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与闽浙沿岸泥质区现代沉积记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莹 翟世奎 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共10页
对东海近岸泥质区16孔与31孔岩心进行了测年和粒度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沉积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6孔与31孔岩心的沉积年代分别为49年(1954—2003年)和181年(1822—2003年),平均沉积速率分别是3.27和0.82cm/a。根据... 对东海近岸泥质区16孔与31孔岩心进行了测年和粒度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沉积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6孔与31孔岩心的沉积年代分别为49年(1954—2003年)和181年(1822—2003年),平均沉积速率分别是3.27和0.82cm/a。根据两孔岩心粒度特征,经讨论分析,认为16孔岩心粒度变化主要受长江来沙变化和长江入海主泓位置变化的影响;自1900年之后,31孔岩心粒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另外,两个岩心中风暴潮和洪水沉积记录与历史资料吻合很好,有利于灾害性事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长江输沙变化 入海主泓位置 东亚季风 灾害气候
下载PDF
长江河口南、北港河道挟沙能力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敏 李九发 +2 位作者 李占海 姚弘毅 陈炜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7,共7页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来沙量的减少,河口水沙动力条件以及河床地形必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对长江口南、北港河道连续9 d小潮至大潮水沙定点观测发现,小潮期含沙量较低,但随着潮流速增强,大潮期含沙量较高,表明泥沙再悬浮明显。通...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来沙量的减少,河口水沙动力条件以及河床地形必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对长江口南、北港河道连续9 d小潮至大潮水沙定点观测发现,小潮期含沙量较低,但随着潮流速增强,大潮期含沙量较高,表明泥沙再悬浮明显。通过实测数据分别给出大、中、小潮南、北港河道挟沙力经验公式,显示出潮流与含沙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显示出潮流流速与挟沙能力的方次变化有良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北港河道 潮流流速 含沙量 挟沙力 水沙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余水位时空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正东 朱建荣 +1 位作者 宋云平 顾靖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0,共9页
利用2016年和2017年长江口南支崇西、南门和堡镇水文站逐时水位资料,大通水文站逐日平均径流量和崇明东滩气象站风速风向,分析了余水位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这3个水文站中,各月余水位崇西水文站最高,堡镇水文站最低;各水文站... 利用2016年和2017年长江口南支崇西、南门和堡镇水文站逐时水位资料,大通水文站逐日平均径流量和崇明东滩气象站风速风向,分析了余水位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这3个水文站中,各月余水位崇西水文站最高,堡镇水文站最低;各水文站余水位的落差在低径流量期间较小,在高径流量期间趋大.径流量越大,上下游余水位落差越大.在2016年,崇西、南门和堡镇水文站2月余水位最低,量值分别为2.09 m、1.96 m和1.93 m;7月达到最大,量值分别为2.91 m、2.62 m和2.50 m.余水位主要是由径流量决定的,风况也是导致余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南风导致余水位下降,北风导致余水位上升.在2017年,月平均余水位最小值出现在12月,崇西、南门和堡镇水文站量值分别为2.04 m、1.91 m和1.87 m,是由全年最低径流量导致的;月平均余水位最大值出现在10月,量值分别为2.79 m、2.58 m和2.49 m.尽管10月径流量比7月低了24214 m3/s,但余水位比7月还高,原因是10月中下旬持续的强偏北风,产生了强烈的向岸艾克曼水体输运,导致水位上升.长江口余水位时空变化显著,在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中需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余水位 时空变化 径流量 风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