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飞虱唾液内生菌对抗虫水稻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1
作者 王寒玉 陈鹏宇 +1 位作者 李烨林 王小兰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65-67,共3页
为了解褐飞虱唾液内生菌是否引起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改变,采用褐飞虱直接刺吸和人工模拟褐飞虱刺吸的方法处理感虫水稻和抗虫水稻,提取并测定了水稻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最初的4 h,褐飞虱直接取食水稻,表现出降低抗虫水... 为了解褐飞虱唾液内生菌是否引起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改变,采用褐飞虱直接刺吸和人工模拟褐飞虱刺吸的方法处理感虫水稻和抗虫水稻,提取并测定了水稻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最初的4 h,褐飞虱直接取食水稻,表现出降低抗虫水稻的CAT活性;而无菌唾液模拟刺吸则使得抗虫水稻B5叶片部位的CAT酶活升高。说明褐飞虱唾液中的某些内生菌能抑制水稻的CAT酶活。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明确植物-昆虫-内生菌的互作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唾液 抗虫水稻 内生菌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母亲口腔状况对新生儿口腔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王力 徐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母亲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情况对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检查并记录48名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牙周状况及婴儿月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其中牙周炎组1月龄17名,健康组1月龄18名,牙周炎组6月龄7名,健康组6月龄6名... 目的:探讨母亲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情况对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检查并记录48名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牙周状况及婴儿月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其中牙周炎组1月龄17名,健康组1月龄18名,牙周炎组6月龄7名,健康组6月龄6名。通过对婴儿唾液样本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母亲牙周状况对同月龄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1月龄婴儿与2组6月龄婴儿中,健康组的口腔微生物多样性高于牙周炎组,但无显著差异。1月龄时,放线放线杆菌种(Unclassified.Aggregatibacter)、瘤胃球菌(Unclassified.Ruminococcaceae)、分歧杆菌(Sp.Mycobacterium)等12种菌种的物种丰度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6月龄时,仅奈瑟菌种(Elongata.Neisseria)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母亲不同牙周状态对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影响,1月龄婴儿与6月龄婴儿相比,该影响导致的菌种丰度差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唾液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早产低体重儿与母亲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智滨 和璐 +4 位作者 康军 黄振 沙月琴 朱万孚 闫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母亲唾液中主要牙周致病菌,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检出水平及母亲牙周... 目的:分析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母亲唾液中主要牙周致病菌,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检出水平及母亲牙周临床状况,探讨母亲牙周炎致病菌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4所医院产后1~1.5年的母亲110人,PLBW组母亲72人,21~39岁,正常出生体重组(normal birth weight,NBW)母亲38人,23~38岁。收集唾液样本,记录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用PCR方法检测唾液中的Pg、Tf、Td;根据Pg、Tf、Td检出与否分为Pg、Tf、Td阳性和阴性组。结果:(1)PLBW组和NBW组牙周临床指标及Pg、Tf、Td检出率:PLBW组和NBW组CAL分别为0.18(0.00,4.97)mm、0.08(0.00,1.81)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检出率分别为94.4%和7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检出率分别为84.7%和94.7%,Td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9.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Pg、Tf和Td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牙周临床指标、新生儿体重及孕周:P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AL[2.25(0.54,4.00)mm、1.44(0.63,3.80)mm]、PD[(2.47±0.43)mm、(1.94±0.39)mm]、PLI(1.80±0.44、1.36±0.34)、新生儿体重[(2 482.95±813.17)g、(3 425.00±1 024.36)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AL[0.14(0.00,4.9)mm、0.03(0.00,0.44)mm]、PD[(2.44±0.46)mm、(2.17±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D[(2.44±0.46)mm、(2.14±0.43)mm]和BI(2.31±0.86、1.8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f和Td在两组母亲唾液中检出水平较高,Pg可能与低体重儿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孕妇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唾液 细菌
下载PDF
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口腔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军正 安银东 +1 位作者 杨聚才 杨宏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498-502,共5页
目的 :观察 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和唾液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纳入单纯性牙龈炎患者 48例 ,用随机双盲法分为 2组 ,分别给予 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或爱诺天健含漱液 (主要成分也是 1mL/L西吡氯铵 )。患者使... 目的 :观察 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和唾液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纳入单纯性牙龈炎患者 48例 ,用随机双盲法分为 2组 ,分别给予 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或爱诺天健含漱液 (主要成分也是 1mL/L西吡氯铵 )。患者使用含漱液漱口 ,每天 5次 ,晨起、睡前、饭后各 1次 ,每次含 15mL ,持续漱口 6 0s,7d为一疗程。就诊当天和第 8天测定患者牙菌斑和唾液中 11种常见细菌的菌株数和细菌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4例 ,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布无组间差异 (P >0 .0 5 ) ,首次检查牙菌斑、唾液中常见细菌检出率和平均检出量组间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终点检查牙菌斑、唾液中细菌总量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首次检查 ,均显著减少 (P <0 .0 5 ) ,组间比较细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菌总量的减少主要是由可疑病原菌量减少所致。治疗前后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量无变化 (P >0 .0 5 )。结论 :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可显著减少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唾液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不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 单纯性牙龈炎 含漱液 牙菌斑 唾液 细菌
下载PDF
不同龋状况母子间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淼 仪虹 +2 位作者 孟玲娜 敬舒涵 吕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应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20对不同龋状况母子口腔唾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多样性。方法:分别采集20名不同龋状况儿童及母亲的唾液样本,提取细菌总DNA,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及DGGE,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母子口腔唾液... 目的:应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20对不同龋状况母子口腔唾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多样性。方法:分别采集20名不同龋状况儿童及母亲的唾液样本,提取细菌总DNA,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及DGGE,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母子口腔唾液中分别检出42、48个菌种,其共同菌种为37个,归属于16个菌属,同时,检出新菌种Megasphaeraspp.,且在无龋儿童及高龋母亲唾液中分别检出Abiotrophiaspp.和Olsenellaspp.两个特异菌属。无龋组母子唾液中嗜血菌属的相对数量显著高于高龋组(P<0.001);无龋儿童携带的放线菌属相对数量也多于高龋组(P<0.001);而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低于高龋组(P<0.001),而高龋组母亲口腔微生物中相对数量最多的为乳杆菌属,其次为放线菌属,奈瑟菌属,与无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母子口腔唾液菌群组成具有多样性,且随龋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口腔 细菌群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青少年口腔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洋洋 何金枝 +1 位作者 徐欣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无龋及高龋青少年的唾液细菌多样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名12~18岁青少年分为无龋组(n=10)和高龋组(n=10),收集其非刺激性唾液,提取细菌全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PC...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无龋及高龋青少年的唾液细菌多样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名12~18岁青少年分为无龋组(n=10)和高龋组(n=10),收集其非刺激性唾液,提取细菌全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扩增产物DGGE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DGGE图谱分析表明:唾液细菌的组成具有个体差异性;唾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条带数无龋组为32.5±3.7,高龋组为2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龋组和无龋组的Shannon-Wiener’s指数分别为2.5±0.2和2.6±0.2,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聚类分析发现,同组内大部分样本聚类位置相近,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组的大部分样本未聚类在一起,群落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无龋青少年唾液细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高龋青少年,唾液细菌的多样性在龋病发展过程中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微生物多样性 唾液细菌 青少年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腮腺非肿瘤性疾病混合唾液和腮腺液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涛 王松灵 +2 位作者 杨圣辉 杨大海 张春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探讨涎腺非肿瘤性疾病所引起的口腔微生态的变化。方法  2 9例患者 ,包括 11例舍格伦综合征 (SS)、10例腮腺良性肥大及 8例慢性腮腺炎和 10名正常对照者。收集其混合唾液和腮腺液并进行口腔内 5种常见致病菌的鉴定及细菌总量的... 目的 探讨涎腺非肿瘤性疾病所引起的口腔微生态的变化。方法  2 9例患者 ,包括 11例舍格伦综合征 (SS)、10例腮腺良性肥大及 8例慢性腮腺炎和 10名正常对照者。收集其混合唾液和腮腺液并进行口腔内 5种常见致病菌的鉴定及细菌总量的测定。结果 SS、腮腺慢性炎症患者混合唾液中需氧菌、厌氧菌、兼性链球菌及放线菌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SS患者混合唾液中的变链菌、乳酸菌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2例患者腮腺导管内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疾病 混合唾液 腮腺液 细菌学
下载PDF
儿童口腔唾液中牙周病病原菌的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本祥 大岛隆 祖父江镇雄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61-364,共4页
目的:确立儿童唾液中牙周可疑病原菌检测方法,了解牙周病原菌在儿童口腔中的分布。方法:利用细菌16SRNA设计10种牙周病原菌PCR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291名儿童唾液中牙周病原菌。结果:唾液中共有9种病原菌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生痰二氧... 目的:确立儿童唾液中牙周可疑病原菌检测方法,了解牙周病原菌在儿童口腔中的分布。方法:利用细菌16SRNA设计10种牙周病原菌PCR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291名儿童唾液中牙周病原菌。结果:唾液中共有9种病原菌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s)75.9%,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o)72.8%,伴放线放线杆菌(A.a)64.6%,啮蚀艾肯氏菌(E.c)48.5%,直肠弯曲菌(C.r)45.0%,变黑普氏菌(P.n)29.0%,福赛拟杆菌(B.f)22.0%,中间普氏菌(P.i)5.2%,牙龈卟啉单胞菌(P.g)5.2%,未检出齿垢密螺旋体(T.d)。细菌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组总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g只在8岁以上儿童中检出。结论:通过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检测牙周病原菌在唾液中的分布,牙周病原菌的检出为研究儿童牙周病发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PCR 牙周病 牙周病原菌
下载PDF
母子间口腔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淼 仪虹 郭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30对母子口腔唾液中菌群的相似性。方法选取3~5岁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及其母亲各10对作为研究对象,取其非刺激性全唾液,分别提取细菌总DNA,进行16SrRNA的PCR扩增...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30对母子口腔唾液中菌群的相似性。方法选取3~5岁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及其母亲各10对作为研究对象,取其非刺激性全唾液,分别提取细菌总DNA,进行16SrRNA的PCR扩增及DGGE分析。结果母子间口腔菌群组成具高度相似性。其中,无龋组母子间配对相似系数明显低于高龋组及中龋组(P〈0.05);高龋儿童的母亲平均龋失补牙面数(DMFS)明显高于中龋和无龋儿童的母亲(P〈0.05)。结论母亲是儿童口腔菌群获得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口腔 细菌群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水稻优势内生细菌鉴定、定位与重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爱萍 孙惠青 +3 位作者 李平 谭芙蓉 郑秀丽 李壮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7-473,共7页
对水稻品种D优527体内筛选到的优势细菌SR-15、SR-25、SL-37进行浸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主要在水稻组织的细胞间隙、细胞质内和液泡内定位。SR-15菌株通过质粒PUC-18转化和ERIC-PCR再分离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 对水稻品种D优527体内筛选到的优势细菌SR-15、SR-25、SL-37进行浸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主要在水稻组织的细胞间隙、细胞质内和液泡内定位。SR-15菌株通过质粒PUC-18转化和ERIC-PCR再分离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在植株体内稳定定位,具有稳定的内生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形态特点研究确定该菌株属盐敏芽孢杆菌Bacillus halmapalus 。致病性和促生性试验表明,菌株对水稻植株无致病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有明显促生作用。将带有Cry1Ac基因的质粒转入菌株SR-15,并经southern分析证明,其表达产物具有致死水稻二化螟84.7%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定位 水稻(Oryza SATIVA L.)鉴定重组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健康猪唾液细菌结构及多样性
11
作者 曾东 颜宗凯 +3 位作者 曾燕 倪学勤 王印 李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1526,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健康猪唾液细菌结构及多样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PCR-DGGE图谱及特异性条带的克隆和测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PCR-DGGE图谱中仔猪唾液细... 本试验旨在研究健康猪唾液细菌结构及多样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PCR-DGGE图谱及特异性条带的克隆和测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PCR-DGGE图谱中仔猪唾液细菌平均条带数为23条,而育肥猪为28条;育肥猪唾液细菌种群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较高,分别为3.34、0.877和28.40,而仔猪分别为3.17、0.834和23.20;聚类分析显示,虽然不同生长阶段猪唾液细菌群落具有一定差异性,但所有样品间相似性系数均高于0.66。PCR-DGGE图谱中共性条带属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ycobacterium arosiense、厚壁菌(Firmicutes)和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它们是猪口腔中的优势菌群;仔猪的特异性条带属于Neisseria dentiae和Neisseria shayeganii,而育肥猪的特异性条带主要是葡萄球菌亚种(Staphylococcus sp.)。结果提示,健康仔猪和育肥猪唾液细菌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猪的生长发育,唾液细菌多样性增加且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细菌 PCR—DGGE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腮腺非肿瘤性疾病唾液总流率和唾液免疫球蛋白与混合唾液细菌总量的关系
12
作者 孙涛 王松灵 +3 位作者 杨圣辉 杨大海 张春梅 丁利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181-185,共5页
目的 :研究腮腺非肿瘤性疾病唾液分泌量和某些成分的改变与混合唾液细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 2 9例腮腺非肿瘤性疾病患者和 1 0名正常对照者的唾液总流率、唾液免疫球蛋白及混合唾液细菌总量。结果 :静态唾液总流率与混合唾液... 目的 :研究腮腺非肿瘤性疾病唾液分泌量和某些成分的改变与混合唾液细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 2 9例腮腺非肿瘤性疾病患者和 1 0名正常对照者的唾液总流率、唾液免疫球蛋白及混合唾液细菌总量。结果 :静态唾液总流率与混合唾液中需氧菌总数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SIgA静态单位时间内分泌总量与混合唾液中需氧菌、厌氧菌总数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唾液总流率下降和唾液免疫球蛋白降低与混合唾液细菌总数升高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细菌 唾液 腮腺疾病 唾液总流率
下载PDF
人工口腔在龋病学研究中的用途
13
作者 肖悦 刘天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41-343,共3页
人工口腔是一种可模拟天然口腔生态环境的连续培养装置 ,在龋病学方面可用于研究各种致龋因素的作用和龋病病变的特征 ,还可用于鉴定防龋药物的效能 。
关键词 人工口腔 龋病 口腔致病菌 人工唾液 人工龋 防龋药物
下载PDF
微小牛蜱唾液菌群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亮亮 唐欢 程天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共4页
为了解微小牛蜱唾液内的菌群结构信息,采用PCR-DGGE技术对微小牛蜱半饱血、饱血雌成虫唾液内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微小牛蜱半饱血、饱血雌成虫唾液内菌群结构有较大差异,饱血中细菌比半饱血多两种,分别为莫拉菌和不动杆菌... 为了解微小牛蜱唾液内的菌群结构信息,采用PCR-DGGE技术对微小牛蜱半饱血、饱血雌成虫唾液内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微小牛蜱半饱血、饱血雌成虫唾液内菌群结构有较大差异,饱血中细菌比半饱血多两种,分别为莫拉菌和不动杆菌;唾液内菌群与全蜱菌群差异极大。在检出的细菌中多数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故微小牛蜱叮咬可能会引起人或动物发生多种细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GE 微小牛蜱 唾液 细菌
下载PDF
母亲龋易感性与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纵向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祎培 张羽 +1 位作者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查有龋及无龋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通过随访收集其婴儿1个月(1月龄)及6个月(6月龄)的唾液样本测序分析,观察母亲患龋情况对其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筛查收集1月龄婴儿的唾液样本;于首次采样时记录母亲的口腔... 目的通过检查有龋及无龋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通过随访收集其婴儿1个月(1月龄)及6个月(6月龄)的唾液样本测序分析,观察母亲患龋情况对其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筛查收集1月龄婴儿的唾液样本;于首次采样时记录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患龋情况将婴儿分为母亲有龋组(简称有龋组)和母亲无龋组(简称无龋组),跟踪随访至婴儿6个月时再次收集唾液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婴儿不同月龄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本研究随访受试者10例(男6例,女4例),其中有龋组7例,无龋组3例,各组间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龋组婴儿1月龄至6月龄时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有龋组婴儿在1月龄和6月龄时组内各样本间物种组成均差异较大;1月龄时两组微生物群落较相似,而至6月龄时两组婴儿唾液的物种组成已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有龋组婴儿口腔内菌群多样性总体高于无龋组,在1月龄至6月龄间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微生物多样性 纵向研究 唾液细菌
下载PDF
褐飞虱成虫唾液细菌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苗雨桐 邓瑶 +1 位作者 刘玉娣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2-781,共10页
【目的】通过鉴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水状唾液中的细菌蛋白,了解其唾液中的细菌种类。【方法】利用双层膜夹蔗糖溶液的方法对褐飞虱成虫唾液进行收集,超滤浓缩后进行电泳,然后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方... 【目的】通过鉴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水状唾液中的细菌蛋白,了解其唾液中的细菌种类。【方法】利用双层膜夹蔗糖溶液的方法对褐飞虱成虫唾液进行收集,超滤浓缩后进行电泳,然后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方法鉴定蛋白,与Uniprot的细菌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鉴定褐飞虱成虫唾液中的细菌蛋白。【结果】在褐飞虱成虫唾液中鉴定到22种细菌的35种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蛋白的折叠和合成以及氨基酸代谢过程。这些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3个门。蛋白种类较多来源于变形菌门。【结论】鉴定到蛋白的这些细菌可能在褐飞虱的生活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唾液 细菌蛋白 共生菌 LC-ESI-MS/MS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实验室培养对人体口腔唾液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雨婷 夏文君 +3 位作者 邹岩 漆正楠 段胜仲 唐子圣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研究实验室培养对口腔唾液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6个健康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志愿者,采集口腔唾液菌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培养。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我们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实验室培养对... 目的研究实验室培养对口腔唾液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6个健康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志愿者,采集口腔唾液菌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培养。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我们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实验室培养对人体口腔唾液细菌的影响,分析了培养前后的菌群物种丰度和菌群结构差异。结果高通量测序一共得到618个OTUs,测序分析显示人体口腔唾液菌群在实验室培养前后,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TUs Venn图显示实验室培养前后,人体口腔唾液菌群拥有大约78.4%相同物种。结论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人体口腔唾液菌群在实验室培养前后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口腔微生态 唾液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比较几种细菌粘附力的研究
18
作者 孙华丽 蔡家骏 宋印章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77-79,共3页
应用羟磷灰石柱层析法层衍变形链球菌MT6R(c血清型)、远缘链球菌OMZ106(d血清型)、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比较不同细胞对羟磷灰石粘附力的大小,并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柱后观察上述细菌粘附力的改变。结果表明无唾液时... 应用羟磷灰石柱层析法层衍变形链球菌MT6R(c血清型)、远缘链球菌OMZ106(d血清型)、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比较不同细胞对羟磷灰石粘附力的大小,并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柱后观察上述细菌粘附力的改变。结果表明无唾液时细菌粘附力依次为变链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乳杆菌最弱。有唾液时,变链菌粘附力明显高于其余三种细菌,粘放菌和乳杆菌与无唾液时比较粘附力亦有增强。远缘链球菌的粘附力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龋菌 羟磷灰石 唾液 粘附力 细菌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成虫唾液细菌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铖 钮羽群 +5 位作者 夏露霞 伍春芳 景凯婷 程墙义 王梦馨 韩宝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9-942,共14页
【目的】通过鉴定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成虫水状唾液蛋白中的细菌蛋白,解析叶蝉唾液的细菌种类。【方法】利用自制的收集装置和Parafilm膜夹营养液法对叶蝉成虫唾液进行收集,经超滤浓缩和电泳分离后,使用膜辅助样品制备技术法(... 【目的】通过鉴定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成虫水状唾液蛋白中的细菌蛋白,解析叶蝉唾液的细菌种类。【方法】利用自制的收集装置和Parafilm膜夹营养液法对叶蝉成虫唾液进行收集,经超滤浓缩和电泳分离后,使用膜辅助样品制备技术法(filter-aided sample preparation,FASP)酶解,借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蛋白,利用Mascot 2.2软件比对UniProt的细菌蛋白数据库进行查库分析从而鉴定唾液中的细菌蛋白。【结果】共鉴定到27个目49种细菌的142种蛋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蛋白为主,共107个蛋白,其中又以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蛋白占比最多。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蛋白,共28个蛋白,分别属于杆菌纲(Bacilli)和梭菌纲(Clostrida),这些蛋白参与氨基酸、维生素和能量代谢等。【结论】鉴定的细菌蛋白可能是叶蝉生活史的重要参与者。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共生菌、茶小绿叶蝉和茶树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唾液 细菌蛋白 共生菌 LC-MS/MS
下载PDF
口腔细菌表面糖苷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静华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25-32,39,共9页
口腔细菌是引起龋齿的关键因素。口腔细菌和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唾液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早期牙菌斑生物膜,随后更多的细菌加入到生物膜中生长并最终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等疾病。唾液为细菌的黏附提供配体,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 口腔细菌是引起龋齿的关键因素。口腔细菌和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唾液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早期牙菌斑生物膜,随后更多的细菌加入到生物膜中生长并最终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等疾病。唾液为细菌的黏附提供配体,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但是细菌如何利用以及利用哪些唾液大分子进行生长还不清楚。许多口腔细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有不同的糖苷酶水解糖链。本综述总结了笔者对口腔细菌的研究,揭示不同细菌利用人的唾液生长的能力不同,有的生长良好,有的甚至不能单独在唾液中生长;而口腔共生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 DL1在唾液中生长良好是依赖于细菌表面的3个糖苷酶,它们捕食唾液中富含脯氨酸的糖蛋白的N-糖链,是该细菌在唾液中生长关键的第一步;而且不同的糖苷酶对底物有严格的特异性,糖链只能被依次水解。不同细菌表面有不同的糖苷酶,能够合作水解糖链从而在唾液中相互喂养并在牙齿表面共生,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口腔细菌 糖苷酶 富含脯氨酸的糖蛋白 唾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