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合酶-2抑制剂西乐葆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与线粒体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兰春慧 房殿春 +3 位作者 向德兵 贺志高 陈东风 樊丽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2-784,共3页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含量。结果SGC7901细胞经25、50、100、200μmol/L...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含量。结果SGC7901细胞经25、50、100、200μmol/L西乐葆处理4、8、12、24h后,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0μmol/L西乐葆处理SGC7901细胞4、8、12、24h后,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9.2%±0.6%、16.7%±1.6%、20.4%±2.8%和23.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4%、7.2%±0.3%、7.6%±0.6%和8.3%±0.8%(P<0.05);实验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的趋势,而胞内游离Ca2+含量则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结论西乐葆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涉及到线粒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乐葆 细胞凋亡 线粒体 胃肿瘤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致大鼠线粒体损伤的酶系保护作用
2
作者 吴波拉 陈醒言 +2 位作者 胡国新 温俊 朱桐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氰化钠(sodium cyanide,NaCN)所致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取SD大鼠66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11组:第1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腹腔注射NS 10ml/kg;第2...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氰化钠(sodium cyanide,NaCN)所致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取SD大鼠66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11组:第1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腹腔注射NS 10ml/kg;第2~6组,系按染毒后5个不同时相节点先后处死的NaCN染毒组,均于左侧腹腔注射NS 10ml/kg,20min后于右侧腹腔注射NaCN 3.2mg/kg(亚致死剂量)染毒;第7~11组,系5个也按与上述相同时相节点先后处死的NAC保护组,相同染毒,只是在染毒前20min先于左侧腹腔注射NAC 250mg/kg。分别于染毒后5、15、30、60、90min 5个不同时相节点处死各组,并分离大脑皮质,用比色法测定皮质线粒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 ATPase)5种酶活性。②再另制备16只大鼠的离体大脑皮质线粒体,分别悬浸于PBS缓冲液(PBS对照组)、0.1mmol/L NAC(NAC对照组)、0.1mmol/L NaCN(NaCN甲组)、1mmol/L NaCN(NaCN乙组)、0.1mmol/L NAC+0.1mmol/L NaCN(NAC甲组)、0.1 mmol/L NAC+1 mmol/L NaCN(NAC乙组)6种液体15min并离心后,按Veitch和Dunkley等方法分别测定其线粒体复合酶Ⅰ~Ⅳ的活性。[结果]①与NaCN染毒组比较,NAC保护组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内GSH-Px,SOD,Na^+-K^+- 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增高,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②NAC组无明显逆转NaCN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Ⅳ活性的抑制,但可部分逆转呼吸链复合酶Ⅰ活性的剧增(P<0.01)和复合酶Ⅱ活性的下降(P<0.05)。[结论] NAC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对抗氰化物中毒所致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发挥其对氰化物中毒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钠 N-乙酰-L-半胱氨酸 大脑皮层 线粒体 氧化 抗氧化
下载PDF
鱼藤酮诱导SH-SY5Y细胞对过氧化氢损伤易感性增高与硫氧还蛋白下调有关(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镇 丁红群 +3 位作者 谢丽 赵晓宁 杨晓荷 高静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0-478,共9页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complex I)活性降低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使用complex I特异性抑制物鱼藤酮,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后,给予H2O2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以研究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变化的可能机制....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complex I)活性降低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使用complex I特异性抑制物鱼藤酮,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后,给予H2O2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以研究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鱼藤酮处理后,细胞对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易感性增高,且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的改变与鱼藤酮浓度呈量效关系.与此同时,细胞内抗氧化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水平在细胞损伤时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complex I抑制对细胞氧化应激易感性的影响可能与胞内硫氧还蛋白水平降低有关,提示硫氧还蛋白在诊断神经元损伤和神经保护中有一定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化 氧化应激 鱼藤酮 硫氧还蛋白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