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oasis evolution based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 case study in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Qi LUO Geping +3 位作者 LI Longhui ZHANG Miao LV Nana WANG Xinx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23-239,共1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oasis evolution and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desert in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since the 1950 s by rebuilding seven land cover maps derived from black-and-white aerial photographs(1958, 196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oasis evolution and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desert in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since the 1950 s by rebuilding seven land cover maps derived from black-and-white aerial photographs(1958, 1968, and 1978), a color-infrared aerial photograph(1987), Landsat Thematic Mapper(TM) imagery(1998), Satellite Pour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SPOT) imagery(2004), and Landsat 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 imagery(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Since 1950, the oasis consecutively expanded more than four times from an alluvial fan to an alluvial plain, causing the shrinkage of desert landscapes that were dominated by a 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 community(HBC) and a Tamarix chinensis Lour community(TLC). Furthermore, the primary(1958–1968) and final(2004– 2014) stag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s, during which agricultural land experienced the most rapid expansion during the period 1958–1968, and the built-up area showed the most rapid expansion after the 2000 s.(2) Two basic management modes, a "local mode" form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a "farm management mode" developed by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together promoted oasis evolution under various land-use and landcover(LULC) stages.(3)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oasis during the 1950s–2004 showed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an arid oasis, whil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4–2014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scale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or the import of new water sources.(4) The oasis expanded at the expense of desert vegetation, resulting in distinct varia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ert plant community, which will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protect the deser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evolution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desert plant community land management sangong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三工河流域绿洲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玉朝 赵成义 +1 位作者 蒋平安 宋郁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5,共5页
荒漠绿洲景观格局是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开发程度的地块 (生态系统 )在空间上构成的镶嵌体。景观镶嵌结构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功能 ,通过计算一些景观指数 ,对荒漠绿洲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强烈的景观要素或纯... 荒漠绿洲景观格局是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开发程度的地块 (生态系统 )在空间上构成的镶嵌体。景观镶嵌结构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功能 ,通过计算一些景观指数 ,对荒漠绿洲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强烈的景观要素或纯粹的人工景观中 ,表征复杂的景观指数往往高于人类活动较轻的景观要素 ,而表征稳定性的指数正好相反 ;处在干旱内陆荒漠中的绿洲景观 ,其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低 ,恢复力弱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极易破坏其稳定状态 ,从而导致荒漠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景观格局 三工河流域 干旱区荒漠绿洲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灌木林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宏 赵成义 +2 位作者 李君 李玉杰 王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6-860,共5页
沿三工河流域山前丘陵、冲-洪积平原绿洲及北部荒漠的过渡区测定了灌(丛)木林地土壤呼吸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干旱区灌(丛)木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因子及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初步分析并得出二者沿流域的变化规律:(1)大气CO2浓度呈降低趋... 沿三工河流域山前丘陵、冲-洪积平原绿洲及北部荒漠的过渡区测定了灌(丛)木林地土壤呼吸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干旱区灌(丛)木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因子及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初步分析并得出二者沿流域的变化规律:(1)大气CO2浓度呈降低趋势,但不明显,土壤呼吸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沿流域降低,二者相关系数为0.97。在干旱区水分对土壤呼吸具有一定的影响;(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酸钙与土壤呼吸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有关干旱区土壤碳酸钙对土壤呼吸的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分析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有关干旱区灌(丛)木林地的土壤呼吸,作为干旱区灌(丛)木林地土壤碳素研究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相对湿度 干旱区 碳酸钙
下载PDF
新疆三工河流域山地、平原区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余辉 魏文寿 +2 位作者 杨青 崔宇 马玉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通过分析三工河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平均温度以0.27℃/10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低于北疆地区;流域山区增温趋势较慢,平均每10年以0.14℃的趋势增温,但冬季增温显著,暖冬趋势明显。(2)三工河... 通过分析三工河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平均温度以0.27℃/10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低于北疆地区;流域山区增温趋势较慢,平均每10年以0.14℃的趋势增温,但冬季增温显著,暖冬趋势明显。(2)三工河流域平原区1987-2000年比1961-1986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5%;三工河流域山区,20世纪80年代降水增加较显著,90年代降水量减少到70年代水平。(3)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和山区气温、降水,同一气象要素呈现正相关;三工河流域平原区温度与降水没有明显相关性;山区温度与降水表现出负相关性。(4)三工河流域山区温度和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没有达到突变水平,工河流域平原区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在1984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温度在1995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近36a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在1983年发生了由高向低的突变;山区干旱指数下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干旱指数 新疆
下载PDF
基于AVHRR/NOAA影像的天山北坡近10a植被变化 被引量:29
5
作者 罗格平 陈嘻 胡汝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2,共6页
提出一套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初步评价的研究方法 ,在天山北坡及其典型区域三工河流域应用取得满意结果 .研究表明 :1) 1992— 1998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持续增加 ,与同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一致 ... 提出一套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初步评价的研究方法 ,在天山北坡及其典型区域三工河流域应用取得满意结果 .研究表明 :1) 1992— 1998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持续增加 ,与同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一致 ,从植被角度响应了天山北坡气候向暖湿发展的态势 .2 ) 1987— 1998年三工河流域从前山带到北部沙漠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 ,尤其是绿洲外围的北部沙漠区和荒漠过渡带 ;从增加的幅度看 ,平原区增幅明显大于山区 ,后期大于前期 ;植被指数与 6~ 7a温度、降水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和 6~ 7a蒸发潜力的均值表现出负相关 ,三工河流域植被变化显著地响应了 6~ 7a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技术 干旱区 生态环境 植被变化 天山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曦 夏军 +2 位作者 钱静 吕建海 冯先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特别是针对不同流域尺度以及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分布式模型更是研究的焦点。提出了位于干旱区中小流域尺度的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模型建立的方法 ,采用了半分布式网格与子流域结合的...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特别是针对不同流域尺度以及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分布式模型更是研究的焦点。提出了位于干旱区中小流域尺度的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模型建立的方法 ,采用了半分布式网格与子流域结合的模拟计算方式 ,实例证明这种模型非常适合于模拟干旱区融雪径流 ,对干旱区流域产汇流过程的研究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分布式水文模型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荒漠绿洲植被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成义 宋郁东 +1 位作者 王玉潮 蒋平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讨论了植被动态及其地貌、水资源利用、河流廊道和排碱渠等景观要素的变化对植被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 ,流域内的植丛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表现出较大变异性 .以河流廊道为核心 ,通常荒漠绿洲景... 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讨论了植被动态及其地貌、水资源利用、河流廊道和排碱渠等景观要素的变化对植被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 ,流域内的植丛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表现出较大变异性 .以河流廊道为核心 ,通常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呈带状分布 ,且由内向外随水热条件的改变 ,植被类型由乔灌木林依次向灌丛草甸、盐化草甸、荒漠化草甸和荒漠层次结构过渡 .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景观要素 ,其斑块多样性、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等指数值较高 ,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 ,其优势度和均匀度较高 .各景观要素的稳定性不同 ,其大小顺序为 :荒漠 >沙砾石地 >城镇用地 >水体 >农田 >牧草地 >菜地 >林地 >居民点 >盐碱地 >荒草地 >水浇地 >果园 .梭梭群落的净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 8月 ,而博乐蒿、琵琶柴群落的净生长量高峰值出现时间各年度不同 .博乐蒿群落与海拔相关系数最大 ,而琵琶柴群落则与土壤水含量、地下水位关系密切 ,梭梭群落与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植被变化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水δD和δ^(18)O特征及其补给来源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芳强 尹立河 +4 位作者 马洪云 张俊 王晓勇 王化齐 郭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8-1304,共7页
采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来源与运移机理,通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对三工河流域四个土壤剖面分层采集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测定了其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含量,分析了非饱和带土... 采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来源与运移机理,通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对三工河流域四个土壤剖面分层采集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测定了其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含量,分析了非饱和带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垂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内非饱和带中的土壤水在入渗的同时经历了明显的混合作用,荒地土壤水比耕地受蒸发作用影响更强烈,荒地蒸发影响深度为1.2~1.6 m,耕地蒸发影响深度为0.8~1.2m;荒地与耕地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在垂向上呈现旋回变化,每个旋回经历了一次新水入渗补给的过程,即新水入渗与土壤老水混合-土壤水氢氧同位素逐渐变小直到贫化极值-地表入渗补给结束,土壤水向下运移并逐渐与土壤老水混合同时受蒸发作用-同位素逐渐富集直到土壤老水本底值;耕地土壤剖面补给水δD值为-112.93‰^-102.58‰,荒地土壤剖面补给水δD值为-111.07‰^-94.44‰,比地下水、地表水同位素值更贫化,可见土壤水中的补给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灌溉水入渗地表后,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很难向非饱和带深部运移对地下水补给,节水灌溉方式改变了绿洲内土壤水入渗补给机制。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厘定绿洲内垂向补给量,准确评价三工河流域水资源量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带 三工河流域 氢氧同位素 δD峰值
下载PDF
近60a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唐宏 张新焕 +1 位作者 杨德刚 陈大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3-850,共8页
基于近60 a耕地利用相关数据,从耕地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利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工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则趋于下降;种植业结构... 基于近60 a耕地利用相关数据,从耕地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利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工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则趋于下降;种植业结构变化趋势与全疆吻合,由以粮食为主向粮食、经济作物并重转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趋于上升,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也持续上升,耕地产值效益相对指数波动较大,整体耕地利用效益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人口增长及人口增长所造成的粮食需求增加是导致耕地面积增加的根本原因,但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人口密度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益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种植业产值、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非农人口比重等与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为较强关联,粮经播种面积比的关联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灰色关联分析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循环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芳强 尹立河 +4 位作者 马洪云 王晓勇 张俊 王化齐 郭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深层地下水采样,分析δD、δ^(18)O及氘过量参数d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山区降水是研究区内水体的主要补给源;降水向地表水转化过程中,受蒸发...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深层地下水采样,分析δD、δ^(18)O及氘过量参数d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山区降水是研究区内水体的主要补给源;降水向地表水转化过程中,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弱;地表水在出山口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蒸发作用,地表水入渗地下后,一部分转入深层地下水,一部分转入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量所占的比例为78.0%;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逐渐向浅层地下水运移排泄;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地表水、灌溉水补给,少量受大气降水补给,受蒸发作用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循环 降水线 地下水 地表水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区冲洪积扇-冲积平原绿洲浅层地下水质时空变化初步分析——以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鲁湘 罗格平 +1 位作者 陈曦 许文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28,共4页
以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分析了干旱区平原绿洲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质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年内及年际差异也很明显:1)冲洪积扇区域地下水质显著优于冲积平原区水质;2)春季地下水质总体好于秋... 以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分析了干旱区平原绿洲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质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年内及年际差异也很明显:1)冲洪积扇区域地下水质显著优于冲积平原区水质;2)春季地下水质总体好于秋季,且冲积平原区水质恶化程度要快于冲洪积扇区域;3)绿洲地下水质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农业活动强烈且地下水埋深浅的冲积平原区域;4)水文地质条件是造成地下水质时空变异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加剧了其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 三工河流域 平原绿洲 干旱区 初步分析 时空变化 冲洪积扇 浅层 冲积平原区 水文地质条件 时空变异性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埋深 水质恶化 农业活动 土地利用 扇区 总体 年际 下降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平原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伏龙 冯平 吴泽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3,共9页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三工河流域平原区1981-2012年蒸发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多元相关模型定量给出了各气象因子对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平原区近32 a...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三工河流域平原区1981-2012年蒸发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多元相关模型定量给出了各气象因子对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平原区近32 a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夏秋冬四季的蒸发量也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春季和夏季蒸发量的大幅减少对年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较大,冬季蒸发量在1985年和1989年发生突变。影响蒸发量的因子中,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下降趋势显著,而气温上升趋势明显。以1981-1990年为基准期,1991-2000年风速和日照时数减少对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5.27%、20.70%,其它影响因素对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为-5.97%;而2001-2012年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52.32%和39.91%,其它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为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蒸发量 多元统计分析 贡献率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40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新春 杨金龙 杨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分析了三工河流域40 a来气温、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阜康、天池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有线性增加的趋势,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2)阜康、天池各季平均气温的变幅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季的降水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分析了三工河流域40 a来气温、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阜康、天池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有线性增加的趋势,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2)阜康、天池各季平均气温的变幅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季的降水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总体趋势是温度升高、降水增多。(3)自60年代来气温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每年代增幅都在0.3℃以上;降水没有气温变化明显,但降水量在增加。(4)阜康的气温和降水分别具有5.0年左右和3.3年左右的周期;天池的气温具有2.7年左右的主周期和8年左右的次周期,降水则存在2.9年左右的主周期和4.4年左右的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不同荒漠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研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2
14
作者 卢丽萍 赵成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5,共5页
通过对三工河流域的实例研究,探讨了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荒漠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采用植被信号/土壤噪音对15个植物样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指数的梯度变化及适宜性。结果表明:扇缘溢出带植被指数值最高,其次... 通过对三工河流域的实例研究,探讨了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荒漠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采用植被信号/土壤噪音对15个植物样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指数的梯度变化及适宜性。结果表明:扇缘溢出带植被指数值最高,其次是山前丘陵带和固定沙丘,较真实地反映出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的梯度变化规律;扇缘溢出带的EVI值要比NDVI值离散程度小,趋势平稳,在扇缘溢出带用EVI能更好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山前丘陵带的NDVI值要比EVI值均匀,山前丘陵区用NDVI这一植被指数较好,扇缘溢出带和固定沙丘区用EVI要比用NDVI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被 MODIS数据 空间变化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地貌形态要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强 杨发相 +1 位作者 岳健 于梅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其他生态与环境因子的分布与变化。在干旱区地貌对环境的影响更严重,是流域环境变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不可忽略的因素。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Arc GIS软件中对三工河流域... 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其他生态与环境因子的分布与变化。在干旱区地貌对环境的影响更严重,是流域环境变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不可忽略的因素。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Arc GIS软件中对三工河流域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四个地貌形态要素图,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海拔<1 000 m的低海拔地区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1.34%;坡度平缓的地区(≤3°)占整个流域总面积的57.06%;西北坡向面积占整个流域总面积的26.62%;地势起伏度<20 m占整个流域面积的39.73%。利用GIS技术对流域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ETM卫星影象、野外调查,探讨地貌形态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为深入分析地貌环境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形态要素 环境影响 GIS技术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与环境分异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玉朝 赵成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8-101,共4页
景观格局是地貌格局、土壤格局、水资源格局、植物分布格局及生产力格局等的综合。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三工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分布及其环境分异特征 ,讨论了景观格局与环境分异的相互关系 ,最后阐明了三工河流域山地、绿洲和... 景观格局是地貌格局、土壤格局、水资源格局、植物分布格局及生产力格局等的综合。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三工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分布及其环境分异特征 ,讨论了景观格局与环境分异的相互关系 ,最后阐明了三工河流域山地、绿洲和荒漠景观格局的形成及所处的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环境分异 三工河流域 形成
下载PDF
绿洲开发与绿洲荒漠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玉朝 赵成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6期24-30,共7页
本文着重讨论了绿洲开发和绿洲内存在的各种荒漠化形式后 ,探讨了绿洲荒漠化的成因以及荒漠化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得出 :绿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的 ;荒漠化严重危及绿洲系统的正常运作 ;最后 ,就绿洲景观生态安全... 本文着重讨论了绿洲开发和绿洲内存在的各种荒漠化形式后 ,探讨了绿洲荒漠化的成因以及荒漠化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得出 :绿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的 ;荒漠化严重危及绿洲系统的正常运作 ;最后 ,就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给出适当的设计 ,希望绿洲内部的人类活动能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荒漠化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生态安全 干旱区 土壤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农户土地流转因素与流转规模灰色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艳军 张新焕 唐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4-1031,共8页
运用灰色理论方法,通过农户问卷抽样调查,对三工河流域土地流转因素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工河流域的土地流转因素与流转规模整体上属于中等关联度。(2)土地流转因素对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以中等和较强水平为主。人... 运用灰色理论方法,通过农户问卷抽样调查,对三工河流域土地流转因素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工河流域的土地流转因素与流转规模整体上属于中等关联度。(2)土地流转因素对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以中等和较强水平为主。人均收入对土地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最大,农村社会保障程度、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度对土地规模的灰色影响较小。(3)土地流转因素对流转规模的灰色响应属于中等水平,土地流入的灰色响应最强,土地流出的灰色响应其次,土地互换的灰色响应最弱,最后提出推动三工河流域土地流转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因素 土地流转规模 灰色关系 三工河流域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类型复杂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禹朴家 徐海量 +3 位作者 张青青 刘世薇 周彩霞 安红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0-1334,共5页
运用分形理论,选取斑块形状指数,在对三工河流域土壤斑块的标度-频度分形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斑块面积-周长分维数,讨论了流域内土壤斑块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内土壤斑块标度-频度分形关系及土壤类型斑... 运用分形理论,选取斑块形状指数,在对三工河流域土壤斑块的标度-频度分形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斑块面积-周长分维数,讨论了流域内土壤斑块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内土壤斑块标度-频度分形关系及土壤类型斑块面积-周长分形关系客观存在;流域内土壤类型分维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潮土的分维数最大,硫酸盐草甸盐土最小。复杂性指数与分维数和形状指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流域内高山寒漠土的复杂性指数最大,空间分布最复杂(K=2.403),半固定风沙土的复杂性指数最小,空间分布最简单(K=1.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维数 斑块形状指数 土壤类型 复杂性指数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气候、水文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新春 梁云 +1 位作者 赵玲 杨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3,共3页
选取三工河流域内的山区和平原区40 a来气候资料和流域内三条河流20 a来径流资料,对气候和径流资料进行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气温总体都呈上升趋势,90年代是升温幅度最大的年代,冬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山区和平原区降... 选取三工河流域内的山区和平原区40 a来气候资料和流域内三条河流20 a来径流资料,对气候和径流资料进行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气温总体都呈上升趋势,90年代是升温幅度最大的年代,冬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山区和平原区降水整体呈增湿趋势,80年代增加显著,秋季是山区降水增多的季节而平原区降水增加最多的是夏季;三条河流径流量年内分配比较集中,主要出现在汛期,春冬两季径流量很少,90年代较80年代径流量减少,减少310.9×104m3;夏季的降水是影响流域各季节的径流量主要季节,季节气温对流域的径流量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气温 降水 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