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effects of gravel-sand mulch thickness on soil microb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semi-arid Loess Plateau,Northwest China
1
作者 ChengZheng Zhao YaJun Wang +2 位作者 Yang Qiu ZhongKui Xie YuBao Zh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1年第6期510-521,共12页
I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gravel and sand mulch is a farming technique with a long history.In this study,a sampl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long term gravel sand mulch observational fields in the Northwest Loess Plate... I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gravel and sand mulch is a farming technique with a long history.In this study,a sampl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long term gravel sand mulch observational fields in the Northwest Loess Plateau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long term mulch on soil microbial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We found that after long term gravel-sand mulch,compared with bare ground,soil organic matter,alkali nitrogen,conductivity decreased,while pH and soil moisture increased.Urease,saccharase and catalas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mulch thickness,while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reversed.The results of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 shows that after gravel-sand mulch,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different from bare land,and the diversity was reduced.Compared with bare land,the bacteria Proteobacteria and Acidobacteria abundance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thickness,and Actinobacteria was opposite.Also,at the fungal genus level,Fusarium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Remerson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ompared with bare land.Redundancy analysis(RDA)revealed that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important driver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changes.Overall,this study revealed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soil degradation after long term gravel-sand mulch.Therefore,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addition of exogenous soil nutrients after long term gravel-sand can help improve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l and sand mulch soil microbes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oil degradation soil quality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vel Mulched Years on Soil Microbial Flora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Gravelsand Mulched Fields 被引量:1
2
作者 Pang Lei Lu Jianlong +3 位作者 Zhou Maoxian Xiao Honglang Fan Zhilong Chai Shoux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Soil microbial flor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microbes in soil and gravel-sand mixed layer( SGSML),roots denseness layer( RDL),eluviate layer( EL) and calcium accumulation layer( CAL) in gravel-sand mul... Soil microbial flor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microbes in soil and gravel-sand mixed layer( SGSML),roots denseness layer( RDL),eluviate layer( EL) and calcium accumulation layer( CAL) in gravel-sand mulched fields( GSMFs) with different gravel mulched years( 1,6,12,19 and 25 yea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microbes in the GSMFs,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was the largest,followed by actinomycetes,while the number of fungi was the smallest. The total quant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the GSMFs dropped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udden de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The number of microbes in the RDL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SGSML with few roots due to the effects of root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 in the growing season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non-growing season,while the quantity of fungi in the growing season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non-growing season. 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and fungi was the largest in the GSMFs which had been mulched with gravel for 6-12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mulching time,the GSMFs aged gradually,so their quantity reduced gradually. The quantity of actinomycetes was the smallest in the GSMFs which had been mulched with gravel for 6-12 years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ulching time. The number of soil microbes in the GSMFs ha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soil moisture content,p H and mulching time. Soil total carbon content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bes in the GSM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gravel-sand mulched fields (GSMFs) Different gravel mulched years Soil microb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下载PDF
Effects of gravel mulch on aeolian transport:a field wind tunnel simulation 被引量:6
3
作者 KeCun ZHANG WeiMin ZHANG +2 位作者 LiHai TAN ZhiShan AN Hao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296-303,共8页
The shape,size and coverage of gravel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eolian sand transport.This study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aeolian transport over the gravel mulching surfaces at different wind velocities by mea... The shape,size and coverage of gravel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eolian sand transport.This study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aeolian transport over the gravel mulching surfaces at different wind velocities by means of a mobile wind tunnel simulation.The tested gravel coverage increased from 5% to 80%,with a progressive increment of 5%.The gravel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have three sizes in diameter.Wind veloc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10 sand-proof pitot-static probes,and mean velocity fields were obtained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velocity fields obtained over different gravel mulches were similar.The analysis of wind speed patterns revealed an inherent link between gravel mulches and mean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on the gravel surfaces.The optimal gravel coverag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ritical level above or below which aeolia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differ strongly.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tudy,the optimal gravel coverage was found to be around 30% or 40%.Threshold velocity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gravel coverage.Sand transport rate first increased with height above the wind tunnel floor(Hf),reaching a peak at some midpoint,and then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l mulch wind speed profile sand transport drag velocity
下载PDF
旱区连作砂田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振江 刘学智 +4 位作者 李王成 刘巧玲 陈继虹 姚晓翠 徐天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6-2148,共13页
砾石覆盖在改变旱区水文循环和物质转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连作给砂田土壤质量及土地生产力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以连作砂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连作年限对砂层质地结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水盐热效应、土壤养分状况... 砾石覆盖在改变旱区水文循环和物质转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连作给砂田土壤质量及土地生产力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以连作砂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连作年限对砂层质地结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水盐热效应、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特性、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效应和可能机制,发现砂田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地生产力在人类活动及自然侵蚀的扰动和破坏下整体呈现退化态势,但对不同覆盖条件、施肥水平和种植结构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过程表现出差异性。继而,基于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协同和互作效应深入揭示了砂田性能逐年退化机理,并简述了生物、农业及工程调控措施在砂田退化阻控和修复方面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田退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壤质量演变的基本过程及其发生机制、“砾石-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叠加和互作效应及其分子机理、土壤改良与生物防治措施的定量化及其调控机制三个方面。在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和土地退化背景下,废弃风化砾石的劣化增肥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连作 土壤质量 土地生产力 调控
下载PDF
微咸水补灌年限对压砂地水盐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谭军利 王西娜 +1 位作者 马小福 田军仓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微咸水补灌年限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调查方法,研究了微咸水补灌年限为2、4、7、10、14 a的压砂地0~60 cm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西瓜伸蔓期和收获... 【目的】探讨微咸水补灌年限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调查方法,研究了微咸水补灌年限为2、4、7、10、14 a的压砂地0~60 cm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西瓜伸蔓期和收获期土壤饱和电导率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而增加,荒地土壤20~40 cm土层饱和电导率最高,而压砂地在40~60 cm土层饱和电导率最高;微咸水补灌增加了开花坐瓜期土壤体积含水率,但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压砂地表层(0~1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最高,而荒地10~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最高;与荒地相比,土表覆砂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及0~8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而8 cm以下土层土壤紧实度小于荒地;西瓜产量和瓜周可溶性固形物量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分别呈降低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长期微咸水补灌提高了压砂地上层土壤体积质量和紧实度,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西瓜产量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西瓜品质则有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压砂地 西瓜 补灌年限 土壤盐分
下载PDF
滴头流量对压砂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宗凯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马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探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Q1(2 L/h)、Q2(3 L/h)、Q3(4 L/h)3种滴头流量,研究滴头流量对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 【目的】探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Q1(2 L/h)、Q2(3 L/h)、Q3(4 L/h)3种滴头流量,研究滴头流量对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滴头流量越大,土壤水平湿润范围越大,膜间土壤含水率越高,滴头下方垂直湿润深度越浅。各处理0~100 cm土壤盐分经过一个全生育期均呈下降趋势,盐分减少量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果实可溶性糖量随滴头流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Q2处理最大,分别较Q1、Q3处理提高了54.3%和22.3%;维生素C量随滴头流量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Q3处理最高,较Q2处理提高了53.7%。西瓜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Q3处理产量分别较Q1、Q2处理提高了6.20%和3.56%,Q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Q1、Q2处理提高了6.49%和3.72%。【结论】综合考虑土壤水盐再分布形式与西瓜产量、品质,适用于压砂地西瓜微咸水滴灌流量为Q3(4 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滴头流量 压砂地 微咸水 水盐分布 西瓜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灌溉方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空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英豪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董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灌的土壤含水率略低于滴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属于中等变异性,且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微喷灌0~20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和离散化程度小于滴灌,同时,2种灌溉方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20~40cm土层的平均电导率小于0~20cm土层。无论微喷灌还是滴灌,调查地块的土壤电导率表现为中间位置低而地边较高,土壤含水率则在中间位置高而地边低。灌溉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其空间变异性属于弱变异,但微喷灌条件下pH值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压砂地抑制了表层土壤盐分累积,并存在向未覆砂的地块边缘聚积的现象。不同灌水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和盐分均存在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而pH值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结果可以为压砂地的微咸水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灌溉方式 土壤水盐 空间变异 压砂地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GIS的压砂地砾石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阮晓晗 白一茹 +1 位作者 王幼奇 高小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为探究压砂地不同粒径砾石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压砂地102个采样点,对不同粒径砾石配比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通过半方差函数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压砂地不同粒径砾石的空间变异特征和聚集模式,并进一步利用地理... 为探究压砂地不同粒径砾石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压砂地102个采样点,对不同粒径砾石配比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通过半方差函数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压砂地不同粒径砾石的空间变异特征和聚集模式,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影响不同粒径砾石占比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之上,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协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法对不同粒径砾石占比进行可视化,获取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砾石的空间变异系数均大于10%,属中等变异。不同粒径砾石的空间异质比变化范围较大(0.26%~83.48%),其空间异质性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各粒径砾石的全局Moran′s I均高于0.674,且Z值均大于1.96,表明不同粒径砾石具有极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呈聚集性分布。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表明压砂地不同粒径砾石的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种植年限>坡向>地表粗糙度>坡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地表起伏度,种植年限的单因子解释力明显高于其他因子。不同环境条件下压砂地土体中不同粒径砾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呈聚集性分布特征。种植年限、坡向和地表粗糙度是压砂地不同粒径砾石空间分布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压砂地
下载PDF
砂石覆盖粒径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60
9
作者 原翠萍 张心平 +2 位作者 雷廷武 刘汗 李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28,共4页
为研究不同粒径砂石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进行模拟试验。试验以砂石粒径大小为因子,设3个粒径水平:0.5,2.5,4.5cm,以裸土为对照。结果表明:地面砂石覆盖能够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在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阶段,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砂石覆盖对... 为研究不同粒径砂石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进行模拟试验。试验以砂石粒径大小为因子,设3个粒径水平:0.5,2.5,4.5cm,以裸土为对照。结果表明:地面砂石覆盖能够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在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阶段,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砂石覆盖对蒸发的抑制作用与砂石粒径密切相关,在相同的覆盖厚度(5cm)和同一含水率条件下,砂石覆盖的粒径越大,对蒸发的抑制能力越低;砂石覆盖能明显改变土壤蒸发过程,覆盖条件下的土壤蒸发与裸土相比不仅降低而且更加平稳;在41d的连续蒸发过程中,覆盖条件下的累计土壤蒸发量与时间呈近似线性关系,而裸土为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覆盖 土壤蒸发 砂石粒径
下载PDF
风沙危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机理 被引量:58
10
作者 韩致文 王涛 +2 位作者 董治宝 张伟民 王雪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共9页
对风沙危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物理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论上得出格状沙障内最大风蚀深度与方格边长之间的解析关系,利用流体力学理论计算了不同草头高度h0所对应的最大间距Lmax,得出格状沙障中心沙粒的起动风速随沙障规格和深宽... 对风沙危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物理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论上得出格状沙障内最大风蚀深度与方格边长之间的解析关系,利用流体力学理论计算了不同草头高度h0所对应的最大间距Lmax,得出格状沙障中心沙粒的起动风速随沙障规格和深宽比h/L的增加而减小,建立了栅栏下风侧风速为来流风速的百分率与栅栏下风向距离的关系,并对不同孔隙度尼纶网栅栏的风沙阻导效应、直立植物及戈壁砾石覆盖防沙措施的粗糙特征、化学工程固沙措施等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评述,剖析了风沙工程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指出与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结合,是风沙危害防治研究发展的方向,并亟待加强与生态环境恢复—资源高效开发一体化的风沙危害防治措施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危害防治 格状沙障 阻沙栅栏 直立植物 砾石覆盖 物理学机理
下载PDF
砂田西瓜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69
11
作者 陈士辉 谢忠奎 +1 位作者 王亚军 魏兴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3-436,共4页
为分析不同粒径砂砾石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的影响,2004年在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皋兰县境内进行了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结果证明砂砾石粒径大小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有显著影响,粒径2~5mm覆盖处理的蒸散量... 为分析不同粒径砂砾石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的影响,2004年在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皋兰县境内进行了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结果证明砂砾石粒径大小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有显著影响,粒径2~5mm覆盖处理的蒸散量显著低于粒径5~20mm和20~60mm处理,但与不覆砂的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粒径愈大,砂田土壤蒸发愈多,土壤蒸发在西瓜田总蒸散中占的比例愈高。覆砂能够有效减少土壤蒸发,未覆砂处理全生育期土壤蒸发耗水占西瓜蒸散的40.7%,而覆砂处理仅占总蒸散的17.8%~25%。西瓜田覆砂加覆膜,土壤蒸发比不覆盖田减少78~93.7mm,比仅覆砂不覆膜田减少16.9~26.3mm。不同粒径砂砾石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分生产率有显著差异,2~5mm粒径砂砾石覆盖处理的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20~60mm粒径处理。但砂砾石粒径减小,砂田西瓜的含糖量降低。研究结果还证明,西瓜田覆砂能有效地提高其产量,含糖量和水分生产率,适合砂田覆盖的砂砾石粒径以5~20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蒸散量 土壤蒸发 水分效应 含糖量 砂砾石 粒径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2
12
作者 吴宏亮 康建宏 +3 位作者 陈阜 许强 张海林 赵亚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80,共7页
砂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近年来随着砂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西瓜连作现象非常普遍,连作障碍明显。针对砂田西瓜连作障碍明显的现状,基于定位试验,研究了西瓜连作(对照,CK)和... 砂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近年来随着砂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西瓜连作现象非常普遍,连作障碍明显。针对砂田西瓜连作障碍明显的现状,基于定位试验,研究了西瓜连作(对照,CK)和西瓜→花豆、西瓜→辣椒、西瓜→南瓜3种轮作方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3种轮作模式均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减少真菌数量;其中以与辣椒轮作效果最为明显,多样性指数(McIntosh指数,0.247)较CK(0.146)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比例(31.98%)较CK(14.22%)显著增加,但真菌数量及占总菌数的比例(0.06%)相对CK(0.43%)明显降低。轮作能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砂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缓解西瓜的连作障碍,西瓜与辣椒轮作是有效预防和克服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轮作模式 微生物区系 理化性状 连作障碍
下载PDF
宁夏砂田不同砾石覆盖厚度土壤入渗过程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白一茹 赵云鹏 +1 位作者 王幼奇 张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宁夏中部旱区砂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砾石覆盖厚度条件下砂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入渗法,选取砾石覆盖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5个覆盖厚度(0,6,9,12,15cm),观测湿润锋运移和入渗量变化规律,比较各处理土... 以宁夏中部旱区砂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砾石覆盖厚度条件下砂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入渗法,选取砾石覆盖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5个覆盖厚度(0,6,9,12,15cm),观测湿润锋运移和入渗量变化规律,比较各处理土壤入渗特征,利用模型拟合土壤入渗过程。结果表明,砾石覆盖提高了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入渗量明显增加。与CK相比,砾石覆盖厚度为6,9,12,15cm时的累积入渗量分别增加了4.3%,11.8%,12.8%和17.1%,平均入渗率增加了25.8%,38.7%,50.0%和62.9%;同时砾石覆盖厚度改变了土壤水分入渗曲线,随着砾石覆盖厚度增加,土壤初始入渗率迅速增加,但稳定入渗率增加较为缓慢。与CK相比,砾石覆盖厚度为6,9,12,15cm时的初始入渗速率分别增加了40%,81%,91%和110%;稳定入渗速率分别增加了15.3%,17.9%,20.5%和25.6%。利用3种入渗模型对砂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是分析和预测不同砾石覆盖厚度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土壤入渗 砾石厚度 模型分析 宁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措施对旱区农田土壤酶活性及西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宏亮 许强 +3 位作者 陈阜 康建宏 张海林 张战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78,共6页
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砂石+地膜覆盖,砂石覆盖,地膜覆盖3种旱区农田地表不同覆盖措施下的土壤酶活性及西瓜产量,以农田不覆盖(CK)为对照。结果表明:砂石+地膜覆盖在西瓜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壤层次由于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可显著提高土... 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砂石+地膜覆盖,砂石覆盖,地膜覆盖3种旱区农田地表不同覆盖措施下的土壤酶活性及西瓜产量,以农田不覆盖(CK)为对照。结果表明:砂石+地膜覆盖在西瓜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壤层次由于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可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34.5%,碱性磷酸酶提高了13.0%,过氧化氢酶提高了29.5%,砂石覆盖次之(分别提高了31.4%,11.5%,25.5%),地膜覆膜处理虽然也有提高土壤三种酶活性的效果,但作用甚微(仅0.9%,1.4%,2.9%)。对西瓜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砂石+地膜覆盖、砂石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50倍和30倍,地膜覆盖与对照相比增产7倍,但是商品率较低(2.16%)。表明在当地旱区农业生产中,砂石+地膜覆盖或砂石覆盖是抗旱、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覆盖 地膜覆盖 西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含水量 旱地农田
下载PDF
砾石直径和补灌量对砂田西瓜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亚军 谢忠奎 +2 位作者 刘大化 魏兴琥 张志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0-825,共6页
采用剖面取样分析方法对砂田西瓜4种补灌量(0mm,23mm,4mm5和68mm)和三种粒径(2~5mm,5~20mm和20~60mm)砾石覆盖及不覆盖对照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田西瓜有一个发达的根系,根系最长可扩展到1.5m的深度,但83%... 采用剖面取样分析方法对砂田西瓜4种补灌量(0mm,23mm,4mm5和68mm)和三种粒径(2~5mm,5~20mm和20~60mm)砾石覆盖及不覆盖对照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田西瓜有一个发达的根系,根系最长可扩展到1.5m的深度,但83%以上的根系集中在1m以上的土层,西瓜田覆盖砾石比对照的根系长度密度增加75%以上。砾石直径20~60mm的覆盖处理,RLD显著高于2~5mm直径的处理,降雨量较高的2002年,顶部50cm土层有更多的根系,降雨量少的年份,下部土层的根系明显增多,但整个土层的总根系长度低于降雨较多的年份。2001年补灌45mm和68mm处理的根系长度密度明显高于不补灌的处理,但2002年随补灌量的增加,下部土层根系长度密度减少。降雨少的2001年,补灌增加了西瓜根系的长度密度、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而降雨多的2002年,补灌后根系长度密度减少,水分生产率降低。不同直径的砾石覆盖,产量没有显著差别,但由于大粒径砾石覆盖增加了土壤蒸发,虽然根系长度密度增加,但水分生产率降低。结果说明,砾石直径、降雨和补灌量对砂田西瓜的根系分布有明显的影响,用5~20mm粒径砾石覆盖,并保持适度的水胁迫不仅有利于根系的扩展,而且能提高西瓜的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西瓜 根系 补灌 砾石粒径
下载PDF
西北旱区压砂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文举 李晓萍 +2 位作者 范严伟 郁文 唐学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4-151,共8页
以西北旱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平均相对偏差、统计回归等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变异性最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变异性减弱。0-10 cm土壤水分高低值区差异较明显,图形破碎化程... 以西北旱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平均相对偏差、统计回归等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变异性最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变异性减弱。0-10 cm土壤水分高低值区差异较明显,图形破碎化程度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水分等值线由密变疏,逐渐趋于平滑,图形的破碎化程度相对减弱,斑块的空间连续性增强。土壤水分在干旱条件下斑块的空间破碎化程度高于湿润条件下,时间稳定性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平均相对偏差及标准差变化范围较小,可以选择代表性测点代表0-10、〉10-20、〉20-30、〉30-50 cm土壤水分平均值的估计值。利用2013年数据建立的统计回归模型对2014年不同土层代表性测点土壤水分进行预测,预测精度较高(相对误差最大为15.42%),表明代表性测点可表征整个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均值。以期为该区域合理布设土壤水分监测点和墒情的准确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干旱 取样 压砂地 时空稳定性 相对偏差 预测
下载PDF
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效益 被引量:20
17
作者 薛智德 刘世海 +3 位作者 许兆义 王连俊 沈宇鹏 朱清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5,共5页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抵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140km。铁路沿线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线路长约260km,风蚀严重影响着铁路的安全运营。以西藏安多县境内措那湖沿岸布设的以高立式沙障、石方格沙障、碎石压沙...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抵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140km。铁路沿线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线路长约260km,风蚀严重影响着铁路的安全运营。以西藏安多县境内措那湖沿岸布设的以高立式沙障、石方格沙障、碎石压沙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风固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降低风速和输沙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风沙流活动前沿的高立式沙障具有显著的降低输沙率和风速的功效,和对照区相比,第1、2,第2、3排高立式沙障中间的输沙率分别降低了72.00%和99.30%;障后的风速降幅也较大,第1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35.54%~92.82%,第2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8.66%~92.98%,第3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26.84%~90.13%。高立式沙障障后不同距离的石方格和碎石压沙防护区的输沙率降幅更大,在距离第3排高立式沙障50和150m处石方格沙障区,其输沙率分别是0.59%和0.24%。距离第3排高立式沙障100和200m处的碎石压沙区,其输沙率分别是0.53%和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高立式沙障 石方格沙障 碎石压沙 防护效益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逄蕾 肖洪浪 +1 位作者 路建龙 周茂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砂龄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界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砂田砂龄有关,砂龄为13 a的...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砂龄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界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砂田砂龄有关,砂龄为13 a的土壤细菌数量达最高,砂龄为26 a砂田,土壤真菌数量达最高,放线菌的数量和比例都达到最大;随着砂田的老化程度加深,细菌数量减少,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以作为监测砂田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碳源是限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较小的pH值变动范围内,pH值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强度与细菌数量有关;土壤水分是限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交界层 微生物区系 环境因子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压砂瓜连作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菲 王建宇 +2 位作者 贺婧 王幼奇 王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对宁夏兴仁镇红圈子村连作1 a、3 a、5 a、7 a、10 a的压砂瓜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以探明随压砂瓜连作年限的增加砂田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的可持续... 对宁夏兴仁镇红圈子村连作1 a、3 a、5 a、7 a、10 a的压砂瓜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以探明随压砂瓜连作年限的增加砂田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逐渐下降,其中,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物理性质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逐渐恶化趋势,土壤水分状况在连作5 a最佳;土壤肥力状况也逐渐降低,土壤全盐含量明显降低。土壤质量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1 a砂田为0.96,10 a砂田得分最低为-0.8。连作5~7 a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因此,在砂田耕作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与耕作,以保证砂田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连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砂田降雨入渗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谷博轩 梁鹏锋 +3 位作者 彭红涛 霍金东 蒋志云 汤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81-286,共6页
砂田是一种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为了研究砂石覆盖下降雨入渗的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对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过程中,砂石覆盖下土壤的累计产流量一直... 砂田是一种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为了研究砂石覆盖下降雨入渗的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对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过程中,砂石覆盖下土壤的累计产流量一直低于裸土,说明砂石覆盖有利于减少土表降雨产流。砂石覆盖的土壤的各个深度土壤含水率均比裸土对照组要高,表明砂石覆盖有降雨入渗到土壤中。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降雨后,砂石覆盖土柱中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会趋于稳定,且数值接近,表明砂石覆盖的土壤比裸土更快地进入稳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覆盖 降雨 入渗 产流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