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3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aches of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structed by Wuhan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被引量:1
1
作者 Ting Y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9年第6期47-49,共3页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in the first instance,the barrier-free communication in ideology and culture.To cooperate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excellent exhibitions in cultural technology and history from...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in the first instance,the barrier-free communication in ideology and culture.To cooperate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excellent exhibitions in cultural technology and history from other nations are brought in Wuhan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WMST).WMST’s own science education achievements are going global in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ways to support and get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ve and contribute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Wuhan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MST) scientific culture COMMUNICATION ADOLESCENT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Popularising Chemistry in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2
作者 Jack Holbrook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12期11-14,33,共5页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he curriculum,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n the eyes of the students. The paper tries to puts forward a rethink of the philosophy for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belief that chemistr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The target is labell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STL). STL rejects the notion that chemistry is taught solely to acquire the abilities to be a scientist and supports the vision of a single curriculum goal, applicable to all students. Besides being a philosophy, STL is also a teaching approach. This approach is to initiate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topics, starting from a carefully chosen society perspective an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ual learning on a need-to-know basis. A limita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uggestion for overcoming this involve workshop on materials development. A concern is expressed in cases where teachers make use of ready-made teaching materials (a common practice), without first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nded philosophy related to thes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Modern Britis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3
作者 Wenyuan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11期66-68,74,共4页
In modern Britain,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represented by the Royal Society and the Manchester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y were extremely prosperous.Their series of activities provided scienti... In modern Britain,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represented by the Royal Society and the Manchester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y were extremely prosperous.Their series of activities provid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detailed case studies of the Royal Society and Manchester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y and other societie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dern Britis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as a whole,sorted out the history of societies participating in British agriculture,and analyzed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ritish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TA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Science and culture
下载PDF
遮蔽、澄明与“双减”:创新人才涌现的哲学基础与关键
4
作者 卢晓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中,范式与教-学间的联系是常规科学时期科学教育的本质所涉,不适当的教-学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范式陷阱。范式陷阱作为隐喻与海德格尔的“遮蔽”隐喻虽有不同但高度类似,彼此唤醒。教-学中的教科书以“真”的文字和语言形成了作为掩埋的遮蔽而类似“陷阱”,扭曲/失真的遮蔽使反常现象难以被“看见”和发现,改信的困难凸显范式陷阱作为“陷阱”的特征。在海德格尔处,真理的本质揭示自身为自由,即不被旧范式遮蔽的自由或不陷入范式陷阱的自由。Doublelighten作为英译方使“双减”概念中隐藏不露的微光与澄明得以显露。与遮蔽相对的隐喻是澄明,减少本科学习量和“双减”的哲学本质在澄明。澄明和自由是自然科学领域真理发现和创新人才涌现的本质和关键,全民族始终要将学生在(旧)范式中、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中所保有的澄明和自由视为珍宝。本文是勾连库恩和海德格尔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教育 钱学森之问 科学革命 范式 海德格尔
下载PDF
科学高阶思维的本质探寻与分层解构 被引量:2
5
作者 詹泽慧 李通德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科学高阶思维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是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研究通过探寻科学高阶思维的本质,论证了思维结构的系统性、思维发展的层次性、思维表征的间接性、思维方式的学科取向性,进而演绎出基础思维方式... 科学高阶思维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是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研究通过探寻科学高阶思维的本质,论证了思维结构的系统性、思维发展的层次性、思维表征的间接性、思维方式的学科取向性,进而演绎出基础思维方式,经由学科通达至高阶思维的发展路径,构建了思维发展的BDH层级框架。科学高阶思维可解构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科学建模三项关键维度,其所蕴含的各项基础思维方式需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达成。在深入理解三种科学高阶思维的内涵后,研究提取出24种基础思维方式,其中通用类10种、推理类5种、论证类5种、建模类4种。最后,研究构建了科学高阶思维实践发展模型,并以学科内容“水循环”为例,展示了基于“5E”教学模式,将学科内容与基础思维方式有效融合的具体实践探究过程,阐释了以基础思维方式作为基本单元的科学高阶思维培养过程和设计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思维 科学高阶思维 科学教育 科学实践
下载PDF
地方高职院校“科教融汇”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荆东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科教融汇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科教融汇”优势,本文分析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科教融汇”的必要性,积极探索“科教融汇”... 科教融汇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科教融汇”优势,本文分析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科教融汇”的必要性,积极探索“科教融汇”实施路径,通过创新科教融合模式、促进科教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效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人才培养 机制改革 科研创新
下载PDF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危贵茂 曲茹 王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6期1-10,共10页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表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方向。基于科教关系发展的历史经纬,科教融汇具有深刻的内涵要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实践中存在着...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表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方向。基于科教关系发展的历史经纬,科教融汇具有深刻的内涵要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与教学融合育人不够、科研团队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应从明确职业教育科研定位、融合产科教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综合施策,从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内涵价值 科技素养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武丽敏 于彦春 +3 位作者 陈飞 阮班普 石陆娥 白雪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57-60,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并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并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形式融合其中的教学模式。结合该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立德树人和“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融入细胞生物学课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和爱国情怀,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细胞生物学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师德素养 融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时代价值、内涵定位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易小芳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通过分析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时代价值,明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校企协同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内涵;明确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定位应准确把握应用性、产业性和职业性三个维度;最后,从完... 通过分析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时代价值,明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校企协同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内涵;明确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定位应准确把握应用性、产业性和职业性三个维度;最后,从完善机制链——夯实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打通人才链——构建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智力基石,架构平台链——提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永续动力等三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科技创新 时代价值 内涵定位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大学化学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大鹏 王芳 曾景斌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126-131,共6页
根据我校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相应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学生实践,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大学化学教学全过程。本着优生优培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根据我校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相应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学生实践,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大学化学教学全过程。本着优生优培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知识、能力和技能三方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助力学生的最大化成长,为将来从事学术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科实验班 科研能力培养 “两性一度” 因材施教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的定位、特征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佛朝晖 兰小云 +1 位作者 许应楠 张艳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应立足区域、立足校本,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行业标准制定、产业和区域政策咨询以及技术与文化传播等。高职院校应用型研究...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应立足区域、立足校本,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行业标准制定、产业和区域政策咨询以及技术与文化传播等。高职院校应用型研究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研究形式,具有实践性、融合性和交叉性等特征。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需要从平台、团队、项目、反哺教学和评价体系等角度着力,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职业院校科教融汇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应用型科研 科教融汇 协同育人 技术培训 融创性
下载PDF
科教互哺、专基协同培育电子类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物理科学素质
12
作者 张宇 杜巧玲 +4 位作者 于思瑶 陆敏 郑传涛 何春凤 冯毅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8期144-146,151,共4页
科教互哺应该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学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落实归结为专业教师与公共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开创专业与公共基础课协同合作育人机制,促使科研素质培育延伸到低年级本科生阶段.构建面向低年级本科生科技素质培育模式和课... 科教互哺应该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学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落实归结为专业教师与公共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开创专业与公共基础课协同合作育人机制,促使科研素质培育延伸到低年级本科生阶段.构建面向低年级本科生科技素质培育模式和课外实践平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有效互哺的长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互哺 协同育人 科学素质
下载PDF
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导向性——试寻中国特色科创教育之发展路向
13
作者 詹泽慧 李彦刚 高瑞翔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8,共10页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关于中华文化创造力质疑的论调,该文基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基础与策略。研究批判性地反思了西方主导的创造力评价标准对我国创新自信的影响,并从人格、价值观、动机、认知加工、思维方...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关于中华文化创造力质疑的论调,该文基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基础与策略。研究批判性地反思了西方主导的创造力评价标准对我国创新自信的影响,并从人格、价值观、动机、认知加工、思维方式、创造性过程与产品等维度构建了I-CCAF分析框架,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对创造力的不同导向,指出:东西方文化下的创造力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并无高低之别;两者恰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只有东西方文化导向平衡并重的创造力才是全面而丰满的创造力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三条路径:一是确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二是融入文化与社会科学议题,挖掘中国特色的教育主题,三是实施双基与创造并重的教学实践,结合中西教育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创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创造力 导向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特色 科创教育
下载PDF
科研-教学共享型综合实验教学项目开发与实践
14
作者 舒霞 罗派峰 +3 位作者 昝祥 鲁颖炜 孙甲 古寅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82-86,共5页
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作用,应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一线转化,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在借鉴同行实施模式的基础上,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与器件制备、表征及性能实验为例,介绍挖掘科研资源开发新实验项目及... 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作用,应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一线转化,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在借鉴同行实施模式的基础上,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与器件制备、表征及性能实验为例,介绍挖掘科研资源开发新实验项目及落实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引导型综合实验项目的具体做法,包括理清实验流程、先行模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研究生参与教学及线上线下教学延伸等步骤,旨在探索教学硬件条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采用一种科研-教学共享型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切实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共享 科研转化 实验教学 线上线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伪论证”:表现、症结与破解之道
15
作者 高潇怡 李亭亭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3,共14页
将科学论证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类似科学家经历的论证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实现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要素轻知识”“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协商”的“伪论证”现象层出不... 将科学论证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类似科学家经历的论证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实现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要素轻知识”“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协商”的“伪论证”现象层出不穷,科学论证面临认知性、认识性和社会性多重特征的缺位。科学论证的概念分歧与理性失调,评价标准对实践的裹挟以及教师教学惯习的束缚,是“伪论证”现象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推动科学论证回归本真,迫切需要从科学实践的视域理解论证的意义,构建科学论证概念框架,创设真实的科学论证环境,同时寻求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学 科学论证 科学实践 伪论证
下载PDF
工业技术文化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位、专业与师资
16
作者 陈洪捷 巫锐 +4 位作者 高帆 徐理勤 鱼顺 任平 王兆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25,34,共24页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文化上的共通性和亲缘性,为相关制度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和前提。笔谈对德国技术类教育的几个剖面分别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案例,从宏观或中观视角,观察工业技术文化如何在其中发生作用,以及在工业技术文化视角下,教育调控、双元制等如何得以协调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文化 技术教育 应用科学大学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双元制” 专业
下载PDF
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7
作者 平续斌 刘鼎 刘永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8期97-100,共4页
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科研能力存在差距,以及科研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开展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包括课程改... 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科研能力存在差距,以及科研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开展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包括课程改革和项目驱动科研实践,其中课程改革包括总结案例分析、融入科研方法和技能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考核方式;项目驱动科研实践包括科研兴趣和技能培养、研究生和导师科研项目协作以及科研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科研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改革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18
作者 贾向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31,共8页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科学家扮演着关键角色,科学家精神也被赋予了这一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家作为支撑科学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公民的一员,具有科学工作者与社会公民的双重身份,这构成了科学家精...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科学家扮演着关键角色,科学家精神也被赋予了这一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家作为支撑科学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公民的一员,具有科学工作者与社会公民的双重身份,这构成了科学家精神丰富内涵的两个基本维度。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协同发展,是新时代赋予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知识群体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建构科学家精神的中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家精神 科学文化 人性化科学
下载PDF
践行科学方法的科学教育
19
作者 蔡铁权 薛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通过探讨科学方法的内涵、类型与结构,对科学方法有整体的、全面的了解,并对科学方法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构建提供了学科基础架构与实践依据.同时,对西方自古希腊到现代科学时期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情况按历史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清晰地... 通过探讨科学方法的内涵、类型与结构,对科学方法有整体的、全面的了解,并对科学方法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构建提供了学科基础架构与实践依据.同时,对西方自古希腊到现代科学时期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情况按历史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清晰地呈现出科学方法论的演进过程;对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特点的描述,凸显中国科学方法论的独特之处,为我们理解科学方法论体系提供中国元素.在此基础上,揭示科学方法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对科学教育的价值,显示科学方法论在科学教育中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教学中的有效落地.科学方法论在科学教育中对途径的多方面阐释,提供了教学实施中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强调了学生在科学教育中习得科学方法必备的基本素养和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科学教育 科学方法 流派 特征 教育价值 途径
下载PDF
“总师育人文化”引领的光电类实践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
作者 姜亚军 程丽琴 +2 位作者 杨德兴 肖发俊 毛珊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我校“总师育人文化”引领的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本文从课程思政、国防教育、科研育人、产学育人等多方面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 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我校“总师育人文化”引领的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本文从课程思政、国防教育、科研育人、产学育人等多方面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助推了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养了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了“总师育人文化”引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格局、科研育人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同时,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使学生具备了“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总师”雏形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总师育人文化” 实践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