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s and Paths for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Profit-oriented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into Trading Market
1
作者 Xue LU Zhongxi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5期29-32,共4页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ases of existing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profit-oriented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into trading market,this paper put forward several thoughts,introduced methods and paths for rural collec...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ases of existing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profit-oriented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into trading market,this paper put forward several thoughts,introduced methods and paths for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profit-oriented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into trading market,including reforming rural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cultivating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s,helping them to become market entities; improving various legal systems,making clear range of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into trading market; formulating scientific benefit alloc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ing fair and transparent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profit-oriented construction land The SAmE rights at SAmE price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Legal SYSTEm Benefit alloc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Unifie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2
作者 ZHANG Hel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2期15-17,共3页
State-ow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evolved and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but use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lagged far behind, so th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 State-ow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evolved and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but use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lagged far behind, so th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been split with a result that use effi ciency of land resources is poor and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s of peasants are damag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and also the causes, modern land property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re applied to study dynamical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o construct the unifi 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system of China, and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polic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land Unifi ed urban-rural land market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market
下载PDF
Brief Analysis on Institu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被引量:6
3
作者 ZOU Xiu-q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32,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8期23-25,共3页
From the viewpoint of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this paper gives relevant definitions and puts forward institution and policy of construction la... From the viewpoint of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this paper gives relevant definitions and puts forward institution and policy of construction land for township enterprises and rural housing l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standardizing the market ord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Instit
下载PD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China: Policy issues and options 被引量:3
4
作者 GUO Yi-qiang JIANG Guang-hui +1 位作者 LI Hong-tao WANG Jun 《Ecological Economy》 2015年第1期62-71,共10页
Land policy in China has been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ough the reform of rural farm land an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s been launched successively, little has been done about the rural con... Land policy in China has been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ough the reform of rural farm land an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s been launched successively, little has been done about the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by now, which has made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land utilization. This paper fi rst reviews the policy terms about the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then gives a brief critique on th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driving forces and implication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the end. We think the further reform on 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s imperative. Firstly, as a production factor, it should be endowed with property attribute, and secondly the use right of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its ownership so that it can be transacted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hich will benefi t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POLICY China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Price: A Case Study of Yichang City
5
作者 Jiajia S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9期49-52,57,共5页
The transfer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s increasingly accelerating,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fer price are manifol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area is Yichang,and we establish hedonic price mode... The transfer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s increasingly accelerating,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fer price are manifol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area is Yichang,and we establish hedonic price model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pri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geographical factors,the higher degree of prosperity,road accessibility and soundness of infrastructure will result in higher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price; in economic factors,the higher farmers'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added value of the village's tertiary industry will lead to higher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price; in ownership factors,the integrity of usufruct,disposition and possession ha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price.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market,the government should gradually improve conditions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improve the economic attribute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China's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make 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use rights clear,and give the whole rights of occupation,use,earning and dis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price Hedonic price model
下载PD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6
作者 石敏俊 王宏娟 +2 位作者 谢俊奇 尚志远 周丁扬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ethods of RCCL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three case studies including models from Guangdong, Wuhu and Chongqing.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all three models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CCL through land and capital transfer. Each model built different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mong stakeholders, suited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ases. The Guangdong model is suitable for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 The Wuhu model i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regions in central China whil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can adopt the Chongqing mode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better policy mak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RCCL transfer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ransfer Path Choice Coordination of StakeholderInterest
原文传递
基于MapGIS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方法研究
7
作者 宋旭东 张星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6期164-166,共3页
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背景,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琐复杂、技术人员稀缺,确权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鉴于此,本文根据四川某地区实... 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背景,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琐复杂、技术人员稀缺,确权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鉴于此,本文根据四川某地区实际确权情况,浅析基于MapGIS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方法,以便按时按质全面摸清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状况,提高农村土地管理水平,优化土地结构,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城镇化发展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权属调查 数据库建设
下载PDF
基于ModelBuilder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易丹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周丙娟 许婷 黄心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5-904,共10页
合理划分农村建设用地的用地级别是科学评估地价和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重要基础。以余江县锦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中的Model Builder模块通过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计算各因素综合分并... 合理划分农村建设用地的用地级别是科学评估地价和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重要基础。以余江县锦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中的Model Builder模块通过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计算各因素综合分并充分考虑障碍物对整个定级过程的影响,将锦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划分为Ⅰ、Ⅱ和Ⅲ三个级别。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自然断点法将锦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划为Ⅰ、Ⅱ、Ⅲ级,Ⅰ级面积为146.69 hm^2、II级面积为508.85 hm^2、III级面积为238.57 hm^2,其中Ⅰ级地主要分布在镇中心周围、基础设施完善及道路通达度高的区域,相对来说级别越低的土地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越不完善;(2)通过在Model Builder模块中设计定级模型简化了定级工作,减少了人工操作;(3)通过衰减模型来计算定级因子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并在定级过程中顾及障碍物,通过设置通行点来实现定级过程,使得到的结果更客观、更合理。该研究可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用地价格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定级 mODEL BUILDER 障碍物 余江县锦江镇
下载PDF
论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构造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主体是村民委员会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尽量登记给村民委员会。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宜采取拨用而非划拨的方式,并经登记生效;其不能抵押,但可以在不降低公益效用的前提下,经政府机关批准和集体成员民主议定,采取转让、互换等方式处分。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因集体公益收回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因经营性转化应当明确转化的条件、程序、方式和收益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管理法 民法典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实施与司法应对
10
作者 程雪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8,共10页
落实和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意义重大。现行法虽然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许多实体、程序规则,但存在规范不衔接乃至规范冲突等问题,为此,须从司法裁判视角确定各类相关规则的规范功... 落实和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意义重大。现行法虽然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许多实体、程序规则,但存在规范不衔接乃至规范冲突等问题,为此,须从司法裁判视角确定各类相关规则的规范功能和规范要求。具言之,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采用“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法登记且入市地块符合现行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进行认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决策应遵循“全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并同意”规则,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合同应认定为民事合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监管协议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行政协议。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合同和监管协议产生的纠纷应当分别通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行政协议 司法审查 《土地管理法》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11
作者 刘湖北 余斓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1期175-185,共11页
使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来自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404篇研究文献作者、机构及热点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现状展望重点方向及前沿趋势。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和机构合作意识较弱,受学缘、地缘等因素... 使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来自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404篇研究文献作者、机构及热点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现状展望重点方向及前沿趋势。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和机构合作意识较弱,受学缘、地缘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较为明显的研究群体;“三块地”改革试点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急剧上升,2019年至今为巩固改革成果期;现有研究聚焦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设计、与土地征收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系、地方实践、收益分配等主题。利益均衡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机制的探索与优化、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同地同权同价的实现条件及路径、农村三项土地制度改革的法理平衡及制度设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乡村振兴的地方模式及发展经验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化研究,也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农地流转 “三块地”改革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县域市场活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进入视角
12
作者 李超 周玉龙 张珂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3,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企业进入视角,关注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作用效果,系统考察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县域市场活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工商企业注册和土地出让微观数据集与县域经济数据结合,基于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框架,使用多期双... 研究目的:基于企业进入视角,关注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作用效果,系统考察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县域市场活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工商企业注册和土地出让微观数据集与县域经济数据结合,基于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框架,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政策效果检验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显著提升了县域市场活力,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2)改革通过作用于供地规模与供地价格,对政府规制产生了弱化效应,推动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工业与商住用地价格偏移具有矫正效应;(3)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形成效能提升,增强市场活力。研究结论:深化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范围,完善集体土地入市流程和市场化交易机制,增强土地要素市场提振县域市场活力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企业进入 县域市场活力 土地市场化改革 城乡融合
下载PDF
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及破解之策——基于S县J农业项目的调查研究
13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1 位作者 陈藻 孙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着障碍。为了深入研究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通过对S县J农业项目落地过程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阻碍生产要素下乡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由于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政策、运行机制之中均存在着与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因而由此引发的农用地供地障碍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地障碍。为了破解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对农用地经营权的股份化改革,从而可以将农用地经营权“化零为整”集中管理,最终以达到解决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困难的目的。2)我国应通过重新研究制定乡镇的行政区划标准,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从而以打破土地流转的行政壁垒。3)我国应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空间置换机制进行深入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土地入市机制,从而可以将农村分散、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利用,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4)我国应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集聚产业要素、保障社会服务、促进文化发展等诸多功能,进而以形成主城区与区域中心镇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畅通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下乡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集体土地流转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云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长期以来,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供应以政府为主,农村土地难以直接进入用地市场,因而农村集体可获得的土地收益较为有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制度,需要立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的法律规定、国... 长期以来,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供应以政府为主,农村土地难以直接进入用地市场,因而农村集体可获得的土地收益较为有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制度,需要立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的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安排以及实际出让情况。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临出让主体制度不完善、增量范围不清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不明确、处分权能不健全、统一交易市场未形成等方面的制约。为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当从完善出让主体制度、增量机制、出让收益分配制度,以及保障处分权能、构建统一用地市场等方面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制度加以完善,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出让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 建设用地市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路径和收益分配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昶 郭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73,共12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有效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和城市扩张与农村集体占有土地之间的矛盾,从土地供给侧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意义重大。文章探索了以...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有效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和城市扩张与农村集体占有土地之间的矛盾,从土地供给侧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意义重大。文章探索了以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路径,对于近郊农村鼓励通过就地入市的途径,采取出让或者租赁的形式入市,远郊农村通过异地调整的途径,将复垦后结余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到符合规划的产业集中区入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三大分配主体、两大分配内容之间层层递进的分配关系。政府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与初次分配或再分配获取收益,间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征收土地调节金获取收益,当前比较合理的土地调节金征收比例是10%~30%。集体在扣除政府的相应收益后,留存30%~40%用于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或者是股份分红,剩余部分在农民个体之间公平平均分配。最后,文章提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产权制度设计,制定指导入市的全国性实施办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和统筹联动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改革 收益分配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地入市”的法治保障
16
作者 肖云章 何金海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改革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充分供给。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新修后有关农地入市的法治现状考察发现,当前农地入市的法治保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规范供给不充分、运行机制不完善、监...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改革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充分供给。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新修后有关农地入市的法治现状考察发现,当前农地入市的法治保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规范供给不充分、运行机制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等方面,不足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充足动能。建议构建农地入市全方面法治保障:(1)规范供给方面,应完善农地入市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规范,在兼顾公法与私法的基础上,明确和细化现行入市主体、交易方式及收益分配等入市制度内容,加快健全入市的配套制度;(2)运行机制方面,需要明晰入市交易规则,搭建入市交易平台,准确定位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并强化入市改革的政策信息宣传;(3)监管体制方面,既需要科学开展土地规划工作,也需要地方政府严格审核与把控,形成常态化、全面化监管,确保农地入市全环节在法治轨道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管理法 农地入市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地方立法 法治保障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
17
作者 张勇 张宇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3)探索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重点;(4)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今后仍需在明晰产权主体、扩大入市范围与强化用途管制、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农地入市 同地同权同价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为例
18
作者 胡学英 吴安 《经济论坛》 2024年第2期86-97,共12页
2019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通过,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修正案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作为... 2019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通过,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修正案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不仅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让村民享受更多红利。文章在分析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梳理余江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例如探索建立制度、规范产权管理、多元化实施主体、规范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合理的入市收益分配机制等,提炼出余江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经验。最后针对余江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基层治理,明确入市主体资格;严守耕地红线,提高土地集约水平;完善入市制度,实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优化收益分配,保护村民和集体利益;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改革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城乡收入差距
19
作者 黄凯南 张继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共17页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深入研究两者的关联十分重要。基于2010-2019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合成双重差分模型,深...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深入研究两者的关联十分重要。基于2010-2019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合成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通过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民返乡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于东西部地区、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弱财政能力的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另外,研究还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更多起着“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作用,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主要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县域的城乡收入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非农产业发展 农民返乡就业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权利体系与运行机理研究论纲——以对我国十省农地问题立法调查为基础 被引量:93
20
作者 陈小君 高飞 +1 位作者 耿卓 伦海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97,共16页
农地权利体系是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派生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和债权性农地使用权的权利体系。同时,由集体土地所有权衍生出征收征用补偿权、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和成员权、... 农地权利体系是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派生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和债权性农地使用权的权利体系。同时,由集体土地所有权衍生出征收征用补偿权、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和成员权、土地发展权等保障农地权利实现的权利。各项农地权利的运行机理以及法律救济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权利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 地役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