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与滨海人群的生计 被引量:15
1
作者 鲁西奇 宋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80,169-170,共14页
鱼、盐是滨海人群可以利用的主要生计资源。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长江口两侧、杭州湾,浙南福建沿海各海湾、岛屿间,以及珠江口两侧、北部湾近海水域及其沿岸。滨海地域鱼、盐资... 鱼、盐是滨海人群可以利用的主要生计资源。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长江口两侧、杭州湾,浙南福建沿海各海湾、岛屿间,以及珠江口两侧、北部湾近海水域及其沿岸。滨海地域鱼、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多集中于交通便利之区,得与全国性的交通、贸易网络相联系。渔业经济与盐业经济都是不能自给自足的、结构性短缺的经济,必须通过贸易等手段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粮食等生活生产必需品,才能补充其经济的结构性短缺。滨海地域经济的不自足性,促成了滨海地域经济的外向性。同时,渔盐业生产,均需要较强的技术条件、特定的生产工具和不同行业的配合,从而强化了滨海人群间的相互依存。滨海地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贸易的必要性,乃是滨海地域经济形态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域 鱼盐之利 结构性短缺 中古时代
下载PDF
中国盐湖资源与生态环境 被引量:39
2
作者 郑绵平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3-1622,共10页
中国盐湖区受干旱-半干旱气候控制,现代盐湖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500mm范围内。依据中国盐湖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及物质成分特点,将中国盐湖划分为4个盐湖区,并简述第四纪以来各区由于古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活动性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盐... 中国盐湖区受干旱-半干旱气候控制,现代盐湖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500mm范围内。依据中国盐湖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及物质成分特点,将中国盐湖划分为4个盐湖区,并简述第四纪以来各区由于古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活动性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盐湖演化特点。由于各区盐湖规模、经济价值和交通技术条件不同,开发利用程度有差异,以吉兰泰盐湖和运城盐湖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较好;以察尔汗为代表的钾盐湖开发规模最大。目前中国盐湖区环境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尤其是地处边远的中小型盐湖,采富弃贫、回收率低和单一矿种开采使大量伴生有用组分贫化等。同时,由于气候环境因素也引起盐湖环境的重大变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北盐湖区,自1987年以来,出现向暖湿转型,湖泊有扩大上升趋势;青藏高原盐湖区则大致从1992年以来,由东往西,相继出现高湖面,显现向暖湿转型;而西北盐湖区仍处于暖干阶段,湖水位下降,盐湖沙化。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建议进一步吸取国内外在盐业综合利用、整体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强盐湖环境变化观察和监测,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大盐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盐湖资源 盐湖区 气候环境与盐湖演化 盐湖资源合理利用 盐湖环境监测与保护
下载PDF
中国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23
3
作者 顾朝林 赵晓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通过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开发的作用研究,概括了中国传统区域发模式──“内陆均富”和“沿海先富”及其存在问题,运用西方现代区域发展理论构造了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新型区域开发模式。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开发模式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淮扬地域文化对建筑室内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玲 张乘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8期78-79,共2页
本研究从剖析淮扬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入手,得出运河的漕运功能和盐业发展是淮扬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运河的漕运功能使得淮扬地段成为政治要道,盐业的兴旺使得淮扬地域成为经济名城,极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兴旺促使建筑装饰家具工艺... 本研究从剖析淮扬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入手,得出运河的漕运功能和盐业发展是淮扬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运河的漕运功能使得淮扬地段成为政治要道,盐业的兴旺使得淮扬地域成为经济名城,极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兴旺促使建筑装饰家具工艺的繁荣发展。淮扬地域文化与地域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和工艺美术相互作用和发展,并且在建筑室内空间中以布局和表现形式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扬地域文化 建筑室内 运河 盐商 工艺美术
下载PDF
中西方寒冷地区室内空间形态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齐伟民 王晓辉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对中西方寒冷地区室内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以及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比较,而认识其在地域、历史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以历史观与发展观的视角对中西方寒冷地区室内空间风格进行梳理、探讨的同时,对其衍生的现象、意义及价值... 通过对中西方寒冷地区室内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以及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比较,而认识其在地域、历史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以历史观与发展观的视角对中西方寒冷地区室内空间风格进行梳理、探讨的同时,对其衍生的现象、意义及价值做客观的评析,为的是更加准确地把握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趋势,找寻中国北方地域室内设计发展的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寒冷地区 室内空间 形态 差异
下载PDF
区域竞争局限条件下中部新兴城市品牌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邹丹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73-76,共4页
在当前区域竞争的局限条件下,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部新兴城市面临产业内迁和需求内移的机遇.作为地域专属的无形资产,城市品牌建设对地方政府进行长期城市正面信息的发送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品牌 区域竞争 产业内迁 中部新兴城市 地方政府
下载PDF
外墙内保温在我国华南地区住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袁磊 张道真 《住宅科技》 2008年第5期24-28,共5页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在我国华南地区住宅中的适用性,提出外墙内保温适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外墙热工性能要求,在材料耐久性和施工技术上明显优于外保温形式。
关键词 外墙内保温 华南地区 建筑节能 耐久性
下载PDF
中国大陆盐湖盆地成盐环境演化的分形理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东生 《自然杂志》 1996年第4期211-215,共5页
分形理论在地球科学的应用范围,目前涉及到地震走时、水系展布、海岸形态、盆地地质界面、矿物结构及元素迁移等领域,一般仅从系统过程的一个特征信息开始演绎其分形的量度,很少对系统过程的完整演化进行讨论,在盐湖科学领域,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在地球科学的应用范围,目前涉及到地震走时、水系展布、海岸形态、盆地地质界面、矿物结构及元素迁移等领域,一般仅从系统过程的一个特征信息开始演绎其分形的量度,很少对系统过程的完整演化进行讨论,在盐湖科学领域,分形理论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地位,盐湖资源与环境的分形理论研究是盐湖地学的前沿方向,值得进行积极探索。本文运用分形及分维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盆地盐湖卤水演化的反应过程、终止形式、酸碱度状态和组分演化的多标度、多方向以及地域性等因素,演绎出了我国各大盐湖区的成盐矿物组合特征和成矿远景环境,并指明了区域找矿方向,为盐湖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盐环境演化 中国大陆盆地 盐湖
下载PDF
极端自然条件下援所罗门群岛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主体育场结构设计
9
作者 袁理明 吴逸枫 +3 位作者 申涛 李宏胜 李智芳 魏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9-354,共6页
针对援所罗门群岛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主体育场位于高烈度区、强风荷载、强盐雾腐蚀的不利自然条件,介绍了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措施。采用风洞试验结合CFD仿真模拟的方式对风荷载取值进行校核。在抗震与隔震的方案选择... 针对援所罗门群岛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主体育场位于高烈度区、强风荷载、强盐雾腐蚀的不利自然条件,介绍了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措施。采用风洞试验结合CFD仿真模拟的方式对风荷载取值进行校核。在抗震与隔震的方案选择中,结合援外项目维护便利原则放弃采用隔震方案,选择具有二道抗震防线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对重要节点进行了节点有限元分析,保证节点受力及与下部结构连接安全可靠。耐久性设计方面,结合澳洲规范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及保护层厚度进行了包络取值,并采取特殊措施提高钢结构的抗盐雾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外项目 体育场 高烈度区 抗风设计 盐雾腐蚀 钢结构罩棚 膜结构
下载PDF
北武夷资溪-光泽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对确定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活动时空分布与形成环境的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覃晓云 李武显 +2 位作者 岑涛 吕璞良 陶继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76,共15页
通过对北武夷地区资溪-光泽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资溪岩体的年龄为236~238 Ma。结合收集的华南内陆地区已有的印支期岩浆岩的年龄资料,观察其年龄在SE-NW向和SW-NE向的时空变化情况,发现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岩年龄分布... 通过对北武夷地区资溪-光泽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资溪岩体的年龄为236~238 Ma。结合收集的华南内陆地区已有的印支期岩浆岩的年龄资料,观察其年龄在SE-NW向和SW-NE向的时空变化情况,发现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岩年龄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到北西内陆地区呈逐渐年轻的趋势,而在大致沿武夷山走向的南西到北东方向上呈宽阔的近水平的线性分布趋势。印支期沿海岩浆弧在~260 Ma消失20 Ma之后,~240 Ma在距离海沟大约400~500 km的武夷山地区大规模出现,是水平俯冲造成的华南内陆新生岩浆弧形成,类似于新生代北美拉拉米造山和墨西哥中部的水平俯冲情况。由于加厚的中、下地壳温度较高,少量水平俯冲前端脱水形成的地幔岩浆侵入中、下地壳,带来的热很容易造成中、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北武夷地区大量印支期花岗质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武夷 花岗岩 印支期 新生岩浆弧 华南内陆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与国民政府盐业政策比较
11
作者 王璇 《陇东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14,共5页
全面抗战时期(1937.7—1945.9),面对各种内忧外患,陕甘宁边区与国民政府站在不同的出发点,分别在所辖区域内实施了不同的盐业政策。陕甘宁边区采用有计划、有组织的“军民结合生产、官督民运、对外统销、对内自由贸易”的政策,而国民政... 全面抗战时期(1937.7—1945.9),面对各种内忧外患,陕甘宁边区与国民政府站在不同的出发点,分别在所辖区域内实施了不同的盐业政策。陕甘宁边区采用有计划、有组织的“军民结合生产、官督民运、对外统销、对内自由贸易”的政策,而国民政府采用“民制、官收、官运、专卖”政策,最终在各自区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国民政府 盐业政策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两次中西部开发对内地城市化的影响
12
作者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 2006年第1期93-97,共5页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中西部开发 内地城市化
下载PDF
安岐与扬州——记中韩交往史上的一位扬州盐商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明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9-92,共4页
安岐是中韩交往史上的重要人物 ,清代中叶在扬州经商 ,曾任两淮盐商商总。他不仅精于盐务 ,而且对中国书画艺术有很深造诣 ,所著《墨缘汇观》一书影响深远。今扬州安家巷 ,是其故居所在地。
关键词 交往史 扬州盐商 中国 韩国 《墨缘汇观》 扬州地区 安岐
下载PDF
维持与重构:清至民初鲁东地区的渔盐社会生态(1824—1920)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建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22,共9页
清代山东大部分地区皆行票引盐,唯有鲁东地区的沿海十八州县在雍正八年(1730)后即不行票引,听民自运自销。在鲁东地区盐的运销中,渔盐(1)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鲁东地区所用之渔盐长时间内并不为本地所产之煎盐,而是使用来自关东的大... 清代山东大部分地区皆行票引盐,唯有鲁东地区的沿海十八州县在雍正八年(1730)后即不行票引,听民自运自销。在鲁东地区盐的运销中,渔盐(1)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鲁东地区所用之渔盐长时间内并不为本地所产之煎盐,而是使用来自关东的大盐(晒盐),本地煎盐与关东大盐之间的争执自道光年间始,历经道光、咸丰、光绪三案才从制度上得到解决。民国初年,国家盐权沦丧于西方列强之手,为了保障盐税收入,盐税改革成为盐务工作的主要方向,北洋政府在鲁东地区的生硬改革引起了民众的大范围抗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民运民销制度被破坏,而新的制度未能被渔盐社会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初 渔盐 盐政 鲁东地区
下载PDF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盐业述要
15
作者 郭婷 《盐业史研究》 2012年第2期16-23,共8页
甘宁青地区盐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先民发现、利用食盐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甘宁青地区的盐业,有自身的发展轨迹,还受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民族关系、民众生活以及区域对外交流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显现出一些区... 甘宁青地区盐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先民发现、利用食盐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甘宁青地区的盐业,有自身的发展轨迹,还受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民族关系、民众生活以及区域对外交流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显现出一些区域性特征。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盐务机构的设置以及生产、流通、盐税情况的叙述,勾勒出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此来加深人们对该地区盐业发展史的认识,还可以丰富西北区域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甘宁青地区 盐业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的滇边岸盐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凌受勋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47-53,84,共8页
清初清廷对乌蒙实行"改土归流"后,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向滇东北昭通府、东川府和曲靖府部分州县输入犍盐以供民食,上述滇东北地区称为川盐运销的滇边岸区,这一运销方式一直延续到民国。从四川到滇东北有四条主要运盐路线,清代... 清初清廷对乌蒙实行"改土归流"后,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向滇东北昭通府、东川府和曲靖府部分州县输入犍盐以供民食,上述滇东北地区称为川盐运销的滇边岸区,这一运销方式一直延续到民国。从四川到滇东北有四条主要运盐路线,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云南之间的物资流动通过盐路实现了互补。盐路的畅通是川、滇人民长期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的结果。滇边岸盐运促进了盐路沿线村落、城镇的繁荣,活跃了沿线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川、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古南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复兴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时期 水码头宜宾 滇边岸 盐路 南丝路复兴 贡献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以水码头宜宾为中心的滇边岸盐运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受勋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7-63,共7页
清代、民国时期犍盐运至水码头宜宾后,分为四条路线进入滇边岸以供民食。宜宾处于盐运枢纽地位,宜宾盐商经营盐运占有地理位置、资金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宜宾盐帮掌控了滇边岸主要盐运业务,在滇边岸盐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水码头宜宾也成... 清代、民国时期犍盐运至水码头宜宾后,分为四条路线进入滇边岸以供民食。宜宾处于盐运枢纽地位,宜宾盐商经营盐运占有地理位置、资金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宜宾盐帮掌控了滇边岸主要盐运业务,在滇边岸盐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水码头宜宾也成为滇边岸盐运中心。盐帮和运盐路上的船帮、马帮和背帮及其他劳动者为盐运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川滇经济的发展和古南丝路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时期 水码头宜宾 滇边岸 盐运 中心 贡献
下载PDF
古代西南山区聚落体系演化与乡村发展研究——以云龙县“盐马古道”沿线聚落为例
18
作者 刘晓 王一凡 葛凡华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8期106-113,共8页
位于西南山区的大理州云龙县曾是云南集结性盐区之一,近两千年来盐业的盛衰兴废深刻影响了当地聚落体系的演化和乡村发展。然而,当前盐业产业面临衰退,聚落体系逐步消散分解,乡村亟需转型。本研究基于聚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位于西南山区的大理州云龙县曾是云南集结性盐区之一,近两千年来盐业的盛衰兴废深刻影响了当地聚落体系的演化和乡村发展。然而,当前盐业产业面临衰退,聚落体系逐步消散分解,乡村亟需转型。本研究基于聚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结合历史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资料,对汉代以来云龙县“盐马古道”沿线聚落体系的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进行全景式梳理,试图从中加深对于社会建构、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等乡村发展的理解,丰富古代西南山区聚落体系史的研究。研究发现,依托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禀赋条件,通过盐业生产、管理、贸易和移民等因素促进聚落体系不断演化,产生独立松散、双核并进、主副联通、单核引领和分散失衡五种结构模式,并形成了“产业驱动型”的乡村发展路径。进一步地,本研究立足现实困境,在文化转向背景下提出“文化引领”的乡村转型发展思路,以盐业文化为主线重塑聚落体系,形成“层级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聚落体系 盐业文化 西南山区 云龙县
下载PDF
清前期阿拉善蒙古盐务述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丽霞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70,110,共10页
阿拉善蒙古盐务问题在清代蒙古盐区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同时代其他历史资料,理清清前期阿拉善蒙盐发展的轨迹,通过对阿拉善蒙盐不同发展时期和若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探讨其对内地相... 阿拉善蒙古盐务问题在清代蒙古盐区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同时代其他历史资料,理清清前期阿拉善蒙盐发展的轨迹,通过对阿拉善蒙盐不同发展时期和若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探讨其对内地相关盐区的影响,并剖析了清政府对其态度及政策的转变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蒙古 盐务 述论 阿拉善左旗 清代档案 历史资料 发展阶段 发展时期 独特性 档案馆 清政府 相关 内地 剖析
原文传递
乾隆时期地方制作宫廷建筑内檐装修的特点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淑娴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108,160,共14页
乾隆时期皇宫建筑的内檐装修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装饰风格变化鲜明。乾隆一朝,宫廷在地方定制了大量的内檐装修,从广州到苏州、再到扬州,反映乾隆时期内檐装修风格的变化。本文通过档案记载和现存装修实物的考察,结合地方装修工艺的特... 乾隆时期皇宫建筑的内檐装修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装饰风格变化鲜明。乾隆一朝,宫廷在地方定制了大量的内檐装修,从广州到苏州、再到扬州,反映乾隆时期内檐装修风格的变化。本文通过档案记载和现存装修实物的考察,结合地方装修工艺的特点和乾隆皇帝审美取向的变化,分析了各地为皇宫制作内檐装修的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檐装修 档案 乾隆皇帝 粤海关 苏州织造 杭州织造 两淮盐政 审美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