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士大夫礼法观的演进及其影响——以肉刑论争为视角
1
作者 白贤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0,110,共5页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律在儒家传统礼法关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刑罚手段及重刑主义在国家治理中获得更大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 肉刑 礼法关系 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
下载PDF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辨正 被引量:2
2
作者 丁玉翠 李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64,共4页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连读,两者涉及两种不同的仪礼。因为庶人无庙,故其君、上轼庙时不必下车回避,此即"礼不下庶人"。君使臣以礼,会见大臣当以礼意而非刑意,故"刑人不在君侧"。自贾谊在《新书.阶级...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连读,两者涉及两种不同的仪礼。因为庶人无庙,故其君、上轼庙时不必下车回避,此即"礼不下庶人"。君使臣以礼,会见大臣当以礼意而非刑意,故"刑人不在君侧"。自贾谊在《新书.阶级》中以"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对之加以阐释后,所引起的争论迄今未决。在承认"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的前提下,通过对"礼"、"刑"的外延加以限制,将之修订为"某些或某种礼不及庶人,某些或某种刑不至大夫",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不通的;而据此否认"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真实存在过的制度,其观点虽有可取,但仍然存在前提性错误;"刑无等级"比"礼有等级"更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刑无等级 礼有等级
下载PDF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管正平 赵生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6,共9页
从语言层面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可以被理解为"礼法不以身份高低论贵贱"。句子表达的意义分两个层面考虑:从礼的角度看,礼制有追求平等的一面,礼学重视民众,现实中依据对礼的掌握程度来决定身份升降;从法的... 从语言层面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可以被理解为"礼法不以身份高低论贵贱"。句子表达的意义分两个层面考虑:从礼的角度看,礼制有追求平等的一面,礼学重视民众,现实中依据对礼的掌握程度来决定身份升降;从法的角度看,惩罚有特定的法律依据,惩罚与违法行为相关,刑罚追求公平,身份因素淡化。因此这种理解符合当时的观念和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夫 庶人 礼学
下载PDF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新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荣玲鱼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0-74,93,共6页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体现了不同阶级身份之人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差别,使他们不平等地位合法地公开化。准确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须从亲亲和尊尊的角度出发,得出"礼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体现了不同阶级身份之人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差别,使他们不平等地位合法地公开化。准确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须从亲亲和尊尊的角度出发,得出"礼下庶人,庶人有礼;刑上大夫,大夫用刑",以及礼与刑的等级性与阶级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必须彻底抛弃等级观和阶级观,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亲亲 尊尊 平等
下载PDF
试论“刑不上大夫”在《二十四史》正文、译文中的正解与误解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艳 《语文学刊》 2018年第5期47-51,共5页
"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在《二十四史》正文中被征引了十八次,频率相当高。但古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的译文,今人(译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虽然也有正确与错误之... "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在《二十四史》正文中被征引了十八次,频率相当高。但古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的译文,今人(译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虽然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又与古人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有下列三种情况:一是正文理解不误,译文也不误,凡9例;二是正文理解错误,译文也跟着错误,凡4例;三是正文理解正确,译文却理解错误,凡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不上大夫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全译 译文
下载PDF
宋代的“令众”及其现代启示
6
作者 裴会涛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令众也称示众。在宋代,常对一些违法行为在施以笞杖徒流死五种正刑之外附加以示惩罚。宋代广泛适用于经济、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案件。在执行时,被令众者要佩戴枷具,展示于城门、衙门口和街市等人多热闹处。宋代通过立法,规范了令众的执... 令众也称示众。在宋代,常对一些违法行为在施以笞杖徒流死五种正刑之外附加以示惩罚。宋代广泛适用于经济、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案件。在执行时,被令众者要佩戴枷具,展示于城门、衙门口和街市等人多热闹处。宋代通过立法,规范了令众的执行时间和方式。令众这种处罚措施具有弥补正刑不足的作用,对于同样面临处罚无效的今天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众 处罚无效 《名公书判清明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