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以七夕研究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毕雪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5,共6页
围绕日本几部体系性的关于中国节日研究著作,以七夕部分为中心,对日本学者开展的中国节日研究状况进行考察。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了解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历史和最新动态,从而了解日本学者在中国节日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 围绕日本几部体系性的关于中国节日研究著作,以七夕部分为中心,对日本学者开展的中国节日研究状况进行考察。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了解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历史和最新动态,从而了解日本学者在中国节日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以期为中国民俗学关于岁时节日的研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节日 七夕研究
下载PDF
从海外角度看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认同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彬 《文化遗产》 2008年第1期71-79,共9页
本文例举海外节日文化的两类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第一部分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例,论述传统年节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食物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关联;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日本... 本文例举海外节日文化的两类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第一部分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例,论述传统年节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食物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关联;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日本传统节日今昔变迁的事例①,阐述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作者认为,传统的节日习俗行为和与之相配套的节日食物具有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潜在型教育功能。笔者欲通过两类海外事例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传统的文化习俗的教育机能与民俗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以及民俗学者的使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民族文化 日本社会
下载PDF
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以日本都市的元旦文化改编为题材 被引量:3
3
作者 菅丰 陈志勤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9,共7页
与中国在纪年采用西历的同时很多传统节日仍然延续农历行事的状况不同,日本在推行西方历法之后出现了传统节日适应于西历的现象,如新年元旦虽以西历日期为准其内涵却是农历新年的习俗。但因为国家意识、人口流动、媒体宣传以及商业资本... 与中国在纪年采用西历的同时很多传统节日仍然延续农历行事的状况不同,日本在推行西方历法之后出现了传统节日适应于西历的现象,如新年元旦虽以西历日期为准其内涵却是农历新年的习俗。但因为国家意识、人口流动、媒体宣传以及商业资本等原因,这种被认为是"传统"的元旦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版的元旦文化其实只是各类文化元素的集合体所形成的一种抽象的形象化而已,已经不存在具有整体面貌的元旦文化了。但民众在其中选择自己喜好的文化元素,即使发生某种变化也在体验实际而具体的节日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其变化所反映的勃勃生机以及创造性正是现代日本都市社会的节日文化之传承本质和继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的节日文化 元旦文化的建构 传统的现代传承
下载PDF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日本海神信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春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4-20,共7页
日本传统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关注日本海洋文化是对全面推进海洋文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的拓荒工作。研究立足文化人类学、在功能主义视角下,针对日本海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海神信仰,分别就日本海神信仰的内涵及本质、功能性分化与发展、功... 日本传统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关注日本海洋文化是对全面推进海洋文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的拓荒工作。研究立足文化人类学、在功能主义视角下,针对日本海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海神信仰,分别就日本海神信仰的内涵及本质、功能性分化与发展、功能实现途径、功能分类及其文化价值加以提炼与解析,从而揭示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日本海神信仰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日本海神祭 海神信仰 功能主义
下载PDF
中日“七夕”习俗比较——从原始形态、衍生过程到文化内涵 被引量:2
5
作者 秦颖 张莉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七夕 习俗
下载PDF
七夕乞巧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讲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毕雪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七夕乞巧东传日本后,先是在宫廷、贵族与文人之间以作诗和展示丝织品为核心举行"乞巧奠"的形式进行乞巧,至江户时代渐次渗入到庶民阶层,"乞巧奠"平民化。现代日本的"七夕祭"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乞巧的... 七夕乞巧东传日本后,先是在宫廷、贵族与文人之间以作诗和展示丝织品为核心举行"乞巧奠"的形式进行乞巧,至江户时代渐次渗入到庶民阶层,"乞巧奠"平民化。现代日本的"七夕祭"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乞巧的形式与内容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迁。七夕乞巧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讲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在日本的传承与变迁状况,也对当今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七夕乞巧 历史变迁 现代讲述
下载PDF
从芷江“和平节”展馆翻译问题对地方外宣翻译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敏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87-89,共3页
"和平节"的定期举行,使地处湘西一隅的偏远小县芷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笔者发现,举办"和平节"纪念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受降坊"和"飞虎馆"展馆里的... "和平节"的定期举行,使地处湘西一隅的偏远小县芷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笔者发现,举办"和平节"纪念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受降坊"和"飞虎馆"展馆里的文字翻译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同行对地方外宣翻译的思考,也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最终作出相应的改进,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芷江 和平节 受降坊 飞虎馆 翻译
下载PDF
古代日本五月五日礼仪中的中国因素
8
作者 王海燕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1期91-98,共8页
古代日本的五月五日礼仪,始自7世纪初,形成伊始受到中国夏至理念的影响。至8世纪律令制国家确立后,五月五日节仪成为体现天皇与全体官人政治关系的重要国家礼仪。中国民间五月五日习俗中的菖蒲、续命缕等道具成为律令制五月五日节仪... 古代日本的五月五日礼仪,始自7世纪初,形成伊始受到中国夏至理念的影响。至8世纪律令制国家确立后,五月五日节仪成为体现天皇与全体官人政治关系的重要国家礼仪。中国民间五月五日习俗中的菖蒲、续命缕等道具成为律令制五月五日节仪的必要组成要素,避邪除灾的观念也随之被融入五月五日节仪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日本 五月五日 礼仪 律令制国家
下载PDF
东亚大禹信仰文化圈现状的考察
9
作者 王敏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7年第4期10-14,共5页
亚洲区域内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随人口迁徙,历史文化融合,在日本产生形成了大禹文化圈等中日文化互动平台。该平台同时也为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素材。笔者集中挖掘和甄选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公共课题,探索中日价... 亚洲区域内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随人口迁徙,历史文化融合,在日本产生形成了大禹文化圈等中日文化互动平台。该平台同时也为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素材。笔者集中挖掘和甄选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公共课题,探索中日价值认同的核心,加深推进社会对中日、东亚乃至于整个亚洲历史文化关系的关注,繁荣和平发展的生命共同体。本文以现存日本社会的大禹信仰为例,并佐以韩国民间大禹信仰现状,着重梳理根植于民间的133处大禹文物考察成果,剖析该文化现象对当代价值取向及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为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深耕拓展提供点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天成 日本禹王文化节 京都御所 大禹戒酒防微图 禹步
下载PDF
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中国文化情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纪龙 金小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9-43,47,共6页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形似义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历法 汉字文化 日本 中国
下载PDF
生活表象与文化认同——日本新华侨华人群体试析
11
作者 何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华侨华人的学界,新近出现了“老华侨”“新华侨”的称呼。对新、老华侨的称呼、定义和范畴的规定等等,学者们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很多被归属于“新华侨”里的人们,也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和分类。但是这种分类的出现本身...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华侨华人的学界,新近出现了“老华侨”“新华侨”的称呼。对新、老华侨的称呼、定义和范畴的规定等等,学者们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很多被归属于“新华侨”里的人们,也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和分类。但是这种分类的出现本身,则标示出老一代移民和新一代移民已经有了巨大的文化特征上的变异。笔者试图通过对日本的“新华侨华人”年节习俗以及饮食生活等文化的行为表象的观察和分析,读取其文化深层的要素,建构日本华侨华人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的模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新华侨华人 年节习俗 饮食习俗 行为表象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七夕节在日本的传播与演变
12
作者 周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1-37,共7页
源自中国的七夕节于白凤时代传入日本并发展起来。奈良和平安时代的天皇赐宴、举办诗会、观看相扑比赛、女子乞巧等七夕活动,皆可体现出日本几乎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唐代宫廷的七夕节俗。武士阶级掌握大权,七夕节俗逐渐渗入武家社会,至室... 源自中国的七夕节于白凤时代传入日本并发展起来。奈良和平安时代的天皇赐宴、举办诗会、观看相扑比赛、女子乞巧等七夕活动,皆可体现出日本几乎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唐代宫廷的七夕节俗。武士阶级掌握大权,七夕节俗逐渐渗入武家社会,至室町时代,宫廷内会举行更为盛大的“乞巧奠”。到了江户时代,七夕节作为“五节供”之一被确定为幕府的官方活动,并融合了“棚机津女”神道信仰等传统元素,完成了彻底本土化的演变过程。直至明治改历,七夕节从宫廷和贵族阶层的上流专属活动发展成庶民阶层在内的全民性节日活动。随着西方近代文明席卷日本,传统节日开始没落。近年来,为了振兴传统节日,以“东北三大祭”为代表的七夕节俗闻名日本全国,但与中国古时的拜星祈福、乞巧等七夕内容几乎已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中国 日本 演变 本土化
下载PDF
日本平安初期汉文《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九首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建勋 邱燕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4期138-144,203,共8页
辑录于天皇敕撰之《经国集》的《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九首,是平安初期九位日本皇室贵族"同题共作"的汉文佳作。这组作品全面模仿、借鉴汉唐"悲秋"主题的诗赋,以西晋夏侯湛《秋可哀》为直接范本。其篇章结构、语... 辑录于天皇敕撰之《经国集》的《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九首,是平安初期九位日本皇室贵族"同题共作"的汉文佳作。这组作品全面模仿、借鉴汉唐"悲秋"主题的诗赋,以西晋夏侯湛《秋可哀》为直接范本。其篇章结构、语词意象大抵模拟夏侯湛原作等传统诗赋,但增加了五、七言诗体和骚体的"兮"字句等多种句式,形成一种句法参差灵活、音韵流转优美的特殊品格。《赋秋可哀》九首继承了汉唐"悲秋"诗赋写景抒情、借物表哀的传统手法,抒写相对单一的时光消逝之哀,几乎没有怀才不遇、叹逝悼亡等社会性情感,亦无痛苦、焦灼、愤懑等趋于激烈的情绪,哀而不伤、悲而不痛,表现出深情哀婉而又平淡冲和的风格。这既是中华汉唐文化与日本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也是日本早期"物哀"美学初步形成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平安初期 《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 夏侯湛 悲秋 物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