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ter Level Under Interaction Between Runoff and Estuarine Dynamics in Tidal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8
1
作者 雷智鹢 张金善 孔俊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9年第3期543-551,共9页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largest estuary in China, is under an obv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runoff and astronomical tide.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largest estuary in China, is under an obv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runoff and astronomical tide.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area. A horizontal 2D hydrodynamic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ith the modeling rmage from Datong to the Yangtze Estuar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high water levels un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runoff and estuarine dynamics,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By revealing the general law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tronomical tide and flood, the flood level is forecaste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storm surg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Estuary tidal reach runoff irtteractions estuarine coast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水位和降雨对感潮河段水质影响分析——以佛山五福围片区为例
2
作者 李明慧 侯精明 +6 位作者 王添 栾广学 银雅伦 申腾飞 张荣斌 樊超 沈建 《人民珠江》 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为探究水位和降雨对河涌水质的影响,以佛山市五福围片区作为研究区域,建立SWMM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感潮河段在降雨和水位影响下水质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水位和降雨对河涌水质有着明显的影响。晴天时,闸站向河涌补水使河涌水... 为探究水位和降雨对河涌水质的影响,以佛山市五福围片区作为研究区域,建立SWMM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感潮河段在降雨和水位影响下水质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水位和降雨对河涌水质有着明显的影响。晴天时,闸站向河涌补水使河涌水位升高,从而水质提升;而随着降雨量增加时,冲刷作用导致水质恶化,但降雨径流平均浓度降低,暴雨时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反而升高;在4条重点河涌中,北合围涌排放入河径流量和污染物负荷排放最高,而冲元涌最低。研究结果对于佛山市五福围片区的河涌水质管理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径流污染 水质模拟 SWMM 五福围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水沙变化规律与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轩晓博 窦明 刘柏君 《人民珠江》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黄河河南段为典型游荡型河段,其水沙变化剧烈、主槽摆动频繁、河床变形严重,对河道生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以1960—2019年小浪底、花园口、高村水文站水沙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了黄河... 黄河河南段为典型游荡型河段,其水沙变化剧烈、主槽摆动频繁、河床变形严重,对河道生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以1960—2019年小浪底、花园口、高村水文站水沙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了黄河河南段水沙变异周期特征,并应用双累积曲线法定量评估了降雨和人类活动对河南段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河南段年输沙减少趋势大于年径流减少趋势,小浪底到花园口间基本冲淤平衡,花园口到高村间以淤积为主,河南段汛期以泥沙淤积为主、非汛期冲刷;小浪底站输沙量在1997年发生突变,而花园口、高村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85年发生突变;调水调沙对于径流量增加效果要大于输沙量增加,人类活动对河南段径流输沙减少起主导作用,对河南段径流量平均贡献率为80.94%,对输沙量平均贡献率为94.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变异 贡献程度 黄河河南段
下载PDF
基于LCD-SSA-BiLSTM模型的月径流预测研究
4
作者 任智晶 赵雪花 +1 位作者 郭秋岑 付兴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径流预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防汛抗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径流序列非平稳会导致预测误差及峰值预测误差较大,因此提出了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CD)、麻雀搜索算法(SS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LCD-SSA-BiLST... 径流预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防汛抗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径流序列非平稳会导致预测误差及峰值预测误差较大,因此提出了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CD)、麻雀搜索算法(SS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LCD-SSA-BiLSTM),以提高非平稳径流序列的预测精度。以汾河上游4个站点(汾河水库站、上静游站、兰村站和寨上站)为研究对象开展月径流序列预测研究,采用纳什效率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合格率4个评价指标对预测结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LCD-SSA-Bi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0.346×10^(4)~124.629×10^(4)m^(3),均方根误差为19.416×10^(4)~191.284×10^(4)m^(3),纳什效率系数为0.975~0.988,4个水文站的合格率均在90%及以上,预测精度为甲级,与单一BiLSTM、EMD-BiLSTM、LCD-BiLSTM及EMD-SSA-BiLSTM模型相比预测效果更好,因此LCD-SSA-BiLSTM模型是预测非平稳月径流序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游 BiLSTM模型 LCD 月径流预测
下载PDF
长江感潮河段径流对潮波变形和传播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罗亮 解超 +1 位作者 蒋陈娟 严叔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受径、潮流相互作用,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从河口向上游传播过程中沿程变形过程复杂。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实测高、低潮位,潮时资料以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Hermit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感潮河段潮汐特征值和潮波传播特... 受径、潮流相互作用,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从河口向上游传播过程中沿程变形过程复杂。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实测高、低潮位,潮时资料以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Hermit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感潮河段潮汐特征值和潮波传播特征值随流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高、低潮位及平均水位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并且越往下游对流量的敏感度越低;江阴以上河段潮差随流量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径流对分潮振幅的影响在江阴以上河段较明显,半日潮和全日潮振幅随流量增大先减小后增大,1/4日分潮振幅随流量增大而减小,其中半日潮振幅变化幅度最大;平均水位坡度在芜湖-马鞍山段随流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马鞍山以下河段与流量呈正相关;潮波振幅衰减率随流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越靠近入海口,流量阈值越大。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河口径潮相互作用机制,亦可为河口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潮波传播 径流 分潮振幅 平均水位坡度 潮波衰减率 长江
下载PDF
黑河上游年径流模拟模型优选与归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子晗 计嘉晨 张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黑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影响,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利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研究综合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Pettitt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1954—2020年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黑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影响,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利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研究综合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Pettitt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1954—2020年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进行趋势检验,识别年径流序列趋势变化的突变点并划分基准期与分析期。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灰色时间序列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基准期年径流变化,优选模拟效果最佳模型,进而借助优选模型与径流变化归因方法,定量解析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要素对年径流变化的驱动规律。【结果】趋势检验发现,年径流序列在1982年和2006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可划分为1954—1982年(基准期)、1982—2006年(分析期1)和2006—2020年(分析期2)3个阶段。在基准期年径流序列的模拟中,BP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期的相对误差(0.79%)、纳什效率系数(0.84)与拟合优度(0.84)3个参数上相较其他模型优势明显。借助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年径流变化归因分析,发现人类活动导致年径流在1982—2020年间减少的平均值为7.56×10^(8) m^(3)。但2006—2020年间黑河上游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负面贡献率较1982—2006年间减少约18.00%。详细解析气候变化对年径流量的影响,发现在2006—2020年间,降水量与蒸散发对年径流的贡献率较1954—1982年分别增加约11.00%和8.00%。【结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模拟有较好效果,模拟合格率达94.23%,最大误差仅为1.36%;黑河流域上游年径流量序列在1982年和2006年发生了趋势突变,1982年后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导致上游年径流量减小,2006年后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显现,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的负面效应减弱;1982—2020年期间的气候变化影响中,蒸散发与降水对径流的贡献分别占46.57%与5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模拟 归因分析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黑河上游
下载PDF
流域未来径流和蓄水量预测不确定性的量化评估
7
作者 殷晖 白福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水文模拟精度优劣与参与水文过程的多源不确定性相关,且其累积效应将会造成预测不确定性进一步扩大。因此,以黄河源区为例,利用极大似然不确定性估计法(GLUE)识别新安江模型有效参数组,通过耦合CMIP5下4种气候模式、3种气候变化情景、8... 水文模拟精度优劣与参与水文过程的多源不确定性相关,且其累积效应将会造成预测不确定性进一步扩大。因此,以黄河源区为例,利用极大似然不确定性估计法(GLUE)识别新安江模型有效参数组,通过耦合CMIP5下4种气候模式、3种气候变化情景、8种有效参数组,揭示了各源不确定性对流域径流量和蓄水量预测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ANOVA)量化分离了其对月尺度流域径流量和蓄水量预测不确定性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获得的降水量、最低和最高气温数据可较好的应用于研究区,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70,且均方根误差R_(RMSE)小于30%;参数和GCMs不确定性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前者对流域蓄水量的相对贡献高达0.98,且多源不确定性之间交互作用对汛前和汛后的贡献大于非汛期。研究结果对于流域防洪减灾、降低水文模拟过程认知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不确定性 径流 蓄水量 水文模型 黄河上游
下载PDF
考虑径流过程矢量化的机器学习洪水预报模型
8
作者 刘成帅 解添宁 +4 位作者 李文忠 胡彩虹 徐源浩 牛超杰 余其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9,共10页
准确的超前洪水预报有利于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和优化水资源调度。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场次洪水的径流过程矢量化方法(Runoff Process Vectorization, RPV),并耦合3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模型构建了RPV-ML洪水预报系列模型。以黄... 准确的超前洪水预报有利于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和优化水资源调度。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场次洪水的径流过程矢量化方法(Runoff Process Vectorization, RPV),并耦合3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模型构建了RPV-ML洪水预报系列模型。以黄河中上游孤山川、佳芦河和祖厉河3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基于43、28、37场洪水的降雨径流数据,按照洪水场次7∶3的比例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研究表明:(1)相同预见期条件下RPV-ML模型在孤山川、佳芦河和祖厉河流域洪水预报纳什效率系数更高、均方根误差和洪峰相对误差更低,RPV-ML模型比ML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报性能,在预见期为4~6 h时优势更显著;(2) RPV-ML和ML模型预报精度会随着预见期增加逐渐下降,但RPV-ML预报精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具有更好的鲁棒性;(3)基于RPV改进的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可以更好地克服预报误差问题,RPV-TCN模型在3个流域预报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径流过程矢量化 机器学习 RPV-ML模型 黄河中上游
下载PDF
基于修正参数Budyko框架的黄河中游径流变化归因
9
作者 杨明杰 马腾飞 张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黄河中游径流量不断减少。构建了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回归方程,从而确定了其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再将其引入Budyko框架里代表人类活动的流域特征参数中,以确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黄河中游径流量不断减少。构建了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回归方程,从而确定了其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再将其引入Budyko框架里代表人类活动的流域特征参数中,以确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4.73%和85.27%;2)降水弹性、潜在蒸散发弹性和流域特征弹性分别由突变前的3.04、2.03和3.05增加至突变后的3.48、2.48和3.33;3)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6245%,对径流量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相对贡献率为107.6245%,是黄河中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径流 植被 Budyko 贡献率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金沙江上游流域春季中长期径流模拟研究
10
作者 王旭 蒲文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6期132-137,共6页
针对金沙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复杂,来水预测困难的客观实际,对金沙江上游降水、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关键因子与春季径流的相关性、春季径流与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确定影响春季径流的气... 针对金沙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复杂,来水预测困难的客观实际,对金沙江上游降水、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关键因子与春季径流的相关性、春季径流与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确定影响春季径流的气象要素,搭建预测径流的气候模型。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春季降水年际波动缓慢,其中3月呈先增长后降低趋势,4、5月降水呈增加增长趋势;同年各月气温呈升温趋势,其中3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快,4、5月上升速度相当;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气候指标的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5月降水量,最高气温相关性较低;石鼓水文站3、4月径流量与气候指标正相关性最好;预报模型的方程预测径流量可以与实际径流量达到95%以上的准确度,且都可通过0.05的置信度区间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中游 春季径流 气象要素 水文预报 气候模型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瀑河上游年均径流深变化归因分析
11
作者 王江玉龙 刘俊建 +6 位作者 史敬涛 王国强 张军超 王雁亮 姜禹戈 李横飞 安洪岩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近年来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量化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北部山区典型小流域瀑河上游开展径流深变化归因分析。利用瀑河上游1981—2020年降水、蒸发和径流等资料,采用曼-肯... 近年来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量化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北部山区典型小流域瀑河上游开展径流深变化归因分析。利用瀑河上游1981—2020年降水、蒸发和径流等资料,采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 method,M-K法)检验确定1981—2006年为基准期、2007—2020年为变化期。分析发现,与基准期相比,变化期年均径流深减少了46.47 mm,约占基准期径流深总量的77.10%。利用重标度极差分析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R/S法),推断瀑河上游未来年均径流深与1981—2020年间年均径流深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呈现相对平稳的增加趋势。基于Budyko假设原理,定量地评价了气候变化(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年径流深的影响程度,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贡献率为40.30%,人类活动影响的贡献率为59.71%。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研究区共有30.28%的土地发生了相互转化,其中乔木林地2020年较1985年增加了67.61%,极大程度增加了研究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同时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潜在蒸散发。研究可增进对京津冀北部山丘区水文水资源的认识,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驱动因素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深 归因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 Budyko假设 瀑河上游
下载PDF
A Study of Rainfall-Runoff Response in a Catchment Using TOPMODEL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菽芬 邓惠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7-95,共9页
The simplicity of Topography-based hydrological model (TOPMODEL), as a way of reflecting the topographic controls on soil water storage and runoff generation, ha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and more popular for land surfa... The simplicity of Topography-based hydrological model (TOPMODEL), as a way of reflecting the topographic controls on soil water storage and runoff generation, ha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and more popular for land surface process study sinc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have become widely availabl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topography index on soil water storage distribution, which is the key to TOPMODEL, is explained. Then a simple water cycle model for estimating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surface water cycle is developed, which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TOPMODEL to integrate the water cycle of the catchment. Using the output of a DEM from 100 m×100 m resolution data and a single flow direction algorithm, the index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calculated for a catchment (around 2500 km2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under different channel initiation thresholds. Finally, the daily and monthly rainfall-runoff response from 1960 to 1987 for the catchment is simulated with the TOPMODEL coupled with the simple water cycl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 runoff simulation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双碳”和“高碳”情景下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模拟
13
作者 杜智毅 何素飞 +3 位作者 陈歆怡 鲜咏杉 谭钧仁 倪福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9,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模拟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基于CMIP6的5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耦合SWAT模型和CA-Markov模型...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模拟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基于CMIP6的5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耦合SWAT模型和CA-Markov模型,预估了未来“碳达峰”时期(2021—2040年)和“碳中和”时期(2041—2060年)的流域径流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管理与规划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21—2060年间金沙江中上游流域呈现暖湿趋势,“高碳”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增幅更大。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除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之外,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均有增加。“双碳”情景下年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碳达峰”时期增长率为1.55×10^(8)~2.01×10^(8) m^(3)/a,“碳中和”时期增长率为2.07×10^(8)~4.02×10^(8) m^(3)/a;“高碳”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碳达峰”时期减少率为0.99×10^(8)~1.07×10^(8) m^(3)/a,“碳中和”时期减少率为0.85×10^(8)~1.06×10^(8) m^(3)/a;从月平均径流量来看,“双碳”情景下水资源更加丰富,年内分配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气候模式 未来径流模拟 高碳 双碳 金沙江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潮土区玉米地径流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磊 裴颖春 +3 位作者 夏长会 聂山权 王业宁 李春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1,共9页
[目的]揭示自然降雨过程中黄河下游潮土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特征,为地表径流水质预测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在黄河下游典型潮土区进行夏季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地径流水质的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径流... [目的]揭示自然降雨过程中黄河下游潮土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特征,为地表径流水质预测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在黄河下游典型潮土区进行夏季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地径流水质的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径流中TN(总氮)、DN(溶解态氮)、NN(硝态氮)和AN(铵态氮)的浓度变化过程、流失水平与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形态氮素浓度的峰值均出现在径流过程的前期,之后随降雨的持续,浓度曲线整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趋势;(2)径流中TN,DN,NN的EMC(次降雨事件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超过或接近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2.00 mg/L),其中TN的EMC随降雨强度的增大依次是Ⅴ类水质标准的1.75,1.72,1.91,2.01倍,表明研究区域已存在明显的氮素污染风险;(3)径流中TN的流失以DN为主,而NN又以DN为流失主体,二者的EMC贡献率分别为56.75%~80.99%和72.78%~81.39%,并且在中、小降雨条件下贡献率更大;(4)TN,DN,NN,AN的流失强度和流失率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形态氮素流失强度和流失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66.06,227.38,170.17,35.47 g/hm^(2)和39.55,24.30,18.07,7.46 g/(h·hm^(2));(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径流量和TSS(悬浮物)对AN浓度的影响较小,但对TN,DN,NN浓度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其中,中、小降雨条件下TN,DN,NN浓度与径流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且在小雨条件下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大、暴雨条件下,TN浓度受到径流量和TSS的双重影响(p<0.05),且降雨强度越大,影响越强烈,但二者对DN,NN浓度的影响却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黄河下游潮土区夏季玉米地径流中各形态氮素的流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降雨强度的大小采取适宜的氮素流失防控策略,且控制径流并减少水土流失对提高氮素流失防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失 面源污染 潮土区 径流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的径流过程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建银 高菲 +2 位作者 元媛 黄仁勇 闫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6-708,共13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径流过程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宜昌、监利、大通、七里山、湖口共5个水文站的流量资料,分析了各站径流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论:(1)各站年径流量均减少,但除七里山站之外,其它各站... 为探索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径流过程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宜昌、监利、大通、七里山、湖口共5个水文站的流量资料,分析了各站径流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论:(1)各站年径流量均减少,但除七里山站之外,其它各站减少比例均小于10%且变化不显著;(2)干流各站月径流量最大减幅发生在10月,而七里山站、湖口站分别发生在7月、4月;(3)干流各站月径流量最大增幅发生在3月,而七里山站、湖口站分别发生在1月、6月;(4)宜昌站,1-4月径流量增加是三峡水库入库径流增加和水库调度的共同作用结果,6-8月径流量减少的主因是三峡水库入库径流量减少,5、9、10月径流量变化的主因是三峡水库调度;(5)监利站,径流量的变化与宜昌站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冬季各月径流量的增幅均大于宜昌站;(6)大通站,4-6月径流量变化方向与湖口站一致,其它月份变化方向均与宜昌站一致。(7)七里山站,7月径流量减少的主因是洞庭湖流域来水减少,9、10月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荆江分流减少,但洞庭湖流域来水减少也是重要原因。(8)湖口站,4、5月径流量减少的主因是流域降水减少,9、10月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鄱阳湖汛期水位降低、低水位提前、蓄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中下游 径流量 江湖关系 气候变化
下载PDF
Analysis on River Sediment Change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16
作者 ZHONGXiang-hao SHIGuo-yu +2 位作者 XUQuan-xi CHENZe-fang LIUShu-zhe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5年第4期621-627,共7页
The sediment load and river sedimentat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River has been undergoing constant changes as complex landform, large mountain area and plentifulprecipitation make the drainage area of Yangtze... The sediment load and river sedimentat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River has been undergoing constant changes as complex landform, large mountain area and plentifulprecipitation make the drainage area of Yangtze River very vulnerable to watererosion and gravityeros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load statistics recorded by majorhydrological stations along Yangtze River since 1950s, and editing the accumulation graph of annualrunoff volume and annual sediment load, wefind out that the suspended-sediment of Yangtze river has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Wulong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Wujiang River, Beibei HydrologicalStation on Jialingjiang River, Lijiawan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Tuojiang River and GaochangHydrological Station on Minjiang River, Yichang Hydrological Station, Cuntan Hydrological Stationalong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share the same experience too. But the statistics obtained atPingshan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Jinshajiang River shows the sedimentload there has increased.Tak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toconsideration,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causes for the sediment load decrease of Jialingjiang River,Tuojiang River, Minjiang River and Wujiang River and provides us both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further study of river sediment change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measures tocontrol river sedi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 runoff
下载PDF
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姬广兴 高慧珊 +2 位作者 黄珺嫦 杨旭 张亚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基于黄河上游头道拐水文站1982-2015年的月尺度径流量数据,采用累积距平值方法识别径流突变年份,继而分析研究区生态水文气象要素的年内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植被变化的贡献率.最后,运... 基于黄河上游头道拐水文站1982-2015年的月尺度径流量数据,采用累积距平值方法识别径流突变年份,继而分析研究区生态水文气象要素的年内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植被变化的贡献率.最后,运用Budyko假设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引起的植被变化和气候因子(包括降水、蒸发和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对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头道拐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存在着明显减小的趋势,并且年内分配更加均匀;(2)归一化植被指数、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参考蒸散发量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3)人为因素在黄河上游植被覆盖率增长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贡献率为75.02%;(4)气候因子(包括降水、蒸发和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植被变化对头道拐水文站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81%和6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变化 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黄河上游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归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师卫钊 何毅 邵祎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31,共8页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许多国内外河流的河川径流都受到强烈影响。以嘉陵江上游西汉水的礼县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在对1960—2016年研究区年径流量进行突变点分析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使用8种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许多国内外河流的河川径流都受到强烈影响。以嘉陵江上游西汉水的礼县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在对1960—2016年研究区年径流量进行突变点分析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使用8种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弹性系数法的水量平衡方程式进行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潜在蒸散发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径流量呈显著减小趋势(p<0.01),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1),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94年,并以此为界,把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和变化期;(2)8种基于Budyko假设的方法得出的气候变化对于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40%~50%,人类活动贡献率为50%~60%,占主导作用。在气候变化中,8种方法得出的流域降水的敏感性系数为2~3,流域蒸散发的敏感性系数为-1~-3;(3)人类活动对于径流减少的主要作用形式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来表现的。由于植被保护措施实施,1990—2010年研究区域的林地面积增加68.42 km2,在所有土地类型中变化最大,表明人类活动对于下垫面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径流变化 Budyko 归因分析 下垫面变化
下载PDF
近70年黄河宁夏河段干支流水沙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佳芸 李军华 +1 位作者 田世民 李洁玉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根据黄河宁夏河段干支流的水沙实测资料,采用变异系数、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水沙量的年际变幅、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和周期波动等方面分析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的规律,为河段治理和工程布局提供依据。黄河宁夏河段年输沙... 根据黄河宁夏河段干支流的水沙实测资料,采用变异系数、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水沙量的年际变幅、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和周期波动等方面分析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的规律,为河段治理和工程布局提供依据。黄河宁夏河段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大于年径流量,支流的年来水来沙量年际变化程度大于干流。干流的年水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径流量突变点为1986年,支流各站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则处于增加趋势。泉眼山站的年径流量突变点为1993年、2003年和2012年,干支流年径流量的突变与水库的调蓄有关。宁夏河段干支流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周期变化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这说明宁夏河段水沙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时也反映了水沙异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宁夏河段 径流量 输沙量 Mann-Kendall检验法 小波分析法
下载PDF
长江澄通河段汊道分流比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博渊 黄敏 +3 位作者 郑宇轩 秦剑豪 张春财 程永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探究感潮型分汊河道水动力变化规律,以长江澄通河段为对象,利用2004年洪季和2005年枯季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内部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径潮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同一径流流量下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相对潮... 为探究感潮型分汊河道水动力变化规律,以长江澄通河段为对象,利用2004年洪季和2005年枯季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内部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径潮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同一径流流量下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相对潮位的变化取决于潮流流速在两汊间的消长速度,同一相对潮位下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径流流量的变化取决于不同径潮强度对比下落潮主流流路、沿岸节点挑流作用、涨潮水位和涨潮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通河段 汊道 分流比 径潮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