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r of raft on settlement reducing piles:Experimental model study 被引量:4
1
作者 Basuony El-Garhy Ahmed Abdel Galil +1 位作者 Abdel-Fattah Youssef Mohamed Abo Rai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389-399,共11页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is conducted on model piled rafts in sand soil.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raft on settlement reducing piles.The testing program includes tests on models of...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is conducted on model piled rafts in sand soil.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raft on settlement reducing piles.The testing program includes tests on models of single pile,unpiled rafts and rafts on 1,4,9,or 16 piles.The model piles beneath the rafts are closed ended displacement piles installed by driving.Three lengths of piles a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to represent slenderness ratio,L/D,of 20,30 and 50,respectively.The dimensions of the model rafts are 30 cm×30 cm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0.5 cm,1.0 cm or 1.5 cm.The raft-soil stiffness ratios of the model rafts ranging from 0.39 to 10.56 cover flexible to very stiff rafts.The improvement i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is represented by the load improvement ratio,LIR,and the reductions in average settlement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re represented by the settlement ratio,SR,and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ratio,DSR,respectively.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settlement reducing piles,raft relative stiffness,and the slenderness ratio of piles on the load improvement ratio,settlement ratio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ratio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piles as settlement reduction measure with the rafts.As the number of settlement reducing piles increases,the load improvement ratio increases and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ratio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 Settlement reducing piles piled raft model tests sand soil
下载PDF
砂土中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雄 赵华 +3 位作者 王成龙 丁选明 孔纲强 高学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为探究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针对砂土中能量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在制冷和加热过程中的桩顶位移、桩前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会引起能量桩桩顶水... 为探究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针对砂土中能量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在制冷和加热过程中的桩顶位移、桩前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会引起能量桩桩顶水平位移略微增大,增量为0.48%D(D为桩体直径),而加热会引起较大的桩顶水平位移,达到了2.38%D;制冷和加热在初始阶段会引起桩前土压力增大,初始增长阶段结束后,土压力变化较小,多为缓慢增长或基本不变。相较于初始土压力,制冷和加热结束时的土压力基本呈增长趋势,仅个别埋深处土压力减小。制冷过程中,埋深0%L~40%L(L为有效桩长)范围内的弯矩增大,埋深40%L~100%L位置处的弯矩变化较小;加热过程中,埋深0%L~60%L范围内的弯矩均有所增大,0%L~40%L位置处的弯矩增大最为明显。制冷和加热过程中均在20%L处产生了最大弯矩,最大弯矩的增加量分别为9.93%和10.32%。进一步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提出了弯矩计算的理论解,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水平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砂土 圆孔扩张理论
下载PDF
粗糙度对单桩竖向承载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冷伍明 丁荣锋 +4 位作者 杨奇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7-1607,共11页
为探究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桩基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构建了光滑、随机型及带肋规则型桩侧界面的模型单桩,通过3D形态扫描计算获得了桩侧表面粗糙度Rn,基于此开展了饱和砂土中单桩静载模型试验。试... 为探究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桩基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构建了光滑、随机型及带肋规则型桩侧界面的模型单桩,通过3D形态扫描计算获得了桩侧表面粗糙度Rn,基于此开展了饱和砂土中单桩静载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粗糙度越大,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的割线刚度越大,桩顶沉降及其卸载回弹量越小,带肋桩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并控制桩顶变形。(2)粗糙度越大,桩侧阻力越大,桩端附近侧阻力的强化效应越明显,桩侧阻力的分布模式随桩顶荷载增大由“单驼峰”到“锥顶柱”再至“斜坡”依次演变。(3)β值(β法中参数)随桩侧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深度增加而衰减。带肋桩的极限侧阻力及β值远大于砂纸和光滑桩,揭示了埋深和粗糙度对β值影响规律的机制。(4)桩侧粗糙度会影响砂土地基中桩端荷载传递函数类型,光滑桩、砂纸桩桩端荷载传递函数呈双曲线型,带肋桩呈直线型。上述研究结果对深刻认识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影响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粗糙度 模型试验 饱和砂土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下载PDF
支盘桩加固既有填砂路基深层软土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维 赵星宇 +3 位作者 张黎明 周洋 熊力 赫新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8-1775,共8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中既有填砂路基深层软土加固时存在路面结构层和施工场地空间限制的问题。首先,提出使用单盘挤扩支盘桩方案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挤扩法成盘于桩顶,以期实现不破除路面结构层的情况下达到设置桩顶承台或托板的效果。其次,利... 高速公路改扩建中既有填砂路基深层软土加固时存在路面结构层和施工场地空间限制的问题。首先,提出使用单盘挤扩支盘桩方案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挤扩法成盘于桩顶,以期实现不破除路面结构层的情况下达到设置桩顶承台或托板的效果。其次,利用群桩地基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一个桩土单元体研究加固方案的承载过程,通过分析桩体、盘体和土体的力学及变形指标研究支盘桩加固既有填砂路堤的承载表现和土体变形特征,最后,考虑土体参数和桩体尺寸推导了既有填砂路基深层软土支盘桩加固方法的二维简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在恒载下桩体轴力和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调整,原因在于软土的压缩性和砂土的散粒体属性;桩顶轴力总和与恒载大小近似线性正相关,同时支盘直径越大桩顶轴力总和越大、桩承荷载占比越高,试验发现支盘桩加固法的桩承荷载占比约70%。另外,利用所建二维简化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发现填砂路基中的最小盘间净距与上覆荷载、填砂内摩擦角、深层软土强度指标和支盘桩几何参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改扩建 既有填砂路基 支盘桩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瑞红 王辉 +1 位作者 骆浩 王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_(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_(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Q-S曲线为缓变型,S-lgt曲线为渐变型,桩基承载变形大致分为稳定、渐进以及破坏3个阶段,相较于3d群桩,4.5d、6d群桩沉降发展更缓慢,F_(u)更高;同等桩距下,钙质砂地基表现出比陆源砂地基更强的群桩效应,钙质砂地基中群桩最佳桩距应在4.5d~6d之间.该研究为群桩在钙质砂地基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地基 混凝土群桩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下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
6
作者 申春妮 章懿涛 +2 位作者 方祥位 张伟 胡丰慧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微生物珊瑚砂桩复合地基是利用MICP技术固化珊瑚砂成桩与珊瑚砂组成复合地基,具有就地取材、对原状砂土扰动小及对岛礁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岛礁工程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微生物珊瑚砂桩复合地基是利用MICP技术固化珊瑚砂成桩与珊瑚砂组成复合地基,具有就地取材、对原状砂土扰动小及对岛礁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岛礁工程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地基相对密实度(50%、65%、72%)、面积置换率(8%、14%、20%)、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和水位升降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燥状态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随地基相对密实度和面积置换率增大而增大;复合地基的桩身轴力和桩土应力比随地基相对密实度增大而减小,随面积置换率增大而增大;提高地基相对密实度和面积置换率可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饱和状态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干燥状态的49%~66%;饱和状态相对于干燥状态桩身最大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减小,桩土应力比增大。两次水位升降对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珊瑚砂桩 复合地基 模型试验 承载力
下载PDF
非挤土桩对于砂土地层地震液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瑞 张雪东 +1 位作者 孙锐 宋建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9,共9页
如何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地基抗液化能力的有效提升,是岩土工程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非挤土桩作为地基处理的常用措施,其加固后地层的抗液化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一定争议,主要原因是其对于砂层地震液化的影响机制... 如何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地基抗液化能力的有效提升,是岩土工程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非挤土桩作为地基处理的常用措施,其加固后地层的抗液化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一定争议,主要原因是其对于砂层地震液化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针对该问题,本文开展了干砂及饱和砂土原状场地与非挤土桩加固场地的超重力模型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中地层的动力响应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发生发展规律,首次发现非挤土桩对于地层的作用机制并非仅有“刚度效应”,还有因振动过程中桩-土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附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将显著提升浅层土体的应力及应变水平,加大其液化的可能性,且随着埋深增加,该附加作用力逐渐变小,“刚度效应”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揭示非挤土桩抗震加固机理、评估其加固效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挤土桩 砂土液化 刚度效应 变形协调 超重力模型试验
下载PDF
砂土边坡的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雪峰 谢婉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针对常规混凝土凝固较慢、工期长、施工复杂等缺陷,提出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新思路,开展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砂土边坡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中,将Mohr-Coulomb强度参数转换为Drucker-Prager强度参... 针对常规混凝土凝固较慢、工期长、施工复杂等缺陷,提出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新思路,开展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砂土边坡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中,将Mohr-Coulomb强度参数转换为Drucker-Prager强度参数时,应力洛德角取0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边坡岩土体的强度特征;模拟得到的各边坡工况的位移、变形发展过程和破坏特征都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在施加了5级水平推力(1 500 N)后,单排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后的坡脚、坡中和坡顶的实测位移分别比加固前减小了33.4%、33.3%和33.3%,而双排桩加固后的坡脚、坡中和坡顶的实测位移分别比加固前减小了55.9%、53.4%和43.4%。加固前的坡面呈现波浪状的变形特征,加固后的坡体变形显著改善。在水平推力达到1 800 N时,单排桩工况中的桩体断裂,而当水平推力达到2 400 N时,双排桩工况中的后排桩首先发生断裂。研究结果验证了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在边坡加固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凝高聚物 抗滑桩 砂土边坡 加固效果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预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攀 李镜培 +2 位作者 李盼盼 刘耕云 张超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6-1698,共13页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的预测方法。首先,从土−结构界面本构模型出发推导了严格的桩−土界面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承继了界面本构模型特征,能够模拟桩−土界面上发生的应变硬化/软化、剪胀与应力路...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的预测方法。首先,从土−结构界面本构模型出发推导了严格的桩−土界面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承继了界面本构模型特征,能够模拟桩−土界面上发生的应变硬化/软化、剪胀与应力路径依赖性等行为。此外,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桩端−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应力−位移关系。上述荷载传递模型所需参数可以通过室内界面剪切试验和土工试验进行校准。继而,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了单桩荷载沉降响应分析的一维计算模型,并采用迭代算法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将理论解答与已报道的模型试验、自主开展的模型桩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方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非位移桩与位移桩的荷载沉降响应。提出了一个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单桩荷载沉降响应分析框架,为竖向荷载下砂土中单桩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砂土 荷载-沉降响应 桩-土相互作用 界面本构模型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研究
10
作者 邓煜晨 陈琛 +2 位作者 杨奇 冷伍明 徐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0-561,共12页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接触面模型初始剪切系数、模型扰动参数(A和Z)对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易呈现应变软化,在低法向应力条件下,混凝土桩-密砂接触面的应变软化程度最大。2)模型扰动参数Z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孔隙比。模型扰动参数A越大,砂土与混凝土桩接触面的软化显著程度越大。参数A随着密实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密砂的扰动参数A呈近似线性衰减,松砂和中密砂的扰动参数A近似呈双折线衰减。3)初始剪切系数k_s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密实度越大,增速越快。4)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可靠、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且易确定,能很好地表征桩-砂土接触面的应变软化及硬化等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实度 桩-砂土接触面 荷载传递模型 扰动状态概念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ing of an advancing hydraulically-driven pile in sand
11
作者 Meen-wah GU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23,共9页
The penetration of a model pile through sand was investigated via a numerical analysis. Data from nin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dense specimens at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was generalized and used to create an emp... The penetration of a model pile through sand was investigated via a numerical analysis. Data from nin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dense specimens at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was generalized and used to create an empirical non-linear plastic hardening stress-strain relation for use in the analysis. As the computer program used is capable of large displacement analyses in radial symmetry, we expected that the analysis would easily reproduce the tip resistance penetration profile of the model pile in sand of known density and stress. However, initial attempts led to over-prediction. Successful analyses required both successive reformations of the mesh and the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the dilatant peak in soil strength, which is naturally eliminated under large confining stress directly beneath the advancing tip, and that soil in the far-field had strained insufficiently to reach peak strength. Thus, the soil around the shaft must have been sheared to a critical state as it flowed past the tip.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sistance to displacement piles in sand is mainly a function of the deformability of the sand was again proven, and the use of peak strength in the traditional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e was found to be inappropriate.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in this direction is needed to quantify the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pile Tip resistance sand Double yield (DY) model pile penetration Grid re-meshing
原文传递
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特性分析与仿真模型 被引量:25
12
作者 易俊 周孝信 肖逾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概念并不十分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还没有公认的可以作为研究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标准模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重新对比了沙堆模型与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现象给出了... 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概念并不十分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还没有公认的可以作为研究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标准模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重新对比了沙堆模型与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现象给出了新的分析和解释;建立了一个用于仿真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模型;最后利用这个模型对我国的一个实际电网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表征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幂律特性曲线,同时分析了决定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临界 沙堆模型 演化模型 幂律特性曲线
下载PDF
地震触发崩塌滑坡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姚令侃 黄艺丹 杨庆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共11页
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灾害。这些规模差异巨大的现象之间,能量及空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分布规律?巨型崩滑和小规模坍塌是否遵从不同的形成机理?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者在自组织临界状态(SOC)的概念框架下,通过震区... 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灾害。这些规模差异巨大的现象之间,能量及空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分布规律?巨型崩滑和小规模坍塌是否遵从不同的形成机理?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者在自组织临界状态(SOC)的概念框架下,通过震区典型路段考察,发现位于地震Ⅸ度区的崩滑工点,崩滑方量及崩滑体深度,与崩滑工点数目之间存在着良好的负幂律关系,地震Ⅹ度区也体现出有类似特征;拟静力模拟地震的沙堆离心模型实验表明,模型底板倾斜1.5°时,崩塌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用幂律描述,底板倾斜达到3°时服从正态分布;元胞自动机模型数值模拟表明,随扰动强度增加沙堆模型动力学特性的演变是渐进的。从而从整体理论上对上述问题提出新的解释:处于青壮年期的山地斜坡系统具有SOC的内禀基本属性;存在一个地震强度阈值,在此之下地震触发的崩滑规模与出现频率之间的分布规律可用幂律描述,巨型崩滑灾害和小规模坍塌现象遵从同一形成机理。全新的认识可望为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灾势评估提供普适性的概型并建立应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自组织临界性 沙堆离心模型实验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我国电力系统停电事故自组织临界性的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于群 郭剑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自组织临界性及分形的思想,通过分析1981—2002年我国电网重大停电事故,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自组织临界性特征,并构建了全国电网及东北、华中和西北区域电网停电事故的标度-频度模型。通过研究如何用沙堆模型来描述电力系统的... 基于自组织临界性及分形的思想,通过分析1981—2002年我国电网重大停电事故,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自组织临界性特征,并构建了全国电网及东北、华中和西北区域电网停电事故的标度-频度模型。通过研究如何用沙堆模型来描述电力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提出了先建立各网省局等规模稍小电网的实时动态沙堆模型从而形成一个沙堆群的模型来模拟整个全国电网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停电事故 自组织临界性 沙堆模型
下载PDF
散粒体的自组织临界性与非均匀介质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凤环 姚令侃 何越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4239-4246,共8页
目前,普遍认为自组织临界性的发生与尺度效应和组织原则有关。尺度效应以各国开展的沙堆试验为基础,而组织原则未见有人讨论。首先,进行了不同级配的散粒体沙坡试验,发现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系数有关。随着非均匀系数的逐... 目前,普遍认为自组织临界性的发生与尺度效应和组织原则有关。尺度效应以各国开展的沙堆试验为基础,而组织原则未见有人讨论。首先,进行了不同级配的散粒体沙坡试验,发现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系数有关。随着非均匀系数的逐渐增大,散粒体呈现出不同的试验现象和统计结果,并且散粒体系统的动力行为由准周期到自组织临界性再到准周期进行演化。其次,设计了能够描述非均匀介质和体现非均匀系数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即引入由于摩擦力造成的能量损耗作为表征沙粒表面不同粗糙度的物理量。通过调整能量损耗和半径的取值,可以进行不同非均匀系数、不同规模的元胞自动机数值模拟,其统计结果与真实散粒体沙堆试验相类似。通过沙堆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发现组织原则与系统的鲁棒性和敏感性是否达到平衡有关。只有当非均匀散粒体维持整体的鲁棒性和敏感性的平衡时,才可能突破尺度局限,使大尺度的系统仍呈现自组织临界性;但当非均匀系数继续增大,使系统的鲁棒性占优,而敏感性消失或减弱,两者的平衡被破坏时,非均匀散粒体仍不能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现象。因此系统的鲁棒性和敏感性达到平衡是系统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物理学 自组织临界性 组织原则 沙堆模型 鲁棒性 非均匀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钙质砂地基单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秦月 孟庆山 +1 位作者 汪稔 朱长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4-1720,1736,共8页
根据实际工程中单桩受力特点,对足尺桩基进行等比例缩尺,考虑不同埋深、砂土颗粒级配等影响因素,开展室内小尺寸模型单桩的竖向拉拔、水平推移和竖向压载试验,分析桩身变位、变形、轴力等参数与桩基埋深、桩周砂土特性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实际工程中单桩受力特点,对足尺桩基进行等比例缩尺,考虑不同埋深、砂土颗粒级配等影响因素,开展室内小尺寸模型单桩的竖向拉拔、水平推移和竖向压载试验,分析桩身变位、变形、轴力等参数与桩基埋深、桩周砂土特性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究钙质砂地基中单桩在不同受力方向下的承载性状,进而剖析钙质砂中桩-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钙质砂地基中,单桩变位、变形特点随着受力方向、埋深、桩周砂土特性等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增大桩的埋深对竖向抗拔桩的意义大过竖向抗压桩;相同条件下桩在承受竖向抗压荷载时,增大埋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载初期,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最终差别将逐渐减小;竖向抗压桩承载过程由以侧摩阻力承载为主发展为以桩端阻力承载为主;颗粒破碎和重分布会引起抗拔桩εmax在加载后期出现衰减;宽级配钙质砂中桩的抗拔能力较强,而单一粒组的钙质砂则在维持桩身稳定方面占优势;桩侧剪碎时的桩侧阻力衰减是随着颗粒破碎逐渐发生的,而桩端压碎时的桩侧阻力衰减主要发生在砂土被压碎瞬间。研究结果对钙质砂地基中的不同功能桩基的优化、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模型桩 静载试验 承载力 变形
下载PDF
钙质砂中群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江浩 汪稔 +1 位作者 吕颖慧 孟庆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3023-3028,共6页
针对取自南沙群岛永暑礁的钙质砂,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钙质砂中群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石英砂中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由于颗粒破碎作用,导致其群桩承载和变形性能与石英砂有着显著差异。相对密度对钙质砂... 针对取自南沙群岛永暑礁的钙质砂,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钙质砂中群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石英砂中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由于颗粒破碎作用,导致其群桩承载和变形性能与石英砂有着显著差异。相对密度对钙质砂中群桩承载力影响较大,闭口群桩的承载力比开口群桩高17%~20%,但与石英砂相比很小,仅为石英砂的56%~71%。钙质砂中桩身轴力衰减速率缓慢,桩侧阻力值仅为石英砂的21%~30%,但具有深度效应,而且钙质砂中桩侧阻力对相对密度的变化没有石英砂敏感,受相对密度影响较小。钙质砂的承载力群桩效应系数在Dr=46%,75%时均小于1,且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英砂有着本质的区别。该研究成果可为钙质砂桩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钙质砂 模型试验 群桩 桩侧摩阻力 群桩效应
下载PDF
非均匀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李仕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3178-3184,共7页
通过干燥沙石散粒体临界态沙坡实验,证实了沙石颗粒组成的非均匀系数是影响散粒体坡面崩塌自组织临界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大型粗颗粒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非均匀系统散粒体沙石相对密度和直剪测试,以此对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的形成条件和... 通过干燥沙石散粒体临界态沙坡实验,证实了沙石颗粒组成的非均匀系数是影响散粒体坡面崩塌自组织临界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大型粗颗粒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非均匀系统散粒体沙石相对密度和直剪测试,以此对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的形成条件和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随着颗粒非均匀程度增大,堆积体的颗粒堆积结构渐趋复杂,颗粒间运动摩擦阻力增大的实验现象,提出观点非均匀散粒体系统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失稳状态多样性和能量耗散加剧的特点,使扰动-反馈的放大作用被抑制,从而能够保持整体结构稳定,因此,大尺度的系统也可以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非均匀散粒体 沙堆模型 大尺度系统 力学性质
下载PDF
砂堆雪崩幂律分布现象的解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洪波 姚令侃 +1 位作者 李仕雄 苏凤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自组织临界性的提出者Per Bak认为,处于临界状态砂堆雪崩呈现幂律分布,可作为广延耗散动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存在的证据。采用真实砂堆试验和元胞自动机砂堆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处于亚临界状态的砂堆,在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中,砂... 自组织临界性的提出者Per Bak认为,处于临界状态砂堆雪崩呈现幂律分布,可作为广延耗散动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存在的证据。采用真实砂堆试验和元胞自动机砂堆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处于亚临界状态的砂堆,在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中,砂堆在亚临界状态发生众多小规模的雪崩,越接近临界状态,系统的波动越强,大规模的雪崩也时而发生,因此在从亚临界状态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之中,大规模雪崩的发生次数少,小规模雪崩发生的次数多,雪崩发生的规模也呈现幂律分布,并认为这种情况更具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分布 砂堆模型 自组织临界性
下载PDF
基于沙堆模型的控制规则 被引量:9
20
作者 贺庆 郭剑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共6页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并具有自组织临界性。文中首先进行了沙堆模型的仿真,验证了雪崩规模与频率的幂率关系,然后在沙堆模型中加入了控制措施,获得了长程时间下控制规则影响系统的结果。分别加入小棍机制、减少故障传递和主动解列3种...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并具有自组织临界性。文中首先进行了沙堆模型的仿真,验证了雪崩规模与频率的幂率关系,然后在沙堆模型中加入了控制措施,获得了长程时间下控制规则影响系统的结果。分别加入小棍机制、减少故障传递和主动解列3种控制规则,得到了新的幂率函数。通过比较发现新的幂率函数在双对数坐标下斜率有所增加,即加入控制规则后降低了大型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正确的控制规则是抑制大型停电事故的重要因素,所提出的3种控制规则能预防和缓解大型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堆模型 幂率规律 控制规则 连锁故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