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rare case of mon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 of the sacrum: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Xin-Xin Liu Xin Xin +1 位作者 Yu-Hong Yan Xiao-Wen M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5期1111-1118,共8页
BACKGROUND Fibrous dysplasia(FD)is a common benign intramedullary fibro-osseous lesion.Involvement of the spine is rare,with the literature including only case reports,and cases of monostotic FD(MFD)in the sacrum are ... BACKGROUND Fibrous dysplasia(FD)is a common benign intramedullary fibro-osseous lesion.Involvement of the spine is rare,with the literature including only case reports,and cases of monostotic FD(MFD)in the sacrum are extremely rare.A correct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spinal MFD is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 to select proper treatment.CASE SUMMARY We retrospectively assessed a case report of MFD in the sacrum.This patient was examin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es of spinal MFD.For our patient,the CT scan showed the lesion to be expansile,with ground glass opacity and a sclerotic rim.On MRI,the lesion showed iso-low signal intensity on T1WI and iso-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2WI.A low signal rim was found on T1WI and T2WI.Our patient was treated by posterior focal excision,decompression,bone grafting,fu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A satisfactory result was achieved,with pain disappearance.No complications had occurred at the 1-year follow up.CONCLUSION MFD is an expansile osteolytic change.Ground glass opacity and a sclerotic margin ar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The lesion often involves the vertebral body and posterior element.Knowledge of thes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FD could be helpful for diagnosis and prevent unnecessary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STOTIC sacrum Fibrous dysplasia SPINE Computed tomographic Case repor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Eosinophilic Granuloma Arising from the Sacrum: A Case Report
2
作者 Yuji Kasukawa Naohisa Miyakoshi +3 位作者 Michio Hongo Shigeru Ando Yoshinori Ishikawa Yoichi Shimad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Introduction: Osseous eosinophilic granulomas commonly occur in the skull, pelvis, vertebrae, mandible, and ribs. However, the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n the sacrum is rare. Case presentation: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 Introduction: Osseous eosinophilic granulomas commonly occur in the skull, pelvis, vertebrae, mandible, and ribs. However, the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n the sacrum is rare. Case presentation: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13-year-old Japanese boy, who presented with left low-back pain, and was diagnosed with eosinophilic granuloma arising in the sacrum.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monstrated an osteolytic lesion with interruption of the cortex, and signal intensity changes at the left sacral body and wing. Histologic examination indicated an eosinophilic granuloma. Two years after CT-guided biopsy, the tumor had spontaneously healed completely, with no residual pain.Conclusion: The present case was eosiophilic granuloma arising from the rare site of sacrum. The tumor was completely remodeled two years after biop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acrum BIOPSY
下载PDF
From the project for a Passion selon Saint Marc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anticum Sacrum: The Events Surrounding Stravinsky's Venetian Commission
3
作者 Egidio Poz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2期1053-1079,共27页
The article concerns the commission that was made by the Biennale di Venezia to Stravinsky in the 50s' which l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anticum Sacrum. The discovery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composer, th... The article concerns the commission that was made by the Biennale di Venezia to Stravinsky in the 50s' which l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anticum Sacrum. The discovery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composer, the artistic director Alessandro Piovesan and the organizers of the Venetian Festival allows to reconstruct the events that led Stravinsky to change his initial plans for a Passion selon Saint Marc in favour of a short Canticum. The objections, which concerned above all the limited size of the piece, were repeated several times by Piovesan, but were all disregarded by Stravinsky. In the light of the eight letters deposited in the Archivio Storico delle Arti Contemporanee (ASAC) of Venice (in Appendix), the circumstances bringing about Stravinsky's refusal can be fully understood. The references to recent studies by David H. Smyth, Akane Mori, and Jonathan Kramer regar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lindromic and proportional structures in the Canticum, offers further proof sustaining Stravinsky's declaration that to enlarge the piece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These events confirm the composer's unbending determination to undertake a new experimental stylistic direction already tried out in pieces like the Three Songs from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Ag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VINSKY Canticum sacrum Biennale di Venezia PA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Sac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low back and tail bone pain:A quality initiative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imaging utility
4
作者 Samantha Castillo Robert Joodi +2 位作者 L Errett Williams Parham Pezeshk Avneesh Chhabra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21年第4期110-115,共6页
As qual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become essential in clinical practice,an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of the utility of imaging orders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radiology’s value in patient care.We report ... As qual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become essential in clinical practice,an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of the utility of imaging orders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radiology’s value in patient care.We report an institut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including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utility of sacrum magnetic resonance(MR)imaging for low back pain at our institution over a four-year period and follow-up results after physician education intervention.Sacral MR imaging for low back pain and tailbone pain were only positive for major findings in 2/98(2%)cases,and no major changes in patient management related to imaging findings occurred over this period,resulting in almost$500000 cost without significant patient benefit.We distributed these results to the Family Medicine department and clinics that frequently placed this order.An approximately 83%drop in ordering rate occurred over the ensuing 3 mo follow-up period.Sacrum MR imaging for low back pain and tail bone pain has not been a cost-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 at our institution.Physician education was a useful tool in reducing overutilization of this study,with a remarkable drop in such studies after sharing these findings with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at the institution.In conclusion,sacrum MR imaging rarely elucidates the cause of low back/tail pain diagnosed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and is even less likely to result in major changes in management.The practice can be adopted in other institutions for the benefit of their patients and improve cost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ow back pain Tail bone pain Musculoskeletal imaging Quality improvement RADIOLOGY
下载PDF
骶骨形态变化对第3骶骨安全区影响的数字化分析
5
作者 张跃腾 张元智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979-983,共5页
目的量化畸形骶骨的骨性解剖结构,并通过数字化分析、测量正常及畸形成人第3骶骨横向骨性钉道存在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91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资料,男399例,女511例;年龄18~80岁,平均(40.80±... 目的量化畸形骶骨的骨性解剖结构,并通过数字化分析、测量正常及畸形成人第3骶骨横向骨性钉道存在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91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资料,男399例,女511例;年龄18~80岁,平均(40.80±13.89)岁;均进行骨盆X线和CT检查。根据骨盆解剖结构分为正常骨盆组和畸形骨盆组,并在CT扫描中进行骶髂关节螺钉通道的冠状面宽度、水平面宽度以及矢状面安全区面积的测量。结果910例志愿者中畸形骶骨389例,骶骨畸形率42.75%。S 3水平面上钉道的平均宽度,畸形组为(10.35±1.92)mm,正常组为(7.06±1.02)mm;S 3冠状面上钉道的平均宽度,畸形组为(8.17±1.74)mm,正常组为(5.57±0.82)mm;S 3矢状面安全区的平均面积,畸形组为(129.68±7.46)mm 2,正常组为(91.17±4.17)mm 2。结论S 3存在横向骨性通道的可能性和安全区面积较S 1和S 2小。但相较于正常骶骨,畸形骶骨拥有通道的可能性大,通道面积也大,可更安全地容纳骶髂横向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骶骨 骶髂横向螺钉 第3骶骨
下载PDF
腰骶椎结核单纯后路手术联合局部置管早期持续化疗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黄云飞 杨小彬 +6 位作者 李田 章雪芳 赵志刚 昌震 郝定均 贺宝荣 都金鹏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71,共7页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早期持续病灶内化疗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早期持续病灶内化疗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早期持续化疗(即术中局部置管、术后1个月内经导管向病灶内持续注入异烟肼)。所有患者腰、骶椎结核均以单节段椎体及椎间隙破坏为主;22例存在椎旁或椎管内少量脓肿,但脓肿范围局限在病变节段范围内,未发生远处流注及两侧腰大肌侵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导管注入抗结核药物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通过腰椎正侧位X线片或三维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监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116.2±15.4)min,术中出血量(320.2±103.4)m L,卧床时间(4.7±1.2)d;无大血管或神经损伤、硬脊膜破裂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ESR、CRP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VAS评分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22例术前存在神经损伤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未见结核复发,随访期间无结核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以椎体及椎间隙破坏为主、椎旁或椎管内脓肿范围局限、伴节段不稳及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腰骶椎结核,予以单纯后路手术联合局部置管早期持续病灶内化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腰椎 骶骨 清创术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化学疗法 辅助 导管 留置
下载PDF
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小丽 张元智 +2 位作者 刘亚欧 刘刚 朱小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RAS组与常规组(n=12),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ERAS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ERAS精细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和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螺钉置入位置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扫描),均达到满意程度;Matta影像评分两组相近(P>0.05)。ERAS组术后2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3 d Braden压疮评分和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围手术期管理中运用ERAS理念,疼痛缓解更加有效、压疮风险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更有利于骶骨骨折患者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可在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加速康复 骶骨 骨折 骶髂关节 机器人手术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下载PDF
正常胸腰骶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有效性验证
8
作者 李星 龙云山 +1 位作者 韦亚军 邓俊才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建立包括胸椎、腰椎及骶骨在内的正常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为生物力学研究和模拟手术提供可靠模型。方法:招募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脊柱进行CT扫描,针对其脊柱CT数据,通过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 目的:建立包括胸椎、腰椎及骶骨在内的正常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为生物力学研究和模拟手术提供可靠模型。方法:招募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脊柱进行CT扫描,针对其脊柱CT数据,通过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软件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正常人体直立状态的载荷,通过计算机运算该模型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时的活动范围(ROM),与已有的大体标本实验结果对比,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重建了包括胸椎、腰椎及骶骨在内的正常人体脊柱,并模拟了包括皮质骨、松质骨、椎间盘、关节软骨及韧带等结构的特性,基本反映了正常人体脊柱的力学特性,通过对比,该模型的ROM在尸体实验结果的ROM之内,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论:建立的正常胸腰骶脊柱模型仿真度高,可用于深入分析复杂载荷下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以及模拟手术对预估术后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有限元模型 胸椎 腰椎 骶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强 黄军荣 陈星强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65-667,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骶尾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骶尾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情况,三维重建能立体形象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范围和方向。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骶尾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骶尾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直接数字X线摄影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登发 贾红 +1 位作者 张爱莲 贾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R),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8例臀部外伤患者摄DR并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其中40例同时摄X线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R),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8例臀部外伤患者摄DR并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其中40例同时摄X线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的情况,探讨二者的质量。结果:88例中,DR图像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分别为64例、47例和29例。40例DR与X线片对比,DR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27例,周围软组织22例,骨折、脱位10例,而X线片仅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8例和骨折、脱位7例,软组织显示不满意,漏诊3例。结论:DR诊断骶尾骨外伤比X线片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X线摄影 后处理技术 交响乐 X线摄影 骶骨 尾骨 外伤
下载PDF
优化骶尾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岚 蒋震 +4 位作者 尤超尘 李勇 赵春阳 龚建平 沈钧康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曝光辐射剂量及图像后处理2种优化措施对骶尾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效体模和矩形波测试卡选取适用于临床优化的曝光条件。37例患者每例均先后使用该优化的曝光条件和设备默认的曝光条件,摄取骶尾骨... 目的:评价曝光辐射剂量及图像后处理2种优化措施对骶尾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效体模和矩形波测试卡选取适用于临床优化的曝光条件。37例患者每例均先后使用该优化的曝光条件和设备默认的曝光条件,摄取骶尾骨侧位的初级图像共74幅,比较2次曝光所测得的毫安秒值和剂量面积乘积的统计学差异。分别使用设备自带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包中的默认参数与优化参数对所有初级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最终图像共148幅。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参照欧共体标准对最终图像的影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优化曝光条件下测得的辐射剂量较默认曝光条件显著降低(P<0.01)。2种不同的曝光条件对最终图像的影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13),而2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参数则显著地影响了最终图像的影像质量(P<0.01)。结论:数字化骶尾骨侧位摄影检查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减低辐射剂量,同时依靠图像后处理软件的优化,同样能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骶尾骨 辐射剂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文华 王祁 +3 位作者 何忠明 周剑 王益民 王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对照组(24例)行常规外科切除骶骨肿瘤;试验组(32例)行术前骶骨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对照组(24例)行常规外科切除骶骨肿瘤;试验组(32例)行术前骶骨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造影显示骶骨肿瘤由多支血管供血,分别给予栓塞后在球囊阻断腹主动脉的辅助下成功切除肿瘤。试验组术中手术视野清晰,骶骨肿瘤切除时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肾缺血和肢体缺血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肿瘤切除术中的手术观野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腹主动脉 球囊 骶骨 肿瘤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类型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卫 李大森 +1 位作者 唐顺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诊断。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骶骨肿瘤351例,男174例,女177例,平均年龄44.4岁。其中脊索瘤95例,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7岁,骶尾区疼痛是主要症状(82例),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肿瘤多先累及低位骶骨(S3-S5);神经源性肿瘤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7.7岁,神经纤维瘤43例,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9例,主诉多为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36例)和无痛性包块(11例),20例患者为查体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67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S3以上神经者54例,起源于S3以下神经者3例,发生于骶前未累及骶管者10例;骨巨细胞瘤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岁,腰骶尾部不适(37例)、坐骨神经痛(21例)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多先累及上位骶骨(S1-S2);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例,包括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共24例;其他原发恶性肿瘤64例,包括软骨肉瘤17例,尤文肉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成骨肉瘤6例等。转移性骶骨肿瘤94例,男5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1岁,包括不明来源转移瘤23例,肺癌转移13例,肾癌转移12例,大肠癌转移10例等。结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和骨巨细胞瘤是骶骨常见的三大肿瘤,占骶骨原发肿瘤的2/3。对于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的患者,应警惕骶骨肿瘤的可能。根据患者年龄、病灶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可以作出相对正确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类型 诊断
下载PDF
骶后孔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世安 陈祖瑞 吕炳强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骶后孔位置的研究,进一步解决在针炙临床中对八穴定位不准的问题。方法:用游标卡尺对骶后孔的纵、横径及骶后孔间径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测算出100例骶骨(男性54例,女性46例)骶后孔纵、横径和骶后孔中心... 目的:通过对骶后孔位置的研究,进一步解决在针炙临床中对八穴定位不准的问题。方法:用游标卡尺对骶后孔的纵、横径及骶后孔间径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测算出100例骶骨(男性54例,女性46例)骶后孔纵、横径和骶后孔中心距后正中线间横径及骶后孔中心间纵径的数值。并结合这些数值,提出比较准确的八穴的定位方法。结论:骶后孔中心距后正中线间横径及骶后孔中心间纵径对八穴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骶尾椎和腰椎骶化变异对八穴取穴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后孔 八■穴 骶尾椎 腰椎骶化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分区与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郭卫 汤小东 +1 位作者 杨毅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区;累及到腰椎定义为Ⅲ区;上位骶椎以椎管中心为界分为前(a)、侧(b)、后(c)三区。肿瘤位于Ⅰa区12例,Ⅰab区22例,Ⅰc区4例,Ⅰabc区28例,Ⅰabbc区9例,ⅠaⅡ区7例,ⅠabⅡ区10例,ⅠabcⅡ区51例,ⅠabbcⅡ区53例,ⅠabcⅢ区5例,ⅠabbcⅢ区3例,ⅠabcⅡⅢ区7例,ⅠabbcⅡⅢ区10例,单纯Ⅱ区30例。单纯累及Ⅱ区的肿瘤均行广泛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良性肿瘤均行刮除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恶性肿瘤行边缘性切除或广泛切除;同时累及Ⅰ、Ⅱ区的肿瘤采取广泛切除肿瘤的Ⅱ区部分,切、刮除肿瘤的Ⅰ区部分。结果: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即有创面严重感染,肿瘤突于皮肤外,术后死于重度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9例需手术清创、引流、二期闭合伤口;7例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大,行局部皮瓣转移;25例(10%)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3例出现直肠瘘,经直肠造瘘后愈合。随访9个月-8年,42例转移瘤患者转入他科继续治疗,209例原发肿瘤患者失访31例,死亡34例,复发51例,无瘤存活93例。结论: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即使切除范围要达到S1水平,单纯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分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脊柱通用钉棒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颉强 王臻 +3 位作者 王岭 郭征 刘继中 戴先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脊柱通用系统 (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采用 USS钉棒系统 ,临床应用于 9例骶骨肿瘤。切除骶骨肿瘤 ,在脊髓减压范围的上一椎弓根(L3或 L4 或 L5)按常规方法... 目的 探讨采用脊柱通用系统 (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采用 USS钉棒系统 ,临床应用于 9例骶骨肿瘤。切除骶骨肿瘤 ,在脊髓减压范围的上一椎弓根(L3或 L4 或 L5)按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 ,将远端螺钉固定于髂骨翼部 ,置金属棒 ,植骨及安放横向连接器。 结果 术后 9例经 7~ 17个月随访 ,MRI检查无 1例肿瘤复发。术前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 ,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 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 (L5下沉 )。 结论 采用 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手术方法简便 ,创伤小 ,并发症少 ,且固定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通用钉棒系统 骶骨肿瘤 骶骨肿瘤切除术 脊柱重建 腰骶关节稳定性 适应证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应力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佟大可 蔡郑东 +2 位作者 吴建国 许硕贵 纪方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应力分析。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正常骨盆模型和模拟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模型,并根据坐位承重情况,对比研究相关应力分布。结果成功建立正常骨盆模型和模拟骶... 目的研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应力分析。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正常骨盆模型和模拟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模型,并根据坐位承重情况,对比研究相关应力分布。结果成功建立正常骨盆模型和模拟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模型,并对其在坐位时承重情况进行加载分析,证明:(1) 完整骨盆受到外力后,力的传导沿腰椎→骶骨→双侧骶髂关节面→髂骨→坐骨支的传导途径,力的分布比较分散, 相应节点上受到的压强平均,最高压强局限;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盆模型在受到外力后,由于丧失了大部分的骶骨,使得力的传导受限。(2)去掉骶骨后,骶髂关节周围和坐骨支处的节点受到的压强超过完整骨盆,即骨盆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骨盆完整性的改变。结论建立骶骨肿瘤切除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与完整骨盆模型对比,说明其稳定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生物力学 模型 生物学 有限元
下载PDF
骶骨棒微创小切口治疗骶骨纵行骨折 被引量:18
18
作者 黄涛 周东生 +1 位作者 吕荷荣 王鲁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行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形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其中6例行骨盆前环固定,7例有骶丛损伤。[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 [目的]探讨应用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行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形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其中6例行骨盆前环固定,7例有骶丛损伤。[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4min。术后住院时间8-20d,平均11d。12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0例,轻度疼痛2例;7例骶丛损伤者,6例完全恢复。[结论]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纵行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棒 骶骨 微创
下载PDF
骶骨骨折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玉红 杜心如 +5 位作者 徐小青 王天成 仇恒志 孔祥玉 万荣 安永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骶骨每条横线中点距左右骶骨翼水平距离无显著差异,骶前孔、骶后孔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引起骶前孔变形、变小,侧块压缩性骨折骨折侧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水平距离较正常侧明显变小,位置越高两侧差异越大。骶后孔、骶管变形、变小在骶骨骨折标本不明显。结论:骶骨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时骶骨失去对称性,骶前孔变形、变小是造成骶神经损伤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骶前孔的变化,检查骶神经功能,应将扩大骶前孔进行骶神经减压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解剖学
下载PDF
皮下跟腱切断术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志刚 蔡海清 +5 位作者 陈博昌 李玉婵 徐蕴岚 杨杰 葛翼华 冯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介绍皮下跟腱切断术的手术指征、方法,阐明皮下跟腱切断术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重要性。[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36例,男196例,女40例,共330足,年龄3 d^13个月... [目的]介绍皮下跟腱切断术的手术指征、方法,阐明皮下跟腱切断术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重要性。[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36例,男196例,女40例,共330足,年龄3 d^13个月。选择连续矫形石膏后,足不能背屈>15°,不能保持外展70°位置的病例为施行皮下跟腱切断术指征。308足具备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22足未行皮下跟腱切断术而直接佩戴矫形支具。[结果]佩戴支具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期2.1年,随访率97.88%。所有行手术的跟腱无1例不连接,外观连续,扪之有弹性,已行走者步态正常,跟腱有力。随访中,未手术组4足出现马蹄复发,行皮下跟腱切断术;手术组31足出现不同程度的马蹄,内收畸形复发,再行皮下或切开跟腱延长术及肌腱转移术。所有接受手术者无1例出现“摇椅足”畸形。[结论]皮下跟腱切断术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完全矫正马蹄畸形的关键,它对于恢复跟骨的解剖位置,维持足正常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仔细操作,正确配合矫形石膏和外展支具使用,有助于取得Ponseti方法治疗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PONSETI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