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ing method of rock structural plane using digital drilling
1
作者 Qi Wang Yuncai Wang +4 位作者 Bei Jiang Hongke Gao Fenglin Ma Dahu Zhai Songlin Ca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563-2578,共16页
The rock mass consists of rock blocks and structural planes,which can reduce its integrity and strength.Therefore,accurately ob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 is a prerequisite for evalua... The rock mass consists of rock blocks and structural planes,which can reduce its integrity and strength.Therefore,accurately ob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 is a prerequisite for evaluating stability and designing supports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Currently,there are no effective testing method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The paper presents the digital drilling technology as a new testing method of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s.Flawed rock specimens with cracks of varying widths and angl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s,and the multifunctional rock mass digital drilling test system was employed to carry out the digital drilling tests.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variation laws of drilling parameters,such as drilling pressure and drilling torque,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fabricated cracks,and clarifies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rock equivalent compressive strength.Additionally,an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s during drilling is established.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differ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fabricated cracks identified by the equival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2.45and 0.82 mm,respectively.The identification model while drilling is verified to be correct due to the high identification accuracy.Based on this,a method for tes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structural plane while drilling is proposed.The research offers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for precise in situ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plan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planes in the rock mass Digital drilling Drilling parameters Equival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g method
下载PDF
Failur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factor analysis of slope block instability along traffic corridor in Southeastern Tibet
2
作者 LIU Changqing BAO Han +3 位作者 LAN Hengxing YAN Changgen LI Changbo LIU Shiji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830-1848,共19页
The instability of slope blocks occurred frequently along traffic corridor in Southeastern Tibet(TCST),which wa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 rock mass structures.A rapid method evaluating the control effects of rock m... The instability of slope blocks occurred frequently along traffic corridor in Southeastern Tibet(TCST),which wa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 rock mass structures.A rapid method evaluating the control effects of rock mass structures was proposed through field statistics of the slopes and rock mass structures along TCST,which combined the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method,modified M-JCS model,and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The instabilities of slope blocks along TCST were then evaluated rapidly,and the different control factors of instability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ies of toppling(5.31%),planar(16.15%),and wedge(35.37%)failure of slope blocks along TCST increased sequentially.These instability modes were resp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anti-dip joint,the joint parallel to slope surface with a dip angle smaller than the slope angle(singlejoint),and two groups of joints inclined out of the slope(double-joints).Regarding the control effects on slope block instability,the stabilization ability of doublejoints(72.7%),anti-dip joint(67.4%),and single-joint(57.6%)decreased sequentially,resulting in different probabilities of slope block instability.Additionally,nearby regional fault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joints,leading to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segmental clustering in the stabilization ability provided by joints to the slope blocks.Consequently,the stability of slope blocks gradually weakened as they approached the fault zones.This paper can provide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structures and the stability of slope bl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engineering Block instability Rapid evaluation method rock mass structure Control factor
下载PDF
针对双目摄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非接触调查评述
3
作者 刘兴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6期192-196,共5页
为准确评估岩体质量的优劣,以及了解其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工作是必要的,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调查岩体的结构面。现阶段,对于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岩体结构面的调查方法主要有现场接触法、钻孔测量以及非接触扫描测量3类方... 为准确评估岩体质量的优劣,以及了解其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工作是必要的,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调查岩体的结构面。现阶段,对于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岩体结构面的调查方法主要有现场接触法、钻孔测量以及非接触扫描测量3类方法。随着科技发展,基于双目摄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非接触调查法在识别准确率上有质的提升,同时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该文结合基于双目摄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非接触调查法的基本原理、采集过程及数据处理过程对这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同时通过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实用性进行评述。该技术符合现场实际条件,能够快速评价岩体质量,为矿山企业提供重要依据来选择工程结构参数,并有效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调查 非接触法 双目测量技术 岩体质量分级
下载PDF
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的危岩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师华鹏 占建琴 +1 位作者 邓曦 王宏益 《矿产勘查》 2024年第5期872-883,共12页
为了分析评价陡倾结构面相互组合切割形成的危岩体的稳定性,本文以龙寺CIV-1边坡危岩体为例,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建立了危岩体的简化地质模型、失稳概化理论模型以及在冻胀、地震、水力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分析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 为了分析评价陡倾结构面相互组合切割形成的危岩体的稳定性,本文以龙寺CIV-1边坡危岩体为例,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建立了危岩体的简化地质模型、失稳概化理论模型以及在冻胀、地震、水力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分析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了危岩体的滑移稳定性系数和倾覆稳定性系数的无量纲表达式,重点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危岩体的稳定性,并借助UDEC强度折减法对危岩体的形成、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的危岩稳定性为天然工况>地震工况>暴雨工况>组合工况;层面与陡倾结构面的组合关系以及陡倾结构面的贯通程度直接控制着危岩体的稳定性和破坏模式。通过极限平衡法和UDEC强度折减法相结合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不仅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高效地获取危岩体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力与变形的信息,直观的辨别出危岩体易失稳的部位,为陡倾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危岩提供防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结构面 地质调查 危岩体 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法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探测
5
作者 李勇 王佳龙 黄小林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252-257,共6页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探测存在水下、地形复杂多变、对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高、成果信息丰富,可满足大坝地下岩体结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的一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方法。该方法对地下低...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探测存在水下、地形复杂多变、对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高、成果信息丰富,可满足大坝地下岩体结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的一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方法。该方法对地下低阻异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探明地下破碎发育带和断层等构造优势显著。通过对西藏永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设的3条高密度电法剖面进行分析,推断该地段基覆界线、破碎带、断层等分布情况,结合现场钻探验证结果,发现高密度电法反演解译结果与钻孔资料吻合较好,为下一步进行全区断裂划分、基覆界线确认和综合地质解释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查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高密度电法 低阻异常 岩体结构 综合地质解释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deformability using empirical methods-A review
6
作者 Lianyang Zhang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2017年第1期1-15,共15页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deformability is an important but very challenging task i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rock.Although various empirical(correlation)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eter...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deformability is an important but very challenging task i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rock.Although various empirical(correlation)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etermining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es,they come in many forms and are scattered in different sources.It is often difficult,time-consuming,or even impossible for a practitioner to find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es for a particular project.Therefore,this paper firs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different empir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es.Th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accuracy and main issues of these methods.Since many of the empir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es need to use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intact rock,the various empirical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intact rock are also reviewed.In addition,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scale effect on rock mass deformability,the effect of confining stress on rock mass deformability,and the anisotropy of rock mass deformability.Overall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key aspects of rock mass deformability and provides the fundamental and essential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deformability using the empir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DEFORMABILITY empirical method Scale effect Stress effect ANISOTROPY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Stress-Strain State in th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ies Geomaterials under Uniaxial and Biaxial Loading
7
作者 V. N. Oparin O. M. Usoltseva +1 位作者 P. A. Tsoi V. N. Semenov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4年第12期1039-1046,共8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ess-stress state in structured rock specimens subject to uniaxial and biaxial loading to failure using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 With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ess-stress state in structured rock specimens subject to uniaxial and biaxial loading to failure using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wave processes in the block-hierarchy structure of geomedia (uniaxial and biaxial compression and shearing of prismatic geomaterial specimens),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fact of initiation of low-frequency micro-deformation processes under slow (quasi-static) disturbanc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deformation-wave behavior of geomaterials as the “summed” contributions made by elements of the scanned surfaces with different-oriented (in-phase and anti-phase) oscillations has been performed using the energy approach that is based on the scanning function R, analogous to the “center of mass” in the classical mech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atory Experiment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 rock mass Hierarchical BLOCK structure Microstrains Deformation-Wave Processes
下载PDF
西藏帮中锌铜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8
作者 赵兴东 周鑫 +1 位作者 田斌 范晓苏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5,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西藏帮中锌铜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在工程地质力学调查和岩石力学试验基础上对矿区矿岩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并结合矿山采切工程布置分析影响采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经验稳定图表... 为进一步提高西藏帮中锌铜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在工程地质力学调查和岩石力学试验基础上对矿区矿岩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并结合矿山采切工程布置分析影响采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经验稳定图表法优化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改进的稳定图表法适应性强,采场跨度可从12.5 m扩大到20 m,仍满足矿山生产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岩体质量分级 稳定图表法 采场结构参数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确定
9
作者 高颖 杜春雪 张高青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5期7-12,19,共7页
国内外岩体力学参数测定的方法多不胜数,其中室内岩石力学参数试验法能较准确地确定岩体各类参数。以昆阳某磷矿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采样并制备标准试件,分别对顶板、磷矿层以及底板岩样进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试验。为提高参数结果... 国内外岩体力学参数测定的方法多不胜数,其中室内岩石力学参数试验法能较准确地确定岩体各类参数。以昆阳某磷矿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采样并制备标准试件,分别对顶板、磷矿层以及底板岩样进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试验。为提高参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使数据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将采用Hoek-Brown准则对参数计算结果进行折减,并进一步对经验准则中引入的扰动系数D、地质强度指标GSI以及完整岩石材料常数mi的取值进行分析。经过折减后,其结果表明,经折减后的力学参数综合考虑了更多的现场因素,使试验结果更准确,提高了后续现场相关工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参数 Hoek-Brown经验公式 强度折减法 地质强度指标 室内实验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产状的层状岩体引水隧洞围岩精细化评分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坤 梁庆国 +2 位作者 王尚 许桐 周彩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8-205,共8页
为了解层状岩体结构面产状对围岩评分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规范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围岩结构面产状分布,对层状岩体引水隧洞围岩评分进行精细化分析,重点考虑隧洞开挖方向和岩体结构面倾向、倾角对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首... 为了解层状岩体结构面产状对围岩评分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规范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围岩结构面产状分布,对层状岩体引水隧洞围岩评分进行精细化分析,重点考虑隧洞开挖方向和岩体结构面倾向、倾角对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21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模型拱顶、边墙、底板处的位移、围岩压力、最大剪应力、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运用隶属度函数对各指标构建模糊矩阵,用得出的模糊矩阵乘以AHP法所得权重,得出结构面产状评分结果。研究表明:当结构面走向与开挖方向夹角为0°时,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加,拱顶和底板评分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引水隧洞 结构面产状 精细化评分 AHP法 模糊物元理论
下载PDF
小跨度分段充填法在某破碎铜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富生 李闯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3年第3期97-103,共7页
针对某铜矿床矿岩破碎、稳固性差的开采技术条件,初步评价了岩体质量,分析了顶板不支护时的允许跨度和暴露面积。综合矿岩稳固性、回采安全和技术经济方面分析了矿山应用分段充填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小跨度分段充填法,并对采矿工艺进行了... 针对某铜矿床矿岩破碎、稳固性差的开采技术条件,初步评价了岩体质量,分析了顶板不支护时的允许跨度和暴露面积。综合矿岩稳固性、回采安全和技术经济方面分析了矿山应用分段充填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小跨度分段充填法,并对采矿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矿方法通过协调匹配采场结构参数,充分利用矿岩的自稳能力,结合预控顶加强顶板和留矿支撑侧帮的措施,可有效地维持采场稳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安全程度高、技术和经济指标较好,可在矿山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岩破碎 岩体质量 顶板允许跨度 自稳能力 分段充填法 采矿工艺 采场结构参数 预控顶
下载PDF
公路隧道围岩压力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53
12
作者 曲海锋 杨重存 +2 位作者 朱合华 王华牢 杨彦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536-543,共8页
由于岩土体性质、地应力、边界条件、施工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使得公路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或计算变得十分困难。近百多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不断地结合新工艺、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最初的松动压力到现在... 由于岩土体性质、地应力、边界条件、施工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使得公路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或计算变得十分困难。近百多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不断地结合新工艺、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最初的松动压力到现在的形变压力、从经验公式法到反分析预测法等,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随着近年来公路隧道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断面越来越大,现有的这些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已很难满足其建设的需要,发展更加合理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作者首先对经验公式法、理论计算法、现场量测法、模型试验法和反分析预测法等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这些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路、铁路隧道中经验公式的适应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重点讨论,旨在为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计算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压力 荷载结构法 经验公式 公路隧道
下载PDF
漳(州)—龙(岩)高速公路石崆山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简文彬 姚环 +2 位作者 焦述强 彭功勋 廖光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福建漳州—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段石崆山II号高架桥经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岩质高边坡地段。该边坡岩体发育有3组优势结构面J 1,J 2,J 3,分别以单结构面与边坡面组合、两组优势结构面共同与边坡面组合,以及3组优势结构面共同与边坡面组合... 福建漳州—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段石崆山II号高架桥经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岩质高边坡地段。该边坡岩体发育有3组优势结构面J 1,J 2,J 3,分别以单结构面与边坡面组合、两组优势结构面共同与边坡面组合,以及3组优势结构面共同与边坡面组合进行赤平投影分析,综合判定自然边坡基本稳定。对自然边坡及拟开挖的人工边坡进行SARMA极限平衡分析,定量判别该高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高边坡 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高架桥
下载PDF
隧道开挖与支护有限差分法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太全 华渊 +2 位作者 朱赞成 连俊英 沈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8-170,共3页
根据景德镇-黄山高速公路某隧道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喷射500mm普通混凝土支护和喷射200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两种支护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从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3个方面... 根据景德镇-黄山高速公路某隧道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喷射500mm普通混凝土支护和喷射200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两种支护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从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3个方面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喷射200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隧道围岩能够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有限差分法 支护结构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诱导冒落法回采挂帮矿引发的边坡失稳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凤玉 谭宝会 +1 位作者 付煜 朱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277,283,共6页
在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利用诱导冒落法回采挂帮矿时将引发边坡大规模失稳,这将对坑底的露天采矿、露天运输系统以及地表设施和建筑产生威胁.岩体结构对边坡失稳的发展有着关键的控制作用,通过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研究了不同边坡岩体结... 在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利用诱导冒落法回采挂帮矿时将引发边坡大规模失稳,这将对坑底的露天采矿、露天运输系统以及地表设施和建筑产生威胁.岩体结构对边坡失稳的发展有着关键的控制作用,通过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研究了不同边坡岩体结构下,采用诱导冒落法回采挂帮矿时引发的边坡失稳过程.通过7组岩体结构各不相同的边坡模型,得到三种边坡失稳模式:滑移失稳、倾倒失稳、复合失稳,不同的边坡失稳模式导致不同的边坡破坏程度及破坏规模.最后以海南铁矿为背景,对诱导冒落法回采挂帮矿引发的边坡失稳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挂帮矿的开采设计和边坡失稳风险预测及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帮矿 诱导冒落法 边坡失稳 岩体结构 非连续变形分析
下载PDF
某钨矿山岩体结构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康 周科平 +2 位作者 张俊萍 涂序保 赵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众多地下矿山的工程实践表明,岩体的软弱结构面分布对岩体结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赣南某钨矿山易风化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工程地质结构调查,对矿区不同中段的主要结构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测线法对不同开采中段的岩体主要... 众多地下矿山的工程实践表明,岩体的软弱结构面分布对岩体结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赣南某钨矿山易风化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工程地质结构调查,对矿区不同中段的主要结构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测线法对不同开采中段的岩体主要结构面进行测量、统计;其次,利用DIPS软件对3个中段岩体结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对3个中段的走向玫瑰图、极点图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矿区3个中段的发育程度较高,具有明显优势产状的结构面。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围岩稳定性评价、开采方案设计、围岩支护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稳定性 结构面调查 优势结构面 测线法
下载PDF
楞古水电站碎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御阳 黄润秋 +4 位作者 裴向军 魏玉峰 王梓龙 王刚 肖华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564,共9页
碎裂结构岩质边坡是地质工程中遇到的一种最不稳定边坡,其原岩松弛,结构面普遍张开,围岩自稳能力差,碎裂结构岩体出露不连续,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导致边坡破坏边界不明显,变形破坏机制很难确定。本文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碎裂结构岩质边坡为... 碎裂结构岩质边坡是地质工程中遇到的一种最不稳定边坡,其原岩松弛,结构面普遍张开,围岩自稳能力差,碎裂结构岩体出露不连续,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导致边坡破坏边界不明显,变形破坏机制很难确定。本文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碎裂结构岩质边坡为例,在地质环境调查和平硐勘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碎裂岩体结构特征,分析了控制边坡变形破坏的边界条件和变形破坏模式,并运用UDEC离散元程序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受自身结构及内部相对长大结构面控制,变形演化过程依循应力调整、时效变形和局部失稳3个阶段,变形破坏模式分为断层主控底滑型和裂隙切割破坏型。目前针对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大型工程实例支撑,该研究成果为水利工程中这类边坡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岩体 坡体结构 边界条件 变形破坏模式 离散元
下载PDF
基于节理网络有限元的柱状节理岩体等效变形模量结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臻 魏倩 +2 位作者 侯靖 盛谦 李良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21-2928,2936,共9页
因其特殊的地质成因,柱状节理成为一种具有强烈非连续性及各向异性的特殊岩体结构。以白鹤滩水电工程设计、建设中所遇到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为背景,针对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问题,在探讨了其结构效应表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节理网... 因其特殊的地质成因,柱状节理成为一种具有强烈非连续性及各向异性的特殊岩体结构。以白鹤滩水电工程设计、建设中所遇到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为背景,针对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问题,在探讨了其结构效应表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节理网络有限元为工具,研究各结构效应表征参数对柱状节理岩体等效变形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柱轴线横向平面上,对于柱体不规则程度,当柱体完全不规则相对于完全规则情况,等效模量提高大约10%左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当柱体平均边长从0.1 m增加至0.5 m时,等效模量从5.36 GPa增加至23.4 GPa;对不同加载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柱状节理在柱轴横向平面上可以视作各向同性;当节理刚度线性递增时,相应的岩体等效模量也基本符合线性递增的规律。在平行柱体轴线平面,节理组2间距越大,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越大;随着错距比的增加,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错距比为50%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取最大值;对于节理刚度的影响,与柱轴横向平面类似的,随柱体轴线平面上节理刚度的线性增加,相应的岩体模量也基本符合线性递增的规律。该研究成果与已有的现场研究成果及三维数值模型成果相比,吻合良好。说明了文中提供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节理岩体 等效变形模量 结构效应 节理网络有限元 柱体不规则程度
下载PDF
甘肃北山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敬 杨春和 王贵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8-592,598,共6页
岩体结构均质区是针对实际工程特点而划定的成果,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最具影响性的要素作为划分依据。针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两个重点问题——核素迁移和围岩稳定,合理确定了花岗岩体内结构均质区划分... 岩体结构均质区是针对实际工程特点而划定的成果,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最具影响性的要素作为划分依据。针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两个重点问题——核素迁移和围岩稳定,合理确定了花岗岩体内结构均质区划分的依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划分方法。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认为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过程较易于实现,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结构均质区 产状相关性 圆形窗口法 高放废物
下载PDF
岩体性能变化条件下台阶爆破根底的产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东 陈明 +2 位作者 卢文波 李康贵 王高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90-500,共11页
爆破根底会严重影响深孔台阶爆破效果及后续施工工序。结合台阶爆破岩体破坏特征及结构动力学理论,将多自由度体系结构动力法应用于台阶爆破的结构受力分析中,研究了岩体力学性能变化对台阶底部岩体破坏、根底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爆破根底会严重影响深孔台阶爆破效果及后续施工工序。结合台阶爆破岩体破坏特征及结构动力学理论,将多自由度体系结构动力法应用于台阶爆破的结构受力分析中,研究了岩体力学性能变化对台阶底部岩体破坏、根底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台阶中部岩体力学性能降低50%时,岩性软弱段会弱化上部荷载对底部岩体的破坏作用,使底部岩体剪力最大削弱7.8%、弯矩减小6.6%,受力减弱使得根底形成机率增加,并且这种弱化作用随着岩体力学性能的降低而显著增大;而当台阶底部岩体力学性能增强时,可小幅度增大底部岩体的内力,但因材料强度大幅提高,岩体破坏难度增大,从而较易形成爆破根底。进一步利用岩体结构破坏准则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台阶根底形成的影响机制,发现岩性分布不均及其引起的结构刚度、底部受力条件变化是导致根底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起爆点高度可以减小中部岩性软弱段对底部岩体的受力影响,采取增加底部岩体受力条件及减小底部岩体结构刚度的工程措施也能增加底部岩体破坏程度,避免爆破根底的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爆破 岩体 根底 结构动力学 控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