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 Investigation on Square Root of a Node of <i>T</i><sub>3</sub>Tree
1
作者 Guihong Chen Jianhui Li 《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 2018年第7期666-671,共6页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some properties of square root of T3 tree’s nodes. It first proves several inequalities that are helpful to estimate the square root of a node, and then proves several theorems to describe th...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some properties of square root of T3 tree’s nodes. It first proves several inequalities that are helpful to estimate the square root of a node, and then proves several theorems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quare root of the nodes on T3 t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re root node Valuated Binary TREE INEQUALITY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树RRT^(*)算法的冗余机械臂末端路径规划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剑雄 毕卓然 +1 位作者 李宗道 李清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9-465,共7页
针对冗余机械臂的冗余特性与相关RRT^(*)算法在规划机械臂末端路径的应用中存在的搜索效率较低、收敛性不稳定以及没有充分考虑到机械臂末端几何构型与自身运动特性对路径规划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策略。首先,引入一种基于根尾节点... 针对冗余机械臂的冗余特性与相关RRT^(*)算法在规划机械臂末端路径的应用中存在的搜索效率较低、收敛性不稳定以及没有充分考虑到机械臂末端几何构型与自身运动特性对路径规划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策略。首先,引入一种基于根尾节点连线夹角的采样点选择方式,并设置目标逼近区域。根据连续采样成功次数动态选择改进采样与随机采样。接着,将双树扩展策略与上述方法相结合。最后,将初始可行路径进行二次重连得到最终的优化路径。通过验证,改进双树RRT^(*)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搜索效率、收敛性以及路径的优越性。虚拟碰撞体与胶囊碰撞体的引入也能较好地应对机械臂末端结构与运动特性带来的影响。使用Mujoco物理仿真引擎进行机械臂运动验证,证明该策略可以为冗余机械臂末端规划出一条较优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机械臂 RRT^(*) 末端路径 根尾节点 目标逼近区域 双树扩展 虚拟碰撞体 胶囊碰撞体 Mujoco
下载PDF
基于根结理论从循经取穴论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
作者 陈瑜 姬锋养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高,疗效差,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针刺经络首尾穴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中医思维为基础,将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根结标本理论相结合,临证时要求临床医生准确分辨受邪经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高,疗效差,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针刺经络首尾穴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中医思维为基础,将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根结标本理论相结合,临证时要求临床医生准确分辨受邪经络,合理取穴及配穴,针刺手法精准。与传统针刺相比,针刺经络首尾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得气迅捷、针入痛止、取穴精简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本文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根结标本理论从循经取穴论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首尾循经取穴法 根结标本理论 针灸
下载PDF
直肠癌手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的争议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瑞 姜巍 +1 位作者 姜浩 高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56-1959,共4页
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的结扎是直肠癌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其结扎水平却一直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主要争议点是,关于术中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 LCA)是否保留,其吻合口漏发生率、IMA根部淋巴结(25... 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的结扎是直肠癌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其结扎水平却一直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主要争议点是,关于术中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 LCA)是否保留,其吻合口漏发生率、IMA根部淋巴结(253站淋巴结)清扫、术中神经损伤及术后排便、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等在各研究中心不能达成一致,这就造成了在手术时术者对于手术术式的选择难以形成统一的规范,因此不论对术者或是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技术及高清镜、3D腹腔镜、4K高清镜、显微外科、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之前术中的一些解剖难题及难以实施的精细手术操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和改进,这些都为术者选择更加安全合理可行的术式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兴坤 孙昊 +2 位作者 杨丽云 罗丽娟 刘攀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6,共6页
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是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茎秆直立、种子落粒性低、抗旱能力较强等特点。为开发一种高效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子叶节为外植体及4个发根农杆菌为供试... 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是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茎秆直立、种子落粒性低、抗旱能力较强等特点。为开发一种高效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子叶节为外植体及4个发根农杆菌为供试菌种,探索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毛状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U440为诱导毛状根发生的最优菌株,诱导率为88.3%。其中,该菌株诱导毛状根产生的最佳条件为菌液浓度OD600=0.3、侵染时间为15 min、共培养4 d,转化效率达34.72%。同时,获得的转基因材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子鉴定方式,证实了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细茎柱花草毛状根的基因组中。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细茎柱花草的毛状根转基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茎柱花草 子叶节 发根农杆菌 转基因 毛状根
下载PDF
一种能量优化WSNs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 被引量:12
6
作者 岳丽颖 戴月明 吴定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80-85,共6页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路由协议的"热区"问题,基于对EEUC协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能量优化的WSNs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EOUCR(Energy Optimized Uneven Clustering Routing protocol)。该协议在簇形成阶段以候选簇头的剩余能量...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路由协议的"热区"问题,基于对EEUC协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能量优化的WSNs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EOUCR(Energy Optimized Uneven Clustering Routing protocol)。该协议在簇形成阶段以候选簇头的剩余能量、其邻居节点的平均剩余能量和该候选簇头与SINK节点的距离作为竞选簇头的参数,且簇头竞争半径的选取考虑了成簇能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几何尺寸的簇,可减少"热区"内簇的簇头轮换次数,均衡网络负载。EOUCR在簇间多跳路由通信中引入了唯一与SINK节点通信的根节点,其他簇头则通过中继节点或直接与根节点通信,克服了EEUC能耗大且不均衡的不足,从而有效地解决临近SINK节点的"热区"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OUCR能够更有效地节约节点能量、均衡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多跳路由 非均匀分簇 热区 根节点
下载PDF
独叶草的根和节部及叶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任毅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2-77,共6页
报道了独叶草根、节部和叶的解剖学特征。这些器官在解剖学上表现出的突出点是:根具2个以上的根毛区(与星叶草相同),只有少量的次生生长,皮层细胞中具内生真菌;变态叶的叶迹或为单迹单维管组织束,或为单迹2维管组织束,或2迹... 报道了独叶草根、节部和叶的解剖学特征。这些器官在解剖学上表现出的突出点是:根具2个以上的根毛区(与星叶草相同),只有少量的次生生长,皮层细胞中具内生真菌;变态叶的叶迹或为单迹单维管组织束,或为单迹2维管组织束,或2迹在向皮层外部延伸过程中合并为具2条维管组织束的单迹;叶柄维管束不存在厚壁的维管束鞘,且在由基部向顶部延伸的过程中常发生复杂的分枝及汇合;叶片具有同形的叶肉组织,叶脉维管束鞘具2层细胞。观察结果纠正和补充了Foster(1959b)及Foster和Arnott(1960)的一些观察结果。根据试验观察,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独叶草在这几个器官上所具有的性状与毛茛目其它植物间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叶草 节部 解剖学 毛茛目
下载PDF
基于复合节间组分关系的结缕草克隆植株形态可塑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鲁青 李德志 +7 位作者 李立科 潘宇 吕媛媛 赵美霞 高锦瑾 何莹莹 程立丽 王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92-2599,共8页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克隆植株的基本形态学单元是复合节间。分析复合节间组分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其形态可塑性的细微特征和资源传输与分配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为形态可塑性成因提供合理的生理生态学解释。本文对温室内、外两种环境条...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克隆植株的基本形态学单元是复合节间。分析复合节间组分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其形态可塑性的细微特征和资源传输与分配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为形态可塑性成因提供合理的生理生态学解释。本文对温室内、外两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的结缕草克隆植株的复合节间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内、外植株主匍匐茎的长度和生物量的波动比一级分枝大,缩短节间长度比伸长节间长度稳定,但缩短节间生物量较伸长节间生物量变化幅度大。伸长、缩短节间长度、生物量分别与复合节序数呈二次函数关系。伸长、缩短节间生物量和分株生物量在一个生长季的生长方程亦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主匍匐茎根数量、生物量随复合节数递增基本呈递增趋势。在两种环境下,A分株根数、生物量均大于B分株根数、生物量(在结缕草匍匐茎上,着生于每个复合节的基端和梢端缩短节间上的分株分别称为A、B分株),且差异明显。温室内植株,在分株发育形成后,伸长、缩短节间的长度、生物量分别与匍匐茎根、A分株根数、B分株根数、生物量间相关性显著,温室外的相关性格局较复杂,且总体显著性低于温室内。结缕草克隆植株基本形态结构单元的复合节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密切相关关系,是导致结缕草克隆植物形成形态可塑性的细微特征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结缕草 复合节 分株
下载PDF
基于LBS及网络编码的HWMP路由协议 被引量:1
9
作者 龙昭华 秦晓焕 刘达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对混合无线Mesh路由协议(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HWMP)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HWMP协议中两个节点之间存在最短路径也要通过根节点进行数据转发的问题,以及当先验式生成树建立后网络中存在多个核心节点,在这些核心节点上... 在对混合无线Mesh路由协议(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HWMP)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HWMP协议中两个节点之间存在最短路径也要通过根节点进行数据转发的问题,以及当先验式生成树建立后网络中存在多个核心节点,在这些核心节点上会有多个数据流通过的特点,提出在原来HWMP协议的基础上加入本地链接库(local association base,LBS)及流间网络编码的改进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HWMP协议降低了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数据包投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混合无线Mesh路由协议 最短路径 根节点 本地连接库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藕节鞣质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永强 杨士花 +2 位作者 秦源 付晓萍 高斌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2年第2期36-39,48,共5页
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和pH值6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以鞣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藕节鞣质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3h,液料比11.2∶1(mL∶g)... 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和pH值6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以鞣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藕节鞣质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3h,液料比11.2∶1(mL∶g),乙醇体积分数50%,pH值6.6。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鞣质提取率为0.0133%,与理论值0.0134971%基本相符。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藕节中鞣质的提取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节 鞣质 响应面分析 提取
下载PDF
向日葵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军 张友民 张丽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46,共4页
根据子叶节区理论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幼苗初生维管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幼苗的子叶节区类型为顶枝伸长型。在子叶节区下部存在子叶节区—根过渡区;子叶节区上部存在子叶节区—茎连接区。这一结果与已报道的... 根据子叶节区理论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幼苗初生维管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幼苗的子叶节区类型为顶枝伸长型。在子叶节区下部存在子叶节区—根过渡区;子叶节区上部存在子叶节区—茎连接区。这一结果与已报道的有关菊科植物幼苗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为菊科植物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增添了一份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子叶节区 顶枝伸长型 子叶节区-根过渡区 子叶节区-茎连接区
下载PDF
非均匀环境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精确定位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小洋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81,共7页
传统的最大似然算法定位精度不高,不对称链路对距离矢量算法复杂度较高且节点的定位精度较低。针对传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算法的精度不高和计算较复杂等因素,结合二维传感网络建立了定向节点扩散机制,考虑了均方根误差与衰减系数、... 传统的最大似然算法定位精度不高,不对称链路对距离矢量算法复杂度较高且节点的定位精度较低。针对传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算法的精度不高和计算较复杂等因素,结合二维传感网络建立了定向节点扩散机制,考虑了均方根误差与衰减系数、未知节点与定位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自由空间中的信号衰减,基于非均匀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节点精确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节点定位精度要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算法和不对称链路对距离矢量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节点 均方根误差 无线传感器网络 最大似然
下载PDF
非洲菊离体快繁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新 赖呈纯 赖钟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9年第4期222-228,共7页
以非洲菊无菌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各种不同激素组合、浓度大小对非洲菊芽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8-1.2 cm的非洲菊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可以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直接诱导出芽。非洲菊带节茎段诱导芽苗的最佳培养基... 以非洲菊无菌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各种不同激素组合、浓度大小对非洲菊芽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8-1.2 cm的非洲菊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可以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直接诱导出芽。非洲菊带节茎段诱导芽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 mg.L-1+NAA0.1 mg.L-1。较高浓度的6-BA有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但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高浓度的NAA会使芽苗叶色退绿,故最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0.3 mg.L-1。非洲菊芽苗生根的浓度范围较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带节茎段 诱导 增殖 生根
下载PDF
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强科斌 张晓庆 +3 位作者 郭敏 强小鹏 王晓娟 龙瑞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2,共6页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根-茎过渡区 子叶节区
下载PDF
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术式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海林 黄文孝 +6 位作者 陈杰 唐瑶云 包荣华 王俊琦 李晋芸 钟外生 谭平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舌癌口底区淋巴结转移分布的特点,探讨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舌-口底-颈联合根治的舌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舌侧骨膜与舌骨之间患侧口底组织贯通切除的手术方式,将口底区标本分成舌淋巴结和舌... 目的分析舌癌口底区淋巴结转移分布的特点,探讨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舌-口底-颈联合根治的舌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舌侧骨膜与舌骨之间患侧口底组织贯通切除的手术方式,将口底区标本分成舌淋巴结和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两组进行病理分析,观察术后口底瘘发生几率和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舌淋巴结出现率23.1%(7/26);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出现率15.3%(4/26)。在出现舌淋巴结患者中转移率为71.4%(5/7);在出现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患者中转移率为50.0%(2/4)。术后口底瘘的发生率为7.7%(2/26)。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经口进食。随访期内4例患者发生对侧颈部或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全部26例患者未见原发灶、患侧颌下、患侧舌骨区、患侧颈部复发。结论舌癌贯通口底切除术式符合淋巴引流规律,彻底清扫了口底淋巴引流通路及可能出现的舌淋巴结及舌动脉起始端淋巴结,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肿瘤局部及区域转移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舌淋巴结 舌动脉起始端淋巴结 口底 贯通切除
下载PDF
藕节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春梅 严守雷 +3 位作者 李洁 王清章 华汉威 刘松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50-52,共3页
重点研究了添加藕节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对面条最佳蒸煮时间、熟断条率、面条烹煮品质以及感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DF适宜添加量在4%左右时,面条的适口性、光滑性、黏性较好,感官评价较好。
关键词 藕节 可溶性膳食纤维 面条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低复杂度波达方向估计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小凤 《无线电工程》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自主网中节点定位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新方法,以满足移动自主网对节点定位机制的高精度和低复杂度的要求。利用牛顿法将延迟相加法和求根多重信号分类算法(Root-MUSIC)进行联合估计,定位过程...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自主网中节点定位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新方法,以满足移动自主网对节点定位机制的高精度和低复杂度的要求。利用牛顿法将延迟相加法和求根多重信号分类算法(Root-MUSIC)进行联合估计,定位过程分为2个阶段:采用延迟相加法进行实时粗略DOA估计;采用Root-MUSIC进行精准定位。将该方法实现于软件无线电(SDR)系统,综合了延迟相加法低复杂度和Root-MUSIC高估计精度的优点。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以较低的复杂度获得近似于单独采用Root-MUSIC所达到的高精度,解决了现有方法难以同时达到高精度和低复杂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延迟相加法 求根多重信号分类算法 节点定位 软件无线电
下载PDF
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大海 李静慧 赵雪峰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研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1级、2级和3级淋巴结(D3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将48例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患者的141枚IMA根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常规HE染色结果,8例(32/141)患者... 研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1级、2级和3级淋巴结(D3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将48例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患者的141枚IMA根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常规HE染色结果,8例(32/141)患者的IMA根部淋巴结为转移阳性。常规HE染色阳性组与肿瘤位置和组织病理学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3例(38/109)患者的IMA根部淋巴结为微小转移阳性。免疫组化阳性组与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及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组(P<0.001)。直肠癌IMA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发生率高,直肠癌转移初期IMA根部淋巴结有微小转移,清扫IMA根部淋巴结对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 淋巴结微小转移
下载PDF
金盏菊幼苗形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强科斌 金正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3,共4页
金盏菊种子萌发过程中凡下胚轴生长较快、伸长较长的个体均形成壮苗。下胚轴大部分区段同时具有根、茎初生结构的特征。过渡区位于下胚轴上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雏形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
关键词 金盏菊 根-茎过渡区 子叶节区
下载PDF
植物根—茎过渡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福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根—茎过渡区的研究对于双子叶植物的结构(初生维管系统)是极具证明力的.尤其是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国际上对幼苗初生维管系统根—茎过渡区的研究有两大学派,一派主张根的外始式星状中柱最原始,茎的内始式真... 根—茎过渡区的研究对于双子叶植物的结构(初生维管系统)是极具证明力的.尤其是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国际上对幼苗初生维管系统根—茎过渡区的研究有两大学派,一派主张根的外始式星状中柱最原始,茎的内始式真中柱最进化,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下胚轴为中始式的根茎过渡区;另一派主张幼苗可分成根—下胚轴—子叶与上胚轴苗等两个单位,上胚轴常似成一种分离的结构,着生在根-下胚轴—子叶的单位上,根和上胚轴间不存在过渡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茎过渡区 子叶节区 子叶节-茎过渡区 子叶节-根过渡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