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峡谷上游复合浊积砂岩储层类型及其展布规律——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陵水气田为例
1
作者 付超 谢玉洪 +4 位作者 赵雨初 王晖 苑志旺 徐伟 陈国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529,共14页
琼东南盆地陵水气田位于中央峡谷上游,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类型较为多样,表征难度较大。为了预测深水甜点区分布,依据峡谷形态和埋深规律,将峡谷上游区域沿浊流流向依次划分为调整段、顺直段和弯曲段;通... 琼东南盆地陵水气田位于中央峡谷上游,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类型较为多样,表征难度较大。为了预测深水甜点区分布,依据峡谷形态和埋深规律,将峡谷上游区域沿浊流流向依次划分为调整段、顺直段和弯曲段;通过综合井筒中粒度、孔喉结构和填隙物类型对储层进行分类;基于岩石组构和物性参数间定量关系,分析对应沉积储层的沉积成因。研究认为,峡谷调整段以粗粒重力流沉积为主,随着颗粒间杂基含量降低,储层物性向下游逐渐变好;顺直段以细-粉砂浊流沉积为主,储层质量较为稳定,仅在局部因Ca^(2+)离子富集致使胶结作用增强;弯曲段以粉砂质浊流堆积为主,较细的沉积粒度致使储层质量向下游方向随着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差。调整段沉积过程控制储层质量,顺直段-弯曲段成岩作用控制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汇聚区 构型级次 物性展布 浊积砂体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扇砂体分布预测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晓东 朱明 +3 位作者 何敏 李宏伟 连世勇 张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3,共5页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沿着古水流方向,深水扇自断裂坡折带附近向白云凹陷呈进积充填;在垂直古水流方向上,深水扇砂体呈丘状充填。以分隔深水扇的底积层作为等时面,可将荔湾深水扇划分为3期相互叠置的朵叶体,通过地震属性分析等储集层预测手段,预测了各期砂体的分布;扇体发育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粗碎屑首先在坡折带下降盘附近卸载,细粒的泥质沉积物以悬浮搬运的方式被带到侧缘或更远的下扇区沉积下来,因此,朵叶体的主体部位富砂,两翼及前缘末稍一带富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浊积水道 海底峡谷 地震相 地震属性 砂体分布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厚层砂体成因及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武仁 李熙喆 +2 位作者 张满郎 李晓革 盛日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砂体。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物性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储层发生致密化变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砂体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中部长6厚层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惠潇 张海峰 +1 位作者 张东阳 路霖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82-488,共7页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滑塌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体组合,形成了垂直湖岸线和平行湖岸线展布的巨型厚砂岩分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湖盆中部 砂体成因 浊积岩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成因及对油气运移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武仁 杨威 +4 位作者 李熙喆 谢增业 金蕙 朱秋影 沈珏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7-396,共10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削截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组成,加积式砂组主要包括冲蚀下切式河道和高能削截式河道,水进式砂组主要包括低能河道、低能削截式河道、完整式河口坝和下缺式河口坝。不同砂组中砂体类型不同,颗粒大小分异不同,水动力强弱的差异,不同成因砂体间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和储集相,加积式砂组以绿泥石衬边和溶蚀成岩相为主,物性好,为好的储集体;水进式砂组由压实和胶结相为主,物性较差;水退式砂组中溶蚀相和胶结相发育,物性较好,为中等的储集体。须四段三种成因砂组中,加积式砂组中发育高能削截式河道,形成了在平面上广泛分布的高能水道,砂体厚度大,延伸长,发育有利的成岩相,物性较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加积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呈沉积不整合相接触,呈现相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加积砂组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容易发生储层致密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加积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砂体 砂体组合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体展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军 陈洪德 +3 位作者 王峰 赵俊兴 苏中堂 王磊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568-571,共4页
太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产气层之一,研究该层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对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野外剖面、测井曲线等资料,结合构造背景和层序地层等,在给出砂体展布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体展布的主... 太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产气层之一,研究该层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对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野外剖面、测井曲线等资料,结合构造背景和层序地层等,在给出砂体展布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古隆起、物源方向、三角洲和海平面变化是太原组砂体展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太原期,已被海水淹没的中央古隆起依然控制了盆内的沉积格局,进而控制着砂坪、障壁岛等盆内中南部的砂体,主要沿其本部及两翼发育;盆地北升南降的构造格局使得北部的陆源碎屑源源不断地涌入盆内,致使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北部大面积发育,形成乌达-平罗区、前乌拉加汗区、伊金霍洛旗区和准格尔旗区等4个主要的砂体聚集区。相对庙沟期、毛儿沟期和斜道期3次海平面的下降,在太原组地层中相应地发育了局限性的桥头、上马兰和七里沟3套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展布 中央古隆起 物源 三角洲 海平面变化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19
7
作者 陶士振 邹才能 +5 位作者 陶小晚 黄纯虎 张响响 高晓辉 李伟 李国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1,共10页
基于本区构造演化、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及其时空配置的综合分析,根据烃类包裹体形成时间分布的广泛性和离散性,认为须家河组油气充注和聚集成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从晚侏罗世开始持续到古近纪末。天然气成藏时期不是表现为某一或某... 基于本区构造演化、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及其时空配置的综合分析,根据烃类包裹体形成时间分布的广泛性和离散性,认为须家河组油气充注和聚集成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从晚侏罗世开始持续到古近纪末。天然气成藏时期不是表现为某一或某几个时刻或时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具有连续生烃、持续充注的特点。根据川中地区的沉积埋藏史,将须家河组的成藏过程分为早期深埋阶段和晚期抬升阶段。深埋阶段(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也是成岩圈闭的形成阶段和大量生烃阶段,油气呈层状蒸发式运移,形成"泛气田"(圈闭内气饱和度较低,致密砂岩介质中有一定的分散滞留气,大面积连片砂体普遍含气)。构造抬升阶段(白垩纪末-古近纪末)产生断裂和裂缝,烃源岩中的气进一步释放,分流汇聚于孔渗性好的砂体中,形成大面积的"孤立气藏"(圈闭内气饱和度较高,致密砂岩介质滞留分散气较少)。须家河组连片砂体与煤系烃源岩互层,生储盖配置得当,天然气成藏是一个持续充注的过程。大范围烃源层和储集层层状间互展布,产状平缓,油气以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是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大气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岩圈闭 砂体非均质性 成藏机理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下载PDF
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砂体沉积机制与岩性油藏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振兴 杨光 +4 位作者 黄铭志 张菊红 宋雷 马林 丁冶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50-52,107,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好解释此种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海坨子—大布苏地区位于坡折带之上,地形落差大,水流下切作用强,对下伏地层造成侵蚀,形成深而窄的湖缘峡谷。湖缘峡谷控制砂体的沉积,该砂体在上倾方向上与断层有机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机制 厚层砂体 湖缘峡谷 岩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惠潇 张海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6期 湖盆中部 砂体成因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成因组合及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武仁 李熙喆 +3 位作者 杨威 张满郎 谢增业 金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4-1092,共9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为近物源区的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关系的变化,导致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为近物源区的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关系的变化,导致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成因砂体。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削截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组成,河道式砂组主要包括冲蚀下切式河道和高能削截式河道,水进式砂组主要包括低能河道、低能削截式河道、完整式河口坝和下缺式河口坝。由于不同的砂体组合,不同成因砂体间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和储集相,河道式砂组以绿泥石衬边和溶蚀成岩相为主,物性好,为好的储集体;水进式砂组由压实和胶结相为主,物性较差;水退式砂组中溶蚀相和胶结相发育,物性较好,为中等的储集体。由于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呈沉积不整合相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其中的高能削截式河道沉积稳定,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发生储层致密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砂体 砂体组合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井震地层对比分析及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宏言 孙志鹏 +4 位作者 翟世奎 刘新宇 刘晓锋 罗威 修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共14页
琼东南盆地历经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裂后加速沉降等一系列的构造变动,沉积环境由始新世的滨海环境发展为现今的深水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滨岸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和陆坡沉积、以及半深海沉积的地层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的生... 琼东南盆地历经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裂后加速沉降等一系列的构造变动,沉积环境由始新世的滨海环境发展为现今的深水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滨岸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和陆坡沉积、以及半深海沉积的地层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的生储盖条件,已成为当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对盆地区域内钻井和地震剖面进行了主要地层界面(T20、T30、T40、T50、T60和T70)的识别和提取(点),继而结合连井地震剖面(线)和盆地区域过井地震剖面(面)对主要地层界面做了追踪对比分析,再依据古生物年代,建立了适用于琼东南盆地的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在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主要沉积了新近系地层(T60-T20),断裂基本不发育,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极少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局部地区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表明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时期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小。在深水区,新近系地层(T60-T20)和浅水区特征相似,仅反射特征有所不同;古近系地层(T100-T60)内部层序结构主要为楔状或近平行状,具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地层厚度较大,断裂明显并导致地层错断,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在古近纪时期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并伴随着强烈的拉张和快速沉降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在近东西向的中央峡谷内存在有三期砂体:第一期砂体(井深3 528~3 336m,厚约192m)形成于距今11.6~5.5Ma(T40-T30),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陵水-松南-宝岛段,沉积物构成包括浊积水道沉积、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深海泥质沉积、天然堤及漫溢沉积等;第二期砂体(井深4 100~3 900m,厚约200m)形成于距今5.5~4.2Ma(T30-T29),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乐东-陵水段,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第三期砂体(深度3 630~3 400m,厚约230m)发育于距今4.2~3.6Ma(T29-T28),分布于峡谷的乐东-莺东段,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三期砂体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自东向西、由老到新依次展布,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储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井震地层对比分析 古生物年代 区域地层格架 中央峡谷砂体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贵安 关旭 +7 位作者 肖富森 张本健 文龙 杨广广 张晓丽 吕龑 干大勇 夏小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0,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处理、解释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面向沙溪庙组目的层的保真、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砂体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及地震成像,砂体特征更突出,断层成像更清晰,道集质量明显提高,为后续叠前地震储层及含气性检测提供了可靠数据;②在明确砂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河道砂组地震层序划分及砂体精细雕刻技术,可以确定沙溪庙组河道砂体空间期次、重点砂体及单河道横向展布,岩性预测吻合率100%;③形成针对重点河道致密砂岩储层及含气性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及高产井部署地震模式,定量预测储层厚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的误差均小于10%,高产井模式有效地指导了水平井部署。结论认为,形成的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较为成熟,获气井成功率大幅提升,单井产气量不断获得新突破,该技术有效地支撑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地震处理 砂体刻画 储层预测 含气性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沙溪庙组致密含气砂岩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隽成 陈康 +8 位作者 张宇生 冉崎 董世泰 杨广广 何昌龙 郗诚 吕龑 干大勇 喻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3期99-107,共9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一段发育三角洲广覆式分布砂体,砂体孔隙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井震匹配差,传统基于叠后地震的砂体识别的,储层预测以及含气性检测方法在该层段内应用效果有限,制约了勘探开发研究的进展和效果。为支撑...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一段发育三角洲广覆式分布砂体,砂体孔隙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井震匹配差,传统基于叠后地震的砂体识别的,储层预测以及含气性检测方法在该层段内应用效果有限,制约了勘探开发研究的进展和效果。为支撑该地区井位目标优选,开展叠前地震属性定性预测与反演定量方法攻关,针对沙一段形成了一套致密砂岩气藏的叠前地震综合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中速砂体叠前振幅随入射角变化会出现极性反转情况,导致同向叠加后与传统代表自激自收的纵波阻抗标定(AI)存在相位差异,井震匹配效果较差,使用考虑了振幅随入射角变化情况的弹性阻抗标定(EI)可针对该类型砂体获得更好的井震匹配关系;②针对叠后地震反射复杂的砂体,使用叠前AVO截距(P)和梯度(G)之差反映的横波阻抗变化率属性以及叠前同时反演的横波阻抗结果完成砂体地定性和定量识别,砂体岩性预测吻合率显著提高,可达95%;③使用反映纵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AVO截距(P)以及孔隙度反演结果对达到储层标准的砂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识别,使用反映纵横波速度比的叠前AVO截距(P)和梯度(G)之和属性以及纵横波速度比反演结果对砂体含气性进行定性定量识别。根据不同类型砂体叠前属性反射特征,结合反演定量预测结果,本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系列为川中地区沙一段探井部署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助力该层系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沙溪庙组 地震处理 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地震属性 砂体预测
下载PDF
陵水凹陷中央峡谷水道砂体构型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及有利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巍 胡林 +3 位作者 廖仪 王玲玲 何昭勇 贾曙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3,共11页
以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中央峡谷水道为例,通过正演模拟方法对复合水道内部砂体构型的叠置样式及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并联合地震储层反演、时频三原色切片技术进行了有利砂体分布区预测。研究表明,单一水道砂体的地震响应具有中... 以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中央峡谷水道为例,通过正演模拟方法对复合水道内部砂体构型的叠置样式及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并联合地震储层反演、时频三原色切片技术进行了有利砂体分布区预测。研究表明,单一水道砂体的地震响应具有中等连续的强反射特征;尺寸较大时,砂体边缘为强振幅反射,砂体内部为弱振幅反射;复合水道内部砂体可划分为垂向孤立式、垂向叠合式、垂向切叠式、侧向孤立式、侧向叠合式和侧向切叠式等6种叠置构型样式,不同叠置构型样式的水道砂体具有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基于水道砂体构型地震响应特征正演模拟结果,按照地震相特征将研究区2个主要气组水道砂体划分为6类,并利用地震时频三原色切片分析技术对研究区晚期水道体系2气组有利砂体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气组有利砂体分布区位于未遭受下切水道改造的区域,其中中段W1井区、W5井区、WW1井区北部及峡谷水道侧翼水道改造较弱,砂体厚度大,圈闭及物性条件好,是最有利的I类水道砂体发育区,而东北部(未钻探区域)发育多个厚度较大、含气性较好的Ⅰ、Ⅱ类水道砂体,是未来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水凹陷 中央峡谷 复合水道砂体 砂体构型 叠置样式 地震响应 正演模拟 有利分布区预测
下载PDF
蠡县斜坡西柳10断块沙三段沉积相特征
15
作者 孙文钊 张廷山 +3 位作者 张喜 王旭旭 席家辉 栾雪莹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12期82-88,共7页
西柳10断块是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中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块之一。本次研究从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入手,系统分析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等沉积相标志,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该断块沙三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 西柳10断块是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中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块之一。本次研究从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入手,系统分析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等沉积相标志,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该断块沙三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包括心滩、滩间充填、河道边缘、河漫滩4种微相;沙三段各小层辫状河道均呈西北-东南向展布,分布广泛,心滩砂体发育且大多在空间上相互叠置,滩间充填砂体包围心滩充填在河道中,河漫滩呈不规则长条状分布于河道间;沙三下亚段心滩规模整体偏小,沙三上亚段中下部Es3I-4、Es3I-3两小层西部河道最宽,河道中滩体规模大且在空间上呈较好叠置关系,中上部Es3I-2、Es3I-1两小层东部河道最宽,发育最大规模滩体,各小层心滩叠加之处砂体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标志 测井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心滩 砂体展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