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8,178,179,共18页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法学的新背景,要求从系统主义维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法学理论;另一方面,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在方法论、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三个维度的递进式创新,有助于促进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而言,在方法论创新方面,发展法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应融入系统论方法以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以中国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新综合研究,指导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在制度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促进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发展权利、义务与责任,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型制度体系;在理论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方面进一步创新,在发展研究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世界法学理论之进步与世界共同发展之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法学学科 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丹鹭 刘雅珍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38,共7页
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是为了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现代特征。新发展阶段实施新的产业政策,重点是要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 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是为了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现代特征。新发展阶段实施新的产业政策,重点是要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矫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各种可能的扭曲。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国的产业政策必须建立长期主义导向的价值观和偏好,要在产业政策支持下投入大量的长期资本,支撑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长期主义
下载PDF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基本途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东川 林福永 孙凯 《管理学报》 2006年第2期127-131,142,共6页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是我国管理科学工作者的一项历史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建的基本途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
关键词 现代管理科学 中国学派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近为今用 综合集成 系统工程
下载PDF
规划国家:一个理解“中国之治”的概念性框架 被引量:7
4
作者 原超 赵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8-82,共15页
“规划”是中国政治实践的重要治理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规划国家”是对“国家规划”概念的拓展,是能够更加系统概括和诠释“中国之治”的概念性图式,在“方法论”和“治理体制”层面形塑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 “规划”是中国政治实践的重要治理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规划国家”是对“国家规划”概念的拓展,是能够更加系统概括和诠释“中国之治”的概念性图式,在“方法论”和“治理体制”层面形塑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社会大众被紧密编制到“规划国家”这个多层级、多主体的治理体系,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行动在“规划国家”治理体系中得以转化和彰显。其中,项目制、干部责任制、政策试验等机制分别作为“规划国家”的依托机制、激励机制和修正机制,推动“规划国家”的有效运作以及中国共产党战略目标的实现。“规划国家”有效推动了中央与地方权威的结构性变化、国家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国家 国家规划 中国之治 政党现代化 项目制 干部责任制 政策试验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被引量:17
5
作者 惠宁 刘鑫鑫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0,共16页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探究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政策的变化特征,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探究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政策的变化特征,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发展趋于合理,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中国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产业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推动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 被引量:4
6
作者 任维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6,共6页
政策理论和实践证明 ,社会结构、社会体制类型与公共政策选择之间密切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 ,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重新定... 政策理论和实践证明 ,社会结构、社会体制类型与公共政策选择之间密切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 ,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重新定位 ,确立发展、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 公共政策 价值取向 政策机制 效率 公平 开放型社会 定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关注当代问题: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专题回顾——以五种重要刊物为主 被引量:3
7
作者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选择国内最重要的五种与科学史直接有关的刊物,披阅其上自2000年第1期以来的所有文章,择其论题直接关注当代问题者,归纳为六个方面:中医问题、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科学传播、科学主义、李约瑟问题、科学史理论。笔者结合此六... 本文选择国内最重要的五种与科学史直接有关的刊物,披阅其上自2000年第1期以来的所有文章,择其论题直接关注当代问题者,归纳为六个方面:中医问题、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科学传播、科学主义、李约瑟问题、科学史理论。笔者结合此六方面近年在国内的争议及某些文化背景,缕述数十篇相关论文要旨,给出一个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之专题回顾。由此亦可看出近年国内科学技术史研究者关注方向之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当代 专题回顾 中医问题 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 科学传播 科学主义 李约瑟问题 科学史理论
下载PDF
近代中国档案教育综论 被引量:1
8
作者 余骏 项建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2,共5页
近代中国档案教育从1934年设置课程一直到1949年,短短十几年时间,档案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档案学学科体系。近代中国档案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而... 近代中国档案教育从1934年设置课程一直到1949年,短短十几年时间,档案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档案学学科体系。近代中国档案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档案教育现代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档案教育 档案学学科体系
下载PDF
1956年“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的历史审视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欢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2,F0003,共10页
1956年"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是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口号而制定的,该方针的直接效果是加快当时图书馆旧藏整理速度,促进馆际合作发展,促进书目、索引、联合目录的编制;附带效果是促进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学... 1956年"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是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口号而制定的,该方针的直接效果是加快当时图书馆旧藏整理速度,促进馆际合作发展,促进书目、索引、联合目录的编制;附带效果是促进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政策宣传过于强调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该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忽略了普通群众的需求及服务,产生了一些意外效果。"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的制定及执行历史对当下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保障民众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权利是制定各项图书馆政策的永恒基石,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因时、因地、因馆制宜,要重视图书馆政策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政策 “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 向科学进军 中国图书馆史 1956
下载PDF
中国模式与创新绩效:科技“大跃进”的多重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方萌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6,共14页
从默顿提出的命题开始,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民主政体才能够促进科技发展,而中国近年的创新表现似乎构成了一个例外。论文从经济、教育和制度等方面解释了中国的科技"大跃进"现象,指出国内的发展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投入要... 从默顿提出的命题开始,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民主政体才能够促进科技发展,而中国近年的创新表现似乎构成了一个例外。论文从经济、教育和制度等方面解释了中国的科技"大跃进"现象,指出国内的发展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投入要素,基于普遍主义的竞争机制和学术自由也使创新体系富有效能。中国的社会规范和政策实践与默顿强调的科学原则相一致,说明保障开放和竞争的公民自由,而不是西方民主,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此外,规模经济、后发优势和公众支持也为中国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利和宽松的经济社会条件。论文还指出了工具理性对科技创新的潜在危害,并基于科学精神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 科技发展 科技政策 科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美术学知识范式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当下的三个实践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新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5,共7页
2011年"美术学"二级学科升级成为艺术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中国美术学学科迎来了它百年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建设机遇期。"美术"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美术学科。美术学科建设无力承担全部的美术问题,但学... 2011年"美术学"二级学科升级成为艺术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中国美术学学科迎来了它百年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建设机遇期。"美术"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美术学科。美术学科建设无力承担全部的美术问题,但学科又是某一文化领域的最核心部分。在社会功能层面,高校美术学科担负着培养专业人才这一最具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的职能;在意识形态层面,它是在精神文化的高位上研究、解读美术现象、传承美术文化、推动美术创作事业发展的知识、思想、教育之源。其文化建设能量,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学术研究、高端美术创作与批评。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美术学一级学科建设,在内部,作为一级学科的美术学学科知识范式、学理建构;在外部,与参与世界对话的现代中国文化形象建设相同构的中国美术现代形态建设。这两大主题既是学科建设的本体课题,也是作为精神现象和文明成就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实践。两个建设互为补充又皆没有现成模式可搬用。这又是历史给予的创造机遇。本文分别从中国现代美术学知识建构特征、学科实践中的知识-权力关系以及学科建设的三个实践切入点这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任何理念或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生成意义与价值。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要点,当下中国美术学学科建设的核心关注可描述:超越中国美术学科自20世纪以来以"现实主义"加"写意性"为美学品质的学科知识范式及其教学体系;超越西方现代"反艺术""反审美"的观念模式。进而将中国美术"人格、学养、艺趣一体"的精神文化传统,在现代生存体验与全球交流对话中,转换为"文化自觉、社会关怀、审美创造一体"的学科、创作、教学新建设。本文针对当下的学术境遇,突出提出文化自觉、美术批评、评价体系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切入点。历史,将给予当代人以创造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 学科升级 美术学 知识范式 学科建设 现代性境遇 文化自觉 美术批评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F0003,共7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某几个思想家任意的和人为的虚构,而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学术启蒙带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变化的理性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启蒙:一次是20世纪70...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某几个思想家任意的和人为的虚构,而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学术启蒙带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变化的理性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启蒙: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讨论。在这两次大的学术启蒙推动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开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形成了以创造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为学术平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资源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就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文本,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就是把这个文本从自发的形成提升为理性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启蒙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下载PDF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内涵、特征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涛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今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农产品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级要素为支撑,能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今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农产品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级要素为支撑,能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具有技术创新性、功能多元性、生产设施性、产业高端性、可持续发展性和调控高效性等特征。为了尽快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必须要积极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政策、技术政策、组织政策和布局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 政策取向
下载PDF
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蓝志勇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3期49-58,共10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大大增加了我们构建一流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国家发展和创新的紧迫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有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来支撑。世界的发展历程也清楚地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大大增加了我们构建一流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国家发展和创新的紧迫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有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来支撑。世界的发展历程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是先有了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现代人文主义的兴起,才有了科学的大发展和现代政府的建立,才有了现代文明的繁荣。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一流的学术生态,极大地发挥人才的潜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科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祥明 《今日科苑》 2022年第4期84-92,共9页
本文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科协在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了制约其治理能力提升的原因,并就如何通过重点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保障治理等路径,构建完善中国科协领导体系... 本文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科协在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了制约其治理能力提升的原因,并就如何通过重点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保障治理等路径,构建完善中国科协领导体系、组织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体系及修改科协章程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协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 路径研究
下载PDF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我国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衍丽 《科教导刊》 2012年第22期193-193,250,共2页
在国际形势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为把我国由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保障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改革需要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更加积极的实践探索。本文旨在就我国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来谈教育管理体制改... 在国际形势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为把我国由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保障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改革需要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更加积极的实践探索。本文旨在就我国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来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体制 现代学校制度 南方科技大学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创新体系——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
17
作者 唐莲英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江泽民明确"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再到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科...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江泽民明确"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再到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战略的创新体系。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创新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综合国力为关键,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构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现代化 创新体系 形成轨迹 时代特征 历史地位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科技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18
作者 侯强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2-86,92,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科技和法制建设中,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十分重视科技法制建设,探索和回答了"发展什么样的科技法制、怎样发展科技法制"这个基本问题。就党领导下的科技法制建设与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科技和法制建设中,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十分重视科技法制建设,探索和回答了"发展什么样的科技法制、怎样发展科技法制"这个基本问题。就党领导下的科技法制建设与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而言,虽然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但其相互间总体呈现出的还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在逐步推进科技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科技法制建设 基本经验 现代化
下载PDF
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9
作者 蔡新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历程的完成,掀起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引进与应用的高潮,使近代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制度 近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中国科学社与民国学术体制之创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玉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198,共6页
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既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建制化的重要标识。尽管中国没有适合英国皇家学会类型的学术体制生长的合适土壤,真正主导民国学术研究发展者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这样的法国国家科学院类型... 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既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建制化的重要标识。尽管中国没有适合英国皇家学会类型的学术体制生长的合适土壤,真正主导民国学术研究发展者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这样的法国国家科学院类型的学术机构,但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仍以突出的贡献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化进程。中国科学社举办学术年会、研究所及其他学术设施,对推动现代学术体制的确立起了重大作用,堪称近代学会推进民国学术发展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学术体制 近代学会 学术年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