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bone blocks sandwich technique for horizontal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ly atrophic alveolar ridge in anterior maxilla: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Hai-Bin Xia Yu-Feng Zhang +1 位作者 Bin Shi Min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5期971-979,共9页
BACKGROUND Severe horizontal bone deficiency of the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is considered a major challenge in reconstruction and successful implant placement.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ugment bone v... BACKGROUND Severe horizontal bone deficiency of the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is considered a major challenge in reconstruction and successful implant placement.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ugment bone volume.Of these approaches,onlay bone graft,alveolar bone splitting,and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have been suggested.CASE SUMMARY A 22-year-old female patient,with no previous medical history,presen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al Implantology,Wuhan University due to a missing right maxillary incisor.The X-ray results showed severe horizontal bone deficiency,with an available bone width of 3.1-4.0 mm.The two bone blocks sandwich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to augment the bone volume.After 6 months healing,X-ra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ly formed alveolar ridge dimension increased to 4.7-9.5 mm horizontally.Implant insertion surgery was performed and allceramic restorations were fabricated.The implant was stable at the 1-year followup visit after restoration,and the X-ray showed a stable bone level around the dental implant.The scores for the pink esthetic score and white esthetic score were 12 and 8,respectively,and the patient was satisfied with the esthetic outcome.CONCLUSION The two bone blocks sandwich technique may be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 in augmenting severe horizontal bone deficiency of the anterior maxi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bone resorption Onlay bone graft sandwich Dental implant ESTHETIC Case report
下载PDF
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区夹层植骨和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戈怡 耿威 +1 位作者 姜秀瑛 宿玉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评价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以夹层骨移植,同期进行常规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05--2004.03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8例患者,下颌前牙区37颗缺牙位点,行夹层骨移植,同期植入24枚种植体;平均4个月愈... 目的:评价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以夹层骨移植,同期进行常规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05--2004.03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8例患者,下颌前牙区37颗缺牙位点,行夹层骨移植,同期植入24枚种植体;平均4个月愈合期后再次植入12枚种植体;再经过3-6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结果:术后平均垂直向高度提升7.6mm,牙槽嵴顶厚度增加6mm;骨块无坏死;所有种植体实现骨结合。随访5.3-7.1年,非种植区骨块牙槽嵴顶冠根向骨吸收〈0.16mm.种植体周围碟形骨吸收〈0.25mm。结论:夹层骨移植是修复下颌前牙区重度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可同期种植。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夹层骨移植 种植 骨缺损
下载PDF
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在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思考
3
作者 倪文庆 戈伟 童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应用于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的变化;评价该项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泰州市中医院近年的5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和口腔颌面CT检查进行术前评... 目的研究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应用于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的变化;评价该项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泰州市中医院近年的5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和口腔颌面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通过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修复骨缺损区,恢复缺牙区的骨量和缺失牙,手术后8个月通过CT检查,评估骨增量效果,并行种植修复。结果植骨术后8个月,患者缺牙区牙槽嵴水平骨量提升4.2mm,垂直骨量提升18mm,患者口腔软组织、牙龈颜色、牙龈乳头均基本恢复正常,供骨区无神经症状、继发性感染及其他不适。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稳定性佳,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种植牙留存率100%。结论三明治法Onlay自体骨移植结合GBR技术是解决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的有效临床途径,能够使牙槽骨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均得到良好改善,为后期的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法 Onlay植骨术 洞穿性骨缺损 骨增量技术 GBR
下载PDF
“三明治”截骨术增高牙槽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牛双杰 王晓飞 王兴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46-451,共6页
牙槽骨高度不足是目前种植牙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利用“三明治”截骨术增高牙槽骨成为研究热点。“三明治”截骨术理论上是通过对骨缺损区“U”形截骨,保留舌侧黏骨膜血供,人为制造“四壁骨袋”,搭建有利成骨空间,促进牙槽骨高度恢... 牙槽骨高度不足是目前种植牙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利用“三明治”截骨术增高牙槽骨成为研究热点。“三明治”截骨术理论上是通过对骨缺损区“U”形截骨,保留舌侧黏骨膜血供,人为制造“四壁骨袋”,搭建有利成骨空间,促进牙槽骨高度恢复,经组织学研究表明其成骨速度快,骨质良好。“三明治”截骨术适合颊舌侧牙槽骨高度缺损量少于种植体长度50%,或单侧缺损量超过种植体长度50%的患者。“三明治”截骨术操作时,手术切口应设计为颊侧牙槽嵴顶下10~12 mm的水平切口;截骨线设计应保证截骨块的高度、不损伤下颌管,且契合骨缺损形态;不同类型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截骨块通过钛板钛钉、植体等进行刚性固定,最后术区减张缝合。与其他骨增量技术进行综合对比,“三明治”截骨术用于中度垂直骨缺损的骨增量效果更好。但该技术敏感性较高,术后短暂性感觉丧失多见。随着技术的改进、数字化技术和超声骨刀的应用,“三明治”截骨术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数字化截骨将推动“三明治”截骨术趋于成熟,成为一项可临床推广应用的牙槽骨增高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垂直骨增量 “三明治”截骨术 截骨块 舌侧黏骨膜 骨移植材料 数字化技术 超声骨刀
下载PDF
对侧下颌骨外板夹心植骨矫正咬合关系正常的面下部不对称
5
作者 吴国平 卢通 +7 位作者 曲禹铭 高升 谢知洋 闫凯丽 乔宠旭 闫顺超 王树 上官文松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9-1058,共10页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外板夹心移植扩展下颌骨矫正咬合关系正常的面下部不对称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面下部不对称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颌面部锥形束CT(CBCT)扫描...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外板夹心移植扩展下颌骨矫正咬合关系正常的面下部不对称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面下部不对称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颌面部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颌面骨骼三维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外板的截骨范围和截骨导板。按截骨导板截取供区侧(较大侧)下颌骨外板,将截取的下颌骨外板节段性分割后,按受区侧下颌骨外板弧度夹心移植固定于受区下颌骨外板内侧,增加下颌骨厚度。于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颌面部CBCT扫描,通过调查患者对面形满意度评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测量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骨体部长度(Go-Me)、下颌骨外板厚度和体积变化,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对面形满意度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的Co-Go和Go-Me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事后检验(Tukey’s HSD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例面下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18~40岁,平均25.2岁。手术方式:取较大侧下颌骨外板夹心移植到对侧扩展下颌9例,在外板夹心移植同时行颏部截骨成形术7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下唇麻木,均于6个月内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面下部轮廓形态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且维持良好。患者对面形满意度评分术前为(1.63±0.62)分,术后6个月提高到(4.19±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供区侧Co-Go和受区侧Go-Me在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供区侧Go-Me和受区侧Co-Go在3个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供区侧,术后7 d下颌骨外板厚度最大减小6 mm,术后6个月厚度较术后7 d最大增加2 mm;在受区侧,术后7 d下颌骨外板厚度最大增加6 mm,术后6个月厚度较术后7 d减小2 mm。受区侧下颌骨外板体积术后7 d较术前增加(4415.94±1017.21)mm^(3),术后6个月较术后7 d缩小(202.63±300.85)mm^(3)。结论对咬合关系正常、无咬合平面偏斜的面下部不对称畸形,采用对侧下颌骨外板夹心植骨能有效扩展移植侧下颌骨宽度,增加下颌骨体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不对称 下颌骨 外板 截骨术 夹心植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