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梧桐的象征意蕴考论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克诚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3-69,共7页
梧桐作为文学中的意象 ,文化中的事象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蕴 ,是既定的话语工具。
关键词 梧桐 情操 资质 秋愁 乡思 爱情 相思
下载PDF
唐诗对宋玉之接受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祁国宏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35-39,共5页
唐人诗作中多咏叹宋玉及引用化用其辞赋之作,通过对唐诗中提及宋玉之诗作数量、诗人群体及采用宋玉辞赋时所踏袭之语汇诸端的分析,可看出唐人在诗歌创作方面对宋玉的接受情况,进而揭示“高唐神女”用典系列在唐诗中的嗣响与发展,细绎“... 唐人诗作中多咏叹宋玉及引用化用其辞赋之作,通过对唐诗中提及宋玉之诗作数量、诗人群体及采用宋玉辞赋时所踏袭之语汇诸端的分析,可看出唐人在诗歌创作方面对宋玉的接受情况,进而揭示“高唐神女”用典系列在唐诗中的嗣响与发展,细绎“穷士悲秋”主题为唐代诗人接受的原因和接受的方式,从而解析此主题在唐人诗歌创作实践中与创作主体生命体验的相互渗透、融合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辞赋 高唐神女 悲秋主题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悲秋诗词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史荣丽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悲秋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悲秋诗词承载了重大而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文学母题是与文人的心境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从宇宙情怀、人世沧桑之感、个人身世之感、离情别绪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悲秋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悲秋诗词承载了重大而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文学母题是与文人的心境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从宇宙情怀、人世沧桑之感、个人身世之感、离情别绪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及其诗词中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秋 宇宙情怀 人世沧桑 个人身世 离别情绪
下载PDF
《山居秋暝》中不该被轻视的“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浩刚 《新余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对于《山居秋暝》,一般认为“山居”是重点,而“秋”则无关宏旨。其实从全篇的内容和诗人的立意用心看,“秋”的重要性远在“山居”之上。发现秋之美,颠覆悲秋的文学传统是“诗佛”王维谋篇命意的关键所在。诗人描写和抒发的重点是山居... 对于《山居秋暝》,一般认为“山居”是重点,而“秋”则无关宏旨。其实从全篇的内容和诗人的立意用心看,“秋”的重要性远在“山居”之上。发现秋之美,颠覆悲秋的文学传统是“诗佛”王维谋篇命意的关键所在。诗人描写和抒发的重点是山居生活中的秋之美、秋之乐,而非泛泛的山居生活。王维颠覆悲秋传统的创新思维源于自身养之有素的空静心态。王维抒写秋之乐的诗篇甚多,其后的追随者亦众,从而在悲秋之外,另外开创了乐秋的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居秋暝》 悲秋 乐秋 空静 创新思维
下载PDF
《韩国文集丛刊》中悲秋赋探析
5
作者 王若明 赵玉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三大时间悲情模式中,悲秋是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主题,并在韩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韩国文集丛刊》中的悲秋赋进一步拓展了悲秋在文学上的演绎,文化上的异质使悲秋这一主题在异国的文学中开出了璀璨的花朵。
关键词 《韩国文集丛刊》 悲秋赋 探析
下载PDF
郁达夫悲秋心理背景下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2
6
作者 肖震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文化乡愁是一种带有偏执性倾向的文化心理情感范型。郁达夫散文笔下故都的秋天传达了作家悲秋心理背景下的文化乡愁。悲秋是郁达夫文化乡愁的心理表征,它来自于作家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体认和对文化传统的深深眷恋,折射出郁达夫对理想主义... 文化乡愁是一种带有偏执性倾向的文化心理情感范型。郁达夫散文笔下故都的秋天传达了作家悲秋心理背景下的文化乡愁。悲秋是郁达夫文化乡愁的心理表征,它来自于作家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体认和对文化传统的深深眷恋,折射出郁达夫对理想主义与浪漫精神的执著守望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迭夫 散文 悲秋 文化心理
下载PDF
论子弟书《黛玉悲秋》的价值以及在《红楼梦》早期传播中的意义
7
作者 张文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8,共4页
子弟书《黛玉悲秋》既是现存《红楼梦》曲艺改编最早的作品,也是《红楼梦》子弟书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其对传统雅文学中"春恨秋悲"主题深沉骚雅的抒发,既是黛玉的,也是文人的。它既是《红楼梦》大众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 子弟书《黛玉悲秋》既是现存《红楼梦》曲艺改编最早的作品,也是《红楼梦》子弟书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其对传统雅文学中"春恨秋悲"主题深沉骚雅的抒发,既是黛玉的,也是文人的。它既是《红楼梦》大众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真切地反映出《红楼梦》刊刻之初文人对其的审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玉悲秋 子弟书 红楼梦
下载PDF
试析唐代感伤诗的生命意识
8
作者 方晓枫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唐代许多伤春、悲秋、哀冬和凄婉爱情的感伤诗,虽伤怀深挚,但大都和同时代发扬踔厉的豪迈诗篇一样,闪烁着生机、希望和珍爱生命的光芒。透过重重云雾般的感伤之情,细细品味千年前涌动在这些诗篇中的生命意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其强劲的... 唐代许多伤春、悲秋、哀冬和凄婉爱情的感伤诗,虽伤怀深挚,但大都和同时代发扬踔厉的豪迈诗篇一样,闪烁着生机、希望和珍爱生命的光芒。透过重重云雾般的感伤之情,细细品味千年前涌动在这些诗篇中的生命意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其强劲的生命力量和蓬勃的进取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伤春 悲秋 哀冬 爱情 生命意识
下载PDF
浅析宋词中的“伤春”与“悲秋”
9
作者 程水龙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5-96,共2页
宋代的文人命运因受到悲剧时代的制约,他们的心态也普遍具有忧伤的色彩。“伤春”的词作大多出自多情、失意的女性之手,主要表现词人感情世界中的“柔性”一面,也体现出词为艳科的特色。“悲秋”词作中,一般都凝注了比较宽广的人生感慨... 宋代的文人命运因受到悲剧时代的制约,他们的心态也普遍具有忧伤的色彩。“伤春”的词作大多出自多情、失意的女性之手,主要表现词人感情世界中的“柔性”一面,也体现出词为艳科的特色。“悲秋”词作中,一般都凝注了比较宽广的人生感慨。这与那个时代造成他们“病态”的心理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伤春” “悲秋”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与季节——从悲秋主题的继承和变异谈起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立 李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9-95,共7页
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对秋这一季节的表现 ,可以追寻其在表现现代作家生命情怀中所展示的多重意义 ,并且可寻究对于悲秋生命意识的表现之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点 :其一 ,现代作家有着比古代文人更多、更丰富的对于秋天的感受 ;其二 ,现代作... 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对秋这一季节的表现 ,可以追寻其在表现现代作家生命情怀中所展示的多重意义 ,并且可寻究对于悲秋生命意识的表现之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点 :其一 ,现代作家有着比古代文人更多、更丰富的对于秋天的感受 ;其二 ,现代作家超越了古人感秋悲己的个别性而忧国忧民 ;其三 ,现代作家从物我的类化联想到超越积习的多元思维 ;其四 ,现代作家由悲秋自然质的片面否定 ,转向对于其社会质的强调肯定。现代作家在悲秋传统主题的文学表现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生命意识 季节 悲秋主题 创新
下载PDF
人生失路 行将何之——阮籍《咏怀诗》八十与屈原《悲回风》之比较
11
作者 史国强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1-94,共4页
阮籍《咏怀诗》第八十首和《悲回风》一样,是诗人的绝命诗。其从诗歌营造的肃杀悲凉的意境氛围、诗人对时间意识的自觉和生命价值的探寻及卓而不群、风神潇洒的“佳人”形象三个方面袭取屈原《悲回风》旨意,表达诗人人生失路、不知行将... 阮籍《咏怀诗》第八十首和《悲回风》一样,是诗人的绝命诗。其从诗歌营造的肃杀悲凉的意境氛围、诗人对时间意识的自觉和生命价值的探寻及卓而不群、风神潇洒的“佳人”形象三个方面袭取屈原《悲回风》旨意,表达诗人人生失路、不知行将何之的惶惧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八十 屈原 《悲回风》 比较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叹逝主题
12
作者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4-88,共5页
与西方文学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学具有明显的重情倾向。但由于受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态和生命体验方式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在无形之中被导入了一种以悲情为主的局面,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抒写悲情的文学主题———叹逝。大... 与西方文学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学具有明显的重情倾向。但由于受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态和生命体验方式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在无形之中被导入了一种以悲情为主的局面,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抒写悲情的文学主题———叹逝。大致说来,它又可分为悲秋、闺怨、功业与身世之叹,以及怀古伤今等四种不同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叹逝主题 悲秋 闺怨 功业与身世之叹 怀古伤令
下载PDF
伤春悲秋烛照下的两性思维——浅谈温庭筠、李煜词中的儿女情与风云气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丛丛 王建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9-22,共4页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伤春悲秋"是反复咏叹又写不尽的主题,而在词的王国里,伤春与悲秋又各偏爱不同的抒情主体,他们诉说着不同的景情关系,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形成不同的情感内涵,打造出别样的悲剧性,通过这些我们能品味出温庭...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伤春悲秋"是反复咏叹又写不尽的主题,而在词的王国里,伤春与悲秋又各偏爱不同的抒情主体,他们诉说着不同的景情关系,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形成不同的情感内涵,打造出别样的悲剧性,通过这些我们能品味出温庭筠词和李煜词中不同比重的儿女情与风云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春 悲秋 温词 李词 女性 男性
下载PDF
宋玉《九辩》之悲秋意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翠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结,悲秋意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意象。究其源头,在《诗经》、《离骚》等作品中已见端倪。真正开始大量使用悲秋意象始于宋玉的《九辩》,一系列动植物、山川、地理、天文都被赋予了情感的内涵,特别是秋天...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结,悲秋意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意象。究其源头,在《诗经》、《离骚》等作品中已见端倪。真正开始大量使用悲秋意象始于宋玉的《九辩》,一系列动植物、山川、地理、天文都被赋予了情感的内涵,特别是秋天衰飒的景物成为文人表达失志、感伤等人生悲情的重要载体。从表达意象上来看,宋玉的《九辩》开创了文人悲秋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九辩 悲秋意象
下载PDF
万般愁绪 更与谁人说——李博禅琵琶协奏《晚秋》音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扬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琵琶协奏曲《晚秋》以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为题,借深秋之景诉悲苦之情,作曲家充分利用琵琶自身特点,使得乐器与创作融为一体,将深秋的满目萧瑟与作曲家的满心愁苦、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作品中音乐材料重复与留白的创作技法、一波... 琵琶协奏曲《晚秋》以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为题,借深秋之景诉悲苦之情,作曲家充分利用琵琶自身特点,使得乐器与创作融为一体,将深秋的满目萧瑟与作曲家的满心愁苦、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作品中音乐材料重复与留白的创作技法、一波三折的音乐结构及其隐喻式的情感表达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探究了作品中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传统民族器乐演奏的完美结合,人文精神以及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协奏 晚秋 悲情 音乐分析
下载PDF
宇宙图式与生命悲感——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阐释
16
作者 瞿明刚 周婷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欧阳修的《秋声赋》成为悲秋文学之典范,基于其背后巨大的文化内涵——由阴阳五行学说建构而成的宇宙图式思维模式。欧阳修借助这个传统思维方式为自己的悲秋心理做了理性而客观的解释,从而使《秋声赋》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生... 欧阳修的《秋声赋》成为悲秋文学之典范,基于其背后巨大的文化内涵——由阴阳五行学说建构而成的宇宙图式思维模式。欧阳修借助这个传统思维方式为自己的悲秋心理做了理性而客观的解释,从而使《秋声赋》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生命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图式 生命悲感 阴阳五行 悲秋文学
下载PDF
论柳永的“宋玉情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煌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39-42,共4页
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而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都是战国时代宋玉所奠定,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柳永由于... 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而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都是战国时代宋玉所奠定,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柳永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宋玉 羁旅行役词 歌妓词 悲秋 云雨
下载PDF
从“春女善怀”到“秋士易感”——论柳永对宋玉《九辩》的接受
18
作者 李青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柳永由于在气质、际遇上与宋玉的遇合,在创作中大量地接受宋玉《九辩》及其它作品,将"悲秋"意象用于词体,把词自《花间》以来的"春女善怀"主题带向了"秋士易感"的题材,扩展了词境;也因为他自身在艺术气... 柳永由于在气质、际遇上与宋玉的遇合,在创作中大量地接受宋玉《九辩》及其它作品,将"悲秋"意象用于词体,把词自《花间》以来的"春女善怀"主题带向了"秋士易感"的题材,扩展了词境;也因为他自身在艺术气质上与宋玉的契合,在艺术手法上也从宋玉赋中汲取了种种变化,并大量用于慢词长调的创作之中,扩大了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九辩》 柳永 悲秋
下载PDF
试论《九辩》的悲秋主题
19
作者 汤树德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楚辞名篇《九辩》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情景交融的意境展示情怀。这就使抽象的主观感情,附丽于主宰着形象的客观景物,从而大大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抒情效果,进而表现悲秋主题... 楚辞名篇《九辩》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情景交融的意境展示情怀。这就使抽象的主观感情,附丽于主宰着形象的客观景物,从而大大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抒情效果,进而表现悲秋主题,并将悲秋主题贯穿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九辩》 宋玉 悲秋主题 典范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悲秋”现象探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瑜娜 《成才之路》 2020年第26期46-47,共2页
“悲秋”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数量甚多,它借秋景写悲愁,以悲情染秋景,达到物我两接、情景交融,艺术水准甚高。文章从“悲秋”题材古典诗词的特点入手,从特定物象对人的影响和特定时局下发泄情感的特有方式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 “悲秋”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数量甚多,它借秋景写悲愁,以悲情染秋景,达到物我两接、情景交融,艺术水准甚高。文章从“悲秋”题材古典诗词的特点入手,从特定物象对人的影响和特定时局下发泄情感的特有方式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悲秋”现象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悲秋”题材 意象特征 触景生情 借物达意 情感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