012 and six days among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3 which were sunny days without wind(or the speed of wind less than 0.2 m/s). By analyzing the basic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humidity fro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in autumn days, humidifying effect of various types of plants could be summarized from the sampled data. The humidifying effect of arbor-grasses can strengthen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humidifying effect is the strongest at 10:00–14:00, then, it weakens after noon and the reduction rate tends to be smaller. Second, the humidity above the height of 0.2 m changes at a small scale and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close to ground, which reveals great effect of ground cover plants and soil moisture.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below the height of 1.5 m, the humidifying effect of shrub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arbor-grasses. Last, the humidifying effect of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land covers from strong to weak are shrubs, arbor-grasses, rive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n various types of wetland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structures can improve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ping riparian Wetland Park Arbor-grasses shrubS Humidifying effect
下载PDF
石家庄市滨河湿地公园秋季增湿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红娟 黄华芳 +2 位作者 王健 张聪聪 左晓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077-5086,共10页
滨河湿地公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景观资源。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2012年10月10—12日和2013年9月27—29日、10月2、3、6日晴朗无风(或风速... 滨河湿地公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景观资源。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2012年10月10—12日和2013年9月27—29日、10月2、3、6日晴朗无风(或风速小于0.2 m/s)的天气条件下,在石家庄市太平河滨河湿地公园,选择不同结构的下垫面——水泥路面(宽约14 m)、乔-草绿地(宽约58 m)、灌木林(宽约22 m),对距地面1.5 m高度内的大气湿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并选择了面积相近、无植被和水体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裸地进行了比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秋季白天各时段增湿效应的垂向和横向变化规律,分析了各类下垫面增湿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区的增湿效应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强,其相关系数可达0.8以上。白天以10:00—14:00气温较高时段增湿效应最明显,平均较8:00高4%左右,较18:00高8%左右;2植被的增湿效应在近地面处较强,而自0.2 m高度向上各监测高度段以公差为1%—2%的数列递减;3秋季白天,不同下垫面的增湿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灌木林、乔-草林、河流、水泥路面,其中灌木林较乔-草林的增湿效应强约5%—7%;4同一绿地,当结构和郁闭度无明显变化时,其增湿效应在相同季节基本稳定;5虽然秋季绿地增湿效应与夏季相比明显减弱,但绿地增湿效应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增湿效应的垂向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结构绿地的增湿效应差异等在不同季节仍具有一致的规律。滨河湿地公园不同结构类型区域的合理配置,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湿地公园 乔-草林 灌木林 增湿效应
下载PDF
北京城市河岸林木本植物种群多样性梯度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牛少锋 邱尔发 +1 位作者 张致义 奚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8-206,共9页
【目的】研究北京城市河岸林的多样性,探索其木本植物种群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为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六环内城市河流为对象,通过实地踏查把六环内不同等级河流划分337个河段,在此基础上设置575个400 m^2... 【目的】研究北京城市河岸林的多样性,探索其木本植物种群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为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六环内城市河流为对象,通过实地踏查把六环内不同等级河流划分337个河段,在此基础上设置575个400 m^2的样带,调查乔灌种名和株数等,然后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环路、不同等级河流、不同硬化程度河岸梯度上城市河岸林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北京城市河岸林共有木本植物40科75属119种,其中乔木31科49属82种,灌木14科28属37种;不同环路梯度下城市河岸林乔木Margelf指数表现为五—六环>二—三环>二环内>三—四环>四—五环,而林下灌木Margelf指数表现为二—三环>五—六环>四—五环>二环内>三—四环;不同等级河流梯度下城市河岸林乔木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一级河流>三级河流>二级河流,而林下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与之相反;不同硬化程度河岸梯度下近自然河岸的乔木Margelf指数、乔木Shannon-Wiener指数、乔木Simpson指数和乔木Pielou指数最大,而林下灌木的多样性指数(除均匀度指数外)最大的是垂坝河岸。【结论】北京城市河岸林乔木树种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随着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与林下灌木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等级河流的河岸林乔木和灌木多样性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且乔木多样性水平总体大于灌木;近自然河岸的乔木树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林下灌木较低。应多利用合理的乔灌典型植被群落结构,提高北京城市河岸林的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岸林 种群 乔灌比 多样性 北京市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植物水分利用氢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国琴 李小雁 +2 位作者 吴华武 张思毅 李广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1-1100,共10页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地下水、河水和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的季节变化,发现具鳞水柏枝在不同水文环境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来源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在6、7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分别占其所利用水分的89%、86%和55%、65%,8月主要利用0–20 cm土层的土壤水,9月水源不详。生长在离河岸约100 m处的具鳞水柏枝在6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91%、70%),在7–9月以0–60 cm土层的土壤水为主要水源。这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对地下水和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距离河岸约100 m时对土壤水的利用量较多,反映出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具鳞水柏枝对特定水分条件的特殊适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同位素 具鳞水柏枝 植物水分 青海湖流域 河谷灌木
原文传递
高寒河谷灌丛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育军 高尚玉 +3 位作者 李小雁 鲁瑞洁 张思毅 李广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3-971,共9页
通过植被冠层的降雨被分割成冠层截留、穿透雨和树干茎流3个部分,这个过程(冠层降雨再分配)是高寒河谷灌丛生态演变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对于认识高寒河谷灌丛的水文循环过程及水分收支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青海湖流域最重要的河谷... 通过植被冠层的降雨被分割成冠层截留、穿透雨和树干茎流3个部分,这个过程(冠层降雨再分配)是高寒河谷灌丛生态演变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对于认识高寒河谷灌丛的水文循环过程及水分收支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青海湖流域最重要的河谷灌丛——具鳞水柏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点观测,深入分析了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冠层截留量占同期降雨量的比例平均为48.40%、4.04%和47.56%,并在不同降雨量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②冠层降雨再分配各组成要素(穿透雨、树干茎流、冠层截留)与降雨特征参数存在高度相关性,伴随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的增加,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冠层截留量占同期降雨量的比例均逐渐趋于稳定,极限稳定值分别介于60.45%~61.07%、6.45%~7.42%、33.11%~34.17%;③产生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1.10mm和1.87mm,表明2mm以下的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基本没有贡献。因此,高寒河谷灌丛冠层降雨再分配与其他林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深入研究其内在机制及水分利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 降雨再分配 河谷灌丛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