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quantity-quality combined evaluation method for rivers'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e instream environment in dualistic water cycle: A case study of Liaohe River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Xiqin ZHANG Yuan LIU Changm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In this article the meaning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in dualistic water cycle is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ning of unitary water cy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 In this article the meaning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in dualistic water cycle is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ning of unitary water cy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requirements,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 usage, th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waste water elimination, the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requirements in dualistic water cycle is developed, and the criteria for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requirement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refore the water quantity-quality combined evaluation of natural river flows requirements are realized Taking the Liaohe River as a model, the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requirements for Xiliao River, Dongliao River, mainstream Liaohe River, Huntai River and northeast rivers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Yellow and Bohai seas in unitary water cycle are calculated, each taking up 39.3%, 63.0%, 43.9%, 43.3% and 43.5% of runoff respectively.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ennant recommended flow,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Xiliao River is "median", the rest are all upon "good", the Dongliao River is even "very goo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in dualistic water cycle ar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flows for each river is 57.5%, 74.1%, 60.8%, 60.3% and 60.4%; while the combined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ing "quantity", except Xiliao River, the rest rivers can all achieve the "quantity" criteria of the en- 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requirements, but if considering the aspect of "quality", only Dongliao River can reach the "quality" standard. By water quantity-quality combined evaluation method, only Dongliao River can achieve the criteria. So the water quality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environmental flows can meet the river ecosystem dem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istic water cycle riverS environmental flows of river requirements water quantity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Liaohe river
下载PDF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for a river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被引量:7
2
作者 WANG JianHua XIAO WeiHua +3 位作者 WANG Hao CHAI ZengKai NIU CunWen LI W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7期3340-3347,共8页
The water cycle and water resources within river basin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go profound changes,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Owing to the water resour... The water cycle and water resources within river basin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go profound changes,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Owing to the water resources deman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are becoming the core constraints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ual attributes of water resources, progress into research regarding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joint assessment and simulation and the shortcoming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are summarized and described with respect to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method used for tradition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single water bodi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reover, a coupled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numerical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and lakes that applies to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the river network flow and pollutant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validated. This validation revealed that the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ed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and the monitored values was small, meeting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realizing the integrated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al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integrated simulat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Luan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 水环境系统 河流流域 综合模拟 评价方法 质量 水质数学模型 水体水质
原文传递
水量-水质-生态需水综合视角下黄河流域水稀缺评估
3
作者 陆中桂 康哲 +1 位作者 李巍 黄明辉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基于水足迹方法从水量水质生态需水综合视角下对黄河流域的水稀缺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21年黄河流域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分别为526.5亿m^(3)和3056.2亿m^(3);仅考虑水量和生态需水时,黄河流域的缺水压力较小,其中85.4%的地级市为低缺... 基于水足迹方法从水量水质生态需水综合视角下对黄河流域的水稀缺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21年黄河流域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分别为526.5亿m^(3)和3056.2亿m^(3);仅考虑水量和生态需水时,黄河流域的缺水压力较小,其中85.4%的地级市为低缺水压力,仅10.1%的地级市处于极端缺水压力;纳入水质因素后,仅15.7%的地级市为低缺水压力,而64.0%的地级市处于极端缺水压力,水质因素显著加剧了流域的缺水压力。建议协同推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重点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强化农业污染治理,以缓解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限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生态需水 蓝水足迹 灰水足迹 水稀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IKE11模型的城市引配水方案研究——以宁波市区鄞东南平原为例
4
作者 冯文 冯沈科 胡剑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河道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提高河道水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愿望,拟开展河网引配水研究工作。以宁波市区鄞东南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11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构建城市河网引配水模型,分析...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河道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提高河道水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愿望,拟开展河网引配水研究工作。以宁波市区鄞东南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11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构建城市河网引配水模型,分析论证不同引水水源水质、引水规模、引水闸泵布置方案下的水动力特性与水质改善效果,确定合理的引水水源水质、引水规模与闸泵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水生态环境 引配水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鄞东南平原
下载PDF
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框架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尹正杰 庄超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共6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理顺流域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长江干流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水质水量的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框...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理顺流域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长江干流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水质水量的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框架,探讨了横向生态补偿的补偿要素、补偿标准、补偿资金分摊、监测考核指标和保障体系,并采用2018年数据初步开展了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横向生态补偿的主要出资省(自治区、市)为江苏、上海、安徽,获得补偿的省(自治区、市)为四川、青海、云南、西藏、江西,体现了长江干流下游受益省份对上游保护省份的补偿关系。研究认为长江干流应建立一个全流域层面多省份同时参与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初期可以水质水量为补偿要素,未来可逐步拓展补偿要素范围,提高补偿考核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流域 水质水量 长江干流
下载PDF
基于水质水量耦合模型的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计算及模拟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 侯庆志 +1 位作者 田福昌 程鹏荣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8期6-13,120,共9页
考虑未来枯水期湟水生态流量、水质将面临不稳定达标风险,提出量化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满足水质水量目标的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基于实测流量、断面、污染源等现状调查及分析,采用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改进年内同频率... 考虑未来枯水期湟水生态流量、水质将面临不稳定达标风险,提出量化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满足水质水量目标的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基于实测流量、断面、污染源等现状调查及分析,采用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改进年内同频率展布法、生态水力半径法3种方法计算了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并与Tennant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比较。利用MIKE11水动力和水质模块构建了水质水量耦合模型,利用率定后的模型,以COD、NH3-N作为主要污染物指标,通过模拟不同生态流量下泄过程,分析了3种计算方法对应的下泄方案对湟水西宁市段水质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生态流量的下泄方案,得出了满足水质水量需求的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为湟水西宁市段的水生态保护及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水质水量耦合模型 水生态 生态流量 水质 数值模拟 湟水西宁市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地区多维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彩琪 段利民 +4 位作者 潘浩 苗平 王瑞东 芦小燕 刘廷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地区地下水超采、“粮能争水”导致的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量、质、域、流”多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应用TOPSIS模型对区域水... 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地区地下水超采、“粮能争水”导致的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量、质、域、流”多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应用TOPSIS模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临界可承载状态;水资源维度承载力:量>流>质>域,水资源承载子系统承载力:利用方式>承载体>承载对象。总体来看,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以及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倒逼区域水资源“质”和“流”维度承载力提升,但持续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得“量”和“域”维度承载力下降显著;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与工业用水格局,重点解决“粮能争水”问题,加大对现有河湖水资源引入等措施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荷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量-质-域-流 TOPSIS模型 黄河十大孔兑
下载PDF
淮河干流污染团应急处置水质水量联合调度
8
作者 邓秘 刘晓波 +4 位作者 董飞 黄爱平 马冰 李廷真 沙卫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针对淮河干流污染团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污染团事件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措施进行研究。构建淮河干流中游段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加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两者同时加大、背景调度(无引江济淮工程)和常规调度(有引江济淮工程... 针对淮河干流污染团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污染团事件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措施进行研究。构建淮河干流中游段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加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两者同时加大、背景调度(无引江济淮工程)和常规调度(有引江济淮工程,但不加大流量)5种调度方式对淮河干流污染团的应急处置效果。结果表明:从污染团离开研究区域时间、峰值长度、峰值质量浓度等角度看,不同调度方式对污染团的处置效果有所不同;加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和两者同时加大对污染团的处置效果均比背景调度和常规调度更优。研究结果可为淮河干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污染事件 污染团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 水动力水质模型 淮河 引江济淮工程
下载PDF
多水源补给的宿迁市黄河故道水量-水质耦合优化调控
9
作者 王文琪 王思如 +4 位作者 罗嘉西 陆毅 胡继成 赵士文 孙金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72,78,共6页
为了实现黄河故道水量和水质双重保障目标下的耦合优化调控,需要综合考虑水量补给渠道、水质改善目标、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等多重因素。研究基于黄河故道11级梯级蓄水工程和骆马湖、中运河、洪泽湖对黄河故道的补给关系,充分利用和优化... 为了实现黄河故道水量和水质双重保障目标下的耦合优化调控,需要综合考虑水量补给渠道、水质改善目标、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等多重因素。研究基于黄河故道11级梯级蓄水工程和骆马湖、中运河、洪泽湖对黄河故道的补给关系,充分利用和优化分配周边水系水源,通过建立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开展多种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数值模拟与方案比选,提出多水源补给的黄河故道优化调度方案。结果表明:在“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基础上每月增加小额生态补水量(0.42亿~0.52亿m3),成本适中、技术难度低,且水质改善效果较好,2018年(现状年)和2025年(规划水平年)水质综合改善率分别为22%和9%,水质总体达标率分别为82%和93%,调水成本分别比单一水源(“高水”)成本降低16%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多水源补给 多目标调控 黄河故道
下载PDF
咸潮入侵对长江上海段过境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卜东平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61-67,共7页
长江是上海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沿江两岸已建有4座水库。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入海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易受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上海的长江原水供应仍存在安全威胁。基于长江大通水文站长系列流量数据(1950—2022年),采用P-II... 长江是上海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沿江两岸已建有4座水库。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入海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易受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上海的长江原水供应仍存在安全威胁。基于长江大通水文站长系列流量数据(1950—2022年),采用P-III型曲线进行水文频率计算,分析不同保证率下的大通站来水量,结合徐六泾水文站潮流量数据(2005—2022年),进行长江上海段的过境水量分析,掌握了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以及枯水期长江上海段的水量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在枯水期或“汛期反枯”的情况下,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制约长江上海段水资源利用的最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水资源联合调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长江原水 咸潮入侵 供水安全 水量分析 长江上海段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量水质特征及对受水城市河湖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徐斌 杨蓉 +3 位作者 孙春媛 黄振芳 王槿妍 赵红磊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量水质特点和对城市河湖的影响,对调水合理利用、水质安全与保护、受水区水质水生态保护措施制定及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结合调水水量分配,采用Spear‐man秩相关、聚类等分析方法对综合理化指标、水化... 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量水质特点和对城市河湖的影响,对调水合理利用、水质安全与保护、受水区水质水生态保护措施制定及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结合调水水量分配,采用Spear‐man秩相关、聚类等分析方法对综合理化指标、水化学特征、水质类别及特征水质指标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质为Ⅱ类,属于低矿化度软水,综合理化指标具有季节变化特征。2015—2021年,受水区水质普遍改善;典型受水水域水温上升,大宁水库等水域矿化度和总硬度下降。研究区地表水质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南水带来团城湖、昆明湖、昆玉河及京密引水渠等水域的水质变化,南部和东部河流水质受再生水水质改善影响较大,内城河湖、北运河和潮白河的部分河流平原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水量水质特征 城市河湖 影响
下载PDF
东江流域咸潮期间水质安全应对策略
12
作者 陈如霞 董玉莲 黄东龙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20期95-97,共3页
2021年9月,东江流域爆发了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咸潮危害。此次咸潮历时6个月,河水氯化物浓度最高达860mg/L,超标49天,对广州东部地区供水水质造成了重大影响。文章从“咸情研判-方案制定-全员合作-信息报送-应急队伍、物资筹备”等方面... 2021年9月,东江流域爆发了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咸潮危害。此次咸潮历时6个月,河水氯化物浓度最高达860mg/L,超标49天,对广州东部地区供水水质造成了重大影响。文章从“咸情研判-方案制定-全员合作-信息报送-应急队伍、物资筹备”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咸潮期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为咸潮灾害发生时水质安全应对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流域 咸潮 水质安全
下载PDF
辽河干流铁岭段水污染变化特点及成因分析
13
作者 薛瑞 《东北水利水电》 2023年第7期17-19,71,共4页
本文依据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水量长系列资料,采用水质水量结合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了辽河干流铁岭段水污染变化特点和水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化学需氧量基本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氨氮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仍... 本文依据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水量长系列资料,采用水质水量结合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了辽河干流铁岭段水污染变化特点和水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化学需氧量基本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氨氮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仍然处于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的状态,但现状年水质处于历史较好水平,区内点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对区内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量 污染物通量 辽河干流铁岭段
下载PDF
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问题分析
14
作者 曹振锋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4期256-259,共4页
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对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介绍该工程概况,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安全质量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安... 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对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介绍该工程概况,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安全质量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和加强质量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屯河 引水工程 水利建设 安全质量
下载PDF
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的风险分析与水质保障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佳 王辉 徐宝建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7期25-30,共6页
目前再生水用于景观环境已成为趋势,随着再生水回用河湖规模的不断增加,如何降低受水水体的生态环境风险备受关注。本文结合再生水水质指标本底值分析,针对回用后出现的富营养化环境风险,从再生水回用的全过程出发,提出一套再生水源水... 目前再生水用于景观环境已成为趋势,随着再生水回用河湖规模的不断增加,如何降低受水水体的生态环境风险备受关注。本文结合再生水水质指标本底值分析,针对回用后出现的富营养化环境风险,从再生水回用的全过程出发,提出一套再生水源水质提升、水体水动力保持、水体循环净化能力强化“三位一体”的河湖水体水质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以期为再生水回用河湖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河湖生态利用 水质安全 保障技术
下载PDF
呼伦湖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污染物通量(2010—2014)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卫平 陈阿辉 +4 位作者 于玲红 杨文焕 殷震育 杨培峰 焦丽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为控制呼伦湖的水体恶化趋势,利用2010-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首次对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6-8月)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通过等标污染负荷... 为控制呼伦湖的水体恶化趋势,利用2010-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首次对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6-8月)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通过等标污染负荷确定入湖口的首要污染物,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克鲁伦河入湖口水体受总氮与化学需氧量污染较为严重,均处于V类或劣V类水平,总磷浓度整体处于Ⅲ~Ⅳ类水平.污染物入湖通量有逐年递增之势,2014年稍有下降,总氮的等标污染负荷最高,为入湖口的主要污染物.入湖口水质与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水量是影响污染物入湖通量的关键因子,而入湖水质则是影响入湖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控制总氮及化学需氧量的入湖通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合理控制放牧、将村镇的污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是减轻河湖水体污染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克鲁伦河 水质 水量 污染物通量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6
17
作者 王西琴 刘昌明 张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32-1140,共9页
通过考虑水的自然循环与水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循环(二元水循环),后者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耗水率、污水排放浓度影响,探讨了二元水循环下河流生态需水“质”与“量”的综合评价,以区别以往仅从自然水循环(一元)出发评价河流生态需水... 通过考虑水的自然循环与水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循环(二元水循环),后者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耗水率、污水排放浓度影响,探讨了二元水循环下河流生态需水“质”与“量”的综合评价,以区别以往仅从自然水循环(一元)出发评价河流生态需水的缺陷。建立了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的水量与水质计算方法,并确定了河流生态需水的“质”与“量”的评价标准,实现了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的综合评价。以辽河流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了一元水循环下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浑太河、东北沿黄渤海诸河等水资源分区的河流生态需水,分别占径流的39.3%、63.0%、43.9%、43.3%、43.5%,采用Tennant推荐流量及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是:除西辽河属于“中”等级外,东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东北沿黄诸河等均在“好”等级以上,东辽河达到“极好”等级。与之对应的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比例分别是57.5%、74.1%、60.8%、60.3%、60.4%,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水量角度评价,西辽河不能达到生态需水“量”的标准,其余能够达标,从水质角度评价,西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东北沿黄诸河等均不能够达到“质”的标准,东辽河可以达标。从“量”与“质”相结合的角度评价,仅有东辽河可以达标。因此,水质状况是决定辽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是否满足生态系统需求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 生态需水 水量 水质 辽河
下载PDF
黄河流域灌溉农业的发展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于涛 何大伟 陈静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4-668,共5页
通过对黄河流域一些主要站点近几十年来的水质、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从灌溉农业的发展和水库修建等方面探讨了这些人类活动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分析认为,农业用水量的急剧上升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和断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黄河水... 通过对黄河流域一些主要站点近几十年来的水质、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从灌溉农业的发展和水库修建等方面探讨了这些人类活动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分析认为,农业用水量的急剧上升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和断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黄河水总离子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水库的修建也加剧了黄河水质的“浓化趋势”。因此推行节水农业,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灌溉农业 黄河水量 水质 影响因素 节水农业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淮河中游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玉年 施勇 +1 位作者 程绪水 栾震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针对淮河中游的特点,建立了一个能适应水系密布、河网交错、水库闸坝众多、相互制约等复杂水流条件和防污调度要求的一、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非恒定流模型。采用1999年和2004年淮河中游的联防调度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检验的结果表明... 针对淮河中游的特点,建立了一个能适应水系密布、河网交错、水库闸坝众多、相互制约等复杂水流条件和防污调度要求的一、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非恒定流模型。采用1999年和2004年淮河中游的联防调度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检验的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客观地描述淮河中游洪水、污染物的运动规律,预测和评价各种调度方案的改善水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量模型 水质模型 联合调度
下载PDF
望虞河西岸主要入河支流污染物通量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亚男 逄勇 +1 位作者 赵伟 罗缙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26-28,33,共4页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2006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望虞河主要河流的入河水量和水质浓...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2006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望虞河主要河流的入河水量和水质浓度,由此计算出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区各主要入河河流污染物入河量,并结合河网中水的流向,得出入河河流污染物通量的综合影响结果:张家港入望虞河污染物通量最大,所以张家港的污染治理是整个望虞河西岸污染治理的关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模型 入河水量 入河通量 望虞河西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