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把半香”与袍哥精神世界的塑造 |
王笛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民族志动画中的跨越“在场”与记忆“再现”——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的实践反思 |
李刚
潘静文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论“新礼教”及其“情理儒学”哲学基础 |
黄玉顺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4
|
仪式表演和公共情感——《礼记·月令》与中国早期的感物经验 |
闫月珍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试论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 |
高崇文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
6
|
作为“成年新礼”的“间隔年”:过渡仪式、认同重构与主体实践 |
李建军
王勇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死—生”仪式:谢晋电影语言与“现代化” |
聂欣如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礼记·礼运》:先秦儒家礼学思想的理论奠基 |
赵敏俐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治学、立人与化民:论儒家书院学礼及其当代转化 |
上官剑
姚卿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4 |
0 |
|
10
|
程朱的超越境界 |
宋志明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成与现实意义 |
王霄冰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
12
|
仪式性民俗体育的文化表达——以贵州清水江苗族“玩水龙”项目为例 |
程纪香
张化良
|
《凯里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3
|
历史记忆、仪式实践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滇西地区邓子龙信仰研究 |
黄彩文
李爽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数字阅读的情感认同与效能提升研究 |
陈冀宏
|
《新世纪图书馆》
|
2024 |
0 |
|
15
|
魏晋南北朝落座环境及坐具设计中的同构性 |
刘晨晨
赵舟
|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互动仪式: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服务机制探析 |
良警宇
罗秋宇
|
《社会建设》
|
2024 |
0 |
|
17
|
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脉络、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
杨绘荣
张静
刘佳佳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国家的城市及其限度——从政治仪轨到人民至上 |
姚尚建
|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读《图案与仪式:融合发展中的云南多民族文化》 |
钟进文
|
《大理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0
|
南乐源于虞舜时代的农业祭仪 |
张树国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