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of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the Buyeo Royal Tomb No. 1 and Their Effects on Painting Layers
1
作者 Hyun Ju Lee Yong Jae Chung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CAS 2022年第9期525-540,共16页
The Buyeo Royal Tomb No. 1 is an ancient tomb built in the late 6<sup>th</sup> and early 7<sup>th</sup> century. The four walls of the main room have murals of four guardian deities, and the ce... The Buyeo Royal Tomb No. 1 is an ancient tomb built in the late 6<sup>th</sup> and early 7<sup>th</sup> century. The four walls of the main room have murals of four guardian deities, and the ceiling has murals of lotus and cloud pattern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of two fungal (Fusarium oxysporum, Mortierella sp.) and four bacterial (Bacillus cereus, Cupriavidus campinensis, Streptomyces avidinii, Streptomyces cirrat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Tomb No. 1, along with their effects on the painting layer. The two fungi showed optimal growth at 20°C - 30°C under both nutrient and non-nutrient conditions. These strains did not decompose or discolor the three pigments (cinnabar, hematite, oyster shell white);however, M. sp. showed slight decomposition of the media (starch paste, sea weed). The four bacterial strains showed the most active growth at 20°C - 25°C under nutrient conditions and did not grow under non-nutrient conditions. These bacteria commonly degraded animal glue and sea weed components. In addition, S. cirratus degraded starch. The genus Streptomyces discolored the pigment medium to brown and black, suggesting a possible risk of discoloration of the mural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n Tomb No. 1 was sufficient for microorganism growth, and the presence of strains such as soil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on the mural surface may damage the mural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helpful for preserving mural tombs against bi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already present or may be present in the tombs in the future. These findings als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Mural tomb MURALS BIODETERIORATION Buyeo royal tombs Growth Condition Painting Layer
下载PDF
北魏平城皇陵营建与经济发展研究
2
作者 许孝堂 倪润安 许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85,共13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先后发现了北魏桓帝与帝后祁氏合葬的祁皇墓、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等皇陵。拓跋鲜卑族的陵寝文化也由最初的“潜埋虚葬”发展为鲜卑习俗与中原墓葬文化相融合的“陵寺结合”,葬在山巅之上,设守墓人及因守墓而设县...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先后发现了北魏桓帝与帝后祁氏合葬的祁皇墓、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等皇陵。拓跋鲜卑族的陵寝文化也由最初的“潜埋虚葬”发展为鲜卑习俗与中原墓葬文化相融合的“陵寺结合”,葬在山巅之上,设守墓人及因守墓而设县的北魏特有的陵寝文化。然而现有研究始终未对北魏平城皇陵进行系统的揭示。在北魏文献研读和田野考古调查均有新突破的基础上,理清北魏平城皇陵位置、范围及皇陵龙脉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对北魏云中金陵、金陵、盛乐金陵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同时讨论北魏平城皇陵营建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有助于填补北朝史研究的空白,也将对北朝史学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 陵寺结合 潜埋虚葬 地理环境 皇陵营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被引量:38
3
作者 何驽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76,共16页
2002年,素有"尧都平阳"之称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墓ⅡM22的头端墓室东南角,出土了一件漆木杆ⅡM22∶43,残长171.8厘米,上部残损长度为8.2厘米,复原长度为180厘米。漆杆被漆成黑绿相间的色段加以粉红色带分隔,显然具有特... 2002年,素有"尧都平阳"之称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墓ⅡM22的头端墓室东南角,出土了一件漆木杆ⅡM22∶43,残长171.8厘米,上部残损长度为8.2厘米,复原长度为180厘米。漆杆被漆成黑绿相间的色段加以粉红色带分隔,显然具有特殊功能。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漆杆第10—12号绿色带被11号红色带有意隔断,根据以往的研究,陶寺一尺等于25厘米,则第1—11号色段总长39.9厘米,等于陶寺1.596尺,非常接近《周髀算经》所说的"夏至日影长一尺六"的记载。第1号色带至33号色带总长度为141.6厘米即5.664尺,为春秋分日影长。假如以一满杆顶点为起点向前移杆后,第1号至38号色带长度为157.4厘米,加第一杆总长180厘米,共长337.4厘米,13.496尺,非常接近《周髀算经》冬至晷长337.5厘米即13.5尺。由此推测ⅡM22∶43漆杆为圭表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圭尺,时代为陶寺文化中期(公元前2100—前2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城址王墓IIM22 漆杆 圭表
下载PDF
清代惠陵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江华 周水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建筑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是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工程案例和档案文献等限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至今少有突破。本文以清代晚期同治皇帝的惠陵工程为例,在系统整理与其相关的"样式雷"工程图档的基础上,对... 建筑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是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工程案例和档案文献等限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至今少有突破。本文以清代晚期同治皇帝的惠陵工程为例,在系统整理与其相关的"样式雷"工程图档的基础上,对其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与安排进行了挖掘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家陵寝 清惠陵 样式雷 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
下载PDF
清代惠陵工程建筑设计程序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江华 《建筑师》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是清代晚期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至今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重要的是有大量与之相对应的"样式雷"工程图档传世。本文在对惠陵建筑实物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与之对应的"样式雷"惠陵工...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是清代晚期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至今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重要的是有大量与之相对应的"样式雷"工程图档传世。本文在对惠陵建筑实物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与之对应的"样式雷"惠陵工程档案的整理,力图翔实展现惠陵工程完整的规划设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方法。这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研究,推进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整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家陵寝 清惠陵 样式雷 设计程序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明代蜀藩宗室考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世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7,共10页
有明一代,受封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个藩王府。这些藩府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有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范围内唯一存在的一个宗藩。本文依据文献及近年来出土的文物,系统梳理和考证了明代蜀藩世系、宗室嗣位与后裔下落,以及蜀藩... 有明一代,受封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个藩王府。这些藩府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有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范围内唯一存在的一个宗藩。本文依据文献及近年来出土的文物,系统梳理和考证了明代蜀藩世系、宗室嗣位与后裔下落,以及蜀藩府署与陵墓等历史情况,揭示了这个"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的兴亡轨迹,及其与朱明朝廷、宗室内部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藩宗室 府署 蜀王陵墓
下载PDF
圣丹尼大教堂何以寂寥
7
作者 陆扬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巴黎的圣丹尼大教堂距离巴黎圣母院咫尺之遥,但是游人不多。巴黎圣母院傲居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因为雨果的小说而名满天下。圣丹尼大教堂则凝聚着法国的历史,以区区一个教堂的面积,接纳了法国12个世纪的皇家骨值;圣丹尼大教堂还是阿... 巴黎的圣丹尼大教堂距离巴黎圣母院咫尺之遥,但是游人不多。巴黎圣母院傲居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因为雨果的小说而名满天下。圣丹尼大教堂则凝聚着法国的历史,以区区一个教堂的面积,接纳了法国12个世纪的皇家骨值;圣丹尼大教堂还是阿贝拉尔晚年的栖身之地。按说圣丹尼大教堂理应享有伦敦西敏寺和巴黎先贤祠那样在神圣和世俗空间中的崇高地位,它的相对寂寥,当有其地域和文化上的因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丹尼大教堂 圣丹尼 哥特式建筑 王室陵墓 阿贝拉尔
下载PDF
墓葬大遗址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以汉中山王墓群为例
8
作者 王鹏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定州汉中山王墓群是两汉时期中山国国君的陵墓及其随葬墓,是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了解汉代文化及中山国历史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墓葬分布范围广,空间开放,用地状况复杂,遗址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剖析汉中山王墓群的大遗址属性,... 定州汉中山王墓群是两汉时期中山国国君的陵墓及其随葬墓,是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了解汉代文化及中山国历史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墓葬分布范围广,空间开放,用地状况复杂,遗址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剖析汉中山王墓群的大遗址属性,评估其价值意义,调研并梳理其保存现状,分析破坏因素,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山王墓群 大遗址 价值评估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清代皇家陵寝风水分析及价值评判——以清东西陵主陵孝陵泰陵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莹 傅德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60-266,共7页
风水理论对于清代皇家陵寝的影响主要在于选址及结构布局,具体体现在山、水、土壤、植被等资源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上。另外,从立论的角度来说风水是客观的,但当它脱离了原有的客观基础服务于占卜凶吉,就有了相当的迷信成分。
关键词 风水 清代皇家陵寝 空间 客观性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经典范式:《易县清西陵》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悦煌 王其亨 +1 位作者 王巍 张凤梧 《建筑师》 2021年第6期31-39,共9页
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易县清西陵》,既是立足于中国明清陵寝制度的整体研究,又是最早、最全面的清陵个案研究。本文通过搜罗相关材料,回溯刘敦桢写著《易县清西陵》的学术时代背景,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为脉... 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易县清西陵》,既是立足于中国明清陵寝制度的整体研究,又是最早、最全面的清陵个案研究。本文通过搜罗相关材料,回溯刘敦桢写著《易县清西陵》的学术时代背景,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为脉络,从方法论角度析解《易县清西陵》,明确刘先生从建筑社会性视角出发、依托史料考据的文献学传统、借鉴考古学实证方法、贯彻营造学社整体研究思路、全面整合过往研究经验、按照建筑功能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最高意识形态的陵寝建筑展开研究的整个理路过程,进而归纳《易县清西陵》体现出的开创性研究方法,为中国明清陵寝乃至古建筑研究提供范式参照,同时结合后人研究成果,补漏疏证,阐明和解决具体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县清西陵》 中国营造学社 明清陵寝 方法论
下载PDF
明代襄藩王室墓葬的发现与研究(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先福 王洪兴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0-22,共3页
三、襄藩王室墓葬规制从目前发现的襄藩王室墓葬看,墓室除个别砖室外均为石室,墓室前设有甬道,极少量亲王墓葬设有前、后室,其总体规制是由爵封不同决定的,这也对应了《明史》记载的有关规定。1.兆域通过对文物调查发现的整个襄藩王室墓... 三、襄藩王室墓葬规制从目前发现的襄藩王室墓葬看,墓室除个别砖室外均为石室,墓室前设有甬道,极少量亲王墓葬设有前、后室,其总体规制是由爵封不同决定的,这也对应了《明史》记载的有关规定。1.兆域通过对文物调查发现的整个襄藩王室墓葬,特别是亲王墓分布的位置和较多明代墓地(其中可能有襄王室墓葬)的分布状况结合地理环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襄藩王室 墓葬
下载PDF
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靴鞋袜与冠巾
12
作者 尚咏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0-22,共3页
1988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西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丝织品服饰、靴、鞋、袜、冠带等文物,直接填补了金代服饰研究的空白,诸多金代服饰及宋代金锦更为世所罕见,被誉为"北方的马王堆"。它是研究我... 1988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西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丝织品服饰、靴、鞋、袜、冠带等文物,直接填补了金代服饰研究的空白,诸多金代服饰及宋代金锦更为世所罕见,被誉为"北方的马王堆"。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服饰最好的实物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齐国王墓
下载PDF
战国中山王墓所出兆窆图铜板铭文集释
13
作者 徐海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兆窆图铜板铭文包括中山王颁发的关于营建王陵的诏命和王陵建筑平面图的说明等两部分,经数位古文字学者的艰苦努力,铭文的意思现已基本明确,但见仁见智处仍然不少,不识之字、未解之义依旧存在。该文将散见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书刊上的... 兆窆图铜板铭文包括中山王颁发的关于营建王陵的诏命和王陵建筑平面图的说明等两部分,经数位古文字学者的艰苦努力,铭文的意思现已基本明确,但见仁见智处仍然不少,不识之字、未解之义依旧存在。该文将散见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书刊上的诸家相关释读意见汇为一集,并以按语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中山王墓 兆窆图铭文
下载PDF
奉祀帝陵的皇戚勋家:明朝孝陵卫指挥使世家萧氏——从出土墓志谈起
14
作者 虞金永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0,142,共14页
南京市两座墓葬出土的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家族的两合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族五代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萧敬季女洪武朝入选宫掖拜为美人,后陪葬孝陵的事迹,可补史阙。洪武朝天女户的特殊身份对萧氏家族政治权力的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自... 南京市两座墓葬出土的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家族的两合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族五代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萧敬季女洪武朝入选宫掖拜为美人,后陪葬孝陵的事迹,可补史阙。洪武朝天女户的特殊身份对萧氏家族政治权力的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永乐至正统年间,萧氏家族同步掌印奉祀明皇陵和明孝陵,是安徽凤阳中都城和南京孝陵的双重掌权者。而明弘治前,孝陵卫指挥使主要由萧氏和宁国大长公主驸马梅殷家族世袭。明代孝陵卫指挥使一职可多人同时担任,但仅一人掌印(见任官),其余皆为带俸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陵卫指挥使 萧氏家族 朝天女户 明皇陵 锦衣卫
原文传递
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漆樽彩画为楚囿图考
15
作者 汪笑楠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战国彩绘漆樽,现定名为“黑漆朱绘狩猎纹樽”,漆樽上的彩画被认为是“狩猎纹”。结合楚墓中其他器物上的图像以及《周礼》《楚辞》等历史文献,运用图像学、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漆樽彩画中人物、动物的服饰特... 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战国彩绘漆樽,现定名为“黑漆朱绘狩猎纹樽”,漆樽上的彩画被认为是“狩猎纹”。结合楚墓中其他器物上的图像以及《周礼》《楚辞》等历史文献,运用图像学、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漆樽彩画中人物、动物的服饰特点、行为特点等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分析,推断此幅彩画实为“楚囿图”,图中描绘了楚囿中猎人狩猎、瑞禽奔走、囿人驯猴等场景。楚囿图是目前唯一一幅描绘周代囿的彩画,其不仅为研究周代的囿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对研究周代的社会生活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楚墓 漆樽 漆画
原文传递
殷墟王陵上的晚期遗迹及早期盗掘坑年代辨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8,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殷墟王陵区大墓之上晚期遗迹的系统梳理,一方面重新论证了王陵区大墓早期盗掘坑的形成年代,认为其形成当在报告所认为的"小屯文化期"的"灰堆"、"灰坑"及墓葬之后,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中期,下限... 本文通过对殷墟王陵区大墓之上晚期遗迹的系统梳理,一方面重新论证了王陵区大墓早期盗掘坑的形成年代,认为其形成当在报告所认为的"小屯文化期"的"灰堆"、"灰坑"及墓葬之后,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中期,下限不晚于汉代;另一方面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最末阶段的部分遗存,尽管文化属性仍可归于商文化,但其年代应已进入西周初年"的观点,补充了相关证据,即周公二次东征之后,殷墟王陵区大墓之上有人类活动,所遗留的部分器物,虽与殷墟第四期器物相似,但其年代已进入西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王陵 晚期遗迹 早期盗掘坑 西周中期
原文传递
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国科 刘兵兵 +3 位作者 沙琛乔 张奋强 魏彦飞 仇梦涵(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47,F0002,共20页
通过发掘与调查,武威南山地区吐谷浑王族墓群主要集中分布在青咀湾-喇嘛湾、岔山村、长岭-马场滩三片区域,可分别称为“阳晖谷”陵区、“大可汗陵”陵区、“白杨山”陵区,墓群呈现出“广集中、大分散、小聚集、有呼应”的分布特征。确... 通过发掘与调查,武威南山地区吐谷浑王族墓群主要集中分布在青咀湾-喇嘛湾、岔山村、长岭-马场滩三片区域,可分别称为“阳晖谷”陵区、“大可汗陵”陵区、“白杨山”陵区,墓群呈现出“广集中、大分散、小聚集、有呼应”的分布特征。确认吐谷浑墓葬“不设封土,死则潜葬”的营建特点,并出土一批罕见的唐代珍贵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武威市 吐谷浑 王族墓葬 唐代
原文传递
殷墟王陵区大墓被盗年代的讨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俊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殷墟王陵区大墓早期被盗的时间应是西周早期。M1002和M1004等墓葬出土的西周遗物时代应为西周中期,是后期混入的。大墓之上的小墓和灰坑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仅分布在大墓周围或大墓之上,它们均与早期盗坑无直接打破关系,不能作为证明早期... 殷墟王陵区大墓早期被盗的时间应是西周早期。M1002和M1004等墓葬出土的西周遗物时代应为西周中期,是后期混入的。大墓之上的小墓和灰坑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仅分布在大墓周围或大墓之上,它们均与早期盗坑无直接打破关系,不能作为证明早期盗坑不早于西周中期的证据。这些小墓和灰坑打破灰土或灰黄土而非夯土,时代应晚于早期盗坑或同时。大墓上的墓葬和灰坑多数没有规则的形状和边缘,总体特征与西周时期殷遗民墓葬差别较大,可能是周人在盗掘之后对王陵的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王陵区 西周早期 早期盗掘 殷遗民
原文传递
试论早期中国几种装饰神灵形象的组合式玉器——从山西羊舌晋侯墓出土的一件遗玉说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青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6,共16页
本文从山西羊舌一座春秋早期晋侯墓出土的一件组合式玉器入手,集中讨论早期中国存在的装饰神灵形象的组合式玉器,将其分为三大类共计六种,认为这三类组合式玉器应起源于良渚文化,后经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过渡,在龙山—二里头时期的山东和... 本文从山西羊舌一座春秋早期晋侯墓出土的一件组合式玉器入手,集中讨论早期中国存在的装饰神灵形象的组合式玉器,将其分为三大类共计六种,认为这三类组合式玉器应起源于良渚文化,后经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过渡,在龙山—二里头时期的山东和中原地区繁荣开来,后为商代所继承和发展,基本覆盖了早期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些组合式玉器的寓意,基本是以象形和转喻的思维模式与艺术手法,沿着实物——组合玉器——单件玉器的逻辑,围绕鸟(鹰)崇拜制作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神物作品,拥有这些神物作品就意味着拥有了通神法力,亦即拥有了统治社会的合法权力。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中国社会不断走向复杂化的进程,王室贵族阶层就此产生,也反映了早期中国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不断熔炼的进程,政治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才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舌晋侯墓 组合式玉器 神灵形象 早期中国
原文传递
鸠兹新证——兼论西周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8,127,共11页
鸠兹是见诸先秦文献的吴国最早的城。吴国地名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人对吴人语言的文字记录,只可音训而不可义解,鸠兹古音与句吴相同;吴国没有完善的职官体系和行政建制,吴国的城只有都而没有邑;鸠兹扼西伐荆楚、东控於越的中江水道之要... 鸠兹是见诸先秦文献的吴国最早的城。吴国地名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人对吴人语言的文字记录,只可音训而不可义解,鸠兹古音与句吴相同;吴国没有完善的职官体系和行政建制,吴国的城只有都而没有邑;鸠兹扼西伐荆楚、东控於越的中江水道之要冲,周边的汤家山西周墓为吴国王陵,附近的大工山铜矿为吴国的经济命脉。通过与古代都城基本要素的比较研究,鸠兹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吴国都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兹 吴国都城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中江水道 汤家山西周墓 吴国王陵 句吴 芜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