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辫状河储层特征控制的地震反演砂体刻画——以苏里格气田盒8下段为例
1
作者 翟羽佳 马君霞 +2 位作者 马旭 杨洋 张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1722,共12页
【目的】干扰试井显示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盒8下段砂体连通性差,SD27-36区块密井网(500 m×600 m)条件下砂体展布特征仍不明确。亟需探索砂体规模及叠置方式的刻画方法,以明确井间砂体的连通性。【方法】将现代河流和野外露头观测... 【目的】干扰试井显示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盒8下段砂体连通性差,SD27-36区块密井网(500 m×600 m)条件下砂体展布特征仍不明确。亟需探索砂体规模及叠置方式的刻画方法,以明确井间砂体的连通性。【方法】将现代河流和野外露头观测结果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结合,以观测结果优化反演参数并建立刻画模型,精细识别砂体边界及其叠置关系,实现砂体三维空间定量刻画。【结果与结论】观测显示盒8下段辫状河单心滩砂体纵横向剖面上呈孤立、对接、切叠等多种接触关系,单砂体平面规模小(长200~600 m,宽50~250 m),以叠置、复合方式形成特定形态的复合心滩砂体。地质统计学反演获得的砂体三维刻画结果边界清晰,井间砂体与井点岩性过渡自然,砂体规模与沉积观测结果相似,砂体连通性认识与干扰试井试验结果符合率达87%。本次砂体刻画结果及方法不仅能指导苏里格气田的勘探和开发部署,也可以为其他辫状河砂体认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盒8下段 辫状河沉积 地质统计学反演 砂体刻画
下载PDF
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识别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何宇航 于开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9,i002,共4页
针对杏南地区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的成因模式,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垂向上从识别沉积间断面入手确定出单期次的沉积单元, 在平面上根据废弃河道、砂体层位差异、测井曲线形态、韵律特征变化及砂体在横向上的厚度变化趋势等确定出... 针对杏南地区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的成因模式,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垂向上从识别沉积间断面入手确定出单期次的沉积单元, 在平面上根据废弃河道、砂体层位差异、测井曲线形态、韵律特征变化及砂体在横向上的厚度变化趋势等确定出单一河道边界, 从而识别出复合砂体内的单一河道, 提高了对复合砂体的认识程度,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平原 复合砂体 沉积间断 单一河道 应用
下载PDF
河流演变在科尔沁沙地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初探——以科尔沁沙地南部教来河中游沙地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韩广 张桂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由于河流洪枯水交替变化,加之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的河流改道频繁。河流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松散砂堆积体,在枯水季节受风力作用而形成大量沙丘,进而对洪水期的河道演变施加重要影响;当河流改道或发生大的变迁时,已成沙丘会在盛行... 由于河流洪枯水交替变化,加之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的河流改道频繁。河流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松散砂堆积体,在枯水季节受风力作用而形成大量沙丘,进而对洪水期的河道演变施加重要影响;当河流改道或发生大的变迁时,已成沙丘会在盛行风的影响下移动变形,相互连接而形成沙丘群,经长期的发展演化则可形成大范围的沙地;同时,河流在横向摆动过程中,会夷平一部分已成沙丘,但由于沙丘群本身的障碍作用、植被的积极作用和河流改道的不均匀性,使得本区的地表过程以沙丘群的形成为主。相应地,改道后的河流又在新流路上重复上述过程。其中河流的部位(凸岸和凹岸、上游和下游)及其与风向的对应关系(迎风侧与背风侧、直交和外交或平行)不同,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在研究区内的现代河流及古河道两岸,沙丘群、湖沼、草甸及干草原相间和交错分布,沙带线状延伸,而在第四纪地层中,风成砂、湖沼相、河流相堆积物交替变化,有些地段甚至相互过渡。这些足以说明,在自然状况下,河流演变在沙丘群和沙地形成演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河流演变 松散砂堆积体 河流地貌 第四纪地层 河流作用 沙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北早二叠世沉积体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系统总结了各类河流相的沉积特征和识别标志,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靖北早二叠世的具体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该区沉积物特征,首次提出该区早二叠世为网状河-浅水三角洲相沉积的新观点,并建立了该类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进而概括其沉积特点与经... 系统总结了各类河流相的沉积特征和识别标志,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靖北早二叠世的具体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该区沉积物特征,首次提出该区早二叠世为网状河-浅水三角洲相沉积的新观点,并建立了该类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进而概括其沉积特点与经典三角洲沉积特征的区别,特别指出三角洲平原相带是该类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突破了“经典”三角洲的思维定式,丰富了三角洲沉积理论,为此类三角洲储集层的进一步预测和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河流相 网状河 沉积模式 三角洲平原相 砂岩体 早二叠世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层序格架及富砂沉积体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伟 郑伟 +2 位作者 刘惟庆 代一丁 秦成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和富砂沉积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Qhj1层序体系域可四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和富砂沉积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Qhj1层序体系域可四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和下降体系域(FSST),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具有两期特征,可细分为LST1和LST2;SQhj1层序的FSST三角洲砂体和SQhj2层序的低位扇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富砂沉积体,SQhj1层序FSST中的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SQhj2层序LST1和LST2中的斜坡水道复合体、盆底扇以及低位楔三角洲前缘砂体等均为有利的富砂沉积体;SQhj1、SQhj2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受盆地古地貌、同沉积断裂及断裂坡折带、沉积物供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北坡 韩江组 沉积层序 富砂沉积体
下载PDF
阿南油田阿四段河口水下扇砂体储层沉积相及含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朝 崔周旗 +2 位作者 董艳蕾 李莉 王海潮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1-5,共5页
根据阿南油田近百口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和测试结果,近20口井的岩心观察、沉积构造、韵律性质,大量岩矿鉴定结果、岩石组构、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和油气显示,对阿四段的砂体成因、沉积特征、微相划分、孔隙结构、储集结构、... 根据阿南油田近百口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和测试结果,近20口井的岩心观察、沉积构造、韵律性质,大量岩矿鉴定结果、岩石组构、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和油气显示,对阿四段的砂体成因、沉积特征、微相划分、孔隙结构、储集结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本区砂岩储层属河口水扇成因,细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它发育在同生断层下降盘和湖侵高潮阶段早期,存在牵引流成因在沉积构造和正韵律层为主的剖面特征,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粗碎屑、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和低孔、低渗型的储层特征.沉积微相控制储集性能和油气藏分布,扇中水下河道储集条件和含油性最好,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砂体成因 沉积相 油气远景 油田 含油性
下载PDF
海相三角洲沉积单元划分及其对勘探砂体对比的意义——基于现代珠江三角洲沉积水动力综合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小平 柳保军 +2 位作者 丁琳 郝建光 龚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562,共8页
从水文地质、地理、地貌学角度,融合河流、波浪、潮汐水动力,对现代珠江三角洲体系中河流、波浪和潮汐的成因单元共存现象进行综合解读,建议引入"沉积单元"的概念,搭积木似组合亚相和相,重建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认为,对... 从水文地质、地理、地貌学角度,融合河流、波浪、潮汐水动力,对现代珠江三角洲体系中河流、波浪和潮汐的成因单元共存现象进行综合解读,建议引入"沉积单元"的概念,搭积木似组合亚相和相,重建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认为,对于前积特征明显的三角洲中进行砂体对比,层序地层学等时格架内的砂体多采用前积式(斜层)对比方案,但传统的岩性地层(平层)对比方案也有可取之处。尤其在开发阶段,进行沉积微相导向的砂体对比时,建议结合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对比方案。在具体对比手段上,应结合沉积砂体展布、油气水关系、邻井对比、动态压降等实际资料,进而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使模型既能反映沉积环境,更能预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磨刀门 三角洲 沉积单元 微相 砂体对比
下载PDF
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构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梦怡 胡光义 +1 位作者 范廷恩 范洪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主要为点坝-决口扇沉积,渗流屏障主要为河漫滩-废弃河道沉积,按测井相和砂体结构韵律划分内部结构,点坝砂体头部—中部为箱形,点坝尾部砂体为钟形,决口扇砂体主要为漏斗形,河漫滩和废弃河道主要表现为尖峰形和低幅齿形;复合砂体外部叠置样式包括孤立型、紧密侧叠型、疏散侧叠型和堆叠型。(2)研究区NmⅡ油组沉积早期,河道呈交织条带状分布,主要沉积点坝与决口扇,堆叠式和紧密侧叠型复合砂体广泛发育;沉积晚期河道演化为单一条带状,决口扇零星分布于河道凸岸,复合砂体规模变小,主要为疏散侧叠型和孤立型,河漫滩和废弃河道规模变大,成为复合砂体间的渗流屏障。(3)研究区长期—中期旋回中,构造活动等异旋回因素通过调整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影响复合砂体外部形态和叠置样式;短期旋回通过控制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等自旋回因素影响复合砂体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砂体构型 点坝 决口扇 废弃河道 曲流河沉积 基准面旋回 明化镇组 新近系 秦皇岛32-6油田
下载PDF
港西油田F 19区块砂体构型特征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瑞川 曾济楚 梁斌 《录井工程》 202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曲流河的频繁摆动使得砂体宽度逐渐增加,形成了由多个成因的砂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复合河道砂体。对于进入开发中后期密井网开发阶段的连片复合河道,必须从砂体的纵向、横向着手,开展砂体叠置、沉积微相等砂体构型特征研究,进一步把握剩余... 曲流河的频繁摆动使得砂体宽度逐渐增加,形成了由多个成因的砂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复合河道砂体。对于进入开发中后期密井网开发阶段的连片复合河道,必须从砂体的纵向、横向着手,开展砂体叠置、沉积微相等砂体构型特征研究,进一步把握剩余油分布规律,才能满足开发方案要求。选取F 19区块NmⅡ2-1为目的层位,以研究区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等方法,分析目标砂体沉积相、构型表征、砂体叠置关系等,建立砂体构型模式。通过单河道砂体研究逐步解剖复合河道砂体内部非均质特征,为港西油田储层内部构型研究和精细描述提供参考,进而指导油田注采井网完善,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储层构型 非均质性 砂体叠置 曲流河沉积 复合河道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让水河一带砂金矿矿体地质特征
10
作者 姚新 《甘肃冶金》 2018年第4期98-101,117,共5页
矿区属让水河的下游,砂金矿床为现代河谷冲积型砂金矿床。总长5 500 m,由两个矿体组成。分别为Ⅰ号、Ⅱ号矿体。矿体主要赋存在让水河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中。矿体为长条带状呈东西向展布。砂金主要赋存在松散砂砾层中,砂砾层砾石含... 矿区属让水河的下游,砂金矿床为现代河谷冲积型砂金矿床。总长5 500 m,由两个矿体组成。分别为Ⅰ号、Ⅱ号矿体。矿体主要赋存在让水河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中。矿体为长条带状呈东西向展布。砂金主要赋存在松散砂砾层中,砂砾层砾石含量63%~80%,砂12%~22%,泥5%~25%。其中巨砾100~250 mm占8.55%,250~300 mm占3.62%,300~350 mm占2.47%,350~400 mm占2.74%,400~500 mm占2.88%,>500 mm占8.47%,合计为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地质特征 让水河一带砂金矿:河谷冲积型矿床
下载PDF
高能辫状河沉积特征及砂体分布——以苏东X密井网区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志远 何治亮 +4 位作者 马世忠 何宇 牛东亮 聂海宽 朱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3-1014,共12页
下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盒8下段)是苏里格地区主要的含气层段之一。为了认识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辫状河砂体发育特征及有效砂体叠合模式,厘清剩余油气制约因素,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测井... 下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盒8下段)是苏里格地区主要的含气层段之一。为了认识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辫状河砂体发育特征及有效砂体叠合模式,厘清剩余油气制约因素,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密井网区,开展了地下高能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界面约束条件下的河道发育模式及砂体分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盒8下段发育高能水动力为主的辫状河沉积,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心滩、辫状河道,少量决口扇、泛滥平原。辫流河道砂体以水平叠置型为主,河道迁移频繁,砂体垂向上相互切叠、平面上大面积连片、非均质性强。基准面升降控制河道沉积,进而控制砂体发育模式和有利储层。研究区主要砂体叠置模式可归纳为独立式、接触式、切叠式和多期切叠式。低可容纳空间砂体形态主要是切叠式和多期切叠式,砂体连通性好,河漫细粒沉积不发育。高可容纳空间的细粒沉积明显增多,砂体以接触式和孤立式分布为主,砂体连通性变差。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高能水动力环境下形成的叠置型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空间,主要位于5级界面上部;较低能水动力环境下形成的细粒沉积构成了主要的隔夹层,影响油气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沉积相 界面级次 砂体形态 下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 苏里格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