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cond sea-entering approach of Changjiang River: Tongl Canal-planning of control dimensions, analysis of erosion and siltation and selection of outlet
1
作者 Lu Wujiang and Jin Jianxin(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 Hobal University, Nangjing 210024,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Assume that the Tonglu Canal would be widened and deepened in which a water lock is constructed atthe river side, and made open to the sea side. The canal's planned control dimension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erosi... Assume that the Tonglu Canal would be widened and deepened in which a water lock is constructed atthe river side, and made open to the sea side. The canal's planned control dimension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erosionand siltation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river (totally 81. 8 km) are analyzed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evolution, hydrology and sediment inthe Xiaomiaohong Waterway, it is found reasonable to select the channel near the Xingang Gate as the second sea-entering approach. This paper is helpful i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entering approach Tongl■ Canal erosion and siltation analysis planning scale
下载PDF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oil Erosion Hazard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Oued Beht Watersh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Impacts on El Kansra Dam Siltation (Morocco)
2
作者 Rabii El Gaatib Abdelkader Larabi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4年第6期677-689,共13页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Oued Beht watershed (430,728 ha) is characterized by a socio-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ssociated to the water erosion risk. Especially, the consequences are chained and the soil loss alters it...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Oued Beht watershed (430,728 ha) is characterized by a socio-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ssociated to the water erosion risk. Especially, the consequences are chained and the soil loss alters its hydrological behavior and its ability to protect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llenges (good land, El Kansra da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is perspective, this study suggests a methodology, reproducible and generalizable, to assess the natural water erosion risk (R). The approach used is based on spat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to develop a spatial database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oncerning biophysical and?topoclimatic parameters in the Oued Beht watershed. Thus, the risk analysis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matic maps of Susceptibility (S) and potential Consequences (C). Although,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maps obtained reveals the extent of susceptibility involving land degradation, with the potential risks, which generated a decrease in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El Kansra dam (?3.03 Mm3/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erosion is active on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3/4) of the watershed, and a considerable loss of land with 8.36 Million tonnes per year. In this way, flood analysis and study of?hydrometeorological events identified the vulnerability of flood sites (hot-spot) contributing at 77%?of El Kansra siltation dam. Therefore, the consequence assessment is obtained by identifying risk elements and estimating potential damage coeffici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financial gap flow affecting the socio-economic context due to the erosion imp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Susceptibility VULNERABILITY erosion Flood siltation DAM
下载PDF
Mapping of Soil Erosion Zones of Meghadrigedda Catchment, Visakhapatnam, India for Conservation <br/>—A Geospatial Approach 被引量:1
3
作者 Usha Chirala Murali Krishna Gurram Nooka Ratnam Kintha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5年第4期326-338,共13页
Meghadrigedda, a non-perennial drainage system is one of the major water resources of Vishakhapatnam cit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oastal region of Andhra Pradesh, India. It traverses through the hilly terrain of East... Meghadrigedda, a non-perennial drainage system is one of the major water resources of Vishakhapatnam cit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oastal region of Andhra Pradesh, India. It traverses through the hilly terrain of Eastern GhatMobile Belt (EGMB) characterized by khondalitic rock formations. Excessive siltation scenario aggravated due to soil erosion in its catchment is threatening the very existence of Meghadrigedda reservoir.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as well as silt deposition in the reservoir, an integrated study has been undertaken which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various topographic, morphological, soil, and land use/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 The study aims at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erosion prone zones with respect to silt deposi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Alteration in human induced land use practices in its catchment due to rapid growth i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re found to be of prime reasons for various forms of erosion. The study has noticed that various forms of erosion like sheet, gully and stream erosion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iltation at large scale which is causing reduction of its designed storage capacity by 40%. Various sub-watersheds of the basin have been prioritized on the basis of erosion intensity for suggesting various mitigation measures like check-dam construction, afforestation etc. to protect the reservoir from the silting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ghadrigedda GIS and Remote Sensing erosion siltation of the Reservoir Soil CONSERVATION
下载PDF
1300—2019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4
作者 李亮 郭俊丽 +1 位作者 时连强 张永战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4,共14页
历史上江苏沿海曾频发2类风暴潮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立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的风暴潮灾害序列对了解过去与预测未来意义重大。以历史文献、地方志、海洋灾害公报等记载的风暴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风暴潮灾害识别体系,重建了1300—2... 历史上江苏沿海曾频发2类风暴潮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立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的风暴潮灾害序列对了解过去与预测未来意义重大。以历史文献、地方志、海洋灾害公报等记载的风暴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风暴潮灾害识别体系,重建了1300—2019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序列,分析了风暴潮灾害时空变化规律,探究了其与气候异常和黄河、长江入海口变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受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1300—2019年间共发生246次风暴潮灾害,平均周期为2.9年,且近100年来发生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风暴潮灾害年际变化存在17年、61年和115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其中115年周期最为明显。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下,厄尔尼诺活跃年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偏少;气温与台风风暴潮灾害频次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盐城、南通和苏州为风暴潮灾害高发地区,常州和无锡发生频率较小。在气候变暖与江苏海岸冲淤变化的作用下,1855年后盐城和南通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增加,连云港地区明显增加;随着海岸线的变迁与长江河口的演变,镇江、扬州、泰州与苏锡常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风暴潮灾害 厄尔尼诺 海岸冲淤
下载PDF
六垛南闸闸下淤积加重原因及防淤减淤策略分析
5
作者 孙猛 董兆华 +4 位作者 张新周 刘智 季婷婷 杨星 黄鹏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江苏灌溉总渠六垛南闸近年来闸下河道淤积明显加重,通过实测资料分析近年来灌溉总渠水沙条件变化特征及闸下淤积加重的原因,认为潮波变形引起的河口不平衡输沙是闸下淤积的根本成因,近年来上游来水减少及河口侵蚀加剧是闸下淤积加重的... 江苏灌溉总渠六垛南闸近年来闸下河道淤积明显加重,通过实测资料分析近年来灌溉总渠水沙条件变化特征及闸下淤积加重的原因,认为潮波变形引起的河口不平衡输沙是闸下淤积的根本成因,近年来上游来水减少及河口侵蚀加剧是闸下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进而总结了潮汐河口闸下淤积的机理和关键控制因素,并结合挡潮闸冲淤调度实践,提出了六垛南闸闸下清淤的策略和措施,认为下泄流量对闸下河道冲淤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水力冲淤辅助机械扰动可以大幅提升清淤效率,可作为六垛南闸清淤的常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闸河口 淤积机理 水力冲淤 机械扰动
下载PDF
黑龙江干流黑河市城区段河床演变研究
6
作者 石瑞花 张志崇 张羽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河口以上年径流和输沙量随时间呈减小趋势,结雅河口以下年径流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输沙量呈减小趋势。自然状态下,河段岸线和深泓线位置基本稳定,河床冲淤变化不大,以约10年为一个周期,基本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在人类活动及支流汇入影响下,黑河水位站至长发岛段纵向不稳定,预测会引起该段未防护岛屿洲滩的岸线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水沙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双累积曲线法 河床稳定性 冲淤演变 黑河市
下载PDF
磁偶极子单自由度定位河床冲刷监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杨则英 孙英琳 王成赫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为解决传统磁偶极子定位方法依磁力梯度张量反演磁偶极子位置,所需测量矩阵复杂的弊端,从磁偶极子空间分布模式出发,仅以单自由度的磁偶极子在某点处所产生的磁场三分量来定位磁偶极子。依据磁偶极子空间分布模式,推导单自由度磁偶极子... 为解决传统磁偶极子定位方法依磁力梯度张量反演磁偶极子位置,所需测量矩阵复杂的弊端,从磁偶极子空间分布模式出发,仅以单自由度的磁偶极子在某点处所产生的磁场三分量来定位磁偶极子。依据磁偶极子空间分布模式,推导单自由度磁偶极子的反演方程,实现了磁偶极子单自由度定位。在此基础上,基于推导的反演方程,将磁偶极子单自由度定位方法与重力驱动河床冲刷监测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河床冲刷监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单自由度反演公式反映河床冲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刷 反演方程 磁偶极子 重力驱动
下载PDF
分汊河道对极端洪水的响应研究——以北江伦洲河段为例
8
作者 丁灿 宫鹏杰 +1 位作者 李海彬 黄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为探究分汊河段河流形态和水动力学特性对极端洪水的响应,以北江下游清远伦洲河段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河段在2022年6月超百年一遇洪水期间水流运动特性,以及洪水后河床冲淤变化、泥沙粒径分... 为探究分汊河段河流形态和水动力学特性对极端洪水的响应,以北江下游清远伦洲河段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河段在2022年6月超百年一遇洪水期间水流运动特性,以及洪水后河床冲淤变化、泥沙粒径分布和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2·6”洪水期间,水流主流在惯性作用下向左侧偏转并对伦洲岛岛头区域产生直接冲击,从而造成该区域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水流冲出峡谷后由于流速降低、挟沙能力下降,导致岛头区域和河道右汊淤积严重,河道左汊则呈冲刷态势;由于岛头区域和河道左、右汊流速差异,导致泥沙粒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岛头区域泥沙粒径明显大于左、右汊河床泥沙粒径;“22·6”洪水后由于河床抬升,水位较洪水前明显壅高,左汊分流比增大,在来流为5000 m^(3)/s条件下,岛头上游水位壅高接近1 m,左汊分流比较洪水前增加约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极端洪水 分流比 河床冲淤
下载PDF
河床冲刷对大断面水下隧道变形影响
9
作者 王乐明 罗基伟 +6 位作者 张宇亭 孟庆余 左殿军 马志富 安晓宇 孟毅 赵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7-111,共5页
河床冲刷是水下隧道长期运营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受径流量变化、河床泥沙条件等因素影响,上覆河床冲刷会导致隧道埋深和荷载变化,使其产生不均匀变形,影响隧道安全。本研究围绕河床冲刷下大断面过江隧道的变形响应问题,采用离心试验研... 河床冲刷是水下隧道长期运营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受径流量变化、河床泥沙条件等因素影响,上覆河床冲刷会导致隧道埋深和荷载变化,使其产生不均匀变形,影响隧道安全。本研究围绕河床冲刷下大断面过江隧道的变形响应问题,采用离心试验研究多次冲刷后隧道变形发展进程,分析了内部衬砌增大结构刚度来抵抗冲刷卸载变形的机理;分析了不同冲刷深度下隧道变形增长的非线性行为,揭示了冲刷过程中淤泥质地层对隧道变形的不利影响;分析了河道冲刷引起的盾构管片衬砌环缝张开变形特征,明确了内部衬砌有利于避免管片衬砌环缝张开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水下隧道 河床冲刷 卸载 变形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村-孙口段冲淤变化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10
作者 全李宇 李铭 +6 位作者 牛超杰 李东阳 刘尚彬 李想 赵连军 韩沙沙 胡彩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探究黄河过渡段河道滩槽演变规律,采用实测水沙和大断面数据,分析近年来高孙段河床冲淤、水沙条件和河床形态的演变,以年和汛期为时间尺度,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槽冲淤量与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孙段以冲刷为... 为探究黄河过渡段河道滩槽演变规律,采用实测水沙和大断面数据,分析近年来高孙段河床冲淤、水沙条件和河床形态的演变,以年和汛期为时间尺度,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槽冲淤量与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孙段以冲刷为主,汛期是年内输沙的主要时期;高村断面来沙系数可以分为波动减小(2002~2017年)和快速增加(2018~2019年)两大阶段,而河床形态中水力半径和宽深比变化趋势完全相反,糙率存在增大趋势;高村断面的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与高孙段河道冲淤具有较高的关联程度,河床形态比水沙条件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水沙条件 河床形态 河槽演变 黄河下游
下载PDF
考虑清淤策略的桩基时变可靠度分析
11
作者 韩清宇 崔春义 +4 位作者 熊琦 赵敏 刘海龙 尤再进 季则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为发展淤积岸坡-高桩码头相互作用体系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Fick第二定律推导了能考虑氯离子侵蚀效应的二维扩散模型,并采用时间离散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结构抗力衰减、淤积作用量化和预测,以及桩基受力变形分析的高桩码头桩基时变... 为发展淤积岸坡-高桩码头相互作用体系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Fick第二定律推导了能考虑氯离子侵蚀效应的二维扩散模型,并采用时间离散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结构抗力衰减、淤积作用量化和预测,以及桩基受力变形分析的高桩码头桩基时变可靠度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以目标可靠度为导向的清淤策略,编写了淤积岸坡-高桩码头体系时变可靠度外挂求解程序DPRP。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工况计算分析,探讨了高桩码头桩基时变可靠度的演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码头近海侧桩基可靠度更易低于目标可靠度,在实际工程中需重点养护与修复;泥沙淤积作用会降低多数桩基时变可靠度,而对于近海侧及近岸侧且向岸倾斜的斜桩,其时变可靠度则会因泥沙淤积作用而增大。该高桩码头桩基时变可靠度数值求解流程框架及对应外挂子程序DPRP,可为高桩码头-岸坡相互作用体系的相关工程设计与可靠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淤积 氯离子侵蚀 时间离散法 可靠性分析 清淤策略
下载PDF
入海水沙变化背景下黄河三角洲岸线冲淤研究
12
作者 崔周宇 刘怀湘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受黄河入海流路变迁和入海泥沙锐减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岸线冲淤变化复杂。本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的年平均岸线,分析其岸线冲淤变化。结果显示,北部岸段和原清水沟入海水道岸段岸线呈现蚀退作用,现... 受黄河入海流路变迁和入海泥沙锐减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岸线冲淤变化复杂。本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的年平均岸线,分析其岸线冲淤变化。结果显示,北部岸段和原清水沟入海水道岸段岸线呈现蚀退作用,现清八汊入海水道岸线呈现淤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岸线 冲淤演变
下载PDF
汉江兴隆枢纽坝下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变化
13
作者 杨洪祥 孙保虎 +2 位作者 白国文 李君涛 张明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166-172,共7页
汉江兴隆枢纽运行以来坝下河床冲刷较为严重,枯水期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下降幅度较大。为保证兴隆枢纽安全运行,枢纽正常蓄水位需同步降低,以适应坝下水位下降,导致兴隆船闸上下闸首枯水期门槛水深不足,千吨级船舶通航保证率不高。针对兴... 汉江兴隆枢纽运行以来坝下河床冲刷较为严重,枯水期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下降幅度较大。为保证兴隆枢纽安全运行,枢纽正常蓄水位需同步降低,以适应坝下水位下降,导致兴隆船闸上下闸首枯水期门槛水深不足,千吨级船舶通航保证率不高。针对兴隆枢纽坝下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变化问题,通过分析汉江现状水文泥沙特性和枯水水文情势,运用一维与二维长系列年水沙数学模型,滚动计算60 a和50 a兴隆坝下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情况,得出40 a后坝下同流量对应的水位逐渐趋于稳定,并考虑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且汉口站水位每年下降0.1 m情况下,50 a末兴隆坝下水位将可能下降3.77 m,旨在为汉江兴隆枢纽坝下河段相关工程设计水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枢纽 河床冲刷 水位变化 水文泥沙特性 水沙数学模型
下载PDF
淠杭干渠跨河桥梁重建工程防洪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安琪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4年第2期51-54,61,共5页
防洪影响评价对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跨河桥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收集淠杭干渠跨河桥桥址处的水文资料,结合水文分析手册及规范,从设计洪水、壅水、行洪能力和河道冲刷等方面对跨河桥梁的防洪影响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跨... 防洪影响评价对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跨河桥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收集淠杭干渠跨河桥桥址处的水文资料,结合水文分析手册及规范,从设计洪水、壅水、行洪能力和河道冲刷等方面对跨河桥梁的防洪影响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跨河桥梁1号、2号桥墩虽占用河道行洪断面,但其阻水比均在6%以内,对河道流势、行洪能力和防洪安全等影响均较小。通过采取统筹岸坡开挖补偿宽度、及时清理废弃渣料等措施,可降低跨河桥梁建设对河道防洪、供水等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河桥梁 水文分析 行洪能力 河床冲刷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深泓纵剖面时空演变规律
15
作者 马嘉怿 李志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深泓线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冲积河流河床演变与河势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深泓纵剖面的变化规律,基于2002—2020年173个观测断面的深泓高程资料,对比分析18年内深泓线高程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来水来沙情况剖... 深泓线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冲积河流河床演变与河势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深泓纵剖面的变化规律,基于2002—2020年173个观测断面的深泓高程资料,对比分析18年内深泓线高程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来水来沙情况剖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荆江河段河道深泓纵剖面普遍冲刷下切,2008年之后深泓高程下切幅度进一步加大,但在来水来沙较多时会出现回淤现象。2002—2020年上荆江枝城至新厂河段平均冲刷深度达4.62 m,下荆江河道冲淤交替频繁,然而上荆江相对冲淤强度为10%,小于下荆江,其主要原因是枝江河段河床组成为粗沙和卵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冲刷的发展,下段为沙质河床,较易受到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泓线 纵剖面 河床冲刷 水沙变化 冲淤强度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河道冲淤监测技术
16
作者 刘小杰 何庐山 周儒夫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开展河道陆上和水下地形测量时,单一的测量方法和孤岛数据已经满足不了河道数字化发展。提出了基于多无人智能系统协同采集河道数据,融合构建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冲淤量的监测技术方案,并开展了荆州长江大桥冲淤监测项目和公安河弯段河道... 开展河道陆上和水下地形测量时,单一的测量方法和孤岛数据已经满足不了河道数字化发展。提出了基于多无人智能系统协同采集河道数据,融合构建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冲淤量的监测技术方案,并开展了荆州长江大桥冲淤监测项目和公安河弯段河道地形观测项目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精度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河道冲淤监测项目要求,构建的三维模型能提升监测数据整体质量;三维模型平面精度高,在陆上三维模型高程精度方面,低密度植被覆盖的区域有94.2%的点误差在0.25 m以内,高密度植被覆盖的区域有82.91%的点误差在0.25 m以内;项目监测效率整体提升20%以上。该技术方案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数据产品形式更加丰富,监测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在大部分河道测区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淤监测 多源数据 大比例尺 三维模型 荆江河段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冲淤重心变化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娟 郑珊 吴保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8-348,共11页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库区河道基本遵循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的演变规律。分别定义汛期最大冲刷速率和非汛期最大淤积速率发生的相邻两断面间的子河段为冲刷重心和淤积重心,汛期冲刷重心与非汛期淤积重心出现的位置基本对应,19742010年冲淤重心由距坝约90 km逐渐向坝前移动,平均下移速率约1~2 km/a;2010年后冲淤重心逐渐上移,2017年位于坝上游约60~70 km,但冲淤强度明显减弱。淤积重心的位置主要受水库回水长度影响,冲刷重心主要与汛期水流能量相关,淤积重心位置迁移滞后于影响因子的变化约5年,而冲刷重心滞后时间约2年。潼关高程与潼关至太安段(潼太段)比降呈反比关系,比降越大,潼关高程越低,而当冲刷重心迁移至潼太段并影响其下段时,潼太段比降增大,利于潼关高程降低。1985年后回水范围和冲淤重心均位于潼关以下,潼关高程受冲淤重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冲淤重心 回水长度 汛期水流能量 潼关高程
下载PDF
汊道汇流段通道建设条件及防洪河势影响研究
18
作者 张世钊 张鹏 +3 位作者 徐华 夏云峰 闻云呈 贾梦豪 《江苏水利》 2023年第3期6-9,共4页
针对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复杂水动力及河床冲淤变化的问题,采用定、动床河工模型试验,对八卦洲汊道下游汇流段过江通道建设条件以及工程方案防洪及河势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仙新路长江大桥 汇流段 河床冲淤 防洪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滩岸崩退与淤长过程的耦合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英珍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珊珊 周美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141,共12页
黄河下游滩岸变形时常发生,对河床稳定、防洪安全、滩区耕地保护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河道水沙数学模型中考虑滩岸变形计算。以1维水沙输移及床面冲淤计算模型为基础,结合滩岸崩退与淤长计算模块,建立了能同时模拟河床... 黄河下游滩岸变形时常发生,对河床稳定、防洪安全、滩区耕地保护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河道水沙数学模型中考虑滩岸变形计算。以1维水沙输移及床面冲淤计算模型为基础,结合滩岸崩退与淤长计算模块,建立了能同时模拟河床纵向冲淤与滩岸横向变形的耦合模型。采用该模型计算了黄河全下游(755 km长河道)的河床纵向与横向变形过程,选取2018年及2020年作为率定及验证年份对该模型进行测试。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黄河下游滩岸崩退及淤长过程,黄河下游游荡段、过渡段、弯曲段河段平滩宽度的计算误差在2018年分别为4、5、1 m, 2020年分别为12、14、4 m;选取典型断面进行分析,发现该模型可以精细地模拟黄河下游不同河型河段的断面形态变化过程、滩岸崩退及淤长宽度的变化过程,以及大致准确地模拟河床冲淤厚度变化过程。黄河下游3个河段滩岸变形程度差异较大,游荡段滩岸变形幅度远大于过渡段与弯曲段,过渡段与弯曲段变形幅度相差不大;3个河段滩岸崩退幅度均大于淤长幅度,体现出下游河床呈现展宽的趋势;黄河下游滩岸崩退与淤长会对河床冲淤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游荡段滩岸变形对于河床冲淤影响较大,而过渡段及弯曲段的河床变形主要表现为水沙不平衡输移引起的床面冲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岸崩退 滩岸淤长 床面冲淤 耦合模型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透水丁坝瞬溃后水力及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秀竹 赵莹 +2 位作者 高璐 徐向舟 夏军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134,共8页
溃坝是一种瞬时带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灾害性过程,可引起河床的骤冲、骤淤以及下游岸滩失稳坍塌。基于MIKE21 FM软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下游老君堂河段拟建透水丁坝群中首排丁坝瞬时全溃后所诱发的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分析了... 溃坝是一种瞬时带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灾害性过程,可引起河床的骤冲、骤淤以及下游岸滩失稳坍塌。基于MIKE21 FM软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下游老君堂河段拟建透水丁坝群中首排丁坝瞬时全溃后所诱发的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分析了溃坝后床面剪切力的分布变化,阐明了坝群附近河床的冲淤特点。研究表明:首排坝瞬溃后,溃坝波受下游丁坝群的影响而改变了其传播演进过程线;溃坝对主槽的输沙能力影响较弱,但却显著地影响了坝区泥沙的起动和沉降;首排坝的坝体和次排坝的坝头是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因此建议采用实体丁坝与透水丁坝相结合的复合式配置方式,即首排坝和次排坝采用实体丁坝、其余位置采用透水丁坝,以加强各工况丁坝群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丁坝 溃坝水流 水沙过程 河床冲淤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