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师培文章写作模式与骈文理论探微
1
作者 张明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7,共10页
刘师培的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以家学及扬州学派为核心的国学和以进化论、逻辑学为核心的西学,国学和西学成为其学术的两个维度,西学中源说、中国文化外来说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影响尤大。清末民初,刘氏以学术为经世之具,将学术与政治融合,... 刘师培的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以家学及扬州学派为核心的国学和以进化论、逻辑学为核心的西学,国学和西学成为其学术的两个维度,西学中源说、中国文化外来说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影响尤大。清末民初,刘氏以学术为经世之具,将学术与政治融合,在投身社会活动和宣传学说过程中形成了功利性的学术理念和“理念—证据—理念”的文章写作模式,值得关注和反思。刘师培将这种写作模式运用到骈文研究中,综合凌、阮二人的骈文理论,推阐扬州学派骈文理论,运用西方名学、进化论完善骈文正宗说,揭示骈文独特性。他是清代扬州学派骈文理论的集成者,也是近代首位骈文理论的大力传播者,推动骈文研究由传统走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扬州学派 国学 西学中源说 骈文
下载PDF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概况考证
2
作者 孟宏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是河北最早的省级西医脱产学习中医教育机构,1958年并入河北中医学院,成为该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第一期学生。西医学习中医教育为中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河北省中医进修...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是河北最早的省级西医脱产学习中医教育机构,1958年并入河北中医学院,成为该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第一期学生。西医学习中医教育为中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是西医学习中医规范教育的积极探索,成功培养了刘文明、李化民、舒敬宗等西学中人才。通过搜集史料,辑录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资料,研究其教学模式,为中医教育发展探索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 西医学习中医班 概况 考证
下载PDF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甘霞 杨军用 +1 位作者 杨百京 袁今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7期11-14,共4页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让西医院校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让西医院校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和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我国政府将中医学作为重点学科纳入西医院校的教学任务中。中医学为西医院校医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多数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充满兴趣,认为中医是安全有效,值得学习的科目,但目前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思维模式不同、教学模式单一、课时少、内容多等,导致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学习并不完全满意,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寻求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医思维模式。采用中医医案教学、病案讨论法、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思维方式与临床相结合,将现代医学"脏器""血管""药理"与祖国医学"五脏六腑""经络""中药"进行比较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加强中医经典书目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思维模式,培养和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中医,提升学习效果,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学 西医院校 医案教学 病案讨论法 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马魂中体西用”的时代价值--方克立先生文化创新思想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 陈寒鸣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3期89-96,共8页
方克立先生对张岱年先生倡导的"文化综合创新"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推进,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对当前许多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启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新气象,由此而形成了&... 方克立先生对张岱年先生倡导的"文化综合创新"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推进,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对当前许多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启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新气象,由此而形成了"张方学派"。方先生提出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理论构想,为我们开展中国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并对创新性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方学派 方克立 “马魂中体西用” 文化创新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7,共8页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哲学 并置派 中华哲学史 知识社会学 张东荪 冯友兰
下载PDF
“求是”岂能忘“育英”?——兼论杭州育英书院的文化遗址保护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弘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18-131,共14页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大门口有四个大字颇为吸引过路人的眼球——"求是育英"。它们时刻提醒我们,除了求是书院之外,还有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书院跟浙江大学校史密切相关,那就是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但是关于育英书院和其...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大门口有四个大字颇为吸引过路人的眼球——"求是育英"。它们时刻提醒我们,除了求是书院之外,还有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书院跟浙江大学校史密切相关,那就是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但是关于育英书院和其前身育英义塾这段早期之江大学历史目前已经基本上被人们所遗忘,育英书院和育英义塾的遗址也已经危在旦夕。本文拟利用新发现的史料,来重新追溯这段珍贵的历史,以唤起人们对于之江大学历史和对于育英书院和育英义塾遗址保护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是书院 育英书院 育英义塾 杭州大学 之江大学 浙江大学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西学思想
7
作者 彭树欣 《红河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0-34,共5页
梁启超是近现代传播西学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现代的西学传播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西学思想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时期的"中西会通"说,二、流亡日本时期的"中西结婚"说,三、欧游后的"中西化合"说... 梁启超是近现代传播西学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现代的西学传播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西学思想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时期的"中西会通"说,二、流亡日本时期的"中西结婚"说,三、欧游后的"中西化合"说,内容虽有所变化,但体现了他一贯的文化主张和文化追求,即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会通、融合,从而创造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 “中学”
下载PDF
晚清教师教育改革与吴汝纶“东西合璧”教育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茂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4-36,共3页
晚清教育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期间吴汝纶"东西合璧"的教育思想影响甚大。该理论既是吴汝纶从古文大师、大文豪转变成倡导经世致用教育实践者的标志,也是他作为教育大师在晚清时期践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中体西用 东西合璧 师范教育 桐城学堂
下载PDF
“中体西用”的嬗变: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缪维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基础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重新诠释。文章通过探讨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体西用 中外合作办学 地方高校
下载PDF
清末“礼法之争”对现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世敏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2期37-40,共4页
清末"礼法之争"是中国与世界法制接轨的发端。礼教派提出的变法应立足本国国情,因俗治宜,保持各自的特色,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科学性,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立法精神的。而法理派的主张则缺少中国特色。以史为鉴,我们要在拿来和... 清末"礼法之争"是中国与世界法制接轨的发端。礼教派提出的变法应立足本国国情,因俗治宜,保持各自的特色,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科学性,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立法精神的。而法理派的主张则缺少中国特色。以史为鉴,我们要在拿来和守望中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摒弃,这也是今天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之争 中西法律文化冲突 以史为鉴
下载PDF
从自强学堂看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11
作者 肖瑜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3-98,共6页
张之洞一生高度重视教育实践,创办了多所学校,自强学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体西用"是张之洞结合时局提出的一个中西文化调和的改革纲领,"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二者兼顾,不可偏废。张之洞的教育实践始... 张之洞一生高度重视教育实践,创办了多所学校,自强学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体西用"是张之洞结合时局提出的一个中西文化调和的改革纲领,"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二者兼顾,不可偏废。张之洞的教育实践始终未超越"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是这一理念的现实体现。"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贯穿自强学堂的办学目标、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层面,促进了学堂的飞速发展,开创了我国教育的新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自强学堂 教育实践 中体西用
下载PDF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郑观应育才取士思想评析
12
作者 毛鹏程 《考试研究》 2020年第5期99-105,共7页
郑观应批判晚清科制以八股取士,导致士人习用脱节,认为此法非富国强民之正道。他从自身应考科举与考察西洋诸国教育经历出发,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现代学校与考试之制,培养与选拔实学实用人才,并由此提出一套具体的改良思想,包括废除时文、... 郑观应批判晚清科制以八股取士,导致士人习用脱节,认为此法非富国强民之正道。他从自身应考科举与考察西洋诸国教育经历出发,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现代学校与考试之制,培养与选拔实学实用人才,并由此提出一套具体的改良思想,包括废除时文、变更考试内容、特设西学专科、完善分级分类办学制度、扩充文武教学科目、强调教学循序而进。郑观应育才取士思想于清末产生积极影响,但并未意识到只重改良而不加革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晚清科制固疾及其与学校间日益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观应 育才取士 科举与学校改革 实学实用 中体西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