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ndbox modeling of faul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Weixinan Sag, Beibuwan Basin, 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Tong Hengma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Faul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pre-existing weaknesse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extensively in rift basins. The fault systems of Weixinan Sag, Beibuwan Basin of China, which is fully covere... Faul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pre-existing weaknesse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extensively in rift basins. The fault systems of Weixinan Sag, Beibuwan Basin of China, which is fully covered with high-precision 3-D seismic data and is rich in oil-gas resourc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by sandbox modeling in this study with inclusion of multiple pre-existing weaknesses i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revealed by sandbox modeling are as follows. 1) Weakness-reactivation faults and weakness-related faults are formed much earlier than the distant-weakness faults (faults far away from and with little or no relationship to the weakness). 2) Weakness-reactivation faults and weakness-related faults develop mainly along or parallel to a pre-existing weakness, while distant-weakness faults develop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A complicated fault system can be formed in a fixed direction of extension with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pre-existing weaknesses, and the complicated fault system in the Weixinan Sag formed gradually in a nearly N-S direction with multiple pre-existing weaknesses. 3) The increase in the length and number of faults is closely tied to the nature of pre-existing weaknesses. The sandbox model may provide a new clue to detailed fault system research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rift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system rift basin multiple pre-existing weaknesses Weixinan Sag sandbox modeling
下载PDF
Sandbox Modeling of the Fault-increment Pattern in Extensional Basins 被引量:6
2
作者 Geng Changbo Tong Hengmao +1 位作者 He Yudan Wei Chung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9-34,共6页
Three series of sandbox model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fault-increment pattern in extensional basi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ctonic action mode of boundaries and the shape of major bo... Three series of sandbox model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fault-increment pattern in extensional basi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ctonic action mode of boundaries and the shape of major boundary faults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faults in extensional basins. In the process of extensional deformation,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faults was episodic, and every 'episode'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strain-accumulation period, quick fault-increment period and strain-adjustment period. The more complex the shape of the boundary fault, the higher the strain increment each 'episode' experienced. Different extensional mod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fault-increment patterns. The horizontal detachment extensional mode has the 'linear' style of fault-increment pattern, while the extensional mode controlled by a listric fault has the 'stepwise' style of fault-increment pattern, and the extensional mode controlled by a ramp-flat boundary fault has the 'stepwise-linear' style of fault-increment pattern. These fault-increment patterns given above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method of fault interpretation and fracture prediction in extensional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al basin sandbox modeling fault-increment pattern boundary fault
下载PDF
法律金融学视野中金融科技的监管困境与系统治理 被引量:5
3
作者 程雪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从法律金融学理论看,广义金融科技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历经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等发展阶段,其发展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并对应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然而,金融科技在创新发展中面临法律、金融与技术层面的系统... 从法律金融学理论看,广义金融科技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历经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等发展阶段,其发展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并对应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然而,金融科技在创新发展中面临法律、金融与技术层面的系统化监管困境:金融科技的法律监管范围与时效有限;金融科技的监管体制与模式难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创新;金融科技的监管技术落后,难以应对金融科技的冲击。对金融科技实施有效治理,具有明显的必要性。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方法,对域外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典型国家的金融科技系统治理开展比较分析,我国可以积极借鉴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念,从单维度的政府监管上升至多维度的系统治理,从而全面勾勒出金融科技稳健发展的系统治理图景:加强金融科技的法律治理系统建设;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新模式;强化金融科技的监管技术建设,提升数字化监管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监管 法律金融学 监管科技 系统治理经验 监管沙盒模式 平台企业 数据垄断 混业经营
下载PDF
逆冲-走滑作用叠加的复合构造变形机制砂箱模拟研究: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为例
4
作者 吕春晓 郭玲莉 +6 位作者 陶圩 张家轩 周琦杰 张京京 陈欣 王光增 李三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逆冲构造体受走滑作用影响形成新的复合构造体系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新生代以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改造了渤海湾盆地内燕山期挤压运动形成的逆冲构造。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受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俯... 逆冲构造体受走滑作用影响形成新的复合构造体系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新生代以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改造了渤海湾盆地内燕山期挤压运动形成的逆冲构造。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受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驱动,与共轭的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共同控制了渤海湾盆地现今的构造样式,同时又是地震多发区和油气聚集区。本文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走滑速率不同基底强度条件下,逆冲推覆构造受走滑作用改造的复合构造演化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挤压背景下,实验模型中先产生一系列的逆冲断层,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和冲起构造;叠加走滑作用后,走滑断层切割先存逆冲断层,具有明显的负花状构造特征。剖面上看,走滑速率越大,则断层数量越多,断层断距更大,花状构造更为复杂。在局部塑性基底模型中,无叠加的走滑构造区可形成断陷。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构造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沙北断裂、沙东断裂内部花状构造发育最为典型。走滑断裂对构造圈闭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模型可对逆冲叠加走滑复合区域的构造演变及动力机制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模拟 逆冲构造 走滑构造 叠加改造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
下载PDF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期BIM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卓衡 舒德伟 +3 位作者 谢韵致 白畯文 李念容 黄祖传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针对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期线路长、现场监管难、参与方多、沟通难等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期为例,根据项目特点及管理要求,建立BIM标准体系,创建建设期BIM模型,实现BIM协同,进行施工模拟及可视化交底。应用BIM技术实现电子沙盘及虚... 针对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期线路长、现场监管难、参与方多、沟通难等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期为例,根据项目特点及管理要求,建立BIM标准体系,创建建设期BIM模型,实现BIM协同,进行施工模拟及可视化交底。应用BIM技术实现电子沙盘及虚拟漫游,并通过BIM模型将建设期数据整合挂接至“智慧滇中引水”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融合GIS技术,进行工程建设辅助管理及文明施工监管,从而对安全质量、投资控制、进度管控、施工形象、现场监控等工程建设期核心内容,进行协同监测及管控并实现可视化图表展示,落实工程建设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BIM技术在长距离引调水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应用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 BIM标准体系 BIM协同 模型创建 辅助管理 电子沙盘 建设期
下载PDF
褶皱冲断带构造砂箱物理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邓宾 赵高平 +3 位作者 万元博 黄瑞 王兴建 刘树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6-464,共19页
地壳浅层次褶皱冲断带普遍受控于具耦合互馈特性的多种机制或边界条件,从而具有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复杂的构造特征。自19世纪初以来,基于地质构造过程自相似性和"无理有效性"的砂箱物理模型,为解译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及... 地壳浅层次褶皱冲断带普遍受控于具耦合互馈特性的多种机制或边界条件,从而具有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复杂的构造特征。自19世纪初以来,基于地质构造过程自相似性和"无理有效性"的砂箱物理模型,为解译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等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地壳浅表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构造砂箱物理模型研究结果与进展进行综述性报道,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与地壳浅表地层具相似流变学特性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出地壳浅层次构造变形过程普遍自相似性生长过程,符合库伦临界楔理论。褶皱冲断带挤压变形过程中,基底特性(基底几何学、有效摩擦角、基底耦合性和流体超压)、变形物质特性(空间几何学、能干层、流变学和非均一性)、动力学机制(砂箱几何边界、汇聚速率和汇聚方向)、浅表作用(剥蚀和沉降)等对于地壳浅表构造变形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砂箱物理模型在解译不同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模型 临界构造楔 褶皱冲断带
下载PDF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来自砂箱实验的认识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瑞瑞 张岳桥 +1 位作者 解国爱 许怀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9-1419,共11页
基于砂箱实验方法,本文对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形成,这些要素包括:早期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弧形边界、两侧基底地块的砥柱作用、底部滑脱层等。此外,北大巴山早期... 基于砂箱实验方法,本文对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形成,这些要素包括:早期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弧形边界、两侧基底地块的砥柱作用、底部滑脱层等。此外,北大巴山早期的伸展构造对随后挤压背景下的构造组合可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结合前人研究,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演化可分为五个阶段:①晋宁期,汉南、神龙架和黄陵地块快速隆升,形成"砥柱";②古生代伸展环境形成了初始的弧形边界;③中晚三叠世大陆碰撞造山使得构造反转,可能形成了大巴弧的雏形;④在中晚侏罗世陆内造山作用及先成弧成边界、前缘两地块的阻挡、底部滑脱层等因素的控制下形成了大巴弧形构造;⑤白垩纪后,大巴山弧形构造受晚期走滑断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弧形构造 砂箱实验 先存边界 砥柱 滑脱层
下载PDF
裂陷盆地断层的形成和演化——目标砂箱模拟实验与认识 被引量:46
8
作者 童亨茂 孟令箭 +3 位作者 蔡东升 吴永平 李绪深 刘明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9-774,共16页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无法用经典构造地质学理论——Anderson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现有的模式(叠加模式和斜向伸展模式...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无法用经典构造地质学理论——Anderson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现有的模式(叠加模式和斜向伸展模式等)也还没有很好地揭示裂陷盆地断层复杂性的实质和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本文以渤海湾盆地张巨河构造带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两个有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覆盖、断层分布与组合十分复杂并富含油气的典型裂陷盆地区为原形,进行了目标砂箱模拟实验,再现了目标区构造的基本特征。砂箱实验所揭示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基底先存构造所控制的主要断层构成了盆地断裂系统的基本格架。②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决定于基底先存断裂的取向、区域伸展方向及伸展量。首先形成的是有刚性边界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其次,形成的是薄弱带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继而,形成的是小型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最后,在远离基底先存构造的区域,形成与伸展方向垂直的新生断层。③伸展作用早期,断层的方位主要决定于基底先存断裂的方位。随着伸展量的增大,受伸展方向的影响越来越大,晚期形成的断层常反映区域伸展作用方向。④不协调递进伸展变形过程是导致裂陷盆地复杂断层体系的根本原因。上述砂箱模拟实验揭示的裂陷盆地在不协调性伸展作用下断层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可以利用"不协调性准则"从理论上给予解释,表明在裂陷盆地中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协调伸展 裂陷盆地 砂箱实验 先存断裂 “不协调性准则”
下载PDF
雁列构造是走滑断层存在的充分判据?——来自平面砂箱模拟实验的启示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战军 周建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多年来 ,雁列构造被作为走滑作用的结果、并得到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的支持 ,通常作为走滑断层的判据加以运用。本文根据针对黄骅盆地所设计的曲折边界基底均匀伸展模型和针对焉耆盆地所设计的基底均匀收缩斜向挤压模型的砂箱实验结果 ,给... 多年来 ,雁列构造被作为走滑作用的结果、并得到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的支持 ,通常作为走滑断层的判据加以运用。本文根据针对黄骅盆地所设计的曲折边界基底均匀伸展模型和针对焉耆盆地所设计的基底均匀收缩斜向挤压模型的砂箱实验结果 ,给出了雁列构造另外的成因解释。认为雁列构造的成因并非局限于基底走滑作用 ,基底均匀变形条件下的斜向伸展或斜向挤压作用均可形成雁列构造 ,因此雁列构造不能作为走滑断层存在的充分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构造 走滑断层 砂箱模拟 构造物理
下载PDF
国际“监管沙盒”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1
10
作者 赵杰 牟宗杰 桑亮光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61,共6页
"监管沙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创新需求。实施"监管沙盒"的国家通过规定测试标准、推出针对金融机构的便利措施、给予一定的监管豁免权等方式,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需求,对监管制度进行纠偏... "监管沙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创新需求。实施"监管沙盒"的国家通过规定测试标准、推出针对金融机构的便利措施、给予一定的监管豁免权等方式,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需求,对监管制度进行纠偏。我国由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监管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尚未采用"监管沙盒",但也应适时调整监管目标与职责、加快监管工具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沙盒模式 国际经验 启示
下载PDF
基底收缩对挤压构造变形特征影响——来自砂箱实验的启示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建勋 魏春光 朱战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7-382,共6页
进行了 4个砂箱模型的模拟实验。其中基底收缩单侧挤压剖面模型以形成后冲叠瓦式断层为特征 ,基底无收缩单侧挤压剖面模型则以发育前冲叠瓦断层为特征。基底收缩斜向双侧挤压平面模型形成两组不同走向的逆断层 ,一组为与挤压带边界基本... 进行了 4个砂箱模型的模拟实验。其中基底收缩单侧挤压剖面模型以形成后冲叠瓦式断层为特征 ,基底无收缩单侧挤压剖面模型则以发育前冲叠瓦断层为特征。基底收缩斜向双侧挤压平面模型形成两组不同走向的逆断层 ,一组为与挤压带边界基本平行的主控断层 ,另一组为与挤压方向近于垂直的雁列断层。而基底无收缩斜向双侧挤压平面模型仅形成一组与挤压带边界基本平行的逆断层。这些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 ,基底收缩对挤压构造变形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后冲 (或向陆冲向 )叠瓦式这种较为罕见挤压构造、以及与挤压方向近垂直的雁列断层的形成与基底的收缩作用有关。对于类似于焉耆盆地这种通常认为是压剪形成的挤压构造组合 ,笔者认为用“基底收缩条件下的斜向挤压作用”可更加贴切地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构造 物理模拟 砂箱实验
下载PDF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带砂箱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游 李勇 +7 位作者 李敬波 邵崇建 颜照坤 闫亮 李辉 王腾文 刘颖倩 陈玮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5-764,共10页
在前人对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对比滑脱层数量、强度、深度等对褶皱冲断带的制约,设计了6组砂箱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的实时监测,计算出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和涡度... 在前人对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对比滑脱层数量、强度、深度等对褶皱冲断带的制约,设计了6组砂箱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的实时监测,计算出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和涡度场,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详细刻画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的强度和深度均制约着褶皱断层的构造演化,滑脱层的强度越小,其上覆地层中的变形传播越远,滑脱层深度越深,对整个构造样式更具有控制作用,变形也就传播得更远。以微玻璃珠组成的滑脱层主要产生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构造,上部推覆体前缘水平位移较快;以硅胶组成的滑脱层上部形成叠瓦式构造,下部形成冲起构造,上、下两部分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PIV监测结果显示,当上盘速度骤停,并且前缘涡度值骤降时,断坡形成并发展成断坪-断坡组合构造样式;下一条断层以相同方式在前缘形成,从而使褶皱冲断带向前陆方向扩展。将实验结果与龙门山南段褶皱冲断带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较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模拟 滑脱层 速度场 涡度场 褶皱冲断带 龙门山南段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建勋 徐凤银 朱战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304,共6页
文中设计了3种类型的基底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和一种基底无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用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的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收缩挤压模型以反冲断层发育为特色。在双侧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正冲和反冲断层的发育... 文中设计了3种类型的基底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和一种基底无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用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的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收缩挤压模型以反冲断层发育为特色。在双侧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正冲和反冲断层的发育程度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在双侧不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反冲断层更加发育,尤其在挤压速度较快一侧更加显著;单侧挤压模型中,以反冲断层发育、正冲断层很少为特征。由此表明,基底收缩作用和挤压作用的不对称性促使反冲断层的发育。根据实验结果与实际剖面的对比,笔者认为,基底收缩和不对称挤压是导致该区特殊剖面结构的可能原因,该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是在基底收缩作用参与下、以祁连山为主的侧向不对称挤压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新生代构造 变形 物理模拟 机制
下载PDF
“不协调伸展”作用下裂陷盆地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 被引量:31
14
作者 童亨茂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6-1613,共8页
应用"不协调伸展"的目标砂箱模拟实验成果和新的脆性断裂力学模型——"不协调性准则",分析了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影响因素,建立了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的新模式——"不协调伸展"模式。该... 应用"不协调伸展"的目标砂箱模拟实验成果和新的脆性断裂力学模型——"不协调性准则",分析了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影响因素,建立了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的新模式——"不协调伸展"模式。该模式显示:"不协调伸展"的递进变形过程是导致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实质是不同方向、性质和规模的基底先存构造(主要是先存断裂)的活动性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所控制形成的断层在走向、形成的先后次序、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复杂的断层组合;"不协调伸展"模式是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基本型式,复杂的断裂系统可以在方向不变的区域伸展构造作用下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裂陷盆地断裂系统虽然比较复杂,但断层的形成和演化是有序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不协调性准则"加以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协调伸展” 裂陷盆地 砂箱实验 先存断裂 断裂的形成演化
下载PDF
车镇凹陷车古201潜山形成过程的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1 位作者 王永诗 周建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在对车古201潜山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构造反演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用砂箱模型模拟了对该区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车古201区的主控断层形态具有上部铲式,深部坡坪式的构造特点,正是这样的边界特... 在对车古201潜山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构造反演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用砂箱模型模拟了对该区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车古201区的主控断层形态具有上部铲式,深部坡坪式的构造特点,正是这样的边界特点造就了本区的潜山构造;b.主控断层坡折带处的逆断层是在伸展作用下由正断层倒转形成的;c.本区的复杂构造变形是正断层上盘变形和柔性基底不均匀伸展的复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实验 物理模拟 潜山 构造 车镇凹陷
下载PDF
从反转构造的砂箱模型看柴达木早-中侏罗世盆地的构造性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建勋 徐凤银 朱战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5,T001,T002,共8页
设计了基底均匀伸展半地堑正反转、基底均匀伸展书斜式正反转和对称地堑正反转等 3个砂箱实验模型 ,着重研究后期构造反转对前期正断层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作用。单侧挤压实验结果表明 ,正反转过程中 ,挤压变形主要通过形成新的低角度逆冲... 设计了基底均匀伸展半地堑正反转、基底均匀伸展书斜式正反转和对称地堑正反转等 3个砂箱实验模型 ,着重研究后期构造反转对前期正断层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作用。单侧挤压实验结果表明 ,正反转过程中 ,挤压变形主要通过形成新的低角度逆冲断层实现 ,前期正断层多数可被保存下来 ,仅倾角不同程度地变陡。前期正断层全部反转为逆断层的可能性极小 ,仅在强烈逆冲变形带 ,逆冲断层才有可能完全取代前期的正断层。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实际资料 ,认为柴达木盆地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模型 反转构造 柴达木盆地 伸展构造 侏罗世 正断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特征及物理模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1 位作者 于福生 张克鑫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依据盆山耦合思想、最新地震解释数据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的规模和性质进行了构造解析;根据古隆起的构造特征设计平面实验,对其主要发育过程进行了一组相似性尺度物理模拟。综合结果表明:(1)盆地北部受阿尔泰褶皱山系影响,沿陆... 依据盆山耦合思想、最新地震解释数据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的规模和性质进行了构造解析;根据古隆起的构造特征设计平面实验,对其主要发育过程进行了一组相似性尺度物理模拟。综合结果表明:(1)盆地北部受阿尔泰褶皱山系影响,沿陆南-滴水泉断裂带一线存在一条隐伏走滑断裂,其在侏罗纪活动时于浅层形成以陆北断裂和夏盐1井、石南、滴水泉断裂为边界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其与盆地南缘边界压扭性断裂带整体上构成左阶右行式断裂组合,且均为深大断裂;(2)走滑边界对于其内部的断块变形具有调整改造作用,车-莫古隆起是受盆地南北两侧的两条右旋压扭性走滑断裂带的夹持下斜向挤压而形成的;(3)侏罗纪末古隆起分布北部达三个泉凸起的北缘,东北部达陆南凸起南缘,西北部边界可达克-夏断阶带东缘,西南部越过红车断裂带抵车排子凸起西部,包含车排子凸起在内,整体为"S"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物理模拟 沙箱实验 压扭性断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18
作者 童亨茂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10,共6页
伸展盆地复杂断块区往往发育多个方向的断层,这种复杂的正断层组合过去有人认为是多期构造叠加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进行了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底有先存构造(如基底断裂)的情况下,如果区域... 伸展盆地复杂断块区往往发育多个方向的断层,这种复杂的正断层组合过去有人认为是多期构造叠加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进行了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底有先存构造(如基底断裂)的情况下,如果区域伸展方向和先存断裂或基底构造活动(底辟上拱)不协调,通过递进变形就可以形成复杂的断层组合,即复杂的断层组合可以在一个伸展构造期内、在统一的区域伸展构造力作用下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复杂断层组合并不一定需要多期变形叠加。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复杂断层组合成因的另一种模式——不协调伸展速进变形模式。该模式为揭示伸展构造系统中复杂断层组合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伸展盆地 断层 伸展构造 砂箱模拟实验 基底 构造叠加作用
下载PDF
基于平面砂箱实验对黄骅盆地新生代构造成因的新解释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建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根据黄骅盆地实际情况设计系列砂箱实验模型。基于实验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黄骅盆地是近S—N 向伸展形成的新生代裂陷盆地。盆地内部不同方向的断层形成于同一伸展变形过程。导致盆地内部断层方向复杂多变的原因是盆地裂陷边界方向的... 根据黄骅盆地实际情况设计系列砂箱实验模型。基于实验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黄骅盆地是近S—N 向伸展形成的新生代裂陷盆地。盆地内部不同方向的断层形成于同一伸展变形过程。导致盆地内部断层方向复杂多变的原因是盆地裂陷边界方向的变化, 而非走滑构造或拉分作用叠加的结果。实验模型同时也可较好地用以解释整个渤海湾盆地区新生代构造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盆地 新生代构造 构造成因 砂箱实验
下载PDF
套管式TDR水分传感器侧向感应范围试验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瑞国 罗强 +2 位作者 蒋良潍 连继峰 张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7-835,共9页
套管式TDR水分传感器可以实现土体水分空间分布的连续变化观测。为明确套管式TDR水分传感器的测试准确性、稳定性及平面侧向感应范围,设计方形平面边长依次为100~600 mm、高度为400 mm的砂箱模型,进行10%目标质量含水率标准砂试样的标... 套管式TDR水分传感器可以实现土体水分空间分布的连续变化观测。为明确套管式TDR水分传感器的测试准确性、稳定性及平面侧向感应范围,设计方形平面边长依次为100~600 mm、高度为400 mm的砂箱模型,进行10%目标质量含水率标准砂试样的标定试验。分析表明:砂箱边壁位于传感器平面侧向感应范围以外,质量含水率测试误差为正态分布随机误差,且置信水平为0.95的误差分布区间仅为(-0.41%,+0.41%),满足土工试验规范要求平行测定差值不大于1.0%的规定,测量精度达到了传感器标称±2%等级标准;针对沿深度变化的砂土含水率,TDR测试值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5的多样本变异系数齐性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砂箱模型边壁侵入传感器平面有效感应范围将导致TDR测试值显著偏小,所用套管式TDR水分传感器的侧向感应范围约为300 mm边长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式TDR 侧向感应范围 含水率 标定试验 砂箱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