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o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Method Based on VEC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WEN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7期25-29,共5页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trodu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rural labor force flow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s analyzed by VEC model,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ru...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trodu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rural labor force flow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s analyzed by VEC model,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flow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years 1990-2007.Chows breakpoint test is used to measure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o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and sta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ow quant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Rural labor force flow,as an exogenous force,affect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further influences the price fluc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o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s from weak to strong,then grows gradually weaker,and reaches its peak value at the year 1998.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market process,rural labor force flow endogenously affects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which has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achieve a dual stabilization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flow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vigorously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increasing the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making active employment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 force flow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VEC model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a
下载PDF
Demand,Supply and Surplus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2
作者 张兴华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3期61-67,共7页
China's economy enjoy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dual structure,with a severe sur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cholars in China and overseas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labor... China's economy enjoy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dual structure,with a severe sur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cholars in China and overseas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labor surplus and have developed estimates on the size and percentage of surplus labor.The results,however,vary considerab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methods and data sources.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and using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Costs and Returns Compilation as the data sourc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ize of the agricult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s only 8,520,000 persons,accounting for 2.1% of the total rural labor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 forc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surplus labor force
下载PDF
Impact of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at Rural Household Level Based on Logit Model 被引量:9
3
作者 ZHONG Taiyang ZHANG Xiuying HUANG Xianj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00-307,共8页
Since land and labor force are primary resources to be used and controlled by rural households,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orces will influence land uses, and further lead to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resent study used ... Since land and labor force are primary resources to be used and controlled by rural households,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orces will influence land uses, and further lead to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resent study used the Binary Logi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eholds, location, and land market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at rural household level.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329 valid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obtained in Changshu, Rudong, and Tongshan counti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location, zonal difference and labor transfer 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land market had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land use conversion, especially for the farmland converted to the fishpond. The nearer to the county seat, the mor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occurred. Particularly, the labor force transfer caused by wage employment decreased this conversion probability, while the labor transfer caused by self-employment led to more convers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income from labor transfer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Moreover, land use con- versions demonstrated zonal difference, which were more in Rudong and Changshu counties than in Tongshan Count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conversion were differ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force transfer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rural household Logit model Jiangsu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社区送工”: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扶持的实践创新 ——以广西A县Z城镇化安置社区为例
4
作者 覃志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就业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易地搬迁弱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少务工技能,无法适应城镇非农就业。为此,把农业就业作为化解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突破口,论述易地搬迁弱劳动力... 就业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易地搬迁弱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少务工技能,无法适应城镇非农就业。为此,把农业就业作为化解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突破口,论述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农业就业的现实基础。基于广西A县Z城镇化安置社区案例,提出并阐述“社区送工”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农业就业的运行逻辑和实践成效。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引领农业园区化发展,安置社区向农业园区组织化输送易地搬迁弱劳动力,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在农业就业中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社区送工”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把易地搬迁弱劳动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劳动力需求有效衔接,既能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也创新出“劳动力下乡”的城乡融合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弱劳动力 农业就业 社区送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产业振兴
下载PDF
湖北省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彬 宁悦文 +2 位作者 肖薇薇 陈皓 刘宇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高产区集中在鄂西北中部与江汉平原南部;农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呈“东多西少”“东增西减”空间特征,密集区集中在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丘陵西部。2003—2017年湖北省最典型的粮劳耦合变化模式为粮增劳减型(60.49%),其次为粮劳同减型(23.46%)和粮劳同增型(11.11%),粮减劳增型占比最低(4.94%)。受地理条件和农业政策的影响,湖北省乡村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中部多分布外延扩张型和农业现代化型县域,东部和西部多分布产业转移型和种养一体化型县域;2010年前后两时段县域乡村发展类型转换较为复杂,维持不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耦合模式 乡村发展类型 湖北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宁西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高质量充分就业 农业农村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指标体系构建与影响效应检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28,共6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基于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的中介效应,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劳动力配置 资本配置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吗?
8
作者 李双双 刘卫柏 蒋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6-322,336,共8页
从农村人口老龄化视角出发,研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作用;判断我国当前农业劳动力是否短缺,预测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尝试对“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吗?”进行解答。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4—2020年省级... 从农村人口老龄化视角出发,研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作用;判断我国当前农业劳动力是否短缺,预测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尝试对“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吗?”进行解答。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替代能力视角出发,采用交互固定效应模型,提出衡量农业机械替代能力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能力为:10000 kW的农业机械每年能够取代大约1169~1239个农业劳动力。并通过古典经济学测算方法、时间演绎法、ARIMA预测模型,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大致以每年增加24946630 kW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大约会增加374199450 kW,农业机械化的增长能够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业劳动力 替代能力 时间演绎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9
作者 袁澳 吴雪莲 李傲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 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提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序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机社会化服务 城乡经济融合 劳动力流动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
10
作者 彭潇俊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27-31,共5页
该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2001—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498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国内有... 该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2001—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498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国内有关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文献呈现波动增加态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同一单位或者地区的作者和研究结构内部交流合作交流较多,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合作较少,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老龄化、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是乡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最后作出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乡村劳动力老龄化 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赖启福 李虎峰 +1 位作者 李春硕 冯鑫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间动态关系,并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滞后期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 基于2006—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间动态关系,并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滞后期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自身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已有资本积累、发展成果等能够不断形成新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较为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可能存在劳动力要素流失现象。据此,建议做好定点对接帮扶工作,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推进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通过优化政策破除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帮扶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升中西部地区发展能力,吸引劳动力要素重新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经济 面板脉冲响应
下载PDF
城镇化战略下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对策
12
作者 张在冉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67,79,共6页
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要实现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增加非农转移就业人员的收入,合理缩短工时避免过劳,提升转移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率,提升社保覆盖率保障他们的城镇权益,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基建工作。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9,共11页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农业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下载PDF
农村人口转变与农业强国建设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2,共18页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曼瑶 林晓冰 +1 位作者 范美智 张瑞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8-43,共6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会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而农村居民收入则会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关系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蒋健 唐小平 李双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理,对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及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作用。基于我国2004—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Malmquist指数法对全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理,对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及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作用。基于我国2004—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Malmquist指数法对全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通过中介效应模型,从劳动力供给数量效应、劳动力供给质量效应、技术经验累积效应、技术更新效应以及资本投入效应五个方面,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最后,以东北和西南地区为例,进一步分析该作用机理的地区差异性。可以发现:现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要强于促进作用。从全国层面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以及资本投入三个方面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技术经验累积以及技术更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但是根据分区域研究的结果可知,这一检验结果与东北、西南地区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要因地制宜,通盘考虑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参与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增栋 岳中刚 程欣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22,共10页
基于家庭专业化分工理论和性别比较优势理论,采用10个省份2014—2020年6866个农村家庭的追踪调查数据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电子商务参与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 基于家庭专业化分工理论和性别比较优势理论,采用10个省份2014—2020年6866个农村家庭的追踪调查数据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电子商务参与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参与显著缩小了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电子商务参与通过提高工作弹性,帮助女性平衡家务和有薪劳动,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电子商务参与有利于发挥女性服务技能的比较优势,弱化男性体力技能的比较优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对于家庭性别观念更传统、低技能和中西部地区的女性而言,电子商务参与的作用更为明显,体现出电子商务参与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参与 农村性别收入差距 工作弹性 劳动参与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芹 李宝礼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3-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强度和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劳...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3-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强度和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始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突破临界值,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负,在整个样本期内二者呈“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通过农业生产率进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并且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面源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 被引量:16
19
作者 齐国友 周爱萍 曾赛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75-680,共6页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入不同产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或转移。按照以上思路对2004 ̄2020年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 预测 对策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推拉理论”和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0,共8页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新型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