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GEOLOGICAL ASPECTS CONCERNING SAFETY OF WATER STORAGE
1
作者 Lutz KRAPP, HE Ying-chen, JIN Kan-kun, Paraskevas PANTZARTZIS (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achen, Germany 52080 2.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Handan, 056038 3. Dip. Geol., Da rer nat.,Greece)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Dams and, particulary,large dams are structures with a risk potential and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impacts not only concern the immediate project area and its vicinity, but often the whole catchment area and th... Dams and, particulary,large dams are structures with a risk potential and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impacts not only concern the immediate project area and its vicinity, but often the whole catchment area and the downstream valley. This is why regional aspects are important during design, investigation and operation. Regional geology,including all relevant geo-sciences, 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for a safe and longtime operation of a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坝 安全 集储 区域地质 设计
下载PDF
Evaluation model for safety capacity of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based on acceptable regional risk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国华 王树坤 谭小群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The paper defines the Safety Capacity of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CC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ptable regional risk. For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SCCIP, a method based on quantitativ... The paper defines the Safety Capacity of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CC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ptable regional risk. For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SCCIP, a method based on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was adopted for evaluating transport risk and to confirm reasonable safety transport capacity of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and th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safety storage capacity, a SCCIP evaluation model was put forward. The SCCIP was decided by the smaller one between the largest safety storage capacity and the maximum safety transport capacity, or else, the regional risk of the park will exceed the acceptable level.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a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in Guangdong province to obtain the maximum safety transport capacity and the SCCIP. The results can be realized in the regional risk control of the park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IP safety transport capacity safety storage capacity regional risk
下载PDF
锦州市规划区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代雅建 崔健 郭常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地质环境问题是影响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开发阶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可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风险。锦州市规划区尚处于开发前期,本文基于该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构建了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体... 地质环境问题是影响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开发阶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可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风险。锦州市规划区尚处于开发前期,本文基于该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构建了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体系,基于主导因素综合法开展了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锦州市规划区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可划分为3级,空间分布上以相对安全区为主,其次为次不安全区和安全区。按照空间位置和区域构造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等不同成因划分为23个亚区,并指出了每个亚区安全程度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结果反映了锦州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安全程度,确定了影响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规避该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主导因素综合法 区域构造稳定性 地质灾害易发性 安全评价 规划区 锦州市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新进展
4
作者 王光付 李阳 +2 位作者 王锐 周银邦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条件。CO_(2)封存与利用研究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①CO_(2)地质封存体表征和建模采用表征体元(REV)技术,将微观尺度的属性应用于宏观尺度的地质模型,用应变张量数据进行封存体动态表征和监测。综合应用地球化学成像、微地震、地温以及大气监测技术方法进行封存体泄漏监测。建立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模拟技术,模拟封存体内不同CO_(2)羽流迁移情景和封存潜力。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CCUS。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和耦合地质力学的CO_(2)封存风险快速评估代理模型。用机器学习预测或评估剩余油区CO_(2)提高采收率和封存效率。③CO_(2)驱油新技术及应用新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CO_(2)驱与低矿化度水驱交替注入、CO_(2)微纳米气泡驱油、CO_(2)加增黏剂驱油和CO_(2)泡沫驱油等技术,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CO_(2)驱油领域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拓展到残余油带、页岩油藏及天然气藏。CCUS也面临长期封存安全性、经济性、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多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新技术,保障CO_(2)长期封存安全性,提高商业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表征体元(REV) 微纳米气泡 残余油带(ROZ) 地质封存体 CO_(2)驱油 CO_(2)捕集与封存(CCS) CO_(2)捕集、利用与 封存(CCUS)
下载PDF
宁夏地区咸水层CO_(2)封存选区及潜力预测
5
作者 杨川枫 刘廷 +9 位作者 程国强 刁玉杰 马鑫 王楠 李凤洋 杨凌雪 马晶 虎亭 孙建 任建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共12页
宁夏局部地区高碳排放源集中且碳排量巨大,亟需开展碳封存潜力评价等工作,以支撑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与重大示范。文章在宁夏地区碳封存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能源部(US-DOE)体积法,评估宁夏地区深部咸水层CO_(2)封存预... 宁夏局部地区高碳排放源集中且碳排量巨大,亟需开展碳封存潜力评价等工作,以支撑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与重大示范。文章在宁夏地区碳封存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能源部(US-DOE)体积法,评估宁夏地区深部咸水层CO_(2)封存预测地质潜力约867.421×10~8 t,预测技术容量约423.34×10^(8) t,主力储层主要集中分布在宁夏东部盐池地区和六盘山盆地。综合封存潜力、盖层封闭性、地质体稳定性、社会环境风险等因素,开展了宁夏地区咸水层封存适宜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宁夏东部盐池地区储盖层条件良好、构造较稳定、人口密度低,是宁夏地区开展咸水层CO_(2)封存的有利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深部咸水层 CO_(2)地质封存 预测潜力 远景区
下载PDF
地热水回灌耦合CO_(2)地质封存系统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罗亚南 蒋坤卿 +2 位作者 黄思浩 冯波 卜宪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在圈闭良好的水热型地热储层,开展CO_(2)随回灌水同时注入储层的研究,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碳封存的环境效益。建立了3D储层模型,对不同井距、地层倾角、筛管位置和采灌速率下CO_(2)突破时间以及富含CO_(2)的盐水在储层中的运移情况进... 在圈闭良好的水热型地热储层,开展CO_(2)随回灌水同时注入储层的研究,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碳封存的环境效益。建立了3D储层模型,对不同井距、地层倾角、筛管位置和采灌速率下CO_(2)突破时间以及富含CO_(2)的盐水在储层中的运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采灌速率为20 kg/s,20 a运行时间内井距为1200 m时CO_(2)未突破;(2)在倾斜地层中,当回灌井位于开采井下游时,随地层倾角增加,CO_(2)突破时间延长,沿地层下倾方向碳酸水运移距离增大;(3)综合考虑筛管位置对突破时间和突破后开采井中CO_(2)质量分数的影响,回灌井筛管位于储层上部30 m、开采井筛管位于储层下部30 m时,有利于CO_(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采灌速率对CO_(2)突破时间影响较大,当采灌速率为12 kg/s时,CO_(2)未突破;当采灌速率增加到28 kg/s时,突破时间缩短到11.8 a。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通过对操作参数和地层固有特性的研究延缓CO_(2)突破,提高CO_(2)地质封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回灌 CO_(2)地质封存 延缓突破 安全性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风险分析的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恩毅 邸元 +3 位作者 吴辉 曹小朋 张庆福 张传宝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75-2090,共16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现阶段被广泛认可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助力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储层−盖层系统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是认识二氧化碳长期封存过程和论证封存安全性的...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现阶段被广泛认可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助力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储层−盖层系统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是认识二氧化碳长期封存过程和论证封存安全性的核心技术.文章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储层−盖层系统风险分析的流固热化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给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多场耦合问题的数学模型,其基本控制方程包括应力平衡方程、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化学反应和本构关系等;其次总结了全耦合、迭代耦合、弱耦合、显式耦合和拟耦合等常用的耦合问题数值解法;然后介绍了CO_(2)泄漏、地表变形、断层活化和裂缝拓展等地质风险的分析方法;最后针对当前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论文能够为CO_(2)地质封存场地尺度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多场耦合 储层−盖层系统 封存安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改善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11,共18页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碳中和与绿色低碳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与共同行动。将无法减排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集应用和封存,是绿色低碳化发展道路上实现零碳甚至负碳目标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关...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碳中和与绿色低碳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与共同行动。将无法减排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集应用和封存,是绿色低碳化发展道路上实现零碳甚至负碳目标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关键托底技术和最后手段,也是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的重要配套技术,是构建兼具韧性与弹性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具有规模化应用的巨大潜力和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并已有较长时间的技术探索和示范应用基础。地球物理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空间的选择和评价;②封存有效性监测与评价;③封存安全性监测与评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地球物理监测以时延地球物理方法为主,即通过地球物理重复观测实现对二氧化碳封存过程的动态监测。地球物理方法以地震方法为主,包括三维地震、井间地震、井中地震、微地震等,其它还有卫星遥感、时延电磁、时延重力和测井等方法。相对油气勘探来说,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的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应用存在一些特殊要求,包括永久性(或长期重复性和连续性)、动态性和低成本,尚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性与经济性问题与挑战。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体系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期在监测系统的有效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方面实现良好的综合平衡和优化。多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联合应用、DAS与节点地震仪永久部署、被动源微地震监测、自动化处理与智能化分析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动态监测 有效性监测 安全性监测 地球物理监测 时延地球物理
下载PDF
不同地质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勘察讨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汉斌 王惠明 赵国斌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10期45-50,共6页
基于双碳目标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需要,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站点选址也从服务电网侧向服务电源侧转变,从服务负荷中心向服务新能源基地转变。我国幅员辽阔,抽水蓄能电站站点资源丰富,受区域地质条件差异的影响,站点... 基于双碳目标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需要,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站点选址也从服务电网侧向服务电源侧转变,从服务负荷中心向服务新能源基地转变。我国幅员辽阔,抽水蓄能电站站点资源丰富,受区域地质条件差异的影响,站点所处工程地质背景也趋于复杂。结合站点选址规划和设计阶段遇到的复杂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缓倾角或软弱夹层发育的层状岩体中地下洞室拱顶稳定以及黄土湿陷性等问题,对如何开展工程地质勘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转型 区域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勘察 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2 位作者 郭建强 李旭峰 张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6-792,共7页
CO2地质储存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地质安全性是影响CO2长期封存的首要因素。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盖层适宜性、场地地震安全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场地地质条件四个方面,其中盖层适宜性是CO2安全储存的... CO2地质储存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地质安全性是影响CO2长期封存的首要因素。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盖层适宜性、场地地震安全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场地地质条件四个方面,其中盖层适宜性是CO2安全储存的最关键因素,场地地震安全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次之,而地面场地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综合评价,为中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和安全选址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CO2地质储存 地质安全性 评价 方法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泄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健 魏宁 +2 位作者 吴礼舟 张可霓 许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1-188,共8页
CO_2地质封存(GCS)是一项将CO_2注入并且永久封存于地下含水层或废弃油气储层等地质体内的CO_2减排技术。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和人类开发活动导致的不确定性,注入储层的CO_2可通过泄漏废弃井、断层或裂缝以及盖层的"薄弱带"等途... CO_2地质封存(GCS)是一项将CO_2注入并且永久封存于地下含水层或废弃油气储层等地质体内的CO_2减排技术。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和人类开发活动导致的不确定性,注入储层的CO_2可通过泄漏废弃井、断层或裂缝以及盖层的"薄弱带"等途径发生泄漏。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广泛调研,综述了GCS泄漏及封存安全的研究进展。CO_2沿钻井泄漏一般是因为化学或力学作用导致CO_2沿钻井环空水泥、井筒桥塞或围岩破碎带发生泄漏。CO_2注入储层可能导致盖层破裂,激活原本闭合的断层或断层面滑动。CO_2沿断层/裂缝泄漏主要受有效渗透率、裂缝开度等因素影响。盖层泄漏的方式可归纳为渗透泄漏、扩散泄漏和沿裂隙泄漏3种。CO_2透过盖层的扩散泄漏对于大时空尺度CO_2地质封存泄漏评估不应忽视。CO_2泄漏通常会导致受影响的含水层内地下水的p H值减小、盐度升高、离子增多等地球化学响应,甚至存在自由态CO_2。含水层内流体压力和地球化学特征可用于有效监测封存CO_2、咸水与其他流体的泄漏。GCS泄漏研究目前还十分有限,我国尤其缺乏泄漏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和封存(CCS) CO2地质封存(GCS) 泄漏 封存安全 咸水层
下载PDF
储气库建设条件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玥洋 田园媛 +2 位作者 曹鹏 贾虎 张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129,共7页
针对世界范围内各类储气库存在的储气库建设类型较少、伴生气处理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结合中国地质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实际,提出进行垫气处理、SCADA信息系统应用、开采中末期地质信息收集等措施;在储气库优选方面,针对各... 针对世界范围内各类储气库存在的储气库建设类型较少、伴生气处理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结合中国地质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实际,提出进行垫气处理、SCADA信息系统应用、开采中末期地质信息收集等措施;在储气库优选方面,针对各类油气藏作为储气库建设目标的适应性,归纳了储层物性特征对储气库应用的影响,同时对储气油气藏地质构造特点进行了总结;基于储气库设计的复杂性,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力设计、构造力学监测、安全评估等与目前常规设计思路相比更优的设计方案。本文旨在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储备提供参考意见,并为储气库的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地质构造 圈闭 储集层 安全评估
下载PDF
CO_2地质储存泄露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2 位作者 郭建强 任妹娟 李旭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9,共6页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工作方法,对适用于我国的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将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评价分为风险评价、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部分内容。通过CO2地质储存泄露通道及泄露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分析,建立了由地质因素、工程单元因素、施工因素及其它因素四个风险因子指标层及其亚层组成的CO2地质储存泄露的安全风险层次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以及CO2泄露可接受的安全风险标准;最后根据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提出了不同风险的控制方法及建议,对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中的安全风险评价、工程实施及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泄露 安全风险评价 方法
下载PDF
深部咸含水层CO_2注入下压力抬升与流体迁移的大尺度模拟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成建梅 赵静 +1 位作者 张可霓 赵锐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170,共9页
地下深部封存CO2已经被公认是人类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一条有效而又科学的途径。深部咸含水层CO2地质封存因封存潜力巨大,技术可行,且已有实际的工程运行,因而备受关注。松辽盆地是中国潜在的CO2储存场地之一,选择松辽盆地为大尺度模拟... 地下深部封存CO2已经被公认是人类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一条有效而又科学的途径。深部咸含水层CO2地质封存因封存潜力巨大,技术可行,且已有实际的工程运行,因而备受关注。松辽盆地是中国潜在的CO2储存场地之一,选择松辽盆地为大尺度模拟研究对象,选取姚家组砂岩层为储层,选取嫩江组泥岩为盖层,运用TOUGH-MP并行计算代码建立了覆盖整个松辽盆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在中央凹陷区开展大尺度CO2注入模拟研究,包括CO2运移、储存、地层压力提升以及储存安全性等问题。模拟结果表明:持续注入100a后形成的CO2羽远小于产生的压力积聚区影响范围。注入产生的压力抬升将在注入停止后迅速消散,不会对区域地层压力和浅层地下水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在千年之内注入的CO2将随着时间持续,逐渐溶解于水中,而不会因盖层微弱的渗透性而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大尺度模拟 松辽盆地 压力抬升 CO2流体迁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聚类的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划分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晶 黄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3,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应急管理区域化发展模式总结,提出我国区域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利用空间聚类方法,以储备成本和救援效率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动态聚类算法,以解决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划分问题;最后对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应... 通过对国内外应急管理区域化发展模式总结,提出我国区域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利用空间聚类方法,以储备成本和救援效率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动态聚类算法,以解决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划分问题;最后对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划分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区域划分 应急物资储备 空间聚类
下载PDF
CO_2地质埋存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罗二辉 胡永乐 李昭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3期14-21,4-5,共8页
全球CO2每年排放量约240×108t,地质埋存技术被认为是近期内温室气体减排的主力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性气候变化会议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的CO2减排行动、地质埋存路线和地下封存潜力。其次,总结了国内外CO2在高含水老油田、... 全球CO2每年排放量约240×108t,地质埋存技术被认为是近期内温室气体减排的主力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性气候变化会议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的CO2减排行动、地质埋存路线和地下封存潜力。其次,总结了国内外CO2在高含水老油田、低渗透油藏、天然气田、页岩、煤层、废弃气藏和凝析气藏、盐水层、废弃油藏、煤炭开采废弃矿井区等地质体的提高采收率与埋存"双赢"技术以及封存机理、研究方法、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及封存量等,描述了海洋封存、海底沉积物层内封存、CO2水合物方式存储、CO2置换强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CO2作为注入介质开采地热等最新研究动态。最后结合安全埋存,探讨了CO2地质埋存技术的相关科学问题,为我国下一步的CO2地质埋存汲取先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地质埋存 油气藏 盐水层 煤层 安全埋存
下载PDF
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红刚 潘懋 +1 位作者 刘学清 于春林 《地理信息世界》 2013年第3期50-57,共8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并出现了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等巨型城市(区),借助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巨型城市(区)最有可能减轻城市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总体效率,... 近年来,我国城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并出现了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等巨型城市(区),借助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巨型城市(区)最有可能减轻城市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总体效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城市建的设异常活跃、规模不断加大、人口迅速增加,引发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建设在地质体之上的,这就注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城市地质信息对于快速发展的巨型城市(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大型空间数据库、GIS、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综合化、立体化、快速反应型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成为保障城市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安全,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减灾防灾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巨型城市(区)对地质信息和地质保障服务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系统总体框架,涉及巨型城市(区)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地质安全保障服务基础平台、地质安全保障服务应用系统等部分,并进行了北京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城市 巨型城市区 地质安全保障 快速反应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选线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立廷 许林新 戈普塔 《路基工程》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路线选线工作,结合青藏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建设特点及各种控制因素对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路线方案的选线研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高速公路 选线 生态环境 不良地质 运营安全
下载PDF
新一代1∶500万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编制
19
作者 杜建军 马寅生 +2 位作者 谭成轩 陈群策 施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7,共9页
新一代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1∶500万)是利用近年来我国在新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构造运动理论,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制全国范围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图,进一步完... 新一代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1∶500万)是利用近年来我国在新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构造运动理论,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制全国范围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础地质信息,提高我国在区域稳定性评价研究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城市群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政府的宏观决策、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稳定性 新构造运动 地质灾害 重大工程安全
下载PDF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4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不同规划建设阶段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尺度要求,规划阶段适用区域廊带尺度,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可≤1:5万,目的是定性给出廊带安全性或适宜性;可研阶段适用关键区段尺度,以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1:1万~1:2.5万,目的是进一步厘定不良地质组合和重大地质风险,指导线路比选和优化;设计阶段适用工程场地尺度,聚焦具体的地质风险或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基本比例尺1:2000,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题分析研究进行专项评价。通常,随着地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对应地质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地质安全评价结果可根据地质风险等级与防治难度划分为安全、较安全、欠安全和不安全四个等级,目前技术条件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地带应首先考虑避让。建议把地质安全评价纳入国家级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环节,并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安全 地质风险 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地质稳定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