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6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cally and globally uniform approximations for ruin probabilities of a nonstandard bidimensional risk model with subexponential claims
1
作者 LIU Zai-ming GENG Bing-zhen WANG Shi-jie 《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98-113,共16页
Consider a nonstandard continuous-time bidimensional risk model with constant force of interest,in which the two classes of claims with sub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satisfy a general dependence structure and each pair... Consider a nonstandard continuous-time bidimensional risk model with constant force of interest,in which the two classes of claims with sub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satisfy a general dependence structure and each pair of the claim-inter-arrival times is arbitrarily dependent.Under some mild conditions,we achieve a locally uniform approximation of the finite-time ruin probability for all time horizon within a finite interval.If we further assume that each pair of the claim-inter-arrival times is negative quadrant dependent and the two classes of claims are consistently-varying-tailed,it shows that the above obtained approximation is also globally uniform for all time horizon within an infinite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mensional risk model asymptotic formula sub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consistently varying tail ruin probability
下载PDF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席岳婷 罗莎 韩钰如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梳理分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文献是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重要思路。运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5—2023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的477篇文献进... 梳理分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文献是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重要思路。运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5—2023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的477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研究。研究发现:学者在理论拓展、政策解读、方法实践、路径探讨并辅以案例分析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聚焦遗址保护、阐释与展示、国家公园、文旅融合等专题。但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体现活化利用、社区参与、公众共享、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略显薄弱,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还需加强。未来需从突出国家属性、促进全民共享等视角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本研究为整体把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态势,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遗址 Cite 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青海喇家遗址极可能由地震导致的砂土液化泥流造成:“12·18”积石山地震的启示
3
作者 李俊磊 张绪教 +5 位作者 鱼海麟 王一凡 张向格 李秋蓉 李彩虹 张丽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9,共12页
形成于3900年前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号称“东方庞贝”,是一处举世闻名的灾难遗址,但其成因争论由来已久、悬而未决。学者提出的多种“洪水成因”之说,已深入民众之心,但这次灾难事件真的和洪水有关么?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的... 形成于3900年前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号称“东方庞贝”,是一处举世闻名的灾难遗址,但其成因争论由来已久、悬而未决。学者提出的多种“洪水成因”之说,已深入民众之心,但这次灾难事件真的和洪水有关么?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的6.2级地震的震中距喇家遗址仅16 km,不仅使喇家遗址博物馆损坏严重,而且触发的泥流在离遗址仅5 km处的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造成了民房和村民被直接掩埋的灭顶之灾,可能是喇家灾难遗址形成过程的重现,成为对比研究喇家遗址成因的重要实证材料。通过对此次地震灾害的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或许能解开喇家遗址成因之谜。积石山地震使黄土之下古河床砾石层中地下水沿地表破裂喷出上涌,进而造成黄土液化并顺冲沟快速往下游流动形成泥流,流经草滩村、金田村时泥流遇阻,漫出冲沟将部分房屋冲毁甚至导致村民被掩埋。特殊的地层结构及富集的地下水,在地震的触发之下造成砂土液化并形成泥流,是造成中川乡地震灾害的重要原因。现场调查表明,草滩村一家五口被掩埋的悲剧,并非典型的“砂涌”造成,更无“洪水”的痕迹,而是地震的次生泥流灾害所致。将今论古,结合喇家遗址的文化遗存保存状况及沉积物特征进一步推断,喇家遗址的形成可能与强降雨形成的山间洪流无关,更不是由所谓的“大洪水”造成的。3900年前的古地震及其造成的砂土液化和快速流动的泥流,极可能是造成喇家遗址瞬时灾难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家遗址 积石山地震 液化泥流 瞬时灾难 拉脊山北缘断裂 黄河
下载PDF
景观叙事理念下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菰城村为例
4
作者 张亚冰 徐旻鹰 丁继军 《设计》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探索景观叙事理论为乡村设计的提升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的可能性。通过对菰城村中的历史传统素材与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总结景观叙事理论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构建叙事性设计模型,将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体验式感知... 探索景观叙事理论为乡村设计的提升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的可能性。通过对菰城村中的历史传统素材与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总结景观叙事理论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构建叙事性设计模型,将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体验式感知融入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中。得出景观叙事在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策略上相较于传统视觉化设计手法的推陈出新。该策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下菰城遗址 叙事性 景观叙事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工业住区遗址中景观叙事的表达——以沈阳铁西区工人村为例
5
作者 肇启媚 刘健 《湖南包装》 2024年第2期102-105,109,共5页
铁西区作为沈阳市中心城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工业文化,其中的工人村社区则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最大规模的工人聚居区。然而如今却面临工业住区文化的转变、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工人村原有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就成为当下... 铁西区作为沈阳市中心城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工业文化,其中的工人村社区则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最大规模的工人聚居区。然而如今却面临工业住区文化的转变、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工人村原有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就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旨在通过景观叙事的视角,深入挖掘铁西区工人村的发展脉络,希望能实现其中工业遗迹的保护与环境的优化。景观叙事通过景观为载体传达信息,依靠叙述的形式让场地与使用者之间发生关联,从而唤起使用者对场地的认知和回忆。以铁西区工人村为例,通过空间叙事的方式,运用到工业住区遗址景观设计中,讲述工人村的工业与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一种有文化延续性并焕发出新活力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住区遗址 铁西区工人村 景观叙事
下载PDF
嘉兴子城遗址公园VR交互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赵健 蒋丽霞 隋龙飞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6期140-144,共5页
针对嘉兴子城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地位,提出以VR技术对景区进行虚拟仿真数字化呈现的方法。基于Unity3D游戏引擎设计了一套VR交互式系统,采用3DsMax对景区主体建筑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减面插件及相关命令优化模型,采用Unity3D进行模型导入... 针对嘉兴子城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地位,提出以VR技术对景区进行虚拟仿真数字化呈现的方法。基于Unity3D游戏引擎设计了一套VR交互式系统,采用3DsMax对景区主体建筑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减面插件及相关命令优化模型,采用Unity3D进行模型导入、UI设计、场景环境设置,利用C#脚本代码实现交互设计。系统对子城遗址公园全貌进行实景化还原,并能实现漫游、文物介绍、互动游戏等功能,对提供教育科普与学习机会、推动旅游与文化交流、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城遗址 VR UNITY3D 交互
下载PDF
旧场所·新场景--以沙井古墟活化设计为例
7
作者 邱慧康 丁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在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平衡旧场所与新生活场景,恢复旧场所原有的社会活力,并在活化后的空间中可持续地更新生长。以人境体验为视角,通过对古墟过渡性边界空间的松散性、渗透性、本土性三个社会属性层面,阐述在过渡性... 在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平衡旧场所与新生活场景,恢复旧场所原有的社会活力,并在活化后的空间中可持续地更新生长。以人境体验为视角,通过对古墟过渡性边界空间的松散性、渗透性、本土性三个社会属性层面,阐述在过渡性边界空间造就物质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对话与共存。并从松散性的景观空间、渗透性的街巷肌理、本土性的公共空间三个方面总结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策略,以此反思历史风貌保护区过渡性边界空间的可持续性活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墟 活化 边界空间 社会性
下载PDF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沙井古墟层积梳理与动态保护方法
8
作者 丁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中层积的概念与方法,以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文化与自然层积元素为对象,以时间演绎历时性为线索,剖析沙井古墟从初生形成期、发展建构期、平稳沉淀期到成熟再生期的层积过程,对其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的层积构...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中层积的概念与方法,以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文化与自然层积元素为对象,以时间演绎历时性为线索,剖析沙井古墟从初生形成期、发展建构期、平稳沉淀期到成熟再生期的层积过程,对其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的层积构成元素进行梳理。并在层积构成元素与要素载体的城镇格局、道路街巷、特色场所和典型地标的关联性研究基础上,认知沙井古墟的遗产价值。最后尝试性提出适用于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动态保护方法,以思考深圳高速经济发展与历史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积 城市历史景观 动态 保护方法 沙井古墟
下载PDF
西周时期殷遗民在采邑生存情况探究——以贾里村遗址为例
9
作者 曾一苇 杜勇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98,共8页
贾里村遗址与殷遗民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对贾里村遗址的研究可以揭示商代晚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状况,进而推测殷商的衰落过程和殷遗民的命运,对了解殷商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贾里村遗址这一具... 贾里村遗址与殷遗民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对贾里村遗址的研究可以揭示商代晚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状况,进而推测殷商的衰落过程和殷遗民的命运,对了解殷商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贾里村遗址这一具有晚商文化因素的西周遗存以及其他殷遗民遗存,来探究西周时期殷遗民在采邑中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遗民 采邑 西周 贾里村遗址
下载PDF
南川龙崖城遗址保护利用研究
10
作者 陈勇 韩清源 胡斌 《重庆建筑》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龙崖城是南宋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宜宾凌霄城,合江安乐城、榕山城,黔江绍庆城共同组成山城防御体的南方防线,对稳固南宋江南大后方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龙崖城遗址的历史沿革、价值评估和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龙崖... 龙崖城是南宋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宜宾凌霄城,合江安乐城、榕山城,黔江绍庆城共同组成山城防御体的南方防线,对稳固南宋江南大后方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龙崖城遗址的历史沿革、价值评估和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龙崖城遗址后期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崖城遗址 军事遗产 古迹保护 山城防御
下载PDF
活态流变:废墟与建筑遗产评估及再现
11
作者 陆之宇 詹旭军 《中外建筑》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从汉口开埠到老城新生,原以废墟形式存在的建筑遗产逐渐复现在大众视野下。基于对废墟的审美经验与文化价值论,对其进行内在价值与可用性评估,选取武汉翟雅阁为研究对象,采用可利用性评估权重问卷,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再引入模糊... 从汉口开埠到老城新生,原以废墟形式存在的建筑遗产逐渐复现在大众视野下。基于对废墟的审美经验与文化价值论,对其进行内在价值与可用性评估,选取武汉翟雅阁为研究对象,采用可利用性评估权重问卷,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再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F-AHP)与Critic赋权法对翟雅阁进行判断矩阵组合赋权,最后以云理论为基础构建建筑遗产评估模型,从中探求最小化遗产价值流失的方法策略与流程,活化利用、以古为新,冀借他山之石为启发相关建筑遗产保护的同类研究提供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评估 废墟 模糊层次分析法 云模型 组合赋权
下载PDF
明朝西番地区应急性防御与洮州卫堡寨的兴废
12
作者 吴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洪武年间,因西番十八族叛乱,明廷在邻西番地区设洮州卫;嘉靖年间,西海蒙古侵扰加剧,万历时设临洮总兵。因明初西番的袭扰具有偶然性,明廷在洮河北岸修筑堡寨和关隘以驻兵,属事发派兵的应急性防御。西海蒙古东侵后,洮州卫构筑起由洮河和... 洪武年间,因西番十八族叛乱,明廷在邻西番地区设洮州卫;嘉靖年间,西海蒙古侵扰加剧,万历时设临洮总兵。因明初西番的袭扰具有偶然性,明廷在洮河北岸修筑堡寨和关隘以驻兵,属事发派兵的应急性防御。西海蒙古东侵后,洮州卫构筑起由洮河和边墙等设施组成的独立的闭环防御区。但此后洮州卫的堡寨废弃多于延续。明廷在洮州从卫到军镇的防御等级提升,并未改变其应急性防御特质。修建的堡寨数量虽多,但缺乏辐射力,这成为其延续性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 西海蒙古 应急性防御 堡寨兴废 洮州卫
下载PDF
秦棫阳宫与周都西郑地望考
13
作者 杨曙明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居“郑”,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有“王在郑”的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德公迁都雍城后居“大郑宫”,《说苑》载秦始皇“迁太后棫阳宫”。通过对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秦棫阳宫与周都西郑关系... 《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居“郑”,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有“王在郑”的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德公迁都雍城后居“大郑宫”,《说苑》载秦始皇“迁太后棫阳宫”。通过对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秦棫阳宫与周都西郑关系密切,地望相近,应同在秦雍城遗址附近,即今陕西凤翔一带;大郑宫和西郑应在凤翔雍城遗址附近的水沟周城遗址内,棫阳宫应在凤翔雍城遗址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郑 大郑宫 水沟遗址 棫阳宫 雍城
下载PDF
山西离石吉家村遗址发掘报告
14
作者 张海蛟 刘吉祥 +2 位作者 刘鹤婷(绘图) 李海龙(照相) 樊娇凤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吉家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东川河北岸,发现了属于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的五边形房址2座,出土遗物主要有彩陶罐、小口尖底瓶等。这是继2019年离石德岗遗址发现五边形房址后,吕梁山区又一次发现五边形房址,对研究吕梁山腹地仰韶... 吉家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东川河北岸,发现了属于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的五边形房址2座,出土遗物主要有彩陶罐、小口尖底瓶等。这是继2019年离石德岗遗址发现五边形房址后,吕梁山区又一次发现五边形房址,对研究吕梁山腹地仰韶时期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石 吉家村 庙底沟文化 五边形房址
下载PDF
甲基硅酸钠对土遗址水理性质改善的扫描电镜分析
15
作者 王巍智 朱耀冬 朱文利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81-86,共6页
【目的】在长期雨水冲刷及毛细水作用下,土遗址极易受到干湿循环影响产生裂缝,造成破坏。为增加土遗址疏水性、提升其水理性质,利用防水剂对其进行改善。【方法】选用甲基硅酸钠溶液对土遗址进行喷洒处理,使该溶液经毛细作用进入土样内... 【目的】在长期雨水冲刷及毛细水作用下,土遗址极易受到干湿循环影响产生裂缝,造成破坏。为增加土遗址疏水性、提升其水理性质,利用防水剂对其进行改善。【方法】选用甲基硅酸钠溶液对土遗址进行喷洒处理,使该溶液经毛细作用进入土样内部,再由碳化反应使土体产生疏水性,并通过SEM电镜分析其疏水原理。【结果】通过电镜分析发现:甲基硅酸钠在碳化作用下使土颗粒表面形成有机硅氧膜。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内部独立悬浮土颗粒减少,颗粒间连接力有所增加,土样内部孔隙大量减少,阻断了外界水分的入侵通道,降低了土体吸水率。【结论】通过甲基硅酸钠处理,提高了土遗址的水理性质,为土遗址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疏水性 SEM电镜 毛细作用
下载PDF
消费主义时代下废土风格服装的审美演变与色彩表达
16
作者 史佳宁 南春红 《色彩》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废土风和废墟美学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特别关注其与消费主义和色彩心理学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废土风和废墟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方式,以及色彩在其中的运用,探讨消费主义对废土设计风格的塑造作用。论文将... 本论文旨在探讨废土风和废墟美学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特别关注其与消费主义和色彩心理学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废土风和废墟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方式,以及色彩在其中的运用,探讨消费主义对废土设计风格的塑造作用。论文将运用色彩理论,结合时代背景研究废土风和废墟美学所选择的色彩对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为当前时尚设计领域的文化和审美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解,剖析色彩表达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废土风格 消费主义 色彩表达 废墟美学
下载PDF
战国魏国兵器材料中“涑县”地理考实
17
作者 刘光 《出土文献》 2024年第1期51-55,170,171,共7页
战国时期魏国兵器材料中有两件铸地为“涑县”的戈。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材料,认为两戈铭中的“涑县”,与《左传》成公十三年“涑川”相关,即旧时所谓“涑水故城”。“涑水故城”盖即春秋时期的解梁城,其地望当在今永济市伍姓湖北的古城村... 战国时期魏国兵器材料中有两件铸地为“涑县”的戈。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材料,认为两戈铭中的“涑县”,与《左传》成公十三年“涑川”相关,即旧时所谓“涑水故城”。“涑水故城”盖即春秋时期的解梁城,其地望当在今永济市伍姓湖北的古城村遗址。涑县地理位置的考订,对认识战国时期魏国的政区地理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涑县 涑川 二十七年涑县啬夫戈 涑水故城 古城村遗址
下载PDF
刍议考古工作在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以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18
作者 王晓莲 周怡亮 王大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79-183,共5页
考古工作是我国大型遗址保护展示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贯穿于大遗址保护展示的始终。考古遗址是一项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可以被展示在所有人面前,同时也需要人类的共同保护。随着多学科研究逐步介入考古领域,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拓宽了视... 考古工作是我国大型遗址保护展示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贯穿于大遗址保护展示的始终。考古遗址是一项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可以被展示在所有人面前,同时也需要人类的共同保护。随着多学科研究逐步介入考古领域,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拓宽了视野,奠定了科学保护利用的基石。该文以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简述了齐国故城历史及其科学、社会价值和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介绍了考古勘探、调查、发掘、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及其在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说明将“考古工作贯穿于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始终”这一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遗址公园 建设 定位 作用 齐国故城
下载PDF
城墙遗址公园场景营造方式探索--以开封市宋外城遗址公园设计为例
19
作者 陈建伟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5期66-68,共3页
以开封市宋外城遗址公园设计为例,结合城市更新,通过多种场景营造将历史遗址场景与市民活动场景融合,将城墙文化、科普教育、健身娱乐、生态自然融为一体,打造既具历史文化特色又适宜人们休闲娱乐的遗址公园,实现历史遗址的可持续发展,... 以开封市宋外城遗址公园设计为例,结合城市更新,通过多种场景营造将历史遗址场景与市民活动场景融合,将城墙文化、科普教育、健身娱乐、生态自然融为一体,打造既具历史文化特色又适宜人们休闲娱乐的遗址公园,实现历史遗址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更新背景下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遗址公园 场景营造
下载PDF
以公共安全之名谋增长利益之实——关于近代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房屋拆除工程研究
20
作者 何汶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在近代上海法租界的城市化进程中,拆除危险房屋与不卫生房屋成为公董局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举措。此类拆除工程不仅体现了公董局的市政治理手段,更反映了其空间经济策略。该文通过对相关市政法规的梳理以及拆除模式的提炼,发现拆除工程... 在近代上海法租界的城市化进程中,拆除危险房屋与不卫生房屋成为公董局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举措。此类拆除工程不仅体现了公董局的市政治理手段,更反映了其空间经济策略。该文通过对相关市政法规的梳理以及拆除模式的提炼,发现拆除工程使公董局实现了维护公共安全与获取增长利益的共赢,甚至以公共安全为名义通过拆除房屋来刺激空间增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公董局通过这一方式在空间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再平衡中受益匪浅,但过于追求增长利益也导致了城市发展的失序,这对于当今城市更新策略的制定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利益 公共安全 危险房屋 不卫生房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