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潇林
郑茂平
石欣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悲伤音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采用音乐审美范式和音乐福流体验后测任务,探索大学生聆听中国传统悲伤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心理机制,对于揭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悲伤音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采用音乐审美范式和音乐福流体验后测任务,探索大学生聆听中国传统悲伤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心理机制,对于揭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乐享转换”受音乐喜好强度调节,基于喜好的主动聆听是构建音乐美育课程的核心指标;音乐训练可以调节悲伤音乐的审美判断、增强愉悦体验,通过必要的音乐训练提升音乐参与度是增强音乐美育效应的重要环节;熟悉度对音乐“以悲为美”的审美体验影响显著,非紧张性的“悲伤体验”可能是“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上的间接反应,重复聆听非紧张性的悲伤音乐是推进音乐美育的有效策略之一。未来,悲伤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有效导赏不仅对提升高校美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音乐
以悲为美
音乐喜好
乐享转换
美育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声无象 哀心有主——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
9
2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90,共6页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辩性很强的完整体系。嵇康在对儒家音乐美学的传统命题“声有哀乐”的批判中,把道家关于本体的“道”、“和”的思考引伸和运用到具体的、现实的音乐形式上。他以“和”论乐,指出“和”是...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辩性很强的完整体系。嵇康在对儒家音乐美学的传统命题“声有哀乐”的批判中,把道家关于本体的“道”、“和”的思考引伸和运用到具体的、现实的音乐形式上。他以“和”论乐,指出“和”是一种超越各种具体情感、局部现实及有限感官的形上本体世界,是超越了一切“偏固之音”“一致之声”的无具体声像而又有无限可能的自由的平和之境。这与玄学家的“无”是相通的。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同时,嵇康把审美本体的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已经认识到音乐与人们的生理、心理情感在形式上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触及到审美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和
无
本体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国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48-51,共4页
以“和”为美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和”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
以“和”为美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和”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和
关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嵇康的“声无哀乐”命题是不是心声二元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不是"心声二元论",是这方面研究深入时必然会关注到并且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心声关系是《声无哀乐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心声关系问题的正确把握是充分理解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关键所在。文章意在回归...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不是"心声二元论",是这方面研究深入时必然会关注到并且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心声关系是《声无哀乐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心声关系问题的正确把握是充分理解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关键所在。文章意在回归文本,重点分析《声无哀乐论》中东野主人与秦客论辩的第四难,同时也立足于全文整体的思想基础进行分析。在第四难中,嵇康其实是在"知"这一认识论层面探讨"心声"关系,而不是在"一元"或"二元"这样本原问题的层面进行探讨。故,文章从认识论层面对该文所论"心声"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从嵇康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他关于"躁静"的论述、对"声"、"乐"的区分等方面,论证"声无哀乐"命题并非是"心声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心声关系
认识论
心声二元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度间音"的游移性和扩展与延伸
5
作者
康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从广义上说任何一个调式音级当它所处的条件变化时,其音高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作为调式支柱音时,它暂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条件变化,如上升、下降,作为临时的某调色彩音或在不同情绪的演奏状态下等,它们都会有明显的音高游移性质。...
从广义上说任何一个调式音级当它所处的条件变化时,其音高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作为调式支柱音时,它暂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条件变化,如上升、下降,作为临时的某调色彩音或在不同情绪的演奏状态下等,它们都会有明显的音高游移性质。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音级因态而变的性质是作曲家在刨新和寻找音之根本属性时应该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间音
游移性
“苦音”
“欢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析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特点和传承保护
被引量:
8
6
作者
张刚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自古就能歌善舞。羌族萨朗是羌族最为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歌起舞起,有歌必舞,有舞必歌。羌族萨朗分很多种,且在音乐和舞蹈上风格迥异,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积极探讨羌族萨朗舞...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自古就能歌善舞。羌族萨朗是羌族最为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歌起舞起,有歌必舞,有舞必歌。羌族萨朗分很多种,且在音乐和舞蹈上风格迥异,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积极探讨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和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羌族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萨朗舞曲
喜事萨朗
忧事萨朗
特点
传承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嵇康的和声观
7
作者
刘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嵇康的和声观是《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他从审美客体、主体及乐音本身来探讨和声问题,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源自"自然之和",人们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运用"和比"的音乐手法创造了乐音和谐...
嵇康的和声观是《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他从审美客体、主体及乐音本身来探讨和声问题,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源自"自然之和",人们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运用"和比"的音乐手法创造了乐音和谐的组合规律,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音乐的根本在于具有平和人心的功能,音声的和谐在于音乐和人之间的相互愉悦。和谐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美善合一的"至和"与"太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自然之和
和声
平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静的人间悲曲”——华兹华斯的诗歌主题
8
作者
陈才忆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爱。他十分关注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时刻倾听着促使诗人思索、使诗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沉静的人间悲曲”,留下了一组倾注诗人深深感情的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普通百姓
人间悲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乐类型对缓解悲伤情绪的研究
9
作者
李英霞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以视频作为实验材料诱发被试悲伤情绪,再给不同组被试聆听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类型的音乐中的一类,通过自评量表法测量被试聆听音乐前后悲伤情绪的变化,进而探究音乐类型与缓解悲伤情绪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音乐能够有效缓解悲伤情...
以视频作为实验材料诱发被试悲伤情绪,再给不同组被试聆听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类型的音乐中的一类,通过自评量表法测量被试聆听音乐前后悲伤情绪的变化,进而探究音乐类型与缓解悲伤情绪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音乐能够有效缓解悲伤情绪;喜悦情绪类音乐较其他种类音乐缓解悲伤情绪效果更显著;恐惧类情绪音乐和愤怒类情绪音乐在缓解悲伤情绪效果上没有显著效果;音乐在缓解悲伤情绪上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悲伤情绪
情绪调节
心理治疗
音乐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声无哀乐论》中“和”的思想
10
作者
王小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5-98,共4页
"和"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嵇康在批判儒家音乐教化思想、继承道家音乐自由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人们运用"和比"的方式创作出了和谐的乐音组合,...
"和"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嵇康在批判儒家音乐教化思想、继承道家音乐自由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人们运用"和比"的方式创作出了和谐的乐音组合,又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和比"之音由此而生;人们在倾听和美之乐时,与之形成共鸣,内心情感便外在表现出来,同时,音乐亦在礼和乐的配合的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一定的审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美学思想
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哀怨——汉乐府民歌的主旋律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建萍
何兰玉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从游子离人、弱女弃妇、贫困百姓的悲苦命运和哀怨之歌入手,分析了经久不衰的两汉乐府民歌的魅力在于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泛而又真实地扫描了两汉时期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
两汉乐府
哀怨之歌
封建帝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
12
作者
卢鸣
江守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玄学对儒学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
嵇康
传统乐教
乐记
背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般愁绪 更与谁人说——李博禅琵琶协奏《晚秋》音乐分析
被引量:
2
13
作者
汤扬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琵琶协奏曲《晚秋》以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为题,借深秋之景诉悲苦之情,作曲家充分利用琵琶自身特点,使得乐器与创作融为一体,将深秋的满目萧瑟与作曲家的满心愁苦、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作品中音乐材料重复与留白的创作技法、一波...
琵琶协奏曲《晚秋》以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为题,借深秋之景诉悲苦之情,作曲家充分利用琵琶自身特点,使得乐器与创作融为一体,将深秋的满目萧瑟与作曲家的满心愁苦、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作品中音乐材料重复与留白的创作技法、一波三折的音乐结构及其隐喻式的情感表达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探究了作品中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传统民族器乐演奏的完美结合,人文精神以及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协奏
晚秋
悲情
音乐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8
14
作者
王丁
王超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4-1011,共8页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索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神经机制从而揭示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神经基础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音乐
情绪
继发获益
解离理论
中和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声无哀乐论》中“声”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秀岭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69-70,共2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本质上不是专门论述音乐的属性,而是通过声无哀乐这一命题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其"声"除含有音乐的意义外,还包含着自我以及与自我相融合的大自然。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代“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
被引量:
6
16
作者
宗亦耘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1-55,共5页
在汉代漫长的音乐发展实践中,音乐的审美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早期奉雅乐为宫廷唯一音乐,到后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士大夫阶层都开始接受俗乐,以致不同风格的民间俗乐开始被广泛吸收,逐渐融入雅乐。音乐风格也由雅乐整齐简朴发展到多变...
在汉代漫长的音乐发展实践中,音乐的审美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早期奉雅乐为宫廷唯一音乐,到后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士大夫阶层都开始接受俗乐,以致不同风格的民间俗乐开始被广泛吸收,逐渐融入雅乐。音乐风格也由雅乐整齐简朴发展到多变甚至能表达人的高级细微情感,由仅仅表达欢乐的情绪到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这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发展。到东汉后期,最终在音乐欣赏与创作中形成了"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音乐的功能离早期的只强调是"德化"人民的工具、以"中和"为唯一的审美标准的音乐欣赏观念越来越远。这一现象出现在汉代的音乐发展实践中,而并不表现于当时的音乐理论中,说明在汉代,音乐的发展实践超前于当时的音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雅乐
民间俗乐
以悲为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悲伤型乐器的音色建模技术研究
17
作者
尹昊喆
曹西征
+1 位作者
杜浩翠
乔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提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为基于情感的算法作曲提供音响基础。采集擅长表达悲伤情感的乐器的乐音样本,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取频谱特征,通过对乐器波形的分析计算获取包络特性,最终构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通过实验验...
提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为基于情感的算法作曲提供音响基础。采集擅长表达悲伤情感的乐器的乐音样本,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取频谱特征,通过对乐器波形的分析计算获取包络特性,最终构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由该模型产生的悲伤型音色及模型本身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与传统的录制形式相比,该方法成本低,灵活性强,对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和算法作曲的情感化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音乐
音色建模
悲伤型乐器
离散傅里叶变换
算法作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声无哀乐”与六朝“和”范畴的嬗变
18
作者
王齐
《阴山学刊》
2008年第4期30-32,98,共4页
"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重要范畴,统摄性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征。六朝时期,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命题使"和"范畴内涵和意义都有所发展。"和"范畴这一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体...
"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重要范畴,统摄性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征。六朝时期,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命题使"和"范畴内涵和意义都有所发展。"和"范畴这一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体现了特定时期艺术观念的进步以及美的自觉的发生,对六朝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声无哀乐”
音乐美学
六朝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琛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82-84,共3页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情歌剧
创作手法
蝴蝶夫人
戏剧改编
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悲而生乐”剖析民族音乐的社会性
20
作者
尚建
金士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87,共4页
'乐'是音乐的本能,'喜而兴乐'是音乐起源的常态,'悲而生乐'却掀起了音乐本能超乎艺术的人文魅力,颠覆了传统音乐审美的思维定势。在中原音乐喜悦、奢侈的文化洗礼中'悲而生乐'的民族音乐传播,以独具审...
'乐'是音乐的本能,'喜而兴乐'是音乐起源的常态,'悲而生乐'却掀起了音乐本能超乎艺术的人文魅力,颠覆了传统音乐审美的思维定势。在中原音乐喜悦、奢侈的文化洗礼中'悲而生乐'的民族音乐传播,以独具审美遐想的乐符串联民族社会。论文以'悲而生乐'的民族音乐形态为切入点,探讨民族音乐社会性的艺术承载,认为'悲而生乐'是民族音乐艺术再审美、重塑造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而生乐
民族音乐
基本蕴含
表现方式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潇林
郑茂平
石欣宇
机构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音乐家群体谱系研究”(2019YBYS149),项目负责人:郑茂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音乐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SWU1709123),项目负责人:郑茂平。
文摘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悲伤音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采用音乐审美范式和音乐福流体验后测任务,探索大学生聆听中国传统悲伤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心理机制,对于揭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乐享转换”受音乐喜好强度调节,基于喜好的主动聆听是构建音乐美育课程的核心指标;音乐训练可以调节悲伤音乐的审美判断、增强愉悦体验,通过必要的音乐训练提升音乐参与度是增强音乐美育效应的重要环节;熟悉度对音乐“以悲为美”的审美体验影响显著,非紧张性的“悲伤体验”可能是“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上的间接反应,重复聆听非紧张性的悲伤音乐是推进音乐美育的有效策略之一。未来,悲伤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有效导赏不仅对提升高校美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悲伤音乐
以悲为美
音乐喜好
乐享转换
美育效应
Keywords
sad music
beauty from
sad
ness
music
liking
hedonic shift
aestheticeducation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声无象 哀心有主——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
9
2
作者
黄毓任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90,共6页
文摘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辩性很强的完整体系。嵇康在对儒家音乐美学的传统命题“声有哀乐”的批判中,把道家关于本体的“道”、“和”的思考引伸和运用到具体的、现实的音乐形式上。他以“和”论乐,指出“和”是一种超越各种具体情感、局部现实及有限感官的形上本体世界,是超越了一切“偏固之音”“一致之声”的无具体声像而又有无限可能的自由的平和之境。这与玄学家的“无”是相通的。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同时,嵇康把审美本体的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已经认识到音乐与人们的生理、心理情感在形式上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触及到审美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和
无
本体论
Keywords
Ji Kang
Nohappiness or
sad
ness in
music
"He"(Harmony)
"Wu"
Onotlogy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国乾
机构
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48-51,共4页
文摘
以“和”为美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和”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和
关学思想
Keywords
Ji Kang
No
sad
ness in
music
harmony
aesthetical ideolog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嵇康的“声无哀乐”命题是不是心声二元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潇
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文摘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不是"心声二元论",是这方面研究深入时必然会关注到并且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心声关系是《声无哀乐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心声关系问题的正确把握是充分理解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关键所在。文章意在回归文本,重点分析《声无哀乐论》中东野主人与秦客论辩的第四难,同时也立足于全文整体的思想基础进行分析。在第四难中,嵇康其实是在"知"这一认识论层面探讨"心声"关系,而不是在"一元"或"二元"这样本原问题的层面进行探讨。故,文章从认识论层面对该文所论"心声"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从嵇康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他关于"躁静"的论述、对"声"、"乐"的区分等方面,论证"声无哀乐"命题并非是"心声二元论"。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心声关系
认识论
心声二元论
Keywords
Ji Kang
theory of "
music
without
sad
ness epistemology
mind -
music
dualism and happiness"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 and sound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度间音"的游移性和扩展与延伸
5
作者
康和
机构
深圳大学艺术系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文摘
从广义上说任何一个调式音级当它所处的条件变化时,其音高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作为调式支柱音时,它暂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条件变化,如上升、下降,作为临时的某调色彩音或在不同情绪的演奏状态下等,它们都会有明显的音高游移性质。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音级因态而变的性质是作曲家在刨新和寻找音之根本属性时应该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三度间音
游移性
“苦音”
“欢音”
Keywords
mutation
unsteadiness
sad music
bright
music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析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特点和传承保护
被引量:
8
6
作者
张刚
机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
出处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文摘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自古就能歌善舞。羌族萨朗是羌族最为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歌起舞起,有歌必舞,有舞必歌。羌族萨朗分很多种,且在音乐和舞蹈上风格迥异,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积极探讨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和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羌族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
羌族
萨朗舞曲
喜事萨朗
忧事萨朗
特点
传承保护
Keywords
Qiang nationality
Salang dance
music
Salang for happy occasion
Salang for
sad
occasion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嵇康的和声观
7
作者
刘莉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22-126,共5页
文摘
嵇康的和声观是《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他从审美客体、主体及乐音本身来探讨和声问题,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源自"自然之和",人们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运用"和比"的音乐手法创造了乐音和谐的组合规律,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音乐的根本在于具有平和人心的功能,音声的和谐在于音乐和人之间的相互愉悦。和谐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美善合一的"至和"与"太和"境界。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自然之和
和声
平和
Keywords
Ji Kang
No
sad
ness in
music
Natural Cosmos
Harmony
Serenity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静的人间悲曲”——华兹华斯的诗歌主题
8
作者
陈才忆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文摘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爱。他十分关注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时刻倾听着促使诗人思索、使诗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沉静的人间悲曲”,留下了一组倾注诗人深深感情的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普通百姓
人间悲曲
Keywords
Wordsworth
Country Folk
sad music
of Humanity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乐类型对缓解悲伤情绪的研究
9
作者
李英霞
机构
衡水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9-122,共4页
基金
全国首批家庭教育科研课题(Y20170305)。
文摘
以视频作为实验材料诱发被试悲伤情绪,再给不同组被试聆听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类型的音乐中的一类,通过自评量表法测量被试聆听音乐前后悲伤情绪的变化,进而探究音乐类型与缓解悲伤情绪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音乐能够有效缓解悲伤情绪;喜悦情绪类音乐较其他种类音乐缓解悲伤情绪效果更显著;恐惧类情绪音乐和愤怒类情绪音乐在缓解悲伤情绪效果上没有显著效果;音乐在缓解悲伤情绪上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音乐
悲伤情绪
情绪调节
心理治疗
音乐治疗学
Keywords
music
sad
ness
emotion regulation
psychotherapy
music
therapy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声无哀乐论》中“和”的思想
10
作者
王小梅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5-98,共4页
文摘
"和"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嵇康在批判儒家音乐教化思想、继承道家音乐自由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人们运用"和比"的方式创作出了和谐的乐音组合,又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和比"之音由此而生;人们在倾听和美之乐时,与之形成共鸣,内心情感便外在表现出来,同时,音乐亦在礼和乐的配合的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一定的审美作用。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美学思想
和
Keywords
Ji Kang
No
sad
ness in
music
aesthetic ideology
harmon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哀怨——汉乐府民歌的主旋律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建萍
何兰玉
机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出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文摘
从游子离人、弱女弃妇、贫困百姓的悲苦命运和哀怨之歌入手,分析了经久不衰的两汉乐府民歌的魅力在于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泛而又真实地扫描了两汉时期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
两汉乐府
哀怨之歌
封建帝制
Keywords
music
bureau of the Han dynasty
sad
song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
12
作者
卢鸣
江守义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1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玄学对儒学的背离。
关键词
声无哀乐
嵇康
传统乐教
乐记
背离
Keywords
no joy or
sad
ness in sound
JI Kang
traditional
music
education
Record of
music
departure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般愁绪 更与谁人说——李博禅琵琶协奏《晚秋》音乐分析
被引量:
2
13
作者
汤扬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基金
安徽省2020年度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jyxm069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琵琶协奏曲《晚秋》以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为题,借深秋之景诉悲苦之情,作曲家充分利用琵琶自身特点,使得乐器与创作融为一体,将深秋的满目萧瑟与作曲家的满心愁苦、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作品中音乐材料重复与留白的创作技法、一波三折的音乐结构及其隐喻式的情感表达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探究了作品中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传统民族器乐演奏的完美结合,人文精神以及创作特色。
关键词
琵琶协奏
晚秋
悲情
音乐分析
Keywords
Pipa concerto
Late Autumn
sad
ness
music
al analysis
分类号
J632.33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8
14
作者
王丁
王超
李红
机构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4-101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150)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5KCXTD009)
+1 种基金
广东省(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16KZDXM009)
深圳市2015年基础研究布局项目(34255/00001)资助
文摘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索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神经机制从而揭示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神经基础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悲伤音乐
情绪
继发获益
解离理论
中和理论
Keywords
sad music
emotion
secondary gain
dissociation theory
neutralization theory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无哀乐论》中“声”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秀岭
机构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69-70,共2页
文摘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本质上不是专门论述音乐的属性,而是通过声无哀乐这一命题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其"声"除含有音乐的意义外,还包含着自我以及与自我相融合的大自然。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Keywords
Ji Kang
music
without
sad
ness and Happiness
music
aesthetics
分类号
J60-0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代“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
被引量:
6
16
作者
宗亦耘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1-55,共5页
文摘
在汉代漫长的音乐发展实践中,音乐的审美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早期奉雅乐为宫廷唯一音乐,到后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士大夫阶层都开始接受俗乐,以致不同风格的民间俗乐开始被广泛吸收,逐渐融入雅乐。音乐风格也由雅乐整齐简朴发展到多变甚至能表达人的高级细微情感,由仅仅表达欢乐的情绪到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这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发展。到东汉后期,最终在音乐欣赏与创作中形成了"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音乐的功能离早期的只强调是"德化"人民的工具、以"中和"为唯一的审美标准的音乐欣赏观念越来越远。这一现象出现在汉代的音乐发展实践中,而并不表现于当时的音乐理论中,说明在汉代,音乐的发展实践超前于当时的音乐理论。
关键词
汉代
雅乐
民间俗乐
以悲为美
Keywords
Han dynasty
ceremonial
music
secular
music
sad
ness is beautiful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伤型乐器的音色建模技术研究
17
作者
尹昊喆
曹西征
杜浩翠
乔锟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出处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873104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No.102102210177
+1 种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No.2010A520023
河南师范大学引进博士科研启动基金No.0716~~
文摘
提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为基于情感的算法作曲提供音响基础。采集擅长表达悲伤情感的乐器的乐音样本,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取频谱特征,通过对乐器波形的分析计算获取包络特性,最终构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由该模型产生的悲伤型音色及模型本身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与传统的录制形式相比,该方法成本低,灵活性强,对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和算法作曲的情感化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音乐
音色建模
悲伤型乐器
离散傅里叶变换
算法作曲
Keywords
computer
music
timbre modeling
sad
-type instrumen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arithmetic composition
分类号
TP39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无哀乐”与六朝“和”范畴的嬗变
18
作者
王齐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08年第4期30-32,98,共4页
文摘
"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重要范畴,统摄性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征。六朝时期,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命题使"和"范畴内涵和意义都有所发展。"和"范畴这一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体现了特定时期艺术观念的进步以及美的自觉的发生,对六朝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和”
“声无哀乐”
音乐美学
六朝艺术理论
Keywords
"The Harmony Aesthetical Ideology"
"Sounds Neither
sad
nor Happy"
music
al aesthetics
Art theories of Wei and Jin Dynasty
分类号
B024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琛
机构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82-84,共3页
文摘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关键词
悲情歌剧
创作手法
蝴蝶夫人
戏剧改编
音乐
Keywords
sad
opera
creative techniques
“Madame Butterfly”
drama adaptation
music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悲而生乐”剖析民族音乐的社会性
20
作者
尚建
金士友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87,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YJA760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乐'是音乐的本能,'喜而兴乐'是音乐起源的常态,'悲而生乐'却掀起了音乐本能超乎艺术的人文魅力,颠覆了传统音乐审美的思维定势。在中原音乐喜悦、奢侈的文化洗礼中'悲而生乐'的民族音乐传播,以独具审美遐想的乐符串联民族社会。论文以'悲而生乐'的民族音乐形态为切入点,探讨民族音乐社会性的艺术承载,认为'悲而生乐'是民族音乐艺术再审美、重塑造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悲而生乐
民族音乐
基本蕴含
表现方式
Keywords
music
from
sad
ness
ethnic
music
basic implication
expression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
刘潇林
郑茂平
石欣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和声无象 哀心有主——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黄毓任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
赵国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嵇康的“声无哀乐”命题是不是心声二元论?
胡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度间音"的游移性和扩展与延伸
康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简析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特点和传承保护
张刚
《音乐探索》
CSSCI
201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嵇康的和声观
刘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沉静的人间悲曲”——华兹华斯的诗歌主题
陈才忆
《宜宾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音乐类型对缓解悲伤情绪的研究
李英霞
《衡水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论《声无哀乐论》中“和”的思想
王小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哀怨——汉乐府民歌的主旋律
王建萍
何兰玉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
卢鸣
江守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万般愁绪 更与谁人说——李博禅琵琶协奏《晚秋》音乐分析
汤扬
《皖西学院学报》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
王丁
王超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声无哀乐论》中“声”的三个层次
郭秀岭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汉代“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
宗亦耘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悲伤型乐器的音色建模技术研究
尹昊喆
曹西征
杜浩翠
乔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声无哀乐”与六朝“和”范畴的嬗变
王齐
《阴山学刊》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析
王琛
《大连大学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悲而生乐”剖析民族音乐的社会性
尚建
金士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