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Small-scale Production Mode on Citrus Industry of Hunan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Citrus Industry in Shimen County
1
作者 HU Zhi-dan1,WANG Kui-wu2,BO Xin1,TAN Jie2 1.College of Humanitie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2.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3期38-40,共3页
Small-scale farmer is defined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They point out that since the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diseconomy of scale in small-scale farmer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 Small-scale farmer is defined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They point out that since the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diseconomy of scale in small-scale farmer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t is necessary to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xisting mod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es.Citrus industry in Shimen County,Hunan Province,China i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 and socio-economic benefit.Impact of small-scale production mode on citrus production in Shimen County is discussed.Firstly,blindness of small-scale production 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overproduction of citrus.Secondly,small-scale production mode has limitation on the acceptance of new technologies,restricts the operation of geographical trademark,and constraints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in entering the agricultural field.Finally,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encouraging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degree of farmers,changing the work func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and perfecting the agricultural financial credi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scale PRODUCTION MODE CITRUS inDUSTRY Geogra
下载PDF
电-氢-碳耦合促进新能源基地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泽洪 孟婧 +2 位作者 张瑾轩 周原冰 李隽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91,共19页
实现全球“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基地化开发和高效消纳。针对偏远、水电不足地区新能源基地开发面临的低碳调节手段不足、电网配置和消纳能力有限、“风光火”开发模式降碳难等问题与挑战,... 实现全球“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基地化开发和高效消纳。针对偏远、水电不足地区新能源基地开发面临的低碳调节手段不足、电网配置和消纳能力有限、“风光火”开发模式降碳难等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电-氢-碳协同的新能源基地发展思路和开发模式,将氢基产业发展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煤电灵活低碳转型深度融合,同时结合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氢基产品制取工艺的技术发展和调节能力提升,量化分析绿电与绿色氢/氨/甲醇在终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研判不同时期新能源基地开发与氢基产业协同发展的适用模式及应用时序,展望新能源基地电-氢-碳协同开发模式在中国三北地区以及北非等海外地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化开发 沙戈荒 电-氢-碳协同 灵活调节资源 绿色氢基产业
下载PDF
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
作者 钟定余 徐彦浩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7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挖掘减排潜力,促进低碳种植业发展,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探求其区域异质性及其减排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 为了探究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挖掘减排潜力,促进低碳种植业发展,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探求其区域异质性及其减排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价格以“U”型非线性方式影响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在农地流转价格为408.45元/亩时出现拐点;区域异质性是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影响的区域特性,“U”型地区主要体现在东部和西部;农地经营规模在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农地经营规模与农地流转价格呈现倒“U”型关系。农地流转价格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实现种植业提质增绿应重视农地流转价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价格 种植业碳排放强度 农地经营规模
下载PDF
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影响工业能源碳排放吗?——基于供应规模、方式与价格三维度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前利 马贤磊 +2 位作者 石晓平 邹旭 蓝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7-67,共11页
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为实现该目标需要有效推进低碳转型发展,土地政策在此过程中能否有所作为?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行为视角,从供应规模、协议方式和价格偏离三方面,探究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 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为实现该目标需要有效推进低碳转型发展,土地政策在此过程中能否有所作为?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行为视角,从供应规模、协议方式和价格偏离三方面,探究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门槛回归模型方法,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三个“效应”:①“规模效应”,即土地供应面积的增加带来了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上升。供应规模还可能对碳排放强度具有负向作用。这主要受到引入工业项目类型和环保发展阶段的影响。②“方式效应”,即土地供应中以协议出让的面积所占比重的上升显著影响产均工业能源碳排放。对于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在经济水平上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人均产值的门槛值为8000元。对于不低于门槛值的省市,协议面积比重随着滞后期增加趋于负向影响;而对于低于门槛值的省市,趋于正向影响。分阶段回归发现,2015年以前的协议面积比重对产均工业能源碳排放总体呈现稳健的正向影响,而后一阶段的影响出现相反的趋势。③“价格效应”,即协议出让价格越接近工业用地最低的供应价格,工业能源碳排放越高,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行为会影响工业能源碳排放;工业用地供应规模、供应方式、供应价格方面对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有必要通过适度控制工业用地供应规模,合理确定协议面积比重和倾斜支持的方向,恰当地运用价格传导机制,来促进低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工业用地 供应规模 协议出让 价格偏离 碳排放
下载PDF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以马鞍山市为例 被引量:61
5
作者 陈利根 陈会广 +1 位作者 曲福田 赵才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7-144,共8页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β1X1i+β2X2i+β3X3i+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控制
下载PDF
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态演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刚 张长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84,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工业化进入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随着重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重化工业的空间组织形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沿海集聚趋势,即中国重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由20世纪90年代前的矿产地和传统工业城市布局转变为向沿海...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工业化进入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随着重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重化工业的空间组织形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沿海集聚趋势,即中国重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由20世纪90年代前的矿产地和传统工业城市布局转变为向沿海新兴城市的聚集。研究表明,降低进口原材料的交通运输成本和突破大规模工业用地的行政审批限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重化工业空间组织形态向沿海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化工业 空间组织形态 交通运输成本 规模工业用地的稀缺性
下载PDF
基于宗地层次的合肥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杨 张军连 +2 位作者 李林 韩岳岐 李文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148,共9页
在我国城市产业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土地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等现象。实施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可以为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城市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和利用强... 在我国城市产业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土地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等现象。实施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可以为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城市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和利用强度角度出发,以同心圆理论、多中心理论等区位理论为支撑,采用定性和定量化方法结合,以科学、便捷、高效为原则,系统地提出宗地层次上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及评价模型,并对合肥市商服业用地、重工业用地和轻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适当提出了一些用地建议。评价结果表明:①在所有评价的宗地中,有62.46%的宗地达到集约,总体集约水平较低;②在三类用地中,达到集约的宗地数量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商服业用地、重工业用地和轻工业用地,集约比例分别为66.64%,41.39%,36.02%;③合肥市4个行政区内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接近,庐阳区和包河区相差不大,分别为67.66%和67.36%,蜀山区略低,为62.08%,瑶海区最低,为53.77%;④不同区位圈层内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存在差异,从内圈层到外圈层,集约的商服业用地数量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重工业用地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而轻工业用地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利用状态,只有35%稍多。综上所述,建议适当降低市区内商服业用地的建筑密度,提高市区外围的商服业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继续推进"退二进三"政策,优化城市产业用地布局,并提高轻重工业用地的利用强度;加强土地监管,防止圈地,闲置,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用地 微观尺度 宗地 区位线 集约利用评价 合肥市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初探以及在“以水四定” 中的运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志 乐琪浪 +2 位作者 陈绪钰 杨楠 黄天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在水资源趋紧和水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水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资源,亟待“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将“以水四定”与农业、生活、工业、城镇发展相对应... 在水资源趋紧和水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水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资源,亟待“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将“以水四定”与农业、生活、工业、城镇发展相对应,本文将“地、人、产、城”分别定义为耕地面积、人口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水资源承载评价方法,引入了“综合定额”的概念,力求揭示耕地与主要农作物、工业与耗水行业的内在联系与计算规则。通过全国31个省区市的评价结果显示,浪费情景处于超载,节约情景有较大盈余,倒逼节水行动。在水资源承载最大规模下,全国仍有超载区,耕地超载呈中部“塌陷”,人口超载呈环状“倒塌”,工业超载呈区域性“沦陷”,城镇用地超载呈沿海少点“亏空”,该区域需要从水资源总量、结构、效率等方面提升承载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以水定人 以水定地 以水定产 以水定城
下载PDF
经济发展模式对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育和利用的影响——以鲁中山区三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彬 李学明 +2 位作者 孙学晖 王仁卿 张淑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42-3052,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空间尺度支持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活动也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行政村作为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和典型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以行政村为单位研... 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空间尺度支持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活动也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行政村作为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和典型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以行政村为单位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育和利用的影响,可为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升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决策支持。以鲁中山区3个地形地貌相似、经济发展模式迥异的毗邻行政村—房干村、富家庄村、安子湾村为研究对象,依据国际通用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结合乡村生态系统小尺度特征,对各村9大类共15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进行了价值评估,并结合各村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特点,分析了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育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房干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最大,为10382.1万元/a;以养殖业为主导的富家庄村次之,为1203.1万元/a;以种植业为主导的安子湾村最低,为1191.9万元/a;单位面积(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也呈现相似的格局,房干村、富家庄村、安子湾村分别为8.8万元/a、5.9万元/a、3.7万元/a;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影响土地利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积累和利用,进而影响人均经济收入和从生态系统服务获得的福利。因此,在乡村尺度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类型,适度发展乡村旅游等低影响产业,有利于保育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乡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环境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经济发展模式 乡村尺度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经济收入
下载PDF
工商企业租地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制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强 孔祥智 邵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近些年来,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企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手段,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同时,由于资本逐利性的特点,企业经营也容易引发违规占地、非农化与... 近些年来,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企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手段,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同时,由于资本逐利性的特点,企业经营也容易引发违规占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等不良后果。在把握农业经营风险产生根源、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工商企业租地经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企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等风险防范制度,不仅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而且有助于推动土地健康、顺畅、有序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企业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风险防范
下载PDF
小农生产模式对湖南柑橘产业发展的影响——石门县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志丹 王奎武 +1 位作者 柏鑫 谭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239-9240,9274,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小农概念的界定,指出由于现存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存在生产零碎化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的特征不相符,有必要消除现有模式存在的不利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从自然... 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小农概念的界定,指出由于现存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存在生产零碎化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的特征不相符,有必要消除现有模式存在的不利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从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介绍了湖南省石门县柑橘生产的现状。探讨了小农生产模式对石门县柑橘生产的影响:一是小农生产的盲目性是导致柑橘生产过剩的主要原因;二是小农生产模式对新技术的接纳具有局限性;三是小农生产模式对地理商标运作的制约;四是小农生产模式的存在制约着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鼓励农村土地的流转;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转变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四是健全农业金融信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生产模式 柑橘产业 地理商标 土地流转
下载PDF
我国大都市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与效益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忆邵 樊文平 蒲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香港、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大都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务析与比较分析方法 ,剖析后工业化大都市和工业化大都市的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产出效率和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旨在揭示产业用地演变的阶段性规律。... 以香港、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大都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务析与比较分析方法 ,剖析后工业化大都市和工业化大都市的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产出效率和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旨在揭示产业用地演变的阶段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后工业化大都市与工业化大都市在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产出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当遵循大都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互动演进规律,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用地规模与结构,着力提升用地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产业用地 规模变化特征 结构变化特征 产出效益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中观视角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成舜 翟文侠 刘成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35-240,共6页
城市工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工业用地数据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 城市工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工业用地数据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工业用地的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利用水平,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土地分别占工业功能区用地面积的88.06%和11.94%。(2)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绝对规模潜力为853.99hm2,相对规模潜力为33.73%;经济潜力为25885.30万元,单位经济潜力为1676.51元/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集约利用评价 中观视角 西宁市
下载PDF
土地成本、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流动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雄浪 郑长德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1-9,共9页
在坚持新经济地理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思想:生产要素成本与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削弱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消费品的替代弹性与工业品支出份额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虽然人们预期的变化对经济活动存在影响,但不足以逆转区域的内... 在坚持新经济地理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思想:生产要素成本与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削弱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消费品的替代弹性与工业品支出份额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虽然人们预期的变化对经济活动存在影响,但不足以逆转区域的内生均衡。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企业有能力支付更高的生产要素成本,从而土地成本与产业集聚成正向变动的关系。需求环境与供给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成本 规模报酬 产业空间流动 产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道路选择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建民 杨瑞平 +1 位作者 樊军亮 卫一超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土地规模经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土地承包制造成了土地高度分散,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于存在利益关系、根基不牢的天然缺陷,很难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这2个硬约束条件下,只有发... 土地规模经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土地承包制造成了土地高度分散,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于存在利益关系、根基不牢的天然缺陷,很难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这2个硬约束条件下,只有发展以村为单位土地为基础的农业股份公司,才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为单位 农业股份公司 农村土地 规模经营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下载PDF
西部卫星型小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研究——以兰州市皋兰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鑫 陈英 张仁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小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是基准地价工作的难点,尤以西部地区更为典型.通过分析西部卫星型小城镇工业测算中遇到的问题,在利用住宅地价模型测算工业地价的思路指导下,借助级差系数法和比例系数法进行该地区工业地价模型比对.结果表明... 小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是基准地价工作的难点,尤以西部地区更为典型.通过分析西部卫星型小城镇工业测算中遇到的问题,在利用住宅地价模型测算工业地价的思路指导下,借助级差系数法和比例系数法进行该地区工业地价模型比对.结果表明:当前基准地价测算方法并不完全适应于西部卫星型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调整法,并通过皋兰地区实际操作和验证,表现出较好的精准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小城镇 工业基准地价 成本控制 比例系数 级差系数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产值——用地面积的异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燕 张云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运用异速标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各个省份的工业产值一用地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产值一用地面积服从异速生长定律,工业用地利用基本合理;(2)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用地利用存在一定规律,工业产值一用地面... 运用异速标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各个省份的工业产值一用地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产值一用地面积服从异速生长定律,工业用地利用基本合理;(2)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用地利用存在一定规律,工业产值一用地面积系统发育程度较高;(3)从幂函数的分形关系来看,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发展遵循城市演化机制,自上而下的组织关系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标度 工业 产值 用地面积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的确定——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居峰 雷国平 张小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年第4期93-95,共3页
通过选取与哈尔滨市规模、经济等指标不同但产业结构相近城市作为指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影响城市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城市合理的用地规模。从而可以对当前城市用地规模加以调整,实现城... 通过选取与哈尔滨市规模、经济等指标不同但产业结构相近城市作为指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影响城市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城市合理的用地规模。从而可以对当前城市用地规模加以调整,实现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规模 产业结构 哈尔滨市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娜 王继军 杨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2,共5页
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态势是依据农用地资源与农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链网结构予以表征的。该文基于农户尺度,采用耦合关联度和系统耦合度模型对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用地生态经... 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态势是依据农用地资源与农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链网结构予以表征的。该文基于农户尺度,采用耦合关联度和系统耦合度模型对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表现为农用地资源对农业产业的约束和农业产业对农用地资源的胁迫作用。耕地地块数、牧草利用率、化肥施用量、人口密度、人均耕地、可灌溉率是约束纸坊沟流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收入效应是影响农用地资源布局与利用的重要因素;(2)基于抽样调查的流域样本耦合度值基本介于0.5~0.8,系统耦合发展处于磨合耦合态势;(3)地理条件和农用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成为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产生着制约作用,而相关的国家政策也对区域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资源与产业 关联度 耦合度 农户尺度 纸坊沟流域
下载PDF
农业规模经营下耕地“非粮化”研究的局限与突破 被引量:49
20
作者 武舜臣 于海龙 储怡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政策长期以来的重要目标。然而,规模经营主体的"非粮化"生产行为却对粮食安全构成新的威胁,让政府规模化扶持政策陷入两难。基于现有文献,从"工商资本"及"土地流转"双视角出发,分...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政策长期以来的重要目标。然而,规模经营主体的"非粮化"生产行为却对粮食安全构成新的威胁,让政府规模化扶持政策陷入两难。基于现有文献,从"工商资本"及"土地流转"双视角出发,分类梳理并阐述现有"非粮化"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分析得出,涉及规模经营"非粮化"经营的研究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存在目标对象模糊、指向性过弱等问题。这种粗放的研究范式不仅不利于学界"非粮化"经营现实特征的把握,更会对决策层的政策制定造成误导。结合"非粮化"经营的本质,认为以经营控制权差异分主体考察"非粮化"问题,将有助于突破当前研究的局限,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种植选择 “非粮化” 经营控制权 工商资本 土地流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