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乡村治理策略与制度安排述要
1
作者 洪文杰 任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乡村治理是汉代国家治理最为重要的内容。朝廷实施以“孝悌廉洁”为标准“举孝廉”的官员选拔制度,继承和发扬古已有之的“三老”制度,规范和恢复上古的礼仪制度。这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乡村完备严密多条并行的垂直治理制度,为巩固政权... 乡村治理是汉代国家治理最为重要的内容。朝廷实施以“孝悌廉洁”为标准“举孝廉”的官员选拔制度,继承和发扬古已有之的“三老”制度,规范和恢复上古的礼仪制度。这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乡村完备严密多条并行的垂直治理制度,为巩固政权获取稳定的财政、赋税和人力资源,有效管控豪右势力的扩张起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乡村治理 政策制度 社会组织
下载PDF
情、理、法协同治理:从“砂场如战场”到河清海晏的关键
2
作者 朱倩 钟宇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河砂治理成为全球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国内外学者围绕河砂的开采、影响、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从单一视角切入,侧重于合法性、合理性的分析,缺乏从情感合理性角度进行深...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河砂治理成为全球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国内外学者围绕河砂的开采、影响、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从单一视角切入,侧重于合法性、合理性的分析,缺乏从情感合理性角度进行深入讨论,而且大多数研究仅聚焦于河砂本身而忽略了河砂背后的“人”的存在,偏重于资源“权利”分析而轻视了资源治理背后的“权力”动态。基于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韩江三角洲河砂资源开发与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合情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张力以及多元主体基于“情、理、法”展开权益博弈的调查研究表明,惟有实现情、理、法的协同治理,河砂治理才能实现从紊乱向和谐的转变,为实现河清海晏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砂治理 “情、理、法” 协同治理 乡村生态振兴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说“阙”
3
作者 孙统义 孙继鼎 闫楠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阙是古代建筑群入口的建筑,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的城乡建设中,应当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阙”这种建筑形式新的文化内涵,起到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重塑古城风貌,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 汉阙 建筑群入口 逐步演变 城乡建设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论汉代人口的城乡流动
4
作者 王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自宗法血缘体系瓦解后,汉代城乡之间产生了频繁的双向人口流动。国家政策的号召、居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和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诱发了人口的城乡流动,其整体趋势呈现出从流入城市到流入乡村的变化。汉代人口的城乡流动增强了城乡交流... 自宗法血缘体系瓦解后,汉代城乡之间产生了频繁的双向人口流动。国家政策的号召、居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和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诱发了人口的城乡流动,其整体趋势呈现出从流入城市到流入乡村的变化。汉代人口的城乡流动增强了城乡交流,密切了城乡关系,推动了汉代城市繁荣,促进了乡村兴起,反映了汉代城乡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城乡 人口流动 移民 流民
下载PDF
近郊遗址区村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相家巷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聪聪 陈稳亮 《城市建筑》 2023年第7期98-101,共4页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作为中国大遗址区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目前汉长安城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完成,如何激发下一阶段文化近郊村的发展原动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村落相...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作为中国大遗址区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目前汉长安城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完成,如何激发下一阶段文化近郊村的发展原动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村落相家巷村为例,探索城市近郊遗址区村落发展路径,从文化、土地、产业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发展中面临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闲置土地低效未利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在文化上,盘活特色文化,塑造文化展示型遗址村落;在土地上,结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体验空间;在产业上,以科技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带动乡村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以期为遗址区乡村如何结合城乡融合的视角进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近郊遗址区村落 汉长安城 相家巷
下载PDF
四川邛崃汉族农村成年人皮褶厚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莹 郑连斌 +6 位作者 张兴华 黎霞 廖颖 王志博 武亚文 闫春燕 龚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四川邛崃农村随机抽取422成人(男222人、女200人)进行人体测量,将6项皮褶(面颊皮褶、二头肌皮褶、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与腓肠肌皮褶)厚度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处理发现:四川邛崃农村成人皮褶厚度优势明显高于独龙族、乌... 在四川邛崃农村随机抽取422成人(男222人、女200人)进行人体测量,将6项皮褶(面颊皮褶、二头肌皮褶、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与腓肠肌皮褶)厚度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处理发现:四川邛崃农村成人皮褶厚度优势明显高于独龙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和山东农村汉族.成年男性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平缓,女性年龄组差异显著.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明显高于男性.不同部位出现最大皮褶厚度峰值的年龄与人体生长发育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邛崃 农村汉族 成人 皮褶厚度
下载PDF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龙 席焕久 +3 位作者 阎文柱 刘素伟 姜东 温有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978名(男488名,女490名)辽宁农村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4.7-1.4,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4.3-0.9...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978名(男488名,女490名)辽宁农村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4.7-1.4,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4.3-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中、外因子值男性大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内因子低,因此男性的身体相对瘦高,身材相对修长,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宁农村汉族男性体型与鄂温克族、回族、墨西哥和美国爱斯基摩人的差异非常显著,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相接近,女性与回族和墨西哥人的差异非常显著,与印度和蒙古族相接近。结论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体型稍显修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辽宁 农村 汉族 HEATH-CARTER法 成人
下载PDF
山东乡村汉族体型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包金萍 郑连斌 +4 位作者 张兴华 宇克莉 王志博 武亚文 宋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共5页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乡村汉族成人20~80岁共472例(男272例,女200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山东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7-5.6-1.9,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5.2-1.3,属于内胚层中胚层...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乡村汉族成人20~80岁共472例(男272例,女200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山东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7-5.6-1.9,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5.2-1.3,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男女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男女性在30岁以后的4个年龄组,体型变化不大.(3)山东乡村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山东乡村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北方族群体型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法 汉族 乡村 山东
下载PDF
海南文昌乡村汉族成人体型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包金萍 郑连斌 +5 位作者 张兴华 王志博 闫春艳 龚忱 宋瓘兰 武亚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73-77,共5页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文昌乡村汉族成人407例(男性216例,女性191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显示:(1)海南乡村汉族的平均体型中,男性为偏内胚的中胚层体型(4.3-4.9-2.4),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4-4.4-2.2);(2)随...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文昌乡村汉族成人407例(男性216例,女性191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显示:(1)海南乡村汉族的平均体型中,男性为偏内胚的中胚层体型(4.3-4.9-2.4),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4-4.4-2.2);(2)随年龄的增长,男性20~40岁之间,内、中因子值升高,外因子值降低.40岁以后,有内、中因子值降低和外因子值升高的趋势.女性60岁之前,内、中因子值呈上升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3)60岁之前,男、女间体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无差异;(4)与其他乡村族群比较,海南乡村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最接近,女性与达斡尔族最为接近;(5)海南汉族的体型具有北方族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中胚层体型 内胚层体型 汉族 乡村 海南
下载PDF
海南万宁乡村汉族体型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5 位作者 包金萍 王志博 武亚文 闫春燕 龚忱 宋瓘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省万宁市333例(男174,女159)20岁~80岁的乡村汉族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万宁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2-5.3-2.5,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4.8-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省万宁市333例(男174,女159)20岁~80岁的乡村汉族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万宁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2-5.3-2.5,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4.8-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男女性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明显,在30岁以后的4个年龄组,体型变化不大.(3)万宁乡村汉族成人体型男女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体型受到遗传、环境、饮食的影响,万宁汉族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体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汉族 乡村 万宁
下载PDF
中国乡村汉族男性头面部指标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咏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乡村汉族头面部特征。方法:2009年~2013年在中国36个调查地区(15个北方地区,21个南方地区)测量了8 174例乡村汉族男性成年人的12项头面部形态学指标,对36个族群的指标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中国乡村汉族头面部特征。方法:2009年~2013年在中国36个调查地区(15个北方地区,21个南方地区)测量了8 174例乡村汉族男性成年人的12项头面部形态学指标,对36个族群的指标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族群由于头面部特征的差异,大致可以区分为北方汉族、南方汉族两大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北方汉族多数族群第一主成分(PCⅠ)值小,即鼻、面、头宽度小,第二主成分(PCⅡ)值较大,即上唇皮肤部较高、鼻较深、面较高。南方汉族的PCⅠ值多为较大或中等,PCⅡ值多为中等或较小,即相对于北方汉族来说,南方汉族多为鼻、面、头宽度大或中等,上唇皮肤部高度、鼻深、面高值中等或小。结论:南、北方汉族头面部特征有一定的差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水平影响着汉族人的头面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汉族 男性 头面部 头长 下颌角间宽
下载PDF
江西石江乡汉族的体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霞 李咏兰 +5 位作者 陆舜华 李玉玲 顾捷 国海 陈琛 郑连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39-443,共5页
采用Heath-Carter法对江西丰城市石江乡汉族成人398例(男203例,女195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石江乡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是3.67-5.37-1.86,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是5.16-5.20-1.19,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男... 采用Heath-Carter法对江西丰城市石江乡汉族成人398例(男203例,女195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石江乡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是3.67-5.37-1.86,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是5.16-5.20-1.19,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男女体型的年龄变化,男性以30岁为分界点,30岁前后男性体型存在差异。女性以40岁为分界点,40岁前后体型发生变化。成人体型性别间差异,除30~岁组外,其他年龄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我国其他乡村族群相比,石江乡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山东乡村汉族接近,与壮族体型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HEATH-CARTER法 汉族 石江乡 江西
下载PDF
中国乡村汉族人的体脂率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咏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2009年-2013年测量了16 501例汉族人(共36个调查地区)乡村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厚度值,计算体密度和体脂肪率(percent body fat,PBF).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男性PBF值增大,女性45-59岁组与60-75岁组... 2009年-2013年测量了16 501例汉族人(共36个调查地区)乡村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厚度值,计算体密度和体脂肪率(percent body fat,PBF).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男性PBF值增大,女性45-59岁组与60-75岁组PBF值接近,女性PBF大于男性.目前中国不同地区乡村汉族人PBF差异很大.用Siri体脂肪率法评价中国汉族的肥胖,发现男性超重率为24.1%,肥胖率为10.5%;女性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率 成人 乡村 汉族
下载PDF
中国乡村汉族青少年体表面积发育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国柱 陈立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5-860,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乡村汉族青少年体表面积发育的区域差异。方法以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30个省市乡村汉族107745名(男生53857人,女生53888人)青少年的身高、体质量资料,以Stevenson和DuBois公式计算男女性体表面积值。选择... 目的探讨中国乡村汉族青少年体表面积发育的区域差异。方法以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30个省市乡村汉族107745名(男生53857人,女生53888人)青少年的身高、体质量资料,以Stevenson和DuBois公式计算男女性体表面积值。选择7—18岁12个年龄段身高、体质量和体表面积3项指标的36个参数,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行因子分析,将各指标参数的均值转化为因子分。以因子分作样本间Q聚类分析(Ward法),将男女各30个样本归纳成若干类别,用三次方多项式模型拟合上述各类体表面积发育曲线。结果3项指标(身高、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能较好综合概括不同区域群体生长发育的差异;男女生均聚合成3类;男生可分为发育较高组和较低组,女生可分为发育较高组、中间组和较低组;各类群体间生长发育存在差异性。结论中国乡村汉族青少年体表面积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育格局,但全国女生体表面积发育差距缩小,中东部及沿海省市有超越北方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汉族 体表面积 生长发育 人体测量法 青少年
下载PDF
甘肃农村汉族成人Heath—Carter体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海向军 何烨 +5 位作者 何进全 汪玉堂 马斌 马卫红 白静雅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研究甘肃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甘肃省农村汉族成人20-79岁共1000例(男500例,女500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甘肃两地农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3-4.4-2.3、3.0-4.4—2.2,均属于... 目的:研究甘肃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甘肃省农村汉族成人20-79岁共1000例(男500例,女500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甘肃两地农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3-4.4-2.3、3.0-4.4—2.2,均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5-4.5-1.4、5.4-4.3-1.4,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平凉地区男性内因子在50岁达到最低,后逐渐增加,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与男性相反;男性中因子在30岁达最高,后逐渐降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外因子男女相似,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武威地区男性内因子40岁后逐渐降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中因子男女相似,在40岁前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外因子相似,在40岁前下降幅度大,后较平缓。甘肃农村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甘肃农村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北方族群体型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法 汉族 农村 甘肃
下载PDF
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围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杨 郑连斌 +5 位作者 宇克莉 胡莹 薛虹 程智 邓维 时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83-87,共5页
应用人体测量法,对福州地区乡村的382例成年汉族人进行12项围度值(头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的测量,分析闽东语族群的乡村汉族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并将... 应用人体测量法,对福州地区乡村的382例成年汉族人进行12项围度值(头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的测量,分析闽东语族群的乡村汉族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并将其与我国部分省份族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的12项围度值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男性除上肢的3项围度值以外,其余9项围度值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女性除头围、大腿围和小腿围以外,其余9项围度值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的围度特征接近于我国北亚类型族群,女性接近于我国南亚类型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度 活体测量 汉族 闽东语族群 乡村
下载PDF
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生长长期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秀文 杲强 张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9,共7页
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85—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身高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呈加速势头,特别是近10年乡村学生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城市学... 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85—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身高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呈加速势头,特别是近10年乡村学生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城市学生身高普遍高于乡村学生,且表现为18岁之前城市学生身高明显高于乡村学生,18岁之后城乡学生身高差距大幅缩小。3)城市学生体重大于乡村学生,但近10年乡村学生体重增长幅度超出城市学生的体重增长幅度,且近5年乡村学生体脂百分比的增长幅度较大,有赶超城市学生的趋势。这一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乡村学生重走城市学生体形发展变化的老路,即由"豆芽菜"型向"胖墩儿"型发展。4)近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胸围增长较为缓慢,与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不成比例,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学生 城市 乡村 身体形态 甘肃
下载PDF
城乡汉族与哈萨克孕妇剖宫产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丽娟 张海燕 +1 位作者 曹耀茂 王月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探讨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79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汉族与哈萨克族、汉族城市与乡村、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汉族城市与哈萨克族城市、汉族乡村与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 目的:探讨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79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汉族与哈萨克族、汉族城市与乡村、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汉族城市与哈萨克族城市、汉族乡村与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汉族、哈萨克族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52.3%、34.8%,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汉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4.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哈萨克族城市、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9.4%、25.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汉族、哈萨克族城市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9.4%,汉族城市明显高于哈萨克族城市(P<0.01);汉族、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4.5%、25.5%,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结论: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汉族高于哈萨克族,城市高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哈萨克族 城市 乡村 剖宫产率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从田野回访中复兴(1984-2003年)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丹丹 王晟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7,共9页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田野回访,拉开了新时期中国人类学的序幕,开辟了乡村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同时又以汉人社区的研究带动了中国人类学走出依附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道路。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回访是重访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西南民族地区的田...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田野回访,拉开了新时期中国人类学的序幕,开辟了乡村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同时又以汉人社区的研究带动了中国人类学走出依附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道路。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回访是重访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回访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方向等方面从属于汉人社区的理论范式,同时,学人自觉将少数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族群多样性的努力中,用社区研究处理族群认同。所以,可以将田野回访看作以汉人社区为主体的田野调查和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中国化 田野回访 乡村人类学 汉人社区 写文化
下载PDF
中国山西省部分农村妇女食用腌制咸菜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楠 李智文 +4 位作者 李舜 陈森 杨娜 任爱国 叶荣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年第3期201-204,2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山西省部分农村妇女食用腌制咸菜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山西农村地区家庭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饮食习惯与高血压的关联大小。结果共纳入403名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中国山西省部分农村妇女食用腌制咸菜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山西农村地区家庭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饮食习惯与高血压的关联大小。结果共纳入403名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42.2%。与高血压关联的因素有年龄、体质指数、食用腌制咸菜及新鲜蔬菜。与食用腌制咸菜<1次/周相比,1~3次/周食用频率患高血压的OR值为2.18(95%CI:1.25~3.81),>4次/周食用频率患高血压的OR值为1.70(95%CI:0.79~3.64)。与<1次/周食用新鲜蔬菜相比,1~3次/周食用频率患高血压的OR值为0.54(95%CI:0.26~1.14),>4次/周食用频率患高血压的OR值为0.18(95%CI:0.08~0.38)。结论农村妇女食用腌制咸菜是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新鲜蔬菜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蔬菜 高血压 汉族 农村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