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樱花文化与日本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94-95,共2页
樱花文化已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从樱花的花名、「嶗前慄」、「花尒」以及樱花与武士精神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樱花代表着日本国民,樱花一起绽放,一起凋谢,体现了日本国民的团结与凝聚力。
关键词 樱花 '桉前线’ '花见’ 武士精神 日本国民性
下载PDF
日本武士阶级的文武合一思想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志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4期62-69,共8页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认为统治阶级保持尚武精神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 武士道 文武合一 尚武精神
下载PDF
论日本军国霸权情愫中“武士道精神”的文化观照
3
作者 张鹏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大和"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自11世纪产生伊始就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范式且统摄着日本民族的文化苑囿。为此,日本武士倡导以儒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以...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大和"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自11世纪产生伊始就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范式且统摄着日本民族的文化苑囿。为此,日本武士倡导以儒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五伦五常"的道德教义为设身处世的思想寄托;以佛教禅宗"生不可喜、死不可悲"的教化作为忠贞献身的精神慰藉而涤除生死、惟命是从;以神道教的情感纽带奴化忠诚道德而追从主翁、舍己奉君等,从而建构着日本"武士道精神"演绎的生命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 军国霸权 文化情愫
下载PDF
从士人、武士的对比看中日文化差异
4
作者 高小岩 吴中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6-80,共5页
中国古代的士人构成了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武士则是日本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倚仗力量。中国的士人最初是带有更多尚武精神内涵的,社会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往往影响民族精神,对比二者及其各自文明的道路可以借鉴后者对培育昂扬向上、勇于迎... 中国古代的士人构成了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武士则是日本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倚仗力量。中国的士人最初是带有更多尚武精神内涵的,社会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往往影响民族精神,对比二者及其各自文明的道路可以借鉴后者对培育昂扬向上、勇于迎接挑战的民族精神方面的可取之处,也使得通过差异对比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奋发有为的中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士 武士 对比 文化差异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日本传统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娜 张鸿燕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与其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团主义思想、"和"的观念以及武士道精神等,对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更有消极...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与其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团主义思想、"和"的观念以及武士道精神等,对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更有消极的一面。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双重影响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当今日本道德教育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集团主义思想 “和”观念 武士道精神
下载PDF
先秦游侠的侠义精神与江户武士的义、勇、仁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邓高胜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先秦时期的游侠与江户时代的武士均为尚武尚勇精神文化的时代产物,二者在惩强扶弱和忠诚信义方面有不少的共同点,呈现出东方文化的相通性。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先秦游侠的侠义精神与... 先秦时期的游侠与江户时代的武士均为尚武尚勇精神文化的时代产物,二者在惩强扶弱和忠诚信义方面有不少的共同点,呈现出东方文化的相通性。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先秦游侠的侠义精神与日本武士的义、勇、仁思想体现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特征,通过对比二者的异同,对更好地理解游侠这一人群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游侠 侠义精神 江户武士 义、勇、仁思想
下载PDF
“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史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家忠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4,共5页
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 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起源、传承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史学梳理,阐述了"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论证了"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思想的危害,阐释了"文武兼修"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各历史朝代,提倡"文武兼修"目的在于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进行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和砥砺精神,两者相互促进。"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杰出人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中国教育需要加强"文武兼修"的教育实践,只有智育和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根本改变因片面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教育思想 武士教育 六艺 武举制度 尚武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