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isotopiccompositionandfluxofparticulateorganicmatterintheChangjingRiver 被引量:5
1
作者 Cai Deling Han Yibing(Received June 5, 1996 acceptedJuly 13, 1997)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7-342,共6页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d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 were measured monthly in the ChangjiangRiver (at Sta. Datong)for a whole year. It shows that their seasonal distribution has an obvious change and is simil...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d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 were measured monthly in the ChangjiangRiver (at Sta. Datong)for a whole year. It shows that their seasonal distribution has an obvious change and is similarto that of the Huanghe River. The annual weighted mean of POC 13 C valu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Huanghe River. Based on the data of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measured daily and POC concentra-tion measured monthly the POC flux at Sta. Datong was estimated. The flux value at Datong may be considered ap-proximately to be the M flux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ischarging into the sea. The M flux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Huanghe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C flux inputing to seas Changjiang river carbon isotopes
下载PDF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on the dissolved loads of the Dongjiang River,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LIJing-ying ZHANGJ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02-508,共7页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river chemistry of the Dongjiang River.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to river water is estimated by reference to Cl concentration called Cl r...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river chemistry of the Dongjiang River.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to river water is estimated by reference to Cl concentration called Cl ref . The Cl ref of 41 97 μmol/L represents the highest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f the rainwater inputs to river water, thus sea salts are responsible for total Cl concentration of the Dongjiang Riv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al composi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water, two approaches sea salt correction and precipitation correction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contribution proportions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on the solutes and to calculate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 The results reflected that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ratios fluctuate from ~5% to ~20% of 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 in the Dongjiang River.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world watersheds, the lower dissolved ion contents and high runoff may result in the obvious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river chemistry in the Dongjiang basin. The major elemental chemistr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ilicate weathering, with the anion HCO - 3 and cation Ca 2+ and Na\++ dominating the major compositions in this basin. The estimated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 of 15 78—23 48 t/(km 2·a) is only 40%—60% of a global average in the Dongjiang basin. Certainly, the estimated results are still under correction gradually because the effe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has never been quantifi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jiang river river solutes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atmospheric inputs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3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下载PDF
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互馈效应研究
4
作者 吴凤平 黄蕊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收集了2011—202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了面板数据的有效性基础上,分析了模型的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考察了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收集了2011—202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了面板数据的有效性基础上,分析了模型的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考察了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双向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并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在流域经济发展对再生水投入的影响上,黄河流域的依赖性明显大于长江流域;在再生水投入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整体上均呈现正向影响,但长江流域正向影响滞后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再生水投入 互馈效应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沿江典型区域杨树大径材人工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
5
作者 刘俊龙 吴中能 +5 位作者 苗婷婷 丁昌俊 苏晓华 孙慧 闫彩霞 杨传宝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本文对杨树大径材培育周期内的5个典型复合经营模式生长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宜长江沿江典型区域种植的杨树大径材复合经营模式。结果表明:参试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杨树的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纯林增加15.31%(YM)~20.... 本文对杨树大径材培育周期内的5个典型复合经营模式生长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宜长江沿江典型区域种植的杨树大径材复合经营模式。结果表明:参试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杨树的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纯林增加15.31%(YM)~20.92%(YYD)、9.52%(YM)~11.31%(YY)、45.66%(YM)~61.38%(YYD)。采用间作模式的6年生杨树复合经营总收益均大于杨树纯林,杨树间作模式的总产值为杨树纯林的2.78(YM)~4.47倍(YYD)。采用多作物间作模式总收益及总产值明显高于单作物间作模式。其中套种6年杨树-油菜-黄豆(YYD)模式累计总收益(11 905元/667m^(2))最高,杨树-小麦-黄豆(YMD)累计总收益(11 599元/667m^(2))次之。5个模式下6年生杨树木材收益由高到低依次为:YYD(7 244元/667m^(2))>YMD(7 197元/667m^(2))>YY(7 106.5元/667m^(2))>YM(6 539.6元/667m^(2))>YC(4 408.48元/667 m^(2))。杨树-油菜-黄豆(YYD)是促进大径材杨树生长、材积和经济效益最高的优选模式。此研究旨在为长江沿江典型区域杨树的大径材培育和复合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杨树大径材 林农复合经营 产投比 收支平衡
下载PDF
潮河流域净人为磷输入变化及其对河流总磷通量的影响
6
作者 杨木兰 黄洁钰 +1 位作者 王焕晓 王晓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9-1608,共10页
为了定量分析长期净人为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对河流总磷(TP)通量的影响,本研究估算了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及河流TP通量,并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量为4.93~10.74 ... 为了定量分析长期净人为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对河流总磷(TP)通量的影响,本研究估算了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及河流TP通量,并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量为4.93~10.74 kg·hm^(-2)·a^(-1),年均增长率为4.01%,其在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南高北低,90%以上的NAPI来自化肥和食品/饲料;潮河TP通量变化主要与流量有关,其均值为1.70×10^(-2) kg·hm^(-2)·a^(-1);潮河流域磷输出率(TP/NAPI)降低主要是由于水文气候因素对磷迁移过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土壤和沉积物的强烈截留作用。研究表明,在潮河流域的磷素管理措施中,需要更加关注磷输入和滞留磷的协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河流域 净人为磷输入(NAPI) 河流总磷通量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碳足迹及隐含碳转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明辉 李巍 +1 位作者 陆中桂 康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4-3552,共9页
选择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合计71个城市构建了2017年环境扩展的MRIO模型,评估了包括化石能源燃烧、煤炭开采逃逸、农业非能源排放等3个来源的碳足迹,分析了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城市、部门之间的隐含碳转移.结果表明:5个城市群碳足... 选择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合计71个城市构建了2017年环境扩展的MRIO模型,评估了包括化石能源燃烧、煤炭开采逃逸、农业非能源排放等3个来源的碳足迹,分析了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城市、部门之间的隐含碳转移.结果表明:5个城市群碳足迹总计约2478.34Mt,其中化石能源燃烧贡献了86.42%,是碳足迹的主要来源,煤炭开采逃逸和农业非能源排放亦不容忽视,分别贡献了10.09%和3.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碳足迹的重点部门,生产和消费两个视角下合计分别占总碳足迹的62.67%和36.77%.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隐含碳输出的关键部门,输出量合计占城市群内隐含碳转移量的51.43%,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输入的关键部门,占比为26.79%,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隐含碳主要转移路径.碳足迹和隐含碳转出的重点城市多为资源消耗型、重化工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如鄂尔多斯、滨州等.隐含碳转入的重点城市为维持自身发展需要消耗大量其他城市的产品,如青岛、呼和浩特等.碳足迹主要集中在“几”字弯都市圈、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三者碳足迹合计占比在生产和消费视角下分别达到了85.89%和85.02%,“几”字弯都市圈是隐含碳输出最大的城市群,输出量约占城市群间转移量的40.68%,中原城市群是隐含碳输入最多的城市群,输入量约占42.24%.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和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控碳政策和降碳措施提供更充分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碳足迹 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珠三角区域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与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周泽炯 张葆俊 +1 位作者 张浩浩 王崯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首先基于2016—2020年珠三角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然后通过SDA分解模型,从规模、结构和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6年起珠三角净输入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分部门出口贸易隐含碳结构分解可... 首先基于2016—2020年珠三角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然后通过SDA分解模型,从规模、结构和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6年起珠三角净输入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分部门出口贸易隐含碳结构分解可知,规模效应整体呈现出快速上升—达到高峰—逐渐减少的三个阶段;部门结构效应的大部分效益值为负,说明珠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可以有效地抑制碳排放的增长。鉴于此,认为珠三角地区应当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力度,鼓励区域间合作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SDA结构分解模型 珠三角区域 出口贸易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稀缺风险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中桂 康哲 +1 位作者 李巍 黄明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55-3465,共11页
基于黄河流域水稀缺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综合考虑水量、水质和生态需水因素的流域水稀缺风险(WSR)评估框架,以此评估了2017年黄河流域90个地级市42个部门的直接水稀缺风险损失(DWSR),并通过构建城市尺度环境拓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基于黄河流域水稀缺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综合考虑水量、水质和生态需水因素的流域水稀缺风险(WSR)评估框架,以此评估了2017年黄河流域90个地级市42个部门的直接水稀缺风险损失(DWSR),并通过构建城市尺度环境拓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评估了城市间贸易驱动的间接水稀缺风险损失(IWSR).结果表明:流域DWSR和IWSR分别约为28941.49亿元和34464.08亿元,贸易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大于直接经济损失;各城市DWSR和IWSR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但高风险城市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重合性,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两省,如潍坊、淄博、郑州等;IWSR转移主要由各省内的城市间贸易产生,省际间的风险转移没有形成明显的热点区域;农林牧渔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的DWSR较高,同时也是主要的IWSR出口部门.建议结合识别出的重点城市、关键部门等全面加强WSR管理,协同推进黄河流域节水控水、水质改善和生态用水保障,促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稀缺风险 转移路径 综合评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应急输水与地表植被响应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李卫红 陈亚鹏 +1 位作者 张宏峰 侯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5个断面、30个植物样地的调查和对天然植物当年生小枝的长度、当年生小枝上胡杨的叶数、50片以上叶长、宽及叶重、芦苇的高度和叶长、宽、重量等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后地表植被的响应范围。研...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5个断面、30个植物样地的调查和对天然植物当年生小枝的长度、当年生小枝上胡杨的叶数、50片以上叶长、宽及叶重、芦苇的高度和叶长、宽、重量等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后地表植被的响应范围。研究表明,随着输水后地下水位的抬升,地表植被产生了明显变化。在横向上,芦苇的反应敏感区范围在100~150m区间;对胡杨的横向影响范围在200~250m之间;在纵向上,平均叶数从下游上段至下游下段,分别较末端断面增加57%、22 2%、9 2%;河道两岸地下水位较下游下段抬升幅度大,横向上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也较下游下段宽。输水历时的长短和输水量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植被 塔里木河下游 应急输水 生态响应
下载PDF
夏季丰水期河流输入对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贡献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龙庆 刘明亮 +3 位作者 张运林 殷燕 时志强 刘笑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结合2008年夏季丰水期对太湖上游直湖港、大浦河、长兜港3条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和三维荧光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夏季丰水期时河流输入对太湖中CDOM的贡献。3条河流中直湖港CDOM浓度最高,大浦河次之,长兜港最低,反映了太湖北部... 结合2008年夏季丰水期对太湖上游直湖港、大浦河、长兜港3条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和三维荧光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夏季丰水期时河流输入对太湖中CDOM的贡献。3条河流中直湖港CDOM浓度最高,大浦河次之,长兜港最低,反映了太湖北部外源河流污染物输入大于西南部。3条河流内CDOM吸收a(355)的均值为(4.76±0.79)m-1,明显大于湖泊水域的(3.62±0.84)m-1。从河流往河口再往湖泊水域CDOM吸收大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反映了丰水期外源河流输入CDOM对湖泊内CDOM的重要贡献。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对CDOM三维荧光图谱解析获得4种荧光组分,其中组分1和组分2为类蛋白荧光、组分3和组分4组为类腐殖质荧光,从河口至湖泊水域类腐殖质荧光强度逐渐减小,类蛋白荧光则明显增大,暗示河流主要带来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物 河流输入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磷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77
12
作者 曹承进 秦延文 +1 位作者 郑丙辉 黄民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0-315,共6页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参数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悬...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参数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悬浮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的悬浮物含量明显高于枯水期.3条入库河流总磷的平均值在0.12~0.29 mg/L之间,均远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的总磷含量,长江朱沱断面水体的磷含量高于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武隆断面的磷含量.总磷含量(TP)中以总颗粒态磷酸盐(TPP)为主,平均占75%以上;3个监测断面中流量、悬浮物与TP、TPP均呈显著正相关性,TPP和TP也呈显著正相关性.结果表明泥沙将颗粒态磷带入河流是主要的磷污染源,总磷的污染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氮和磷都不是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3条入库河流中的N/P值较高(〉30),表明磷有可能被优先消耗到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入库河流 磷营养盐 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24
13
作者 郑丙辉 曹承进 +1 位作者 秦延文 黄民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变化,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值已处于水华暴发的危险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水华.3条入库河流中总氮含量年均值都在1.55-2.15 mg/L之间,总体偏高,乌江武隆断面的总氮浓度最高,嘉陵江北碚断面次之,长江朱沱断面最低,并且3条河流丰水期水体中总氮含量均高于枯水期,说明非点源对氮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态无机氮(DIN)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其中又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平均占到DIN的70%以上.氮素污染多以还原态氨氮(NH4^+-N)的形式排入水体,经过硝化作用,NH4^+-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然后再氧化成稳定的NO3^--N,并且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氧.入库河流水体中的NO3^--N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城市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NH4^+-N的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入库河流 氮营养盐 污染特征 污染来源分析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中的浅海沉积作用与物理环境演化——以渤、黄、东海区域为例 被引量:22
14
作者 高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9-335,共7页
以渤、黄、东海陆架区为例 ,综合评述入海沉积物通量、浅海沉积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理环境变化。黄河、长江沉积物入海后主要堆积于河口附近 ,沉积速率为 10~ 10 0mm/a ,部分物质输运至陆架区 ,形成泥质沉积体 ,其沉积速率为 1mm/... 以渤、黄、东海陆架区为例 ,综合评述入海沉积物通量、浅海沉积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理环境变化。黄河、长江沉积物入海后主要堆积于河口附近 ,沉积速率为 10~ 10 0mm/a ,部分物质输运至陆架区 ,形成泥质沉积体 ,其沉积速率为 1mm/a量级。但目前河流入海沉积物通量呈减小趋势 ,今后河口附近的堆积将会减缓 ,并在总体上转化为侵蚀状态。在过去的 7ka里 ,来自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沉积物形成了河口三角洲、滨海平原、潮流脊和潮汐汊道沉积体系 ,其演化方式是双重的 ,既有常态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下的演化 ,又有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发生变异时的演化。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变异的原因包括入海通量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等。建议从中国海岸带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出发 ,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浅海沉积作用 物理环境演化 东海 河流沉积物入海通量 陆架沉积 海岸沉积体系演化 黄海 渤海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燕 王会肖 +1 位作者 王红瑞 王海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20,共5页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 m3.a-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投入产出分析 完全用水系数 水足迹 外部水足迹
下载PDF
黄河下游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程启先 陈飞燕 +1 位作者 何伟纯 牛继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18,共10页
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为案例区域,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以及灰色GM(1,1)模型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的时空分异及... 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为案例区域,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以及灰色GM(1,1)模型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呈现出“东北—西南”格局,重心向东北偏移,其中山东段的评价值增长,而河南段下降;人口规模、产业经济和资源消耗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的主导要素,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未来时段多数地市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 投入效率 黄河下游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前后胡杨年轮生长差异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基才 李霞 +1 位作者 陈敬峰 王建刚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建成,下游365km河道彻底断流。为拯救沿河植被,2000年5月启动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工程,迄今已经完成了7次应急输水。文章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和下游输水河畔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断面胡杨(... 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建成,下游365km河道彻底断流。为拯救沿河植被,2000年5月启动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工程,迄今已经完成了7次应急输水。文章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和下游输水河畔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断面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一级枝年轮取样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离河距离输水前后胡杨生长量差异的大小,分析了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种群对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英苏断面和喀尔达依断面在离河0~1000m输水前后胡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阿拉干断面在离河0~300m输水前后胡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离河300-700m生长量差异显著,700-1000m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由输水前后胡杨年轮生长量均值差可得,同一断面不同离河距胡杨年均生长量随离河距增大而降低。2)输水后下游3个调查断面在离河0-300m胡杨生长量增长由大到小顺序为:喀尔达依〉英苏〉阿拉干;离河300~700m由大到小顺序为:喀尔达依〉阿拉干〉英苏。3)以中游胡杨同年生长量作为参照对下游胡杨生长量进行相关比较的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前输水河畔各离河距离胡杨生长量均小于中游参照河段的生长量。应急输水后,输水河畔离河0~300m生长量已超过中游的生长量;离河300-700m输水河畔的生长量接近中游生长量;离河700~1000m生长量小于中游参照河段生长量,应急输水明显地促进了胡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生长量 差异分析 塔里木河下游 应急输水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下载PDF
灌河和射阳河水质状况分析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量估算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洪瑞 陈聚法 +3 位作者 崔毅 赵俊 马绍赛 杨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9,共8页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暴发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4~2008年灌河水质状况良好,但水质污染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2005和2007年射阳河水质为轻污染,其余年份水质为清洁。(2)不同年份灌河和射阳河年入海径流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灌河在15.72×108~41.93×108m3,射阳河在28.74×108~59.96×108m3。(3)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CODMn、BOD5、氨氮和挥发酚)年入海量均值分别为18794.87t和43919.24t,其中CODMn和BOD5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占主要污染物年入海量的89%以上。(4)灌河和射阳河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暴发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 射阳河 径流量 污染物入海量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太湖水环境影响的稳定氮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7
19
作者 林琳 吴敬禄 +1 位作者 曾海鳌 刘文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6-552,共7页
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识别水体中人为氮源的贡献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稳定氮同位素组成(δ15N)是水环境中人为氮源的有效示踪剂.太湖是我国典型的大型浅水富营养湖泊,... 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识别水体中人为氮源的贡献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稳定氮同位素组成(δ15N)是水环境中人为氮源的有效示踪剂.太湖是我国典型的大型浅水富营养湖泊,位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的理想对象.太湖水体δ15N值的空间分异规律大致反映了不同湖区人类活动影响水环境的方式,上游宜兴小流域及河口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胥口湾和东太湖则主要是水产养殖的贡献,梅梁湾受城市生活污水影响较大.而且水体δ15N值的水平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南部湖区到北部湖区逐渐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南部河口—东太湖—梅梁湾不同水体从草型水体到藻型水体δ15N值增加的趋势.另外,夏季(6月)太湖水体δ15N值的变化响应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体现了生物作用的影响.在蓝藻水华暴发时期,利用水体δ15N值识别人为氮源的结果可能会受到生物过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氮同位素 人类活动 太湖 河流氮输入
下载PDF
基于情景分析的西北内陆河流域分层次缓解水环境压力途径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言者 赵健 +2 位作者 雷坤 富国 徐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利用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污染源普查数据,2001—2010年环境统计数据,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西北内陆河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水环境压力演变趋势。提出了3个层次的减压取向:1)行业内部加强结构及工程减排,实现增... 利用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污染源普查数据,2001—2010年环境统计数据,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西北内陆河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水环境压力演变趋势。提出了3个层次的减压取向:1)行业内部加强结构及工程减排,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减污);2)在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高不足以缓解水环境压力的情况下,从区域减排体系出发,通过生活点源的减排为工业发展寻求空间,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不增污(或减污);3)在生活源减排与工业处理效率提高都不足以缓解水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采取"零入河"管理方式解决污水出路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水质改善(或不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水环境 零入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