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alysis on Navigation Indexes of Wanzhou Yangtze River Highway Bridge after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Construction by Ship Model Test
1
作者 Kui Yu Chao Tao +1 位作者 Xuequan Chu Xiqin Ma 《Engineering(科研)》 2016年第11期806-814,共9页
After the anti-collis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of Wanzhou Yangtze River Highway Bridge, the conditions of navigation in bridge area are complex. In order to study the navigation conditions of the reach and layout opti... After the anti-collis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of Wanzhou Yangtze River Highway Bridge, the conditions of navigation in bridge area are complex. In order to study the navigation conditions of the reach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measures,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ship navigation test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ship model navigation in the bridge are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ximum safety limit of the ship model te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est route, the control method and the difficulty of navig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and finally gives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zhou Yangtze river Highway Bridge Anti-Collision Facility Ship model test Navigation Indexes
下载PDF
合理确定排涝泵站规模的感潮河道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中峰 黄本胜 +1 位作者 刘达 李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合理确定泵站规模一直是感潮河道排涝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在选定的水文边界条件和相应工程运行要求下,对某感潮水系两座涌口泵站规模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受限于河涌过流能力,泵站规模存在临界值,超过该值后,即... 合理确定泵站规模一直是感潮河道排涝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在选定的水文边界条件和相应工程运行要求下,对某感潮水系两座涌口泵站规模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受限于河涌过流能力,泵站规模存在临界值,超过该值后,即使再进一步增加泵站规模,水位也不会继续下降;泵站抽排对某位置水位的降低效应与泵站和该位置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距离越近,水位降低越明显。基于上述认识,通过试验确定了满足水位管控要求的两座泵站规模的合理组合:距离相对较远的温涌泵站为80 m3/s,较近的金紫涌泵站为130 m~3/s。试验方法和主要成果可为工程方案比选及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对类似河涌整治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道 排涝泵站规模 物理模型试验 水位 整治工程
下载PDF
固结黏性土河床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3
作者 赵建锋 杨奇霖 +3 位作者 伍文俊 钱俊 许慧 张新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74,179,共7页
固结黏性土是沉积日久、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已经形成黏土矿物的黏性土,其起动特性与散粒体泥沙存在明显差异,河床冲刷情况也更为复杂。以拟建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曹娥江隧道工程河段为例,采用水槽试验与河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 固结黏性土是沉积日久、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已经形成黏土矿物的黏性土,其起动特性与散粒体泥沙存在明显差异,河床冲刷情况也更为复杂。以拟建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曹娥江隧道工程河段为例,采用水槽试验与河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水槽试验测量原状土与模型沙起动流速及输沙率,从而选取模型沙并确定冲淤时间比尺。结果表明:在百年一遇与三百年一遇极端洪水作用下,隧道线位上游受弯道的影响,下游受左岸边滩的约束,冲刷深度均较大,而隧道线位处冲刷幅度相对较小,最大冲刷深度分别为5.5 m、7.7 m。水槽试验与河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为固结黏性土河床的隧道、管道埋深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黏性土 水槽试验 河工模型试验 河床冲刷深度
下载PDF
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线型开发研究
4
作者 冯松波 赵强 苏甲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5,共4页
以万吨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船型设计需求,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开展了线型优化,优化线型首部采用低阻的隐形球首形式,尾部采用有利于螺旋桨推进效率的双尾鳍形式,经过优化形成了满足要求的优化线型。基于优化线... 以万吨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船型设计需求,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开展了线型优化,优化线型首部采用低阻的隐形球首形式,尾部采用有利于螺旋桨推进效率的双尾鳍形式,经过优化形成了满足要求的优化线型。基于优化线型进行了快速性模型试验验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线型在设计吃水指定功率下航速可达13.55 kn,高于预期航速,进一步验证了该万吨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线型开发满足设计需求。本文开发的万吨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线型以及优化思路可为后续开展江海直达船线型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直达 集装箱船 线型优化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冲积性弯曲河道造床过程及演变机制
5
作者 渠庚 杨翰林 +3 位作者 陈羿名 郑承太 胡呈维 栾华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冲积性弯曲河道独特的几何边界特征,使得弯曲河道的水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与其他类型河道显著不同。为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积性弯曲河道河床冲淤演变特性,采用自然模型法的理念在试验水槽中塑造出近似的弯曲河道,探究不同水沙条件... 冲积性弯曲河道独特的几何边界特征,使得弯曲河道的水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与其他类型河道显著不同。为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积性弯曲河道河床冲淤演变特性,采用自然模型法的理念在试验水槽中塑造出近似的弯曲河道,探究不同水沙条件对弯曲河道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进口水沙循环周期长、来水来沙强度较小时,弯曲河道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河道形成稳定河宽也较小。弯曲河道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河道的形态要素主要由水沙作用条件决定,在一定变化范围内,当水沙作用循环变换周期较短、来流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时,有利于形成弯曲度较大的河道;而当来流量较大、水位漫滩冲刷浅滩时,所塑造的弯曲河道会偏向于宽浅形断面形态。在河道弯曲程度和河道横断面形态的调整中,水沙作用变化对横断面形态塑造的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性弯曲河道 造床过程 演变机制 河道形态 自然模型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导流兼泄洪冲沙洞消力池体型优化及河床冲刷研究
6
作者 梁朋林 金瑾 +2 位作者 祁明洋 马勇勇 王淑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0,69,共9页
导流兼泄洪冲沙洞中消力池经常存在水跃波动范围不稳定、水流跃出边墙等问题。为获得良好的消能防冲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导流兼泄洪冲沙洞泄洪过程的流体运动进行研究,获得流场水力性能参数以及下游河床冲... 导流兼泄洪冲沙洞中消力池经常存在水跃波动范围不稳定、水流跃出边墙等问题。为获得良好的消能防冲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导流兼泄洪冲沙洞泄洪过程的流体运动进行研究,获得流场水力性能参数以及下游河床冲刷情况,分析不同方案对消力池水力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物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消力池末端在增设矩形尾坎后水流流态得到改善;同时池内进出口流速降幅最大为7.66 m/s,而压强分布均匀、无负压产生,且消能率达到80.60%。在设计和校核工况下,增设矩形尾坎后河床冲坑范围相较于原方案分别减少12.20 m和13.30 m,其最大冲坑深度分别较原方案减少0.48 m和1.00 m,对下游防护效果明显。研究表明:所设的体型优化方案均能有效的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果,在增设矩形尾坎后流场分布均匀且减轻下游河床冲刷的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导流兼泄洪冲沙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消力池 模型试验 下游河床
下载PDF
跨河斜交桥梁对山区河流行洪影响试验研究
7
作者 雷洛 郭志学 +1 位作者 龚臻 聂骏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68-72,76,共6页
为探究斜交跨河桥梁对山区河流行洪的影响,以四川省某拟建斜交跨河特大桥为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桥梁建成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与水位,桥梁建成后的冲刷深度,以及河势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类错孔布置的柱式墩斜交桥... 为探究斜交跨河桥梁对山区河流行洪的影响,以四川省某拟建斜交跨河特大桥为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桥梁建成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与水位,桥梁建成后的冲刷深度,以及河势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类错孔布置的柱式墩斜交桥梁对河道水位、流速影响不大,对工程下游由右岸侧向左斜冲水流有一定阻碍作用,使得主流略向右岸侧有一定调整。桥梁所在河段仍属于河势稳定河段,拟建桥梁对河流行洪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桥梁 山区河流 河势影响 水工模型试验
下载PDF
台兰河流域地下水人工回补适宜性评价及试验验证
8
作者 付龙浩 吴彬 +2 位作者 杜明亮 赵忠贤 高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地下水人工回补是管理含水层、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方法,探究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是确定回补区域的基本工作。利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构建GIS-IFAHP决策模型,选取地下水位埋深、给水度、土壤质地、含水层... 地下水人工回补是管理含水层、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方法,探究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是确定回补区域的基本工作。利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构建GIS-IFAHP决策模型,选取地下水位埋深、给水度、土壤质地、含水层渗透系数、地形坡度、土地利用/覆盖、与灌区距离、河网密度8个指标进行主观层次排序,获得各指标的综合主观权重,结合加权叠加分析法得到研究区地下水人工回补适宜性分区图,并在高适宜区内做地表入渗试验,分析地下水回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下水回补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细土平原区,占回补区总面积13.24%;中等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砾质平原中下部,占回补区面积29.48%;高适宜区主要位于砾质平原区中上部,占回补区总面积18.94%。地表渗库8 d内共回补水量1.54万m^(3),回补期间3眼观测孔水位平均稳定在14.95 m,地下水位平均累积抬升25.21 m。采用GIS-IFAHP决策模型,在地下水回补区域选择合理性上表现良好;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且回补条件良好的倾斜砾质平原,通过地表入渗回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补充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适宜性评价 GIS-IFAHP决策模型 适宜性分区 回补试验 台兰河流域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文情势时空差异性及变化分析
9
作者 王真 姜三元 +1 位作者 张奇 高海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文模拟和PEST自动率定技术对参数敏感性指数、径流量及降雨量等指标进行水文过程及其时空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的水文变量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在年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有一定的波动,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流域内水库运行也可能对水文机制产生一定影响;在月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均在6月达到峰值,1月达到最低值;在空间分布上,年均径流和降雨量在流域东部和北部均较大。②在水文过程模拟中,描述发生大孔隙流和地表径流的土壤水含量阈值的参数mactrsm相对综合敏感性最大。③HYP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及其代表性子流域宜丰河流域的径流动态变化(0.60≤E_(ns)≤0.86),宜丰河小流域出口(宜丰水文站)的流量模拟效果明显低于赣江流域出口(外洲水文站)。在年尺度上,宜丰站子流域的土壤湿度、蒸发量和地表径流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外洲站子流域相较于宜丰站子流域,土壤湿度更高、蒸发量较低、地表径流更大。④根据基流分割,宜丰站子流域和外洲站子流域的径流机制有所不同,表现在宜丰站子流域饱和地下水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而外洲站子流域地表径流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流域特征非均质性和水文过程变异是造成模型精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时空差异 M-K检验 趋势分析 水文模拟 HYPE模型 赣江流域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TOPMODEL模型基流分割定量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萌萌 魏占民 +1 位作者 张瑞强 刘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4,共6页
为探究水文模拟结果对总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流)的影响,首先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识别出■头水文站水文序列突变点,然后构建北洛河流域TOPMODEL水文模型,最后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分别对模拟水文过程和实测水文过程进行基流分割... 为探究水文模拟结果对总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流)的影响,首先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识别出■头水文站水文序列突变点,然后构建北洛河流域TOPMODEL水文模型,最后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分别对模拟水文过程和实测水文过程进行基流分割,并定量分析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洛河流域径流突变年份为1994年;②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可决系数和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69与0.63、0.87与0.82以及18.5%与13.4%;③率定期基流指数大于验证期且大于0.75,这意味着北洛河流域基流量对河川径流的补给作用显著;④模型在非汛期径流的模拟精度优于汛期的,能够为非汛期的基流分割提供依据;⑤不同时期基流量水文过程线起伏差异较大,但其形状基本与径流过程线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检验 TOPmodel水文模型 基流分割 北洛河流域
下载PDF
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 on River Runoff in Northern Xinjiang of China over Last Fifty Years 被引量:6
11
作者 YANG Yuhui CHEN Yaning +2 位作者 LI Weihong WANG Minzhong SUN Guil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193-201,共9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and river runoff,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of river runoff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ver 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and river runoff,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of river runoff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ver the last 50 years by the methods of Mann-Kendall nonparametric test and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whole northern Xinjiang, but the precipitation displayed no obvious change, or even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2) River runoff varied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I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p = 0.05), while slightly increased in the west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3)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ffects river runoff by influenc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e NAO and precipitation had apparen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river runoff, but the temperature did not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Since the mid-1990s river runoff increase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river runoff in the west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 新疆北部 径流量 中国北方地区 河流 非线性回归模型 北大西洋涛动 温度升高
下载PDF
Assessing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impacts on the hydrology of Nyong River Basin, Cameroon
12
作者 EWANE Basil Ewane Heon Ho LE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50-67,共18页
Uncontrolled land use land cover change(LULCC) is impacting watershed hydrology,particularly in tropical watershe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assessed the extent of LULCC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Nyong River b... Uncontrolled land use land cover change(LULCC) is impacting watershed hydrology,particularly in tropical watershe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assessed the extent of LULCC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Nyong River basin through analysis of three land use maps in 1987, 2000 and2014. LULCC impact on hydrological variables of the Mbalmayo, Olama, Pont So’o, Messam, and Nsimi sub-watersheds of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Nyong River basin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ing and the Mann-Kendall test.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dense forest cover decreased by16%, young secondary forest increased by 18%,agricultural/cropland increased by 10%, and built-up area/bare soil increased by 3% from 1987 to 2014.The decrease in dense forest cover at 0.6% per year on average was driven by indiscriminate expansion of subsistence agricultural/cropland through shifting and fallow cultivation farming systems. Nonsignificant trends in total discharge, high flows, and low flows were observed in the large sub-watersheds of Mbalmayo and Olama from 1998 to 2013 with LULCC within the watershed. In contrast,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stream discharge(up to-5.1%and-5.9%), and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in high flows(up to 2.1% and 6.3%),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in the small sub-watersheds of Pont So’o and Messam from 1998 to 2013, particularly with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cropland cover and decrease in dense forest cover. However, we found nonsignificant trends in mean annual discharge and low flows for all and whole watershed with LULCC. The results reveal spatially varying trends of stream discharge, low flows and high flows among the subwatersheds with LULCC within the study watersh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acts of LULCC on watershed hydrology are easily detected in small subwatersheds than in large sub-watersheds. Therefore,the magnitude of dense forest cover loss must b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16% to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common trends in the hydrology of the sub-watersheds of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Nyong River basin. The Mann-Kendall and Regression approaches show appreciable potential for modelling the impacts of LULCC on the hydrology of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Nyong River basin and for informing forest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LCC Land cover Land use Stream discharg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ing Nyong river basin Mann-Kendall test
下载PDF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Amur River 被引量:5
13
作者 Lan-lan YU Zi-qiang XIA +1 位作者 Jing-ku LI Tao CA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Unusually severe weather is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du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Heat waves, rainstorms, snowstorms, and drough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all over the world, threatening human lives and pro... Unusually severe weather is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du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Heat waves, rainstorms, snowstorms, and drough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all over the world, threatening human lives and property.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representative variables usually used to directly reflect and forecast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is study, daily data (from 1953 to 1995) and monthly data (from 1950 to 2010)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five regions of the Amur River were exam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as tested using the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The amplitudes were computed using the linear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hydrolog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50 to 2010 in the five regions, mainly due to the warming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from 1950 to 2010 only in the lower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 events decreased from 1953 to 1995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the frequency of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increased from 1953 to 1995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and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from 1953 to 1995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Amur River. This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ttling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Amur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xtreme weather events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linear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Amur river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过江隧道极限冲刷深度研究
14
作者 刘中峰 刘达 +2 位作者 罗志发 李明 陈晖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河道稳定性和可能的极限冲刷深度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文章以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河道演变分析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得出了不利水文组合下的河床极限冲刷深度,并与数学模型和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 河道稳定性和可能的极限冲刷深度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文章以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河道演变分析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得出了不利水文组合下的河床极限冲刷深度,并与数学模型和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出的极限冲刷成果较为接近,其中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偏于工程安全,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确定隧道埋深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冲刷深度 物理模型试验 过江隧道 河道演变
下载PDF
分汊河道闸前流态优化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雪梅 孙猛 +2 位作者 夏季 谢庆跃 陆雯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分汊河道汇流区流态复杂,当水闸距离汇流区较近时,应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来验证整流优化措施能否满足水闸工程的功能要求。以武障河闸工程为例,开展了武障河闸上下游河道定床水工模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流态优化最佳方案。结果表... 分汊河道汇流区流态复杂,当水闸距离汇流区较近时,应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来验证整流优化措施能否满足水闸工程的功能要求。以武障河闸工程为例,开展了武障河闸上下游河道定床水工模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流态优化最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方案3导水堤加闸上游布置镂空式整流底坎的方案,可使上游流场得到明显改善,水流到闸前段时偏流现象已不明显,可满足工程安全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整流措施 水工模型试验 武障河闸
下载PDF
基于PECM模型的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动态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蕾 张兴奇 郭新亚 《水利经济》 2023年第1期10-16,30,103,共9页
为评估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熵值法、面板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2000—2017年间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 为评估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熵值法、面板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2000—2017年间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为双向因果关系,中游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到水资源利用的单向因果关系,下游地区为水资源利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具有更高的关联度;在短期关系中,仅下游地区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到水资源利用的单向因果关系。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因果关系,各省市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政策,以期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水资源利用 熵值法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因果检验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中游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方案
17
作者 李冬 王晓燕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0,173,共7页
通过对长江中游蕲春水道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对6.0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了蕲春水道整治工程方案,由李家洲边滩1道潜坝、3道护滩带、高滩守护和左岸护岸加固工程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本... 通过对长江中游蕲春水道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对6.0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了蕲春水道整治工程方案,由李家洲边滩1道潜坝、3道护滩带、高滩守护和左岸护岸加固工程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影响只局限于工程区域及附近,对总体河势、防洪、堤防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小,左岸护岸加固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左岸岸线的稳定。研究为复杂外部环境下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设计积累了一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春水道 河床演变 工程方案 河工模型试验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实证检验
18
作者 王亦飞 张学清 +1 位作者 赖荣亮 乔小燕 《金融经济》 2023年第12期16-26,共11页
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城市为例,选取2011—2021年长江中游地区52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出每个城市的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并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 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城市为例,选取2011—2021年长江中游地区52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出每个城市的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并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影响的产业异质性和边际效应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且这一影响呈现出递增的边际效应,即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也逐渐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对第二、第三产业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效率在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且生产效率越高,负向调节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收入份额 长江中游地区 分位数回归模型 机制检验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小型水库溢洪道消能结构对水力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亚力坤 《陕西水利》 2023年第5期14-16,共3页
为研究额尔齐斯河流域小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消能井结构设计,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 ,对竖井式溢洪道不同设计方案开展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从井内上、下游水力运营特征参数评价工程设计合理性。试验表明,消能井内流速水平随底板直径为递减,方... 为研究额尔齐斯河流域小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消能井结构设计,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 ,对竖井式溢洪道不同设计方案开展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从井内上、下游水力运营特征参数评价工程设计合理性。试验表明,消能井内流速水平随底板直径为递减,方案中直径每增大10 cm,井内平均流速可减少12.1%;从出流段流速表现得知,底板直径直径60 cm方案下存在局部波幅,且愈大的底板直径方案,对出流段流速水平限制减弱。时均压强监测计算表明,控制底板直径参数,可限制时均压强递增节点断面,同时抑制时均压强水平,但仍然在直径60 cm方案下存在压强不稳定变化段。对比研究认为该水库溢洪道消能井底板直径为50 cm最为适配。结果可为竖井式溢洪道消能井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额尔齐斯河 水库 溢洪道 消能结构
下载PDF
跨江大桥对天星洲尾演变的影响及护滩对策
20
作者 胡守增 张磊 +1 位作者 沈孔健 吴启和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天星洲是长江下游的江心洲,拟建常泰长江大桥北侧桥墩布设与天星洲尾相毗邻。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对天星洲尾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后,天星洲尾冲刷幅度较工程前有所增加,不利于天星洲夹槽的稳定,... 天星洲是长江下游的江心洲,拟建常泰长江大桥北侧桥墩布设与天星洲尾相毗邻。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对天星洲尾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后,天星洲尾冲刷幅度较工程前有所增加,不利于天星洲夹槽的稳定,需要对天星洲尾进行护滩守护。与潜堤高程较高的护滩方案相比,低潜堤方案引起天星洲沙尾附近流速增幅稍小,幅度一般在0.03 m/s以内,引起天星洲夹槽流速减幅稍小,幅度一般在0.02 m/s以内,更有利于天星洲尾的稳定和七圩临时航道的水深维护。工程实施可守护天星洲尾,七圩临时航道桥位下游附近略有冲刷,有利于航道水深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大桥 天星洲尾演变 物理模型试验 护滩对策 护滩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