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华落尽是流俗 暗中求明皆众生——评马华作家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
1
作者 吴昊 朱慧珍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流俗地》是黎紫书为马来西亚苍生刻画的一幅“长卷浮世绘”,也是她为那些在现代化进程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和求索的匹夫匹妇谱写的一曲生命悲歌。她以马华各族群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景观、民间信仰镜像和现代化生存体验为支点,对市井红尘里... 《流俗地》是黎紫书为马来西亚苍生刻画的一幅“长卷浮世绘”,也是她为那些在现代化进程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和求索的匹夫匹妇谱写的一曲生命悲歌。她以马华各族群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景观、民间信仰镜像和现代化生存体验为支点,对市井红尘里千回百转的世道人情进行展览和呈现,不仅架构起了一部柳暗花明的生命传奇,还涂抹出了一场回望过去的悲悼仪式。《流俗地》的问世,标志着黎紫书的创作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使其回归自我的“本土诗学”得到了成功实践。在这部小说中,黎紫书以得天独厚的马华在地经验、苦心经营的艺术技巧和孜孜以求的文学创作精神照亮了自己的野生小说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民间性 生命悲歌 现代化进程 回归自我
下载PDF
《月牙儿》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3,共6页
通过辨析《月牙儿》文本的叙事特征,笔者认为《月牙儿》的主题是抒发自我生命悲感,而非控诉社会黑暗。文章由此进一步分析抒发生命悲感主题对母亲形象塑造的影响,分析叙述者“我”的自我封闭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 《月牙儿》 苦难意识 生命悲感主题 母亲形象
下载PDF
关于政府成本理论与政府成本研究中的问题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翔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72-79,共8页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在合理界定政府成本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政府成本理论,并分析当前政府成本领域研究中存在的诸如概念模糊、研究理念相对陈旧、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单一等问题。将突破传统地把行政管理建立在单一的...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在合理界定政府成本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政府成本理论,并分析当前政府成本领域研究中存在的诸如概念模糊、研究理念相对陈旧、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单一等问题。将突破传统地把行政管理建立在单一的政治学范畴,进一步拓宽到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在内的研究领域,并取得在政府决策、和谐社会建立、提升政治文明以及在同等资源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改善公众福利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成本 政府成本研究 存在问题
下载PDF
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 被引量:4
4
作者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8-99,共2页
作为晚唐党争的牺牲品 ,李商隐的诗歌善于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吟咏 ,深刻表现知识分子末世的苦闷与彷徨、忧愤与哀痛。充溢诗人心灵和诗歌中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哀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李商隐 悲剧人生 诗歌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代女词人所展示的女性情感世界 被引量:4
5
作者 魏秀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9-111,共3页
李清照作为一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李清照用优美的词句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构成... 李清照作为一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李清照用优美的词句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宏篇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情感 青春活力 生活情趣 悲绪愁思
下载PDF
基于移动APP的冥想练习改善肺癌病人预感性悲伤的效果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丹丹 郑蔚 +3 位作者 史艳萍 张韦 王丹丹 康婷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767-277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冥想练习对肺癌病人预感性悲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肺癌化疗病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移动APP的冥想练习...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冥想练习对肺癌病人预感性悲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肺癌化疗病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移动APP的冥想练习,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分别应用中文版预感性悲伤量表及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对两组病人的悲伤情绪、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在干预和时间共同作用下,两组病人自我意识、疾病调整、悲伤、愤怒各维度得分及预感性悲伤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APP冥想干预可有效减轻肺癌病人的悲伤情绪,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预感性悲伤 冥想 APP 互联网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文学世界中的人生悲情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春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8-53,共6页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有着源于自身、自然、社会和传统等方面制约和限定的许多迷惑、烦恼、忧伤、悲哀和愁苦等。文学关注和书写人从蛮荒时代到文明世界所遭逢的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生命本身的有限与渺小,充溢着浓烈的悲情意味和深刻...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有着源于自身、自然、社会和传统等方面制约和限定的许多迷惑、烦恼、忧伤、悲哀和愁苦等。文学关注和书写人从蛮荒时代到文明世界所遭逢的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生命本身的有限与渺小,充溢着浓烈的悲情意味和深刻的历史意识。对有期而无常的生命的悲叹,矛盾缠绕纠结中人起落沉浮的苦痛,是文学世界中人生悲情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人生 悲情
下载PDF
66例社交恐惧症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苏程 黄钢 胡连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社交恐惧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社交恐惧儿童和正常儿童主观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对照分析。结果社交恐惧儿童认知成份、情感成份以及总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223、-4.846、-8.335,均P<0.... 目的研究社交恐惧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社交恐惧儿童和正常儿童主观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对照分析。结果社交恐惧儿童认知成份、情感成份以及总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223、-4.846、-8.335,均P<0.01)。社交恐惧儿童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与正常儿童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090,P<0.05;t=-3.654,P<0.01;t=-2.370,P<0.05;t=-4.413,P<0.01;t=-4.741,P<0.01;t=-3.343,P<0.01;t=-2.834,P<0.01)。结论社交恐惧儿童生活质量较差,应引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交恐惧 情绪障碍 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下载PDF
唐君毅论超越人生之哀乐相生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仁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1,共7页
唐君毅认为,人的生命不能只停留在现实的俗情世界,而必须超越到形上的价值世界以求恒定之真美善神圣。价值世界既是超验的,又与现实世界相关涉。人在超越到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会有“天才之路”和“圣贤之路”,充满艰难和痛苦。人生的真... 唐君毅认为,人的生命不能只停留在现实的俗情世界,而必须超越到形上的价值世界以求恒定之真美善神圣。价值世界既是超验的,又与现实世界相关涉。人在超越到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会有“天才之路”和“圣贤之路”,充满艰难和痛苦。人生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只能在哀乐相生的情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超越人生 圣贤之路 哀乐相生
下载PDF
郑板桥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积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23,共17页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不仅有"三绝诗书画",且有完美系统的美学思想。对生活与创作、传统与创新、意与境、美与丑、雅与俗、艺品与人品、画内功与画外功等美学命题,都有自己的体会。特别是他的"眼中之竹"...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不仅有"三绝诗书画",且有完美系统的美学思想。对生活与创作、传统与创新、意与境、美与丑、雅与俗、艺品与人品、画内功与画外功等美学命题,都有自己的体会。特别是他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的"和"手中之竹"三段论,精辟而深刻地论述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和内在规律,对今天的审美创造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艺术创作 造物 胸无成竹 维新特立 意境 劳人 美学思想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古代悲感文化略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明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中国古代不少杰出文人认为悲感是文学魅力的最高境界。《周易》、《诗经》和《楚辞》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主源。空间悲感、时间悲感和生命悲感则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类型。"登高"和"望月"构成了空间悲感的重要主... 中国古代不少杰出文人认为悲感是文学魅力的最高境界。《周易》、《诗经》和《楚辞》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主源。空间悲感、时间悲感和生命悲感则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类型。"登高"和"望月"构成了空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春恨"、"秋悲"、"暮愁"和"夜怨"构成了时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悼亡"、"忧生"、"嗟贫"、"黍离"、"迟暮"构成了生命悲感的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感文化 空间悲感 时间悲感 生命悲感
下载PDF
孤独个体的生命悲歌——论现代西方生存哲学的研究视域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荣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现代西方人文主义者的生存哲学 ,以非理性主义和非人道主义打破传统人学的诠释模式 ,大都主张用一种个体生命的眼光来审视现实人生的被抛于世、限入沉沦以及奋力挣扎而又终归虚无的生存性状 ,并且诉诸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神秘直觉 ,表征... 现代西方人文主义者的生存哲学 ,以非理性主义和非人道主义打破传统人学的诠释模式 ,大都主张用一种个体生命的眼光来审视现实人生的被抛于世、限入沉沦以及奋力挣扎而又终归虚无的生存性状 ,并且诉诸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神秘直觉 ,表征了在西方异化社会挤压下孤独个体的荒诞情怀及其终极性的悲剧宿命。这一曲曲生命悲歌 ,为当代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探究人的生存命义及其生命律动 ,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 人文主义 生存哲学 生命悲歌 生存命义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中国古代文人用情态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蕴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4-67,共4页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抒情诗史上第一次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完整实践。《十九首》用情既不言政治教化 ,又不歌功颂德 ,而是言一己之情 ,表现出与前代截然不同的用情态度。其“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也直接影...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抒情诗史上第一次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完整实践。《十九首》用情既不言政治教化 ,又不歌功颂德 ,而是言一己之情 ,表现出与前代截然不同的用情态度。其“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后世中下层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温柔敦厚 小我私情 生命悲情
下载PDF
日本家饰的色调及其生命意识
14
作者 吴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44-46,79,共4页
日本家饰的灰暗色调不仅是现代日本人关于生命的悲冥意识的体现,而且也是向死而在的生命强力的写照。生命强力的最高之"在"是"荣誉",因为死亡伴随着我们,所以生命必须以最高的自我价值实现来与死亡构成对抗。家饰... 日本家饰的灰暗色调不仅是现代日本人关于生命的悲冥意识的体现,而且也是向死而在的生命强力的写照。生命强力的最高之"在"是"荣誉",因为死亡伴随着我们,所以生命必须以最高的自我价值实现来与死亡构成对抗。家饰品的精巧、日本电器的卓越、武士的自杀,均是生命力的最高体现方式。与之比较,中国人的生命观存在诸多需要自我反醒和自我改造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调 生命 悲冥 荣誉
下载PDF
论张爱玲散文中的生命况味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2-104,127,共4页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怀着对生命的惊奇,建立了可喜的声色世界,同时在这个形式世界里又并置了悲凉虚无的人生内蕴,形式与意义彼此消解的矛盾促使她的散文呈现一种独特的游离的人生景象。
关键词 生命 声色世界 悲凉虚无 游离
下载PDF
扬雄投阁的文化美学与生命悲情
16
作者 孙少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0,共6页
西汉扬雄"投阁",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悲情的诗意阐释,具有一定的文化美学意义。然而,其自戕绝非仅仅是对新莽时期严峻政治形势的恐惧所致,而且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与生命悲情意识。扬雄"投阁"背后的生... 西汉扬雄"投阁",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悲情的诗意阐释,具有一定的文化美学意义。然而,其自戕绝非仅仅是对新莽时期严峻政治形势的恐惧所致,而且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与生命悲情意识。扬雄"投阁"背后的生命悲情与人生态度,对两汉之际的桓谭、王充影响不小,而这也是东汉"疾虚妄"学风形成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投阁 文化美学 生命悲情
下载PDF
入世还是归隐——从生命的视域看周敦颐诗歌中的困境
17
作者 董甲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2-86,共5页
周敦颐在诗歌中显露了他的两难之境。他一方面在现世积极进取,安顿众民的生命,虽然做出许多惊世之事,却受到诸多限制,并因现世的名利追求让他深感失望,透露了一位儒士的生命悲情;另一方面逃离现世,放下世俗的烦恼,回归自然,游山玩水,观... 周敦颐在诗歌中显露了他的两难之境。他一方面在现世积极进取,安顿众民的生命,虽然做出许多惊世之事,却受到诸多限制,并因现世的名利追求让他深感失望,透露了一位儒士的生命悲情;另一方面逃离现世,放下世俗的烦恼,回归自然,游山玩水,观赏道教圣地,多次显露归隐之意,追求个体的生命解脱。他一直在入世与归隐之间纠结,并用诗歌抒发个体生命的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自然 归隐 生命悲情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中的悲情意蕴与生命觉醒
18
作者 赵竹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0-64,共5页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下层文人集体创作的文人五言诗,其内容多呈现出浓重的悲情意蕴,使诗歌形成一种悲凉、哀怨的艺术风格。实际上,古诗中这种悲情的意蕴正是汉末知识分子生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环境,士人失去了进...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下层文人集体创作的文人五言诗,其内容多呈现出浓重的悲情意蕴,使诗歌形成一种悲凉、哀怨的艺术风格。实际上,古诗中这种悲情的意蕴正是汉末知识分子生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环境,士人失去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传统的儒家价值体系逐渐淡化,士人开始对生命发出追问和思考,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无论对于文学的个性化还是思想解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士人 悲情意蕴 生命觉醒
下载PDF
苍凉与悲哀的生命启示——张爱玲文化心态初探
19
作者 邢燕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本文从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入手 ,指出她作品中透视出的独特的文化心态 :“苍凉”与“悲哀”的“人生启示” ,通过分析其后期作品《十八春》、《小艾》的艺术缺陷 ,进一步说明张爱玲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的稳固性 。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化心态 艺术价值 爱情 婚姻 现代文学
下载PDF
香港的他者——论徐訏后期创作中的悲凉生命体验訏
20
作者 李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42-45,共4页
徐訏是我国新文学史上创作成就非常突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在前后两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以徐前期创作为参照,重点研究他在后期创作中作为香港的"他者"身份所呈现出来的悲凉生命体验。
关键词 徐訏 后期创作 他者 悲凉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