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ocation of QTL for Sclerotinia stem rot resistance and flowering time in Brassica napus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 Wu Peipei Chen +6 位作者 Qing Zhao Guangqin Cai Yue Hu Yang Xiang Qingyong Yang Youping Wang Yongming Zho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Sclerotinia stem rot(SSR)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Brassica napus worldwide. Both SSR resistance and flowering time(FT) adaptation are major breeding ... Sclerotinia stem rot(SSR)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Brassica napus worldwide. Both SSR resistance and flowering time(FT) adaptation are major breeding goals in B. napus. However, early maturing rapeseed varietie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rice-rapeseed rotation in China, are often highly susceptible to SSR. Here, we found that SSR res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T in a natural population containing 521 rapeseed inbred lines and a double haploid(DH) population with 150 individual lines, both of which had great variation in FT. Four chromosomal regions on A2, A6, C2, and C8 affecting both SSR resistance and FT were identified us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mapping after constructing 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based 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arkers in the DH population.Furthermore, we aligned QTL for the two traits identified in the present and previous studies to the B. napus reference genome, and identified four colocalized QTL hotspots of SSR resistance and FT on A2(0–7.7 Mb), A3(0.8–7.5 Mb), C2(0–15.2 Mb), and C6(20.2–36.6 Mb). Our results revealed a genetic link between SSR resistance and FT in B.napus, which sh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in both early maturing and SSR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in map-based cloning of SSR resistance 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tinia stem rot Brassica NAPUS QTL mapping FLOWERING time SNP array
下载PDF
Colonization by Klebsiella variicola FH-1 stimulates soybean growth and alleviates the stress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2
作者 ZHAI Qian-hang PAN Ze-qun +6 位作者 ZHANG Cheng YU Hui-lin ZHANG Meng GU Xue-hu ZHANG Xiang-hui PAN Hong-yu ZHANG 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729-2745,共17页
Sclerotinia stem rot,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is a destructive soil-borne disease leading to huge yield loss.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Klebsiella variicola FH-1 could degrade atrazine herbicides,and the ve... Sclerotinia stem rot,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is a destructive soil-borne disease leading to huge yield loss.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Klebsiella variicola FH-1 could degrade atrazine herbicides,and the vegetative growth of atrazine-sensitive crops(i.e.,soybean)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FH-1-treated soil.Interestingly,we found that FH-1 could promote soybean growth and induce resistance to S.sclerotiorum.In our study,strain FH-1 could grow in a nitrogen-free environment,dissolve inorganic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and produce indoleacetic acid and a siderophore.The results of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K.variicola FH-1 promoted soybean plant development,substantially improving plant height,fresh weight,and root length,and induced resistance against S.sclerotiorum infection in soybean leaves.Th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curve(AUDPC)for treatment with strain FH-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and was reduced by up to 42.2%within 48 h(P<0.001).Moreover,strain FH-1 rcovered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superoxide dismutase,peroxidase,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and polyphenol oxidase,which are involved in plant protection,and reduced malondialdehyde accumulation in the leaves.The mechanism of induction of resistance appeared to be primarily resulted from the enhancement of transcript levels of PR10,PR12,AOS,CHS,and PDF1.2 genes.The colonization of FH-1 on soybean root,determined using CLSM and SEM,revealed that FH-1 colonized soybean root surfaces,root hairs,and exodermis to form biofilms.In summary,K.variicola FH-1 exhibited the biological control potential by inducing resistance in soybean against S.sclerotiorum infection,providing new sugges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tinia stem rot of soybean Klebsiella variicola FH-1 inducing resistance root colonization BIOFILM
下载PDF
硅对油菜抗菌核病侵染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徐礼英 +9 位作者 汤强 陶冶 童婷婷 计珂文 孟雪 姜淑华 陈钊 杨倩 杨婧 顾鑫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确定菌核病菌侵染下外源硅对油菜抗病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油菜初花期用菌核病菌丝块分别对喷施硅和清水对照下的不同抗性油菜品种进行接种,随后测定其病情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使用抗病品种和施加外源硅的病情指数在不... 为确定菌核病菌侵染下外源硅对油菜抗病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油菜初花期用菌核病菌丝块分别对喷施硅和清水对照下的不同抗性油菜品种进行接种,随后测定其病情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使用抗病品种和施加外源硅的病情指数在不同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油菜菌核病侵染后,不同品种抗性处理、施用硅处理和各个组合处理之间的POD、PPO、PAL和SOD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抗病品种与外源硅协同应用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峰值及抗氧化酶活性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采用油菜抗病品种的同时施用外源硅能够有效抑制油菜菌核病的侵染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氧化酶
下载PDF
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研究
4
作者 张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78-79,93,共3页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发生范围广、危害重、易暴发成灾的病害。为筛选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经济药剂,开展了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25、900、975 g/hm^(2)对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发生范围广、危害重、易暴发成灾的病害。为筛选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经济药剂,开展了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25、900、975 g/hm^(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均在86%以上,防效显著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和清水对照。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各剂量处理油菜产量均较清水对照提高。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适合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在油菜盛花期施药1次。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生长有不利影响,在生产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防效 产量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光谱图像结合深度学习的油菜菌核病早期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梁万杰 冯辉 +3 位作者 江东 张文宇 曹静 曹宏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0-2225,共6页
油菜菌核病为土传病害,发病早期叶片无可见症状,从植株表面很难发现。用叶片的普通光谱图像或RGB图像无法对其进行识别。采用高光谱图像作为监测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模型构建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识别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以油菜... 油菜菌核病为土传病害,发病早期叶片无可见症状,从植株表面很难发现。用叶片的普通光谱图像或RGB图像无法对其进行识别。采用高光谱图像作为监测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模型构建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识别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以油菜菌核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在油菜根部诱发病害。分别于发病后第2、5、7、9天采集发病油菜植株和健康植株光谱图像。对高光谱图像去除背景、S-G光谱曲线平滑处理、剪切、分割等处理后构建模型训练测试数据集。以Resnet50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通过增加特征图数量,减小第1层卷积核大小来提高模型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的识别能力。通过交叉验证、模型结构改进前后识别能力对比、模型泛化能力测试等,验证了改进模型的识别能力和泛化能力。Resnet50模型结构改进前后,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的识别正确率分别是66.79%、83.78%和88.66%,改进后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分别提高了16.99%和4.88%,模型的识别精度和召回率也得到很大提高。所提出的识别模型平均识别正确率为88.66%,精度和召回率达到83%以上,只有对发病第7天的召回率为79.04%。把构建的多分类模型设定为是否受病害胁迫的二分类模型,则模型的正确率97.97%,精度99.19%,召回率98.02%,同时,模型对第9天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1.25%。改进后的Resnet50模型可有效保留数据的光谱特征和局部特征,使模型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该模型对发病1周内的油菜菌核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是否发病的识别能力更高,模型识别正确率、精度和召回率均达到97.97%以上。模型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识别具有很好识别能力和泛化能力。因此,该模型可综合利用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和图像特征,解决油菜菌核病发病早期无症状、识别困难的问题;也可为基于高光谱或多光谱图像的农作物病害早期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高光谱图像 油菜菌核病 早期诊断 Resnet50
下载PDF
大白菜F-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核盘菌诱导应答分析
6
作者 冯冬林 钟开勤 +1 位作者 丁玲 刘美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筛选参与菌核病应答反应的F-BOX基因,为大白菜抗菌核病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核盘菌侵染大白菜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大白菜F-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进行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保守结构域等生物... 【目的】筛选参与菌核病应答反应的F-BOX基因,为大白菜抗菌核病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核盘菌侵染大白菜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大白菜F-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进行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保守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F-BOX基因在核盘菌侵染下的差异表达,并采用q-PCR技术检测F-BOX基因在0 h和36 h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32个BraF-BOX基因,分子量介于34 751.13~105 942.22Da;亚细胞定位表明,26个F-BOX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6个定位在叶绿体中;系统进化树分析将BraFBOX分为4个亚族;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个BraF-BOX家族成员均含有Motif 1,序列中均含有外显子;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大白菜部位,表达量有差异;在核盘菌处理36 h时,q-PCR检测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其中Bra037120、Bra011427、Bra009835等3个基因表达上调,核盘菌侵染时间越长,表达量越大。【结论】综合BraF-BOX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转录组数据分析,Bra037120、Bra011427、Bra009835基因可能参与大白菜菌核病抗性功能,为后续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F-BOX基因家族 菌核病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及其复配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苗淑斐 李路怡 +3 位作者 钱乐 徐建强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754,共7页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为明确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5年和2016年从河南省5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27株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为明确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5年和2016年从河南省5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27株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对供试油菜菌核病菌菌株的EC_(50)值范围在0.0100~0.0989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546±0.0228)μg/mL。供试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546±0.0228)μg/mL作为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原药与丙硫菌唑、叶菌唑、多菌灵、咯菌腈、菌核净5种杀菌剂原药之间分别按照母液体积比1:5、1:3、1:1、3:1和5:1配比的复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增效系数值范围为0.51~5.86之间,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其中V(氟吡菌酰胺):V(咯菌腈)=1:1时,增效系数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强。表明氟吡菌酰胺可以与丙硫菌唑、叶菌唑、多菌灵、咯菌腈及菌核净等杀菌剂复配使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油菜菌核病 氟吡菌酰胺 复配剂 敏感性 杀菌活性
下载PDF
木霉对核盘菌胁迫下莴笋生理特性及生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书亚 艾金祥 +9 位作者 倪晓菁 王孝源 王燕燕 彭奕僖 毛纪隆 黄家妮 娄赛炜 潘蕾蕾 潘芳芳 刘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差异及其对作物的生理调节作用,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获得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以莴笋(Lactuca sativa L.)品种‘碧...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差异及其对作物的生理调节作用,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获得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以莴笋(Lactuca sativa L.)品种‘碧玉’为材料,探究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处理下,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对莴笋各项生理指标、病情指数及生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发酵液均能缓解莴笋菌核病,提高植物抗逆性,在接种9 d时,哈茨木霉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到最高;核盘菌处理下莴笋叶片丙二醛(MDA)与脯氨酸(Pro)含量最高,施加木霉后明显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26.91%和31.47%;在处理15 d时,木霉组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暗适应PSII最大量子产量)差异显著(P<0.05),增幅相差9.00%;哈茨木霉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4.17%,绿色木霉和多菌灵分别是44.73%,39.65%.综上,哈茨木霉能够抑制核盘菌生长,其对菌核病病原菌的作用效果优于绿色木霉,因此,将木霉应用于植物病害对保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绿色木霉 核盘菌 生物防治 抗氧化酶活性 菌核病 莴笋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及其复配剂的敏感性
9
作者 李路怡 苗淑斐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6-953,共8页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tem rot)是一种破坏性严重的病害,多发于油菜和许多其他阔叶作物,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氯氟联苯吡菌胺作为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对核盘菌的...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tem rot)是一种破坏性严重的病害,多发于油菜和许多其他阔叶作物,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氯氟联苯吡菌胺作为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建立河南省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5年和2016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的119株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氯氟联苯吡菌胺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范围为0.0417~0.4732μg/mL,平均EC_(50)值为(0.1968±0.1053)μg/mL。EC_(50)值频率分布范围窄且呈单峰曲线,平均EC_(50)值可以作为河南省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基线。为明确氯氟联苯吡菌胺是否能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复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多菌灵、咯菌腈、丙硫菌唑、菌核净、叶菌唑及其混合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氯氟联苯吡菌胺、多菌灵、咯菌腈、丙硫菌唑、菌核净和叶菌唑对核盘菌EC_(50)值分别为0.1256、0.1122、0.0229、0.0651、0.8057和0.0278μg/mL。氯氟联苯吡菌胺与多菌灵、咯菌腈、丙硫菌唑、菌核净、叶菌唑(体积比1:1、1:3、1:5、3:1和5:1)复配剂的增效系数(SR)值范围为0.54~3.57,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综上结果表明,氯氟联苯吡菌胺可以与多菌灵、咯菌腈、丙硫菌唑、菌核净、叶菌唑这5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通过交替或复配使用,阻止和延缓核盘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和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联苯吡菌胺 核盘菌 菌核病 敏感性基线 复配剂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研究
10
作者 唐利平 黄益国 +3 位作者 李小芳 李倩 雷利琴 李有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以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均无药害;其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以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均无药害;其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5.6%、77.2%和70.1%;其次为25%腐霉利水分散粒剂,防效为64.9%;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防效较差,仅为38.6%和33.3%;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53.6%,其次是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综合6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和对产量的影响,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可作为衡阳地区油菜菌核病有效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杀菌剂 田间试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银水 余常兵 +5 位作者 廖星 胡小加 谢立华 张树杰 车志 廖祥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对5个油菜品种,设氮肥(对照、施氮),磷肥(对照、施磷)和钾肥(对照、施钾)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和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油菜平均增产203.7%,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增加17.7%;施磷油菜平均增产47.2%,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 对5个油菜品种,设氮肥(对照、施氮),磷肥(对照、施磷)和钾肥(对照、施钾)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和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油菜平均增产203.7%,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增加17.7%;施磷油菜平均增产47.2%,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31.0%;施钾油菜平均增产30.1%,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21.9%。分析认为,施氮因病原菌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及油菜枝繁叶茂提高田间阴湿度致使油菜病害加重;施磷为油菜抗性生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施钾通过对植株代谢过程的调控和植物形态学的调节提高了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生产上可以通过调控氮肥施用,合理增施磷钾肥,达到既提高油菜产量又有效减轻菌核病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磷钾肥 菌核病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的油菜菌核病早期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欣欣 刘子毅 +3 位作者 吕美巧 张初 姚洁妮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0-737,共8页
将热红外成像技术和低空遥感技术相结合,基于冠层和叶片两个尺度对菌核病侵染油菜的过程进行检测研究。从冠层尺度分析,首先获取整株样本的温度值(平均温度与最大温差),并采集其生理指数(气孔导度、 CO_2浓度、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然... 将热红外成像技术和低空遥感技术相结合,基于冠层和叶片两个尺度对菌核病侵染油菜的过程进行检测研究。从冠层尺度分析,首先获取整株样本的温度值(平均温度与最大温差),并采集其生理指数(气孔导度、 CO_2浓度、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然后,将染病样本与健康样本的温度值进行判别分析,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结果可知,平均温度和最大温差值都可以对染病样本与健康样本进行区分,且最大温差相较平均温度结果较明显。同时单因素方差分析也显示,最大温差三次检测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获取的生理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染病样本与健康样本之间可以通过生理指数进行明显区分。另外,将生理指数与叶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与叶片温度之间的三次检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叶片尺度,首先从单一叶片来看健康区域和染病区域的温度差异,可以明显区分出染病区域和健康区域的温度差异。然后,提取健康区域与染病区域的的温度值(最大温度、最小温度、平均温度以及最大温差)对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四个温度指标均可以区分叶片的染病区域和健康区域。但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与冠层尺度相同,最大温差三次检测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实现对油菜菌核病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成像 油菜菌核病 气孔导度 GRAB Cut算法
下载PDF
紫花苜蓿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薇 魏海雷 +2 位作者 张力群 胡跃高 储国良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69-75,共7页
菌株NJ1分离自苏南丘陵地区苜蓿菌核病株.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NJ1菌丝生长最适... 菌株NJ1分离自苏南丘陵地区苜蓿菌核病株.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NJ1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5~9;病原菌对硫酸铵利用能力强,对L-半胱氨酸利用能力差;对甘露醇和乳糖利用最好,D-果糖和D-木糖利用较差,不能利用柠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核盘菌 苜蓿菌核病 鉴定 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苜蓿菌核病生防菌及化学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薇 魏海雷 +1 位作者 张力群 胡跃高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通过毒力测定法比较11种化学药剂对苜蓿菌核病的抑菌效果,其中45%五氯·福、50%速克灵和55%甲硫·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均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温室生测表明45%五氯·福防治苜蓿菌核病效果最好,500倍液防效达73.9%。从江... 通过毒力测定法比较11种化学药剂对苜蓿菌核病的抑菌效果,其中45%五氯·福、50%速克灵和55%甲硫·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均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温室生测表明45%五氯·福防治苜蓿菌核病效果最好,500倍液防效达73.9%。从江苏省句容地区苜蓿根围土壤中分离到415株细菌,采用平皿对峙法从中筛选到3株对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代号S1和S2的菌株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超过1.5cm。温室生测菌株S2对苜蓿菌核病的生防效果最好,接种病原菌10d后防效达67.5%,15d后为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菌核病 三叶草核盘菌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玉米转座因子Ac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学兰 王汉中 +1 位作者 李均 杨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将玉米转座因子Ac导入甘蓝型油菜Westar的具柄子叶 ,获得转基因植株。对T0 及其自交后代T1进行分析 ,发现报告基因NPTⅡ与Ac因子在T1中的分离比例不一致 ,Ac因子在转基因油菜中具有转座活性。田间调查发现 ,随后代中Ac阳性比例增加 ,菌... 将玉米转座因子Ac导入甘蓝型油菜Westar的具柄子叶 ,获得转基因植株。对T0 及其自交后代T1进行分析 ,发现报告基因NPTⅡ与Ac因子在T1中的分离比例不一致 ,Ac因子在转基因油菜中具有转座活性。田间调查发现 ,随后代中Ac阳性比例增加 ,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玉米自主转座因子Ac 遗传变异 菌核病
下载PDF
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文君 徐曙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μg/mL,并且与常规杀菌...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μg/mL,并且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菌核净无交互抗性关系。离体叶片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随其处理剂量增加而提高,用有效成分200μg/mL药液处理时,抑制离体叶片发病的效果可达到67.08%,田间防效可达83.29%,优于对照药剂异菌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嗪霉素 油菜菌核病菌 油菜菌核病 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矫洪双 程志明 +5 位作者 许修宏 邹丽波 陆修德 丛佩服 刘建平 丁铁峰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1991—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嫩江地区,选择国营农场九三管理局山河农场作为试验基点。在疫区自然感病条件下,评价了8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相对抗性。在年发病率分别为12.1%、28.1%和... 1991—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嫩江地区,选择国营农场九三管理局山河农场作为试验基点。在疫区自然感病条件下,评价了8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相对抗性。在年发病率分别为12.1%、28.1%和21.3%的条件下,编号为91号、139号、30号等9价大豆种质材料,对菌核病表现了相对稳定的抗性。这表明,开展抗病育种研究,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菌核病是可能的。试验中发现,田间发病率与气象条件,大豆成熟期,播种密度等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避病特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 抗病 避病
下载PDF
油菜与核盘菌互作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健 周永明 王幼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1-729,共9页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损失10%~20%,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最主要的病害。培育抗(耐)病油菜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主...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损失10%~20%,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最主要的病害。培育抗(耐)病油菜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油菜—核盘菌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在核盘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存在活体营养型阶段;(2)草酸提供的p H酸性环境,而非草酸本身,是核盘菌的必需致病因子;(3)核盘菌有效利用效应蛋白抑制寄主的抗病反应或者诱导寄主细胞坏死以帮助其侵染;(4)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具有中等遗传力,为数量抗性;(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是油菜对核盘菌产生数量抗性的主要根源;(6)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抗(耐)病油菜材料防卫反应更加剧烈,能有效调控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及时清除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抑制细胞死亡。核盘菌—油菜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油菜抗菌核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草酸 效应蛋白 数量抗性 PTI 防卫反应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强生 胡宝成 +5 位作者 HAMcCartney 陈凤祥 费维新 侯树敏 吴新杰 AHeran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72-73,75,共3页
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 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性鉴定 牙签接种
下载PDF
利用油菜花瓣实验检测油菜菌核病 被引量:6
20
作者 侯树敏 Malgorzata Jedryczka +5 位作者 李强生 胡宝成 费维新 陈凤祥 吴新杰 江莹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03-205,共3页
为了探索预测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此研究采用检测被核盘菌子囊孢子感染的油菜花瓣数量来预测预报菌核病可能发生严重度程度,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在室温下培养在油菜花... 为了探索预测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此研究采用检测被核盘菌子囊孢子感染的油菜花瓣数量来预测预报菌核病可能发生严重度程度,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在室温下培养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自2块试验田的新鲜花瓣,如果花瓣被病原菌子囊孢子感染,接种培养后培养基颜色发生改变,统计被感染的花瓣数;结果表明:除1天在一块田没有检测到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外,油菜整个花期都有被感染的花瓣出现,但初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利用油菜花瓣实验可快速、简单、有效的预测后期油菜菌核病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决定最适宜的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花瓣测试 pH指示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