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Active Fault Migration Distance Assessment on both Sides of Mid-Ocean Ridges——Based on Multi-Beam Data
1
作者 FAN Qingkai LI Jianghai +1 位作者 LIU Zhonglan LIU Chi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Fracture-fissure systems found at mid-ocean ridges are dominating conduits for the circulation of metallogenic fluid.Ascertaining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active faults on both sides of mid-ocean ridges will provide a... Fracture-fissure systems found at mid-ocean ridges are dominating conduits for the circulation of metallogenic fluid.Ascertaining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active faults on both sides of mid-ocean ridges will provide a useful tool in the search for potential hydrothermal vents,thus guiding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seafloor sulfides.Considering the MidAtlantic Ridge 20°N–24°N(NMAR)and North Chile Rise(NCR)as examples,fault elements such as Fault Spacing(?S)and Fault Heave(?X)can be identified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d.The methods used include Fourier filtering of the multi-beam bathymetry data,in combination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topographic slope,curvature,and slope aspect patterns.According to the Sequential Faulting Model of mid-ocean ridges,the maximal migration distance of an active fault on either side of mid-ocean ridges—that is,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active faults—can be measured.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al migration distance of active faults at the NMAR is 0.76–1.01 km(the distance is larger at the center than at the ends of this segment),and at the NCR,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active faults is 0.38–1.6 km.The migration distance of active faults on the two study area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xial variation of magma supply.In the NCR study area,where there is an abundant magma input,the number of faults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lithospheric thickness.Here a large range of faulting clearly corresponds to a high proportion of magmatism to seafloor spreading near mid-ocean ridges(M)value,and in the study area of the NMAR,there is insufficient magmatism,and the number of faults may be controlled by both lithospheric thickness and magma supply,leading to a less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active faults and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distance of active fault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id-Atlantic Ridge North Chile Rise multi-beam bathymetry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zones and their control 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t the fault edge: a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rn Xingshugang Anticline in the Daqing Oilfield,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Xiao-Fei Fu Xiao Lan +4 位作者 Ling-Dong Meng Hai-Xue Wang Zong-Bao Liu Zhi-Qiang Guo Zai-He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18-433,共16页
Most major oil zones in the Daqing Oilfield have reached a later,high water cut stage,but oil recovery is still only approximately 35%,and 50%of reserves remain to be recovered.The remaining oil is primarily distribut... Most major oil zones in the Daqing Oilfield have reached a later,high water cut stage,but oil recovery is still only approximately 35%,and 50%of reserves remain to be recovered.The remaining oil is primarily distributed at the edge of faults,in poor sand bodies,and in insufficiently injected and produced areas.Therefore,the edge of faults is a major target for remaining oil enrichment and potential tapping.Based on the dynamic change of production from development wells determined by the injection-recovery relationship at the edge of faults,we analyzed the control of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aults on remaining oil enrichment at the edge.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scopic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heir geometric relationship with sand bodies controlled remaining oil enrichment zones like the edges of NNE-striking faults,the footwalls of antithetic faults,the hard linkage segments(two faults had linked together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bigger through-going fault),the tips of faults,and the oblique anticlines of soft linkages.Fault edges formed two types of forward microamplitude structures:(1) the tilted uplift of footwalls controlled by inverse fault sections and(2) the hanging-wall horizontal anticlines controlled by synthetic fault points.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microamplitude structures.Consequently,such zones as the tilted uplift of the footwall of the NNW-striking antithetic faults with a fault throw larger than 40 m,the hard linkage segments,the tips of faults,and the oblique anticlines of soft linkage were favorable for tapping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Multi-target directional drilling was used for 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at fault edges.Reasonable fault spacing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fault combinations and width of the shattered zone.Well core and log data revealed that the width of the shattered zone on the side of the fault core was less than 15 m in general;therefore,the distance from a fault to the development target should be larger than 15 m.Vertically segmented growth faults should take the separation of the lateral overlap of faults into account.Therefore,the safe distance of remaining oil well deployment at the fault edge should be larger than the sum of the width of shattered zone in faults and the separation of growth faults by vertical seg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edge fault zone structure Segmentation growth Micro-amplitude structure Sealing safety distance
下载PDF
动静载荷作用下矿井底板断层突水机制研究
3
作者 黄波 贾方晶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断层突水是矿井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针对矿井底板含水断层和保护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动静荷载、开挖卸荷和承压水共同作用下断层突水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断层发生活化的临界水压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临界水压的影响因... 断层突水是矿井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针对矿井底板含水断层和保护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动静荷载、开挖卸荷和承压水共同作用下断层突水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断层发生活化的临界水压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临界水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临界水压随断层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卸荷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侧压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临界水压随断层角度和动荷载的变化较为复杂,动荷载会促进或抑制断层的活化;断层活化是矿井底板发生突水的必要条件;断层贯通保护层未贯通距离H是发生底板突水的充分条件;推导了断底板保护层未贯通段的最小安全厚度H,并通过一组地质数据,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合理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突水 应力强度因子 临界水压 安全距离
下载PDF
义马矿区大型逆冲断层防冲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一哲 张宁博 +4 位作者 王寅 任伟光 秦凯 郝其林 孙彦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大型断层活化会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保证开采工作面与断层的充分距离是防治此类冲击地压的关键手段之一。以义马矿区大型逆冲断层为例,基于钻孔探测和沉陷观测,分析了断层空间形态、断层运动特征及其与冲击地压的关联性,基于矿区... 大型断层活化会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保证开采工作面与断层的充分距离是防治此类冲击地压的关键手段之一。以义马矿区大型逆冲断层为例,基于钻孔探测和沉陷观测,分析了断层空间形态、断层运动特征及其与冲击地压的关联性,基于矿区开采下的冲击显现归纳与断层滑移模拟,提出了冲击次数与断层距离呈反比例的关系,得到避免断层滑移的工作面-断层安全距离,制定了逆冲断层条件下的井间工作面接续方案,微震监测评估了防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对浅部的水平应力环境起主导作用,断层滑移错动过程中上盘地表抬升程度高于下盘,断层错动诱发了工作面冲击显现。工作面距离断层越近,断层运动越明显,冲击显现频次和能量越高,避免断层活化的工作面-断层最小安全距离为455 m。相较于近断层工作面开采,跃进-常村井间区域的远断层工作面开采使断层活化次数、冲击显现程度和微震能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大型断层条件下冲击地压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逆冲断层 断层活化 工作面-断层安全距离 工作面接续
下载PDF
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刘振华 宋琦 查竞舟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5期184-186,共3页
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一种以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为制动执行机构的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能够实现车辆车身轻量化和快速制动的效果。针对同速近距离跟车状... 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一种以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为制动执行机构的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能够实现车辆车身轻量化和快速制动的效果。针对同速近距离跟车状况下TTC算法失效,提出一种采用TTC(Time To Collision)算法和安全距离算法协同控制的控制策略。本文搭建了PreScan/SimulinkCarSim的联合仿真平台,采用CCRm(前方匀速行驶车辆追尾测试)的测试方法。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协同控制策略与GMA结合,制动后避撞效果良好,极大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TTC算法 安全距离算法 联合仿真 主动安全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定量分析的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安全性评估
6
作者 雷云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7期82-84,共3页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作为直升机的重要组成设备,具有有效降低机上振动水平的作用,其安全性水平直接决定直升机的减振能力。本文以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分析其功能危险因素,形成所有功能的故障状态清单。以灾难的、危险的故障状...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作为直升机的重要组成设备,具有有效降低机上振动水平的作用,其安全性水平直接决定直升机的减振能力。本文以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分析其功能危险因素,形成所有功能的故障状态清单。以灾难的、危险的故障状态作为顶事件进行故障树分析,并计算其发生概率,以评估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危险分析 故障树 定量分析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Seismic-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a Large Transformer Substation-A Case Study in the Shimian Region,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1
7
作者 He Yulin He Honglin Li Y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3期304-317,共14页
A seismic-geological disaster can obviously affect an engineering site in three aspects:the first is ground faulting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the second is strong ground motion;the third is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 A seismic-geological disaster can obviously affect an engineering site in three aspects:the first is ground faulting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the second is strong ground motion;the third is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s,mud-rock flows and liquefaction.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selection of the hug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in the Shimian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activity patter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ults near the site are crucial factors for evaluating the seismic-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location of huge transformer sub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disaster Hug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ctive fault Safe distance Shimian region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同沉积断层活动性综合评价
8
作者 李坤 黄镜嘉 +2 位作者 江涛 殷际航 董柔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同沉积断层是伸展盆地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形式,控制着凹陷的平面展布、构造形态、沉积充填以及油气赋存。通过对同沉积断层定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分析,选取古落差法、滑距分析法和活动速率法对莱州湾地区莱北1号断层、莱南1号断层... 同沉积断层是伸展盆地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形式,控制着凹陷的平面展布、构造形态、沉积充填以及油气赋存。通过对同沉积断层定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分析,选取古落差法、滑距分析法和活动速率法对莱州湾地区莱北1号断层、莱南1号断层和莱南2号断层三条典型的同沉积主干断层开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时间上,三条断层活动性均表现为早强晚弱的特点,其中活动最强烈时期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空间上,莱北1号断层和莱南1号断层活动由中部向两端迁移,莱南2号断层由东部向中部迁移,其中莱北1号断层活动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定量评价 古落差 滑距 活动速率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夯 黄小庆 +4 位作者 于慎仟 狄北辰 郭宜果 薛炳磊 王志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7,共10页
随着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其安全防控问题受到重视。为此,提出了基于主动风险源辨识、主动故障预防、主动事故处理的三道安全防线,构建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主动安全体系。第一道防线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正常但不安全运行状... 随着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其安全防控问题受到重视。为此,提出了基于主动风险源辨识、主动故障预防、主动事故处理的三道安全防线,构建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主动安全体系。第一道防线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正常但不安全运行状态,快速、可靠地辨识风险源和安全诱因,不损失电站设备和运行能力;第二道防线针对已发生故障的不安全运行阶段,利用安全自动装置和安全监控系统,辨识并及时排除早期故障,尽量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第三道防线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事故状态,进行事故特征分析、风险管控并实施联动预案,防止电化学储能电站崩溃与人员伤亡。基于三道安全防线实现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和事故的主动防控,可为储能电站的安全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储能电站 主动安全 安全防线 状态监测 故障预警 事故防控
下载PDF
活动断层避让距离确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例
10
作者 魏雷鸣 徐锡伟 +7 位作者 李峰 曹筠 任俊杰 程佳 张宪兵 贾启超 陈桂华 吴熙彦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82,共14页
活动断层避让是活动断层探测走向减灾应用的最后“1公里”,也是地震链生灾害风险源的阻断技术。地震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只要离开活动断层迹线一定的有限距离就能够保证建(构)筑物免遭活动断层同震破裂和错动引起的灾难性毁坏。因此... 活动断层避让是活动断层探测走向减灾应用的最后“1公里”,也是地震链生灾害风险源的阻断技术。地震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只要离开活动断层迹线一定的有限距离就能够保证建(构)筑物免遭活动断层同震破裂和错动引起的灾难性毁坏。因此,活动断层的避让工作是活动断层探测和准确定位的最终目标之一。从活动断层避让相关定义和术语出发,系统论述不同类型活动断层地震破裂局部化宽度特征、倾滑断层地表破裂/灾害的上盘效应及其同震破裂和错动对建(构)筑物的剪切和撕裂作用控制了毁坏带空间展布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活动断层避让理论;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活动断层避让标准的适用范围、活动断层管制区划定依据和范围,建设场址区避让活动断层所需的定位精度要求,活动断层管制区内一般建(构)筑物避让活动断层距离基本值(D0),可以作为近于直立走滑断层和倾滑断层下盘避让的最小距离;倾滑断层中倾角约60°正断层上盘的避让距离为避让距离基本值(D0)的2倍左右,而倾角约为30°的逆断层上盘避让距离为避让距离基本值(D0)的3~4倍;特殊建(构)筑物有别于一般建(构)筑物,它们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的兴衰,因此,专门给出了分类避让距离,保证这些建(构)筑物在地震期间不会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最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活动断层避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避让实例。活动断层避让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地震灾害阻断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建(构)筑物的抗断问题:如何避让?避让多少?还可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震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变形/破裂局部化特征 活动断层管制区 避让距离
下载PDF
山西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库建设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雪景 扈桂让 +1 位作者 刘艳春 任瑞国 《山西地震》 2023年第3期41-45,共5页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介绍数据库建设使用的数据库模板、入库软件等,简述资料收集整理、数据转换入库、检测汇交的过程,并以运城市地震小区划项目为例...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介绍数据库建设使用的数据库模板、入库软件等,简述资料收集整理、数据转换入库、检测汇交的过程,并以运城市地震小区划项目为例进行成果展示,讨论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等关键点的技术处理。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可为其他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活动断层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下载PDF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与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逸凡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6期239-248,共10页
立足于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掘进过程,旨在预防地下岩溶发育并存在断层破碎带的城市中地铁盾构施工面临的突水涌泥灾害风险。针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问题,研究不同类型与直径的盾构机刀盘、不同厚度与水... 立足于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掘进过程,旨在预防地下岩溶发育并存在断层破碎带的城市中地铁盾构施工面临的突水涌泥灾害风险。针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问题,研究不同类型与直径的盾构机刀盘、不同厚度与水压的前方断层破碎带对临界安全距离的影响规律与响应敏感程度。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流固耦合方法模拟盾构推进过程与突水发生时刻。综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利用SPSS Statistics软件中的多元回归功能得到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公式。研究结果对于断层破碎带发育及地下水丰富的城市地铁盾构开挖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盾构隧道 临界安全距离 突水涌泥灾害
下载PDF
考虑不同路面状态的车辆主动避撞声光预警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昕光 于文昌 +2 位作者 孙崇效 胡含 金政宇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8,共9页
为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状态变化对汽车主动避撞性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不同路面状态的分级声光预警避撞策略。采用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算法对路面附着系数进行估计并分别建立了汽车制动避撞、换道避撞和协同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 为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状态变化对汽车主动避撞性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不同路面状态的分级声光预警避撞策略。采用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算法对路面附着系数进行估计并分别建立了汽车制动避撞、换道避撞和协同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干沥青、湿沥青和雪路路面进行了不同行驶工况下的避撞轨迹规划和极限安全距离计算,将极限安全距离作为决策阈值与声光预警结合提出了主动避撞策略。通过Carsim/Simulink搭建单一路面与对接路面联合仿真平台对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路面附着系数估算精度均小于8%,对接路面小于3%。提出的预警策略将预警时间提前1.75 s,安全车距提升49 m,有效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避撞 路面附着系数估计 避撞方式 安全距离模型 预警策略
下载PDF
长输供热工程工控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14
作者 丁查明 刘杰 +1 位作者 吕杨 王俊杰 《自动化博览》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对长输供热工程的能源监控中心、能源站所涉及的工业控制系统及其所依托的工控网络进行网络安全防护。深度结合长输供热工程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网络边界、通信网络、计算终端的角度出发,按照“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处置、安... 对长输供热工程的能源监控中心、能源站所涉及的工业控制系统及其所依托的工控网络进行网络安全防护。深度结合长输供热工程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网络边界、通信网络、计算终端的角度出发,按照“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处置、安全运营”的防护原则,构建长输供热工程工控网络主动防御安全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供热工程 工控安全 安全运营 主动防御 调度中心
下载PDF
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避让带”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 被引量:117
15
作者 徐锡伟 于贵华 +5 位作者 马文涛 冉永康 陈桂华 韩竹军 张兰凤 尤惠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0-483,共14页
基于不同类型活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的地层强变形带宽度等观测事实 ,结合地面建筑设施毁坏带与活断层密切的空间位置关系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确定了活断层“避让带”宽度为 30m。各活断层更为准确的避让... 基于不同类型活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的地层强变形带宽度等观测事实 ,结合地面建筑设施毁坏带与活断层密切的空间位置关系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确定了活断层“避让带”宽度为 30m。各活断层更为准确的避让带宽度可通过分析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上地层的变形特征加以验证或修订 ;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次级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等特殊地域的避让带宽度为这些地域宽度与两外侧各 15m之和。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活断层“避让带”立法与执法管理 ,并加强活断层鉴定及其地表活动线几何结构形态的准确定位工作 ,积极而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避让带宽度
下载PDF
活动断层避让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9
16
作者 徐锡伟 郭婷婷 +3 位作者 刘少卓 于贵华 陈桂华 吴熙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502,共26页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的同震地表破裂、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和地基失效引起的建(构)筑物倒塌。因此,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的同震地表破裂、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和地基失效引起的建(构)筑物倒塌。因此,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如何避让活动断层和避让多少距离能够保证地面建(构)筑物不受活动断层同震错动引起的直接毁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科学问题。1)首先基于历史地震地表破裂资料,定量分析了活动断层同震地表破裂的局部化特征、同震地表破裂与建(构)筑物的破坏关系,得出了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直接严重地震灾害带宽度的平均统计值约为30m的认识。2)通过1999年集集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地表破裂带宽度资料和地震灾害空间分布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倾滑断层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断层上、下盘地表破裂带或严重地震灾害带宽度之比为2︰1至3︰1。3)基于上述分析获得的最新认识,进一步讨论了避让对象、活动断层定位要求、不同类型活动断层最小避让距离、特殊建(构)筑物避让和"抗断"设计理念等问题。最后,呼吁立法机构加强活动断层避让和活动断层探测的立法工作,规范活动断层上及其邻近地段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避让活动断层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提高中国防震减灾的基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活动断层避让 最小避让距离
下载PDF
基于构造活动历史的活断层工程避让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雷启云 柴炽章 +2 位作者 孟广魁 杜鹏 王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活断层工程避让在本质上属于工程抗断问题,其目的是减少活断层未来发生地表破裂时对建筑物的破坏。不是所有活断层都能产生地表破裂,只有地震活断层才是工程避让的对象。各种研究方法确定的活断层工程避让安全距离,是否适用于某一具体... 活断层工程避让在本质上属于工程抗断问题,其目的是减少活断层未来发生地表破裂时对建筑物的破坏。不是所有活断层都能产生地表破裂,只有地震活断层才是工程避让的对象。各种研究方法确定的活断层工程避让安全距离,是否适用于某一具体的活断层,尚需对活断层本身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基于活断层研究的基本方法,分别以贺兰山东麓断裂和银川隐伏断裂为例,通过对活断层构造活动历史的分析,以活断层的"过去"预测"未来",为裸露和隐伏活断层的工程避让提供依据。对裸露活断层而言,采用地震地质填图、槽探、断层陡坎地貌调查的方法,鉴定其是否为地震活断层,古地震和断层陡坎地貌的原地复发特征是确定工程避让位置的依据,探槽剖面断层带宽度及断层陡坎宽度可作为避让距离的参考。对隐伏活动断裂而言,首先应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断层定位,槽探和钻探是鉴定地震活断层并进行构造活动历史分析的基础。古地震事件的原地复发、以及钻探剖面不同深度不同沉积时期的地层界线的断距变化是分析未来地表破裂位置的主要依据,已有断层面在地表延伸的位置是下次地震地表破裂发生的位置,是工程避让的参照。通过分析,认为前人统计的15m避让距离适用于贺兰山东麓断裂和银川隐伏断裂,银川隐伏断裂考虑最大定位误差后的避让距离为4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断层 工程避让距离 构造活动历史 地表破裂 隐伏活断层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 被引量:54
18
作者 周庆 徐锡伟 +3 位作者 于贵华 陈献程 何宏林 尹功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788,共11页
根据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实地调查,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与前山断裂地表破裂带宽度自北向南一般<40m。在Ⅹ—Ⅺ度极震区,沿断裂延伸方向破裂带之上及其两侧,各类房屋建筑无论何种结构均绝大部分倒塌损毁。考虑到逆断层作用... 根据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实地调查,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与前山断裂地表破裂带宽度自北向南一般<40m。在Ⅹ—Ⅺ度极震区,沿断裂延伸方向破裂带之上及其两侧,各类房屋建筑无论何种结构均绝大部分倒塌损毁。考虑到逆断层作用引起的"地壳缩短"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并结合以往历史强震地表破裂带的宽度统计,提出汶川8.0级地震灾后重建时,极震区地震断层两侧的"避让带"宽度为25m。在"避让带"之内,只能建造高于抗震设防标准的2层以下的建筑物,应明确禁止兴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断层 地表破裂带 避让带宽度
下载PDF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初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竹军 Nicola Litchfield +4 位作者 冉洪流 袁仁茂 郭鹏 Robert M Langridge Russ J Van Dissen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88,共14页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在1个长约170km、宽35km的范围内,总体呈NE-SW走向,至少有12条断裂产生了m量级的地表位错,跨过了2个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地震构造区。地震地表断裂大致可分为NE—NEE向和NNW—...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在1个长约170km、宽35km的范围内,总体呈NE-SW走向,至少有12条断裂产生了m量级的地表位错,跨过了2个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地震构造区。地震地表断裂大致可分为NE—NEE向和NNW—近SN向2组,NE—NEE向断裂之间的贯通性差,最大相隔距离为25~30km,即使首尾相连,走向上也有约30°的差异,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最大位错量10~12m;NNW—近SN向断裂近于平行分布,相距可达40~50km,以逆断裂活动性质为主,最大垂直位错量5~6m。走滑类地表破裂带的组合特征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雁列、分叉和平行分布。其中,雁列地表破裂(段)既可以表现为数m至数十m尺度上的张剪性破裂与鼓包、挤压剪切破裂组合,也可表现为百余m长的左阶斜列张剪性破裂组合;地表破裂段之间阶区规模差异明显,可以是数十m、数百m到数km不等。平行的地表破裂(段)可以相距数m、数十m至数km。凯库拉地震地表破裂带对已知活动断裂分布格局的突破也是1种比较显著的特点,既可以是在原先认为不活动的断裂上或没有活动断裂的位置上产生了地表破裂带,也可以是在走向或横向上突破了先前认识到的活动断裂分布范围。对凯库拉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特征的初步分析结果,对于理解地表活动断裂与深部发震构造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以及跨活动断裂的抗震设防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库拉MW7.8地震 地表破裂带 地震构造活动 断裂避让带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的灾害效应 被引量:31
20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2 位作者 吴中海 胡道功 周春景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严重的地震灾害。在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断裂活动不仅导致路基变形、路面破裂和工程破坏,还诱发不均匀冻胀、构造裂缝和移动冰丘等地质灾害,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输油管道等线路的工程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断裂蠕滑运动与地下水活动、不均匀冻胀的耦合效应使青藏公路安多段路基松动和路面强烈变形,对青藏铁路的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效应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工程安全 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