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章制度文献:我国古代音乐历史演变的丰盈载体--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九
1
作者 田可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I0003,共10页
在我国古代社会,典章中的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部分。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礼乐”的推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留存了大量... 在我国古代社会,典章中的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部分。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礼乐”的推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留存了大量的、具有音乐信息或与音乐有关典章制度的文献。文章论及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有关的历代礼制文献中的“礼乐”文献、典章制度中的音乐文献、会要类书等著作中有关的礼乐文献。这些文献呈现出广博浩繁的史料特征,对探索古代音乐历史事件产生、延展到衰亡的真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章制度 礼乐制度 文献 古代音乐史
下载PDF
仁者如射——从“射”看儒家的“仁”之精神
2
作者 李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在儒家经典中,“射”与“仁”有着密切且重要的联系。从这一现象出发,将“仁”放回到“射”的发展史上,上探“射”的起源,下察“射”的发展。看儒家如何将一种作为生存技能的技艺,一步步纳入整体的礼乐制度,更进一步升华为君子人格的象... 在儒家经典中,“射”与“仁”有着密切且重要的联系。从这一现象出发,将“仁”放回到“射”的发展史上,上探“射”的起源,下察“射”的发展。看儒家如何将一种作为生存技能的技艺,一步步纳入整体的礼乐制度,更进一步升华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和实践。“射”作为一个具体的入手处,涵摄了“仁”在“生存-礼制-人格”这一自觉道路上发生、诠释与发展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一历史进程,以小见大,探讨儒家核心精神“仁”的形成理路,由此领悟其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技能 礼乐制度 君子人格
下载PDF
新文献视野下的秦音乐流变、制度与精神考论
3
作者 卢俊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秦音乐是秦人自身音乐、西周礼乐文明、西戎民族音乐以及东方各国音乐混合的产物,是秦人长期以来与东西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其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商和西周朝;经秦仲、秦襄公、秦文公、秦武公时期不断发展,至秦穆公时期在继... 秦音乐是秦人自身音乐、西周礼乐文明、西戎民族音乐以及东方各国音乐混合的产物,是秦人长期以来与东西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其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商和西周朝;经秦仲、秦襄公、秦文公、秦武公时期不断发展,至秦穆公时期在继承西周礼乐制度的同时,更注重自身音乐制度建设;战国时期,秦不断接受、融合各国各地的音乐;统一六国后,创立了宫廷用乐。在“秦声”发展过程中,秦音乐一方面不断学习西周礼乐制度,实现了礼乐文明的高度与雅致;另一方面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如慷慨、真诚、古朴、原生态等长期得以保存。同时,音乐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成就,并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这一制度深刻影响了汉及其后王朝的音乐制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音乐 礼乐文明 乐府制度 音乐精神 汉承秦制
下载PDF
西周文学制度与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之生成
4
作者 赵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趋向温婉中和的审美取向,农业经验涵养深厚的历史理性精神,礼乐文献承载形成体例独特的文学表达。西周文学制度依“礼”“教”“经”“体”之制度四维建构了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的生成场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后世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礼乐制度 文学制度 精神特质
下载PDF
从《大唐开元礼》看唐朝礼乐制度的新变及影响
5
作者 杜伟 蒋方舟 徐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合实际条件而制定的封建礼仪制度。《大唐开元礼》作为盛唐时期官修的礼仪制度,可从各个方面展现盛唐时期的礼乐,从中既可以看到对前朝礼乐的继承,也可看到在盛世之下礼乐制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大唐开元礼》 礼乐制度 变革
下载PDF
叔孙通“起礼乐”之文化传统与现实条件述论
6
作者 李连秀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叔孙通“起礼乐”是汉代历史与中华礼乐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原因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早期先王奠定的制礼作乐的圣教传统,早期儒家探索儒学与政权结合的努力尝试与先圣前贤恢复周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理想以及文化群体存亡继绝的责任... 叔孙通“起礼乐”是汉代历史与中华礼乐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原因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早期先王奠定的制礼作乐的圣教传统,早期儒家探索儒学与政权结合的努力尝试与先圣前贤恢复周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理想以及文化群体存亡继绝的责任担当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促使作为儒生的叔孙通勇于担起“起礼乐”的重任;从现实条件看,“起礼乐”所需典籍缺失,儒生群体的集体努力,汉初亟待休养生息的局面,不同区域异质文化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统治集团对儒学的偏见与对楚俗的偏爱,造成“起礼乐”的现实困境。然而,叔孙通以“希世”“度务”的策略,不仅基本建构了汉初礼乐文明制度与礼乐文明新形态,而且赓续了中华礼乐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礼乐文明 叔孙通 起礼乐 文化传统
下载PDF
琴以治国:论宋琴的礼乐复古
7
作者 李晓梦 《文化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66-75,114,115,共12页
“以琴治国”是宋代礼乐复古的重要标志,该观念源于上古舜治时代以南风琴为象征的礼乐盛世。宋代“琴治复古”的内在表现为,在宫廷雅乐演奏中调琴弦以比文武、正堂上琴以随古乐、定琴数以循周制及庇卫琴声以防金石夺伦。外在措施为设官... “以琴治国”是宋代礼乐复古的重要标志,该观念源于上古舜治时代以南风琴为象征的礼乐盛世。宋代“琴治复古”的内在表现为,在宫廷雅乐演奏中调琴弦以比文武、正堂上琴以随古乐、定琴数以循周制及庇卫琴声以防金石夺伦。外在措施为设官琴局、修阁谱、限胡乐郑声、废俗乐教坊、减燕乐坐部。宋代礼乐复古赋予了琴三个“官方身份”——雅乐之统、华夏正声、古乐之本,在宋代皇室的极力引导下确认了以“正”“雅”“古”为核心的古琴审美趣味,大大改善了前朝古琴的飘零境况。宫廷宋琴是宋代“文化重置”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对琴学的审美范导,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是宋代朝廷美学的典范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治 礼乐复古 雅乐正声 审美范导 宋代
下载PDF
越南古籍中的音乐史料考述
8
作者 王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7,I0004,共8页
据调查,越南古籍中载录有音乐史料的作品约60余种。这批资料能集中反映越南古代音乐的历史与文化,也能反映越南音乐的制度体系和艺术体系。它们主要表现在礼乐事件、音乐机构、乐舞制度、乐器编制、乐章与乐辞等多个方面。无论是在制度... 据调查,越南古籍中载录有音乐史料的作品约60余种。这批资料能集中反映越南古代音乐的历史与文化,也能反映越南音乐的制度体系和艺术体系。它们主要表现在礼乐事件、音乐机构、乐舞制度、乐器编制、乐章与乐辞等多个方面。无论是在制度还是思想上,都体现出了中越之间音乐文化的密切联系。通过越南古籍中的音乐史料,不仅可以了解越南的音乐活动,还可以认识其音乐文化的中国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音乐史料 礼乐制度
下载PDF
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的文学史价值
9
作者 王渭清 赵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5,共9页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礼乐制度的遗存实物,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铭文在内容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祭祀、赏赐、册命、盟誓、约剂、征伐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将其与《尚书》对比,可以印证诰、誓、命、典等《尚...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礼乐制度的遗存实物,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铭文在内容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祭祀、赏赐、册命、盟誓、约剂、征伐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将其与《尚书》对比,可以印证诰、誓、命、典等《尚书》类文体在西周时期的实际运用,旁证《尚书》中与西周相关文献语言的真实性。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呈现的独特鲜明的文学特质和体式美、伦理美、实用美三者统一的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 青铜器铭文 礼乐制度 文体 文学特质 艺术精神
下载PDF
Ritual,Ceremonial,Cultural,and Educational System and Border Governance:Cultural Identity in Moralized Politics
10
作者 Yi JIA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45-75,共31页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a,moralized politics is not only the political ideal of Confucianism,but also political practice that lasts for dynasties after dynasties and maintains the legitimacy and 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a,moralized politics is not only the political ideal of Confucianism,but also political practice that lasts for dynasties after dynasties and maintains the legitimacy and stable governance of the regime.Measures regarding ethnic work in ancient China consist of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the ritual and ceremonial system which"distinguishes Hua(Chinese)from Yi(Barbarians)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n Li(rites),"and"cherishes men from afar",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a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Confucianism at its core.By all kinds of ritual,ceremonial,cultural,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ethnic groups in China culturally connect and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China,which also reflects China'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nation.A series of cultural values with Confucianism as core,by means of promotion and sprea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people from all ethnic groups,and thus become a vital component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created jointly by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 governance teaching of rituals and music moralized politics cultural identity the Great Unification
原文传递
兄弟观念、燕饮制度与《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
11
作者 彭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诗经》文本在先秦时期的经典化的研究,可以看出燕飨诗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其所反映的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之中,而其文本的经典化则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飨诗 兄弟观念 燕饮制度 用诗时代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从“周因殷礼”到“周文郁郁”——西周宗法礼乐制度的建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戍国 陈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事情的发展总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宗周的礼乐制度亦不例外,所以"制礼作乐"绝非一蹴而就,亦非一人之功,当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上溯文王下至成康,其间周公所发挥的作用最具代表性。周人损益&qu... 事情的发展总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宗周的礼乐制度亦不例外,所以"制礼作乐"绝非一蹴而就,亦非一人之功,当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上溯文王下至成康,其间周公所发挥的作用最具代表性。周人损益"殷礼"的最大"创造"在于:发展出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完善的宗法制度,并将宗法与分封相结合,又援"德"入"礼",将整个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设置在了礼乐制度的框架之下,社会上下尊卑等级分明却又洋溢着和谐的秩序。这个礼乐制度的框架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体系;乐教、诗乐、乐舞、用乐、乐悬"五乐"制度;铜器、玉器、服冕、车马、旗帜等礼器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礼制 乐制 礼器
下载PDF
论“士”之起源发生及与西周教育的关系--以诗三百《雅》《颂》之“士”为突破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木斋 邹雅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士的本源意义并非如同此前学者所说的为男人、为官员、为农民耕作、为武士等;"士"的早期含义是文士,是中国早期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形成之后的产物,其主要含义类似于当下所说的士子。诗三百中的《雅》... 士的本源意义并非如同此前学者所说的为男人、为官员、为农民耕作、为武士等;"士"的早期含义是文士,是中国早期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形成之后的产物,其主要含义类似于当下所说的士子。诗三百中的《雅》《颂》部分共计出现士21次,清晰显示了由学而士、由士而为俊杰髦士、由学者人才而为六卿之首之卿士、由学子而为一般官员总称的内涵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儒家经典教育 《诗经》
下载PDF
道教仪式音乐传承体系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蒲亨强 胡暐光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道教音乐绵延近两千年尚较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运用了一个独特的传承体系,文章研究此传承体系的构成要素(观念、客体、传人、方式、制度)的特点及其协同运用方式,藉以认清此体系之全貌及其特点,解开道教音乐保存传统顽强久远的... 道教音乐绵延近两千年尚较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运用了一个独特的传承体系,文章研究此传承体系的构成要素(观念、客体、传人、方式、制度)的特点及其协同运用方式,藉以认清此体系之全貌及其特点,解开道教音乐保存传统顽强久远的奥妙所在,为更好地保存和发扬道教音乐遗产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宗教音乐传承体系的一般特点研究提供启示和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仪式音乐 传承体系 照本宣科
下载PDF
“礼”“器”之辨:儒墨乐论思想评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瑞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周公礼乐思想为儒家乐论思想之渊源,两者内里相通,乐之动人,虽可悦耳,更能风心导礼,此为乐与礼相结合之内在逻辑。墨子因非儒而非乐,在其非乐的逻辑中,省却了乐动人心的关键环节,因此,乐在墨子的眼里就变成了只是能发出金石之音的乐器,... 周公礼乐思想为儒家乐论思想之渊源,两者内里相通,乐之动人,虽可悦耳,更能风心导礼,此为乐与礼相结合之内在逻辑。墨子因非儒而非乐,在其非乐的逻辑中,省却了乐动人心的关键环节,因此,乐在墨子的眼里就变成了只是能发出金石之音的乐器,乐器的制作、演奏、欣赏都是劳民伤财,与民夺利的,这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逻辑。春秋战国时期,在礼崩乐坏,古乐几近消弭,新声泉涌叠出的背景下,儒家倡乐、墨家非乐显然都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文化特征,因此他们理想化的治世方略自然也不能起到救时补弊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乐论 礼乐 乐器
下载PDF
“诗乐”教育的理念与其传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祖襄 《美育学刊》 2010年第1期45-52,共8页
"诗乐"教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甲骨文"乐"字已包涵着诗、乐、舞三种意义,西周时期的"乐德""乐语""乐舞"教育也体现出这三方面。"诗乐"不仅用于宫廷礼乐制度,也用... "诗乐"教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甲骨文"乐"字已包涵着诗、乐、舞三种意义,西周时期的"乐德""乐语""乐舞"教育也体现出这三方面。"诗乐"不仅用于宫廷礼乐制度,也用于学校教育。北宋"湖学"兴起之时,"诗乐"也随之而兴。元初熊朋来为振兴华夏文化,编撰《瑟谱》来进行"诗乐"教育。"诗乐"又是华夏民族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一种传统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教育 礼乐制度 上博简
下载PDF
春秋时期郑国礼乐文化与国家礼制冲突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爱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124,共6页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国日益强大,维护其统治的礼乐制度不断被破坏和违背,以郑音为代表的新乐挑战旧乐,即是此时期变革的一个缩影。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地域文化快速发展,与周王朝国家礼制的要求产生冲突,郑音的形成与流行...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国日益强大,维护其统治的礼乐制度不断被破坏和违背,以郑音为代表的新乐挑战旧乐,即是此时期变革的一个缩影。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地域文化快速发展,与周王朝国家礼制的要求产生冲突,郑音的形成与流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郑声是孔子对郑音的贬斥性的称谓,目的是为恢复周礼及周乐。孔子独斥于郑国,乃是因为郑国与周王室血缘关系更亲近,带有树立典型,匡正礼仪规范,警醒世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声 郑国 郑音 礼制
下载PDF
现代龙舟赛去仪式化现象的人类学反思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金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传统龙舟赛的完整仪式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核心。现代龙舟赛不但脱离原有的端午节时空,而且力求同现代体育竞赛仪式兼容。针对这种去仪式化现象进行文献研究发现:1)龙图腾、竞渡与夺标运动和端午节的结合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进,是中... 传统龙舟赛的完整仪式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核心。现代龙舟赛不但脱离原有的端午节时空,而且力求同现代体育竞赛仪式兼容。针对这种去仪式化现象进行文献研究发现:1)龙图腾、竞渡与夺标运动和端午节的结合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传统龙舟赛仪式遵循中国传统戏剧特有的"四折一楔"的仪式美学原则,现代龙舟赛通用竞赛仪式不足以彰显其全部美学内涵;3)传统龙舟赛体现的中国体育礼乐乐群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历史渊源不同,但在价值观上存在互补性。因此,改良与创新现代龙舟赛还应依托端午节节庆时空,依照中国传统仪式戏剧美学原理,从点睛、竞渡、夺标、犒赏、龙船宴/市等仪式诸环节全方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赛 去仪式化 民俗文化体系 仪式戏剧 礼乐乐群 传统龙舟赛 端午节民俗文化
下载PDF
礼乐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范畴体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迎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在儒家礼乐文化视野中,具有较大美学价值的审美范畴主要有"中和之境""言志""缘情""阳刚""阴柔""出水芙蓉""错彩镂金"以及"有我之境""无我之境&q... 在儒家礼乐文化视野中,具有较大美学价值的审美范畴主要有"中和之境""言志""缘情""阳刚""阴柔""出水芙蓉""错彩镂金"以及"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其中,"中和之境"是总论,"言志"与"缘情"是本质论,"阳刚"与"阴柔"是风格论,"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是形态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境界论。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并因此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不同于西方审美文化的最鲜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审美范畴 现代美学体系 儒家思想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从汉代墓葬出土乐器看汉代礼乐制度之演变
20
作者 陈艳 乔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所见汉代乐器,可知汉代的礼乐制度继承了周代礼乐,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汉代礼乐制度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经济、地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西汉时期礼的等级更加森严,彰显君主专制和皇权的无上权威。随着经济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所见汉代乐器,可知汉代的礼乐制度继承了周代礼乐,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汉代礼乐制度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经济、地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西汉时期礼的等级更加森严,彰显君主专制和皇权的无上权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尤其是武帝时期乐府的扩建及其职能的转变,汉代乐的自然功能更加世俗化,注重乐为人享用,开辟了汉代雅俗并存、繁荣多元的音乐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乐器 礼乐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