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有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强大的工业国为宏伟蓝图,以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为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取向,以国家工业化为全国人民...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强大的工业国为宏伟蓝图,以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为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取向,以国家工业化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以兼顾大仁政和小仁政为政策取向,统筹兼顾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各项建设,统筹把握艰苦奋斗、自立自强进程中人民的长远幸福与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初期过紧日子的度,以此为内在规定性,对社会主义工农城乡关系进行了开创性探索,探索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农城乡关系政策体系,促进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带动,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基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这一探索进程中提出了独创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农城乡关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农城乡关系 剩余转移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城乡迁移与农民工心理健康——异质性与作用机制分析
2
作者 周宁人 贾仓仓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32,共9页
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和2017年两期数据,分析了城乡迁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乡迁移对农民工生活幸福感和情感抑郁具有显... 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和2017年两期数据,分析了城乡迁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乡迁移对农民工生活幸福感和情感抑郁具有显著消极影响,说明城乡迁移不利于农民工心理健康改善。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及女性农民工相比,城乡迁移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城乡迁移通过降低社会信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民工共享城市公共资源,重视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协同功能的发挥以及加强农民工群体中特殊人群的健康干预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迁移 农民工 心理健康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乡村社会中工农革命武装的创建与成就——以赣西南苏区为例
3
作者 刘一博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立足乡村社会开展革命。面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政治格局,必须破除既有政治格局来汲取各种资源并在乡村社会站稳脚跟。在赣西南苏区,党在领导武装斗争进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对绿林武装进...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立足乡村社会开展革命。面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政治格局,必须破除既有政治格局来汲取各种资源并在乡村社会站稳脚跟。在赣西南苏区,党在领导武装斗争进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对绿林武装进行改造、动员并武装农民等方式缔造了新型的革命武装,使其具备与乡村社会整合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工农兵一体的社会组织格局。党在乡村社会的革命中探索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有效体制,激发了农民作为革命者的主体地位,通过承担多重任务和地方武装体系的建设,使党领导的新型工农武装具备了创造新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实现了乡村社会政治格局的初步改造,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乡村社会 工农武装 赣西南苏区
下载PDF
从流动农民的视角看公共产品的供给——皖、川、鄂三省问卷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4,103,共8页
无论是在乡的农民还是流动的农民,他们的需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民需求相对于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上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然而不同的是,在乡农民的需求仅仅是参照政府(甚或包括市场在内)的公共产品供给而言的,更主... 无论是在乡的农民还是流动的农民,他们的需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民需求相对于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上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然而不同的是,在乡农民的需求仅仅是参照政府(甚或包括市场在内)的公共产品供给而言的,更主要的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城务工农民的需求除了参照政府(和企业)的公共产品供给而外,他们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城市居民进行比较,除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之外,还增加了这些流动农民在与城市居民比较中所强烈感受的不平等待遇问题;这个不平等待遇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需求是否满足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权利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话,将会危及政府合法性,引致新的治理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需求 农民工 公共产品 社会结构 政治权利
下载PDF
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沈映春 王泽强 +1 位作者 焦婕 魏潇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加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不断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北京市农民工的居住条件、经济条件、社会融入、政治参与和心理适应五个维度的市民化水平,建立了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评价指标系统,... 加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不断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北京市农民工的居住条件、经济条件、社会融入、政治参与和心理适应五个维度的市民化水平,建立了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评价指标系统,并对影响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市民化 城乡二元结构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现状及解决策略——基于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群山 孙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8-62,共5页
对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之间凝结成复杂的矛盾关系。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 对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之间凝结成复杂的矛盾关系。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需要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和供给特点入手,寻求协调性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教育培训 需求 供给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薛惠元 王翠琴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58-62,共5页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视角下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农民工养老保险不仅要实现农民工群体内的统筹互济,而且要实现与城镇、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对接。由于现实条件所限,一步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对接根本不可能做到...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视角下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农民工养老保险不仅要实现农民工群体内的统筹互济,而且要实现与城镇、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对接。由于现实条件所限,一步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对接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城乡统筹视角下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只能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民工 养老保险
下载PDF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青年农民工“闪婚”的行为框架——以皖北Y村为个案 被引量:15
8
作者 施磊磊 王瑶 《南方人口》 CSSCI 2010年第2期42-50,共9页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大量的田野资料,对当下Y村外出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闪婚"模式予以揭示和全面呈现,经由当地人鲜活的讲述和故事来透视当地人的婚姻观念和婚恋实践,力图全面呈现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模式中,...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大量的田野资料,对当下Y村外出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闪婚"模式予以揭示和全面呈现,经由当地人鲜活的讲述和故事来透视当地人的婚姻观念和婚恋实践,力图全面呈现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模式中,当事人、媒人、父母角色的变迁,指出"正统"的"闪婚"框架对自由婚恋强大整合消解能力,及"闪婚"与传统婚嫁形式的承续关系,继而清晰全面的洞悉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及其在传统与现代框架内的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传统 闪婚 青年农民工 婚姻 乡土社会
下载PDF
乡村人力资本振兴: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蒋海曦 蒋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161,共11页
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等... 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等因素对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形成有较大障碍。要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应从策略上综合考量。当前农民工回流农村意愿较弱、难以在短期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因此要分门别类地做好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规划、培养和组织工作,着力培养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中国职业农民形成的配套措施,以多种形式稳定中国职业农民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农民工 回流意愿 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新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迁与城镇化政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德银 王习春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2-87,共6页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国外三条城镇化道路相比,渐进性农民工市场化是第四条、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的城镇化道路。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流动、农村剩余人口自愿入城、诱致性制度跟进、宏观调控下有序转移...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国外三条城镇化道路相比,渐进性农民工市场化是第四条、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的城镇化道路。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流动、农村剩余人口自愿入城、诱致性制度跟进、宏观调控下有序转移和二阶段渐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农民工市民化在我国城镇化指标中占主导地位,只需将农民工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转化为市民,就能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城镇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制度创新的悖论、农民工身份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政策思路应当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和谐、财政分担能力和城镇人口容量,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采取诱致性渐进性的制度改革,消除制度障碍,在宏观调控下,积极稳妥、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分配的帕累托改进甚至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下载PDF
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锦秀 赵小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26,共5页
随着各地农民工的大量外出,农村的经济、政治、居住环境等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本研究拟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在不同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地分析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所产... 随着各地农民工的大量外出,农村的经济、政治、居住环境等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本研究拟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在不同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地分析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流动对山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影响最大,丘陵次之,平原最小;在对家庭影响方面和对公共环境影响方面,农民工对丘陵的影响值都明显高于平原和山区;在对周围人影响方面,对山区和平原的影响值差异不明显,但对丘陵地区的影响却基本为零。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拓宽农民工的就业途径;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对农民工的科普知识教育;合理规划环境,强化农村环境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农民工 农村人居环境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君彦 郭洪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01-203,共3页
农民工作为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特殊人群,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却被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拒之门外。农民工住房难、住房条件差问题凸显,严重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工... 农民工作为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特殊人群,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却被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拒之门外。农民工住房难、住房条件差问题凸显,严重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工住房现状及需求的调查与实证分析,认为廉租房保障制度是现阶段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剖析廉租房制度应用于农民工的制约因素,从廉租房的管理制度、供给模式、供给途径等角度提出建立健全农民工廉租房制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保障 城乡一体化 廉租房
下载PDF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视域下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 被引量:24
13
作者 宋昱 邹玉玲 +1 位作者 仇飞云 陈林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是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根本性战略。在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努力引导和促进"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体育"...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是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根本性战略。在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努力引导和促进"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既是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中间地带,又是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的概念辨析与价值判断出发,探讨了二者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与误区,分析了二者与城市体育发展的关联与互动,思考并重新提出了"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在实践中与城市体育的统筹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体育 农民工体育 统筹 城乡体育
下载PDF
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被引量:7
14
作者 代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6,共6页
来自俄国的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内在联系,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重大理论问题。乡村文学压倒城市文学,大众文学压倒精英文学,工农大众压倒知识分子,是现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重要特点,集中表达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诉求。
关键词 俄国民粹主义 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城市文学 乡村文学 工农大众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城乡二元结构与两类人生存现状之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振亚 罗敏 +3 位作者 汪阳春 董景奎 方鸿 谢华兴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5期434-439,共6页
以两类人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里的农村人(以农民工为例);另一类是农村里的城市人(以乡村教师为例),将这两类人放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研究其生存现状。通过分析发现这两类人的生存现状有相似之处,如他们都是弱势群体或处于弱势地... 以两类人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里的农村人(以农民工为例);另一类是农村里的城市人(以乡村教师为例),将这两类人放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研究其生存现状。通过分析发现这两类人的生存现状有相似之处,如他们都是弱势群体或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都遭遇着不公正的社会待遇等。造成其生存困境的体制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软化和消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工 乡村教师 生存现状 城乡经济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内卷化”现象及其城市融入问题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受相关制度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社会偏见和社会...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受相关制度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社会偏见和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极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从而影响其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社会流动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而"去内卷化"的路径应从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改革相关制度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力等方面加以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文化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 内卷化
下载PDF
中国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演化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世强 时慧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9-474,共6页
以省域为研究单元,结合东中西地区,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集中化指数指标及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1993年以来,中国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和演化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指出:乡村从业人员在各行业的集中程度不同,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 以省域为研究单元,结合东中西地区,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集中化指数指标及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1993年以来,中国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和演化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指出:乡村从业人员在各行业的集中程度不同,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从业人员集中度较高的省份多位于东部,农林牧渔业则多位于中西部;乡村工业从业人员在省域尺度的分布最不均衡且呈扩大态势,农林牧渔业则最均衡;东中西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具有路径依赖性;乡村工业从业人员所占份额一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变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近年来也表现出较强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从业人员 就业结构 空间格局 农民收入 中国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迁移范围与行为决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传江 龙颖桢 李雪 《南方人口》 CSSCI 2020年第6期66-78,共13页
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城乡统筹的关键。以农民工留城和返乡决策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卫计委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研究和比较了城乡两端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对农民工行为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 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城乡统筹的关键。以农民工留城和返乡决策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卫计委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研究和比较了城乡两端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对农民工行为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迁移范围对城乡因素的调节效应及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选择市民化依然是当前农民工群体的主流选择,城市端积极因素吸引是主要动因;(2)省内迁移能够削弱城乡两端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强乡村端积极因素的影响;(3)不同代际、职业属性和地区的农民工存在显著的影响程度差异。最后,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民工 迁移决策 迁移理论
下载PDF
农民工流动的特点及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姬便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542-545,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却在劳动就业、权利维护、生活保障等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只有弄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探究促进农民工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却在劳动就业、权利维护、生活保障等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只有弄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探究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措施,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笔者在界定农民工流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初次和再次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流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流动 特点 对策
下载PDF
农民工回乡创业契机下的新农村建设主体选择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巩前文 李瑾 孙国兴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1,18,共5页
回乡创业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优越性决定了其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最佳选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壮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规模,使新农村建设能够... 回乡创业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优越性决定了其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最佳选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壮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规模,使新农村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回乡创业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