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啮齿类(RODENTIA)的生态地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隆挺 《琼州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98-203,共6页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位于北纬18°9′~20°11′和东经108°36′~111°4′之间,面积33,600平方公里,为世界三大热带区的印尼——马来热带区的北缘,具有热带和亚热带自然条件的过渡特点.岛内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中...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位于北纬18°9′~20°11′和东经108°36′~111°4′之间,面积33,600平方公里,为世界三大热带区的印尼——马来热带区的北缘,具有热带和亚热带自然条件的过渡特点.岛内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中南部最高,为山地,主要有五指山,鹦哥岭和雅加大岭三大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四周则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滨海沙滩逐级过渡,地势逐渐低缓,呈现不对称的环状分布.其地理特征是:北部以平地为主,南部多山地,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海南岛的气候高温多雨,年中温度变化,干湿呈季节更替(干季11——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entia 热带区 花松鼠 红颊长吻松鼠 动物群 生态地理 啮齿动物 环状分布 滨海沙滩 巨松鼠
下载PDF
Molecular evolution of pancreatic ribonuclease gene(RNase1)in Rodentia 被引量:5
2
作者 Da-Tian Lang Xiao-Ping Wang +1 位作者 Lei Wang Li Yu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19-222,共4页
Pancreatic ribonuclease,which is encoded by RNase1,is a digestive enzyme secreted by the pancreas of vertebrates,and has been recognized to be a classic example for molecular evolutionary studies due to the frequent o... Pancreatic ribonuclease,which is encoded by RNase1,is a digestive enzyme secreted by the pancreas of vertebrates,and has been recognized to be a classic example for molecular evolutionary studies due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ene duplica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in organisms(Zhang et al.,2002,2006;Yu and Zhang,2006;Yu et al.,2010;Xu et al.,2013;Liu et al.,2014).RNase1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ny mam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 in rodentia classic divergence digestive evolutionary duplication pancreas branch clade
原文传递
Adaptive evolutionary expansion of the ribonuclease 6 in Rodentia 被引量:1
3
作者 Datian LANG Burton KLIM +1 位作者 Yun GAO Xiaoping WA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306-317,共12页
Ribonuclease 6(RNase6 or RNase K6)is a protein that belongs to a superfamily thought to be the sole verte­brate-specific enzyme known for a wide rang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including digestion,cytotoxicity,a... Ribonuclease 6(RNase6 or RNase K6)is a protein that belongs to a superfamily thought to be the sole verte­brate-specific enzyme known for a wide rang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including digestion,cytotoxicity,an­giogenesis,male reproduction and host defense.In our study,51 functional genes and 11 pseudogenes were identified from 27 Rodentia species.Intriguingly,in the 3 main lineages of rodents there were multiple RNas­e6s identified in all species of Ctenohystrica,whereas only a single RNase6 was observed in other Rodentia spe­cies examined except for 2 species in the mouse-related clade.The evolutionary scenario of“birth(gene dupli­cation)and death(gene deactivation)”and gene sorting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Ctenohystrica.In addition,bursts of positive selection,diversification of isoelectric point and positive net charg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Ctenohystrica,especially at two key sites that are involved in antimicrobial function.Site Trp30 has undergone positive selection and Ile45 has changed into other residues in Group B and Group C of the Ctenohystrica.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a complex and intriguing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rodent RNase6,and indicated that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may have occurred,which establish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ture func­tional assays in rodent RNase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duplication gene sorting pancreatic ribonuclease 6(RNase6) positive selection rodentia
原文传递
Least speciose among the most speciose:Natural history correlates of 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of Rodentia and Soricomorpha
4
作者 Giovanni AMORI Alessandra Maria BISSATTINI +3 位作者 Spartaco GIPPOLITI Leonardo VIGNOLI Luigi MAIORANO Luca LUISELLI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489-499,共11页
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are of special concern as they represent unique phylogenetic/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within larger clades.In addition,as phylogenetically older taxa are supposed to be exposed to h... 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are of special concern as they represent unique phylogenetic/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within larger clades.In addition,as phylogenetically older taxa are supposed to be exposed to high­er rarity and extinction risk,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may be intrinsically more prone to extinction risks than multispecies genera,although extinction risks also depend on the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trategy of the species.Here,the distribution across biogeographical zones and the levels of threat to 2 speciose orders of mammals(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of Rodentia and Soricomorpha)a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high­light major patterns at the worldwide scale.In Rodentia,39.7%of the genera(n=490)were monospecific and 17.9%were bispecific.In Soricomorpha,44.4%of the total genera(n=45)were monospecific and 15%were bispecific.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monospecific genera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per family.Peaks of 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richness were observed in Neotropical,Oriental and Afrotropical regions in rodents and in the Palearctic region in soricomorphs.Range size was significantly uneven across biogeographic region in rodents(with larger ranges in Nearctic and Oriental regions and smaller ranges in the Australian region),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cross biogeographic regions in terms of range size in soricomorphs.Most of the 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occurred in forest habitat in both taxa.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monospecific and bispecific genera across IUCN categori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expected pattern using the total rodent genera and the multispecies gen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pecific genera conservation monospecific genera rodentia SORICOMORPHA
原文传递
啮齿动物青光眼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志(综述) 曹婷 张旭(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7-563,共7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的常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合理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对揭示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改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近年来,啮齿动物由于具...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的常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合理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对揭示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改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近年来,啮齿动物由于具有众多优点而逐渐成为青光眼模型制作的主流选择,除转基因小鼠可自发诱导青光眼外,青光眼实验模型主要分为眼压依赖性和非眼压依赖性。眼压依赖性青光眼模型通过各种手段阻碍房水流出,从而诱导眼压升高;非眼压依赖性青光眼模型试图评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相关发病机制。本文就啮齿动物各种青光眼模型的不同损伤机制、操作方法、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动物模型 啮齿动物 眼压 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Ⅲ:啮齿目、兔形目 被引量:30
6
作者 夏霖 杨奇森 +2 位作者 马勇 冯祚建 周立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本文为《兽类头骨测量标准》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基本量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关键词 兽类 头骨 测量标准 啮齿目 兔形目
下载PDF
我国恙虫病宿主动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光华 王长军 +3 位作者 李丙军 姜志宽 丁凌云 王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夏季型:流行于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目的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北社鼠、黑线姬鼠,食虫目的臭鼩鼱;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秋冬型:流行于江苏... 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夏季型:流行于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目的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北社鼠、黑线姬鼠,食虫目的臭鼩鼱;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秋冬型:流行于江苏、山东等省;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目的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食虫目的大麝鼩;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流行于10-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宿主动物 啮齿目 食虫目
下载PDF
中国啮齿类繁殖参数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知彬 朱靖 杨荷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8个鼠种(Cricetulus triton,Cricetulus barabensis,Microtus fortis,Apo—demus agrarius,Rattus norvegicus,Rattus losea,Rattus flavipectus,Mus musculus)的繁殖参数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上的变异趋势。8种鼠的胎... 本文综述了我国8个鼠种(Cricetulus triton,Cricetulus barabensis,Microtus fortis,Apo—demus agrarius,Rattus norvegicus,Rattus losea,Rattus flavipectus,Mus musculus)的繁殖参数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上的变异趋势。8种鼠的胎仔数,怀胎率和生殖强度(胎仔数×怀胎率/性比)随纬度、海拔增加有增加的趋势;繁殖期和性比()有减小趋势。各繁殖参数在经度上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野外小家鼠的胎仔数,雌性比例、怀胎率和生殖强度均比居民区大。 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群增大生殖强度在于补偿较短的繁殖期和较低的存活率,以维持种群稳定和繁衍成功。这种繁殖对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 繁殖参数 地理变异
下载PDF
绒鼠类系统学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被引量:6
9
作者 叶晓堤 马勇 +2 位作者 张津生 王重力 王政昆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绒鼠属Eothenomys的分类进行了探讨。认为Eothenomys属的典型特征应为 :下颌骨臼齿咀嚼面左右两侧的三角形齿环均不呈交错排列 ,而是两两相对 ,彼此相融合 ;二倍染色体数 2n =5 6 ,全部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 (T)... 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绒鼠属Eothenomys的分类进行了探讨。认为Eothenomys属的典型特征应为 :下颌骨臼齿咀嚼面左右两侧的三角形齿环均不呈交错排列 ,而是两两相对 ,彼此相融合 ;二倍染色体数 2n =5 6 ,全部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 (T)。东方绒鼠亚属Antheliomys5种中 ,至少玉龙绒鼠E .proditor不属于此属 ,不能排除恢复Antheliomys属级分类地位的可能性。同意将Caryomys独立为绒属 ;将CraseomysshanseiusThomas ,190 8(=E .shanseius)订正为棕背的山西亚种C .r .shanseius。台湾绒鼠EothenomyskanoiTokuda ,1937的染色体特征与Clethrionomys属相似 ,不应收入绒鼠属 ,其分类地位待定。Clethrionomys属和Eothenomys属化石种均最早出现于早更新世 ,目前还不能断定此二属究竟谁起源于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 仓鼠科 田鼠亚科 系统分类 核型 起源
下载PDF
我国西沙群岛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鉴定并首次记述按蚊和蠓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琰 马雅军 +2 位作者 杨振洲 郑锦旗 俞天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捕获鼠形动物3种共计160只,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和鼩鼱,优势种为褐家鼠(61.25%)。捕获的315只蚊成虫隶属4属5种,优势种是骚扰阿蚊(52.38%),按蚊经分子鉴定为浅色按蚊B。捕获蠓成虫121只,隶属3亚科4属8种,帛琉库蠓为优势种(61.98%)。结论共发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的鼠形动物3种,蚊5种,蠓8种,其中按蚊和蠓均为西沙群岛首次记述,斑美铗蠓和泥泽铗蠓是我国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啮齿科 蚊科 蠓科
下载PDF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立志 马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T001-T003,共8页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 ,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 ,应用GIS软件 ,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 ,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 ,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 ,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 ,应用GIS软件 ,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 ,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 ,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泰山地 ,以及贺兰山地等处的啮齿动物的属数最高 ;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属数最低。阿尔泰山南麓、伊犁天山和东祁连山地的啮齿动物科数最多 ;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科数较少。在青藏高原的周边 ,寒漠与温性荒漠、荒漠与山地、高原与盆地、荒漠与草原、山地与草原等景观的交界处 ,多样性指数较高。蒙新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的属科数比相对较高 ,青藏高原的属科数比值较低 ,但青藏高原的种属数比值相对较高 ,而且G F指数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生物多样性 分布格局 GIS 中国西部 干旱地区
下载PDF
中国棕背(鼠平)亚种分化的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建青 马勇 罗泽珣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hanseius(Thomas);大、小兴安岭及新疆地区的亚种为Cl.r.irkutensis(Ognev);而将分布于长白山地区的亚种定为一新亚种——棕背(鼠平)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 仓鼠科 棕背Ping 亚种
下载PDF
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秋季相对密度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明江 苗苗 +1 位作者 王晓琴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20 0 2年 9月 2 8日~ 10月 6日 ,主要用铗日法对四川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进行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 :被捕的 2 0种中 ,相对密度较大的为高山姬鼠 (Apodemuschevrieri)占 2 6 .0 9%、龙姬鼠 (Apodemusdraco)占 18.2 6 %、长尾姬鼠 (Apode... 20 0 2年 9月 2 8日~ 10月 6日 ,主要用铗日法对四川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进行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 :被捕的 2 0种中 ,相对密度较大的为高山姬鼠 (Apodemuschevrieri)占 2 6 .0 9%、龙姬鼠 (Apodemusdraco)占 18.2 6 %、长尾姬鼠 (Apodemussylvaticus)占 15 .6 5 %及四川短尾 (Anourosorexsquamipes)占 10 .4 3% ;在 5个典型生境样点中 ,金顶 (15 .33% )、雷洞坪 (2 0 .99% )和仙峰寺 (13.95 % ) 3处的兽类相对密度较大 ,但清音阁 (1.0 1% )和报国寺 (0 )二处的相对密度很小 ,导致其显著差异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啮齿类 食虫类 秋季 相对密度 兽类
下载PDF
农田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倪健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61-69,共9页
本文综合报道了四川农业害鼠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发生规律、监测技术、年龄判别技术、鼠害调查、防治指标及化学防治最佳组配方案。四川农业害鼠分布可概划为盆地、盆周、盆西、盆西南及川西北五大生态区;限制黑线姬鼠数量增长的... 本文综合报道了四川农业害鼠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发生规律、监测技术、年龄判别技术、鼠害调查、防治指标及化学防治最佳组配方案。四川农业害鼠分布可概划为盆地、盆周、盆西、盆西南及川西北五大生态区;限制黑线姬鼠数量增长的主要外界因素包括日照、降雨、温度和种群分布状态。研究制定了农田害鼠“三定”监测技术和黑线姬鼠年龄判别的数学模型新技术;指出了鼠害防治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农田鼠害程度调查宜采取平行线跳跃式方法;文章提出的“春季灭鼠,分片定量,定向投饵”及相应的配套技术,经上千万亩试验示范证明可节省投入30~50%,灭效高于90%,无鼠害持续时间达11个月以上,每亩挽回粮食10公斤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鼠害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部分鼠形动物体表革螨群落的分类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宪国 顾以铭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38-141,共4页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境内所获的21种啮齿目及食虫目动物体表革螨群落进行了初步分类。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体表革螨群落为同一类型;大绒鼠与黑腹绒鼠为同一类型;大足鼠与黄毛鼠为同一类型;针毛鼠与社鼠为同一类型;黑...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境内所获的21种啮齿目及食虫目动物体表革螨群落进行了初步分类。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体表革螨群落为同一类型;大绒鼠与黑腹绒鼠为同一类型;大足鼠与黄毛鼠为同一类型;针毛鼠与社鼠为同一类型;黑线姬鼠与灰麝鼩为同一类型。结果提示,宿主体表革螨群落相似程度,与宿主的亲缘关系及所处生态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螨 群落 分类 啮齿目 食虫目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乌兰地区始新世哺乳类及相关地层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津 叶捷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记述了在内蒙古巴彦乌兰地区发现的4种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个啮齿类新种──Mergenomys neimongolensis sp.nov。新种与在蒙古共和国发现的属型种M.orientalis的不同在于个体大... 记述了在内蒙古巴彦乌兰地区发现的4种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个啮齿类新种──Mergenomys neimongolensis sp.nov。新种与在蒙古共和国发现的属型种M.orientalis的不同在于个体大,下臼齿下外脊和下次小尖相对偏于唇侧。新化石的发现以及对岩石地层的分析表明巴彦乌兰剖面上原认为的伊尔丁曼哈组应包含伊尔丁曼哈及沙拉木伦组两个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巴彦乌兰 始新世 哺乳类 地层
下载PDF
成都地区农田鼠类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对成都平原农田害鼠的种类、种群大小、群落结构及区系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Kotila,P.M.的微机程序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相似系数和相异指数。
关键词 鼠科 生物群落 成都 /农田
下载PDF
农田害鼠“三定”监测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农田害鼠“三定”监测法,是固定监测点4—6.7公顷以上;每月每点布夹3天,月间相距25天以上;布夹定位,夹距5m;每月布夹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夹位。
关键词 农田 监测 三定法
下载PDF
实验小动物艾美球虫概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彩云 张大维 +1 位作者 邴国强 刘兆铭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啮齿类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地鼠、豚鼠 )及家兔寄生的艾美球虫 (Eimeria)种类繁多 ,寄生频度高 ,有些具有明显的病原性 ,危害很大 ,在《国标》中被列为应排除的寄生虫之一。球虫中除家兔艾美球虫在国内曾有较为系统报道外 ,其他小动... 啮齿类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地鼠、豚鼠 )及家兔寄生的艾美球虫 (Eimeria)种类繁多 ,寄生频度高 ,有些具有明显的病原性 ,危害很大 ,在《国标》中被列为应排除的寄生虫之一。球虫中除家兔艾美球虫在国内曾有较为系统报道外 ,其他小动物球虫尚少涉及。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整理 ,提出如下意见 :(1)根据艾美球虫的宿主特异性 ,将近 30多种球虫分成 5组 ,便于检索区分种类。 (2 )目前分类依据主要是靠卵囊的形态特征 ,遇有虫种多时 ,种间特征则难辨 ,这主要是卵囊成熟度不同的缘故 ,建议最好在取材时照顾到样品的新与旧 ,通过对比方法找出规律性 ,便于种的识别。 (3)卵囊形态作为分类的主要指征 ,若能配合生活史全过程 ,诸如艾美球虫在肠壁细胞内的无性生殖 (裂殖生殖 )和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直到形成卵囊的需要时间 ,并在过程中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合起来 ,综合判断 ,更会增加定种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小动物 艾美球虫 啮齿类 寄生虫
下载PDF
农田害鼠种群生态位的研究——以四川省中江县仓山区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利用三维生态位资料进行PO排序。结果表明,四川省中江县农田害鼠群落由两个集群和一个边缘种组成。第一集群为黑线姬鼠加小家鼠,分布广,适应性强,二者因发生高峰期和取食时间的差异而集聚共存,占领同一生态位;第二集群为褐家鼠加大足鼠... 利用三维生态位资料进行PO排序。结果表明,四川省中江县农田害鼠群落由两个集群和一个边缘种组成。第一集群为黑线姬鼠加小家鼠,分布广,适应性强,二者因发生高峰期和取食时间的差异而集聚共存,占领同一生态位;第二集群为褐家鼠加大足鼠,属中型鼠类,由于二者栖息地的异域性,取食时间和发生高峰期的差异而聚集成群;社鼠为群落的边缘种,主要分布在坡地、草丛,以旱粮作物为主食,独占一个生态位。由于群落中种群生态位的差异,不仅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可以减小种间竞争,利于物种自身的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态型 农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