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3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Mazu Worship at Fujian Assembly Hall in Hoi An,Vietnam
1
作者 ZHU Si YOU Qi-Dongm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Hoi An Ancient Town in Vietnam is not only a 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World Heritage Site but also a convergence point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s.Throughout its hi... Hoi An Ancient Town in Vietnam is not only a 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World Heritage Site but also a convergence point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s.Throughout its historical transitions,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Hoi An Ancient Town has been well preserved and developed,and the worship of Mazu,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oi An’s culture,is no exception.As far as is known,Hoi An in central Vietnam houses the most Mazu temples,including the Chung Wah Hall,the Guangzhou Assembly Hall,the Fujian Assembly Hall,the Teochew Assembly Hall,and the Hainan Assembly Hall,among others,with the Fujian Assembly Hall being the most vibrant center of Mazu worship.This study employs field survey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Mazu worship practices at the Fujian Assembly Hall in Hoi An,Quang Nam Province,Viet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zu worship Hoi An VIETNAM Chinese community
下载PDF
宋代民间信仰探微——以岁时节令习俗为中心
2
作者 王慧杰 薛志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0,68,共4页
节日民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为节日增添娱乐色彩,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将民间信仰注入其中,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呈现和反映。传统节日延续至宋趋于定型。重阳、端午和元旦,避灾驱邪和避瘟除病是其重要主题;元日、立春和晦日的祈... 节日民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为节日增添娱乐色彩,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将民间信仰注入其中,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呈现和反映。传统节日延续至宋趋于定型。重阳、端午和元旦,避灾驱邪和避瘟除病是其重要主题;元日、立春和晦日的祈富和送穷活动,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七夕、社日乞巧乞聪明则传达了男女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和对未来生活的祈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民间信仰 岁时节令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凉山彝族祖先崇拜与家支社会
3
作者 王敏 杨杨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是彝族家支制度在神圣信仰世界的投射,反映了信仰本身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的特点,凉山彝族祖先崇拜和家支社会的交融,论证了涂尔干的经典命题“宗教起源于社会”。凉山彝族的祖先崇拜和家支制度同中国自古即有的崇祖重宗思想一脉相承,具有中华文化共同性的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祖先崇拜 家支制度
下载PDF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4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下载PDF
“朱圉山”“崦嵫山”得名与秦人西迁考论
5
作者 董芬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清华简《系年》谓周成王“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圉”为秦先人,此“邾圉”即“朱圉”,指甘肃天水甘谷西南的朱圉山。“邾”与“朱”相通,朱圉山之“朱”即“邾”,指邾娄。早期邾娄诸族居于东奄之地,战败后有部分西迁至朱圉山一带,“朱圉”意... 清华简《系年》谓周成王“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圉”为秦先人,此“邾圉”即“朱圉”,指甘肃天水甘谷西南的朱圉山。“邾”与“朱”相通,朱圉山之“朱”即“邾”,指邾娄。早期邾娄诸族居于东奄之地,战败后有部分西迁至朱圉山一带,“朱圉”意为邾娄聚居之地。神话传说中的崦嵫山应为朱圉山,“崦嵫”意为东奄人聚居之地。“朱圉山”“崦嵫山”两个名称都是东奄邾娄西迁的群体记忆。秦人与东奄诸族的凤鸟崇拜,是伏羲风姓、八卦的体现与变迁。伏羲文化源于秦陇,盛于关中、中原,炎黄之战后随炎帝部族向四方传播,无论部族如何分化、迁徙,伏羲的八卦标志始终可辨。西迁至朱圉山一带的东奄邾娄,在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苦心经营,最终发展壮大。秦人的迁徙、来源是反映早期华夏民族分化与融合的个案,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和演进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圉山 崦嵫山 “秦人东来说” 秦人西迁 凤鸟崇拜 伏羲八卦
下载PDF
非遗语境中的文化内涵“深描”:苗族“祭鼓”仪式活动的古经辞语汇释译
6
作者 吴正彪 骆科俊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民族性是文化民族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通过语言的积淀得到反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解读,同样离不开从民族语言入手进行“深描”式的科学阐释。关于苗族“鼓藏节”的调查与研究,这...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民族性是文化民族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通过语言的积淀得到反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解读,同样离不开从民族语言入手进行“深描”式的科学阐释。关于苗族“鼓藏节”的调查与研究,这是一项以“祭鼓”作为民族关键符号的祭祀祖先神灵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鼓藏节”的“祭鼓”活动中,其内容通过古经辞的丰富语汇得到呈现,而“祭鼓”仪式活动的古经辞语汇释译,不但是研究这一节日文化“深描”的基础,也是从“指称论”的语言哲学理论视角出发,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苗族文化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祭鼓”仪式 语汇释译
下载PDF
兴隆洼文化头盖骨牌饰研究
7
作者 徐昭峰 逄馥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祭祀法器随着红山文化的消亡,也渐渐失去其原本的作用而消失。人面饰和臂饰则在文化交流中进入中原地区,并发展为青铜人面像和青铜兽面牌饰。青铜人面像在商周时期进一步影响到四川、陕西等地,使当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面像;在汉代其作为百戏中的面具和仪式面舆继续流传,并衍生出了丧葬面具这一功能,而这一功能在辽代墓葬中亦有发现。臂饰与人面饰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商周时期其功能也一直被保留,被用于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用具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秦汉时期,臂饰发展为臂鞲,更注重实用功能,并得到广泛流传;但是其最初的作用并未消失,至辽代仍可见用于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臂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盖骨牌饰 祖先崇拜 青铜人面像 青铜兽面牌饰 臂鞲
下载PDF
祠堂记与古代文人祠祀的集体认同
8
作者 赵宏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古代文人祠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祠祀动机相较于传统的先贤崇祀更为特殊。士人群体奉祀文人不仅因为他们的文学才能,更出于对文人高尚品格和多舛命途的认可与同情。这些行为和观念在文人祠堂记的书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祠堂记... 古代文人祠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祠祀动机相较于传统的先贤崇祀更为特殊。士人群体奉祀文人不仅因为他们的文学才能,更出于对文人高尚品格和多舛命途的认可与同情。这些行为和观念在文人祠堂记的书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祠堂记不仅载录和揭示了文人奉祀的来源及意义,还展现了士人群体如何精心塑造和维护文人形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特定集体性意识。可以说,文人祠祀承载了古代社会对文人价值的公共认知,而这些认知在相关祠堂记对奉祀对象文人身份的塑造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凝聚了士人群体对“文人”这一社会形象的集体心理与命运共鸣。此外,一些文学批评的共识也在祠堂记书写中得到体现,这不仅展现了士人群体的文学集体观念,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文人形象的塑造和文人价值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贤祠 祠祀 祠堂记 文人 集体意识
下载PDF
啦啦操运动员偶像崇拜与心理疲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灿钰 杜熙茹 孟祥仪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183-186,共4页
啦啦操作为国际单项联合协会的一员,在第138届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投票正式认可其国际地位后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为探讨啦啦操运动员偶像崇拜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AS)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ABQ),对北京、上海、... 啦啦操作为国际单项联合协会的一员,在第138届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投票正式认可其国际地位后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为探讨啦啦操运动员偶像崇拜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AS)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ABQ),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江苏六地20所高等院校350名大学生啦啦操运动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有79.14%的啦啦操运动员存在偶像崇拜,其中95.67%的运动员表示偶像崇拜对其专项存在影响;②偶像崇拜总均分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中成就感降低维度、情绪/体力耗竭维度及运动负评价维度呈显著正相关;③不同心理疲劳程度的运动员在情感投射维度、完全认同维度、病理边缘维度以及偶像崇拜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偶像崇拜能正向预测啦啦操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未来可以从偶像崇拜的角度出发,帮助啦啦操运动员有效地训练,从而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啦啦操 偶像崇拜 运动员心理疲劳
下载PDF
孔氏家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冀玉珍 霍俊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其内容主要有治经和诗礼之教两个方面。孔氏家学,本质上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源于对先祖孔子的深厚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学 孔子之道 孔子崇拜 儒学
下载PDF
青海湖官方祭祀的历史沿革与神圣性确立
11
作者 刘子平 马成俊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青海湖官方祭祀是特殊的文化事象,它根植于中华土壤,并从四海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官方重要的祭祀活动。明清期间,经国家的社会治理后青海湖的神圣性得以确立并开始近祭会盟;民国时期,青海湖官方祭祀不断革新,使其成为环湖地区的特色文化... 青海湖官方祭祀是特殊的文化事象,它根植于中华土壤,并从四海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官方重要的祭祀活动。明清期间,经国家的社会治理后青海湖的神圣性得以确立并开始近祭会盟;民国时期,青海湖官方祭祀不断革新,使其成为环湖地区的特色文化事象。梳理该文化事象历史,认为青海湖官方祭祀虽然是统治者维系统治权的工具,但在促进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地方文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意志建构地方文化中的典型;对我们当下如何建设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空间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官方祭祀 历史沿革 神圣性 文化功能
下载PDF
麦作地区谷神崇拜及其信仰的民间叙事嬗变——基于鲁南地区民间故事《拐姑鸟》的文本分析
12
作者 陈明君 郭崇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民间故事《拐姑鸟》采录于鲁南地区,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出发,体现出古东夷地区远古时期谷物崇拜信仰于民间故事中的置换变形;从地域性角度分析,是麦作农业区远古信仰、生产经验的历时性总结与儒风和韵独特社会文化的共时性概括;从流传... 民间故事《拐姑鸟》采录于鲁南地区,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出发,体现出古东夷地区远古时期谷物崇拜信仰于民间故事中的置换变形;从地域性角度分析,是麦作农业区远古信仰、生产经验的历时性总结与儒风和韵独特社会文化的共时性概括;从流传功用角度分析,既弥补了民间故事搜集工作中有关该地域的不足,又在流传中起到生产经验传播与社会教育的功能,《拐姑鸟》是山东地区民间故事的沧海遗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姑鸟》 谷物崇拜 民间故事
下载PDF
白马藏人阿尼嘎萨神话及其蛙崇拜文化的传承路径
13
作者 刘颖婕 张同胜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80,共5页
黄河流经中国北方大部分省份,黄河流域的各民族在黄河哺育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阿尼嘎萨神话是生活在黄河流域、源自古老氐羌氏族的白马藏人的英雄神话,其蕴含的蛙崇拜是白马藏人文化的结晶,带有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双重烙印... 黄河流经中国北方大部分省份,黄河流域的各民族在黄河哺育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阿尼嘎萨神话是生活在黄河流域、源自古老氐羌氏族的白马藏人的英雄神话,其蕴含的蛙崇拜是白马藏人文化的结晶,带有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双重烙印。传承与保护蛙崇拜这一民间信仰文化,对于讲好黄河故事,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阿尼嘎萨神话 蛙崇拜 传承路径
下载PDF
穿越遗产之镜——对当代建筑遗产寓意的思考
14
作者 董诚 程佳佳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00-201,共2页
文章通过对法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者——弗朗索瓦·萧伊对当代建筑遗产发展面临的遗产膨胀和崇拜现象的分析,解释了她对当代建筑遗产保护趋势的担忧。萧伊以遗产之镜精妙比喻、解释了建筑遗产膨胀与“补形术革命”的社会背景之间的... 文章通过对法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者——弗朗索瓦·萧伊对当代建筑遗产发展面临的遗产膨胀和崇拜现象的分析,解释了她对当代建筑遗产保护趋势的担忧。萧伊以遗产之镜精妙比喻、解释了建筑遗产膨胀与“补形术革命”的社会背景之间的深入联系。同时也提出了遗产崇拜是一种非理性的自恋症的现象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所代表的社会创伤,提出了恢复她所归结的“建造能力”是穿越遗产之镜的合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遗产崇拜 遗产之镜 建造能力
下载PDF
农业灾害史视野下的古代龙崇拜
15
作者 赵东科 郑遥 卫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龙与水密不可分,龙可以缓解旱灾,亦可造成水患。通过梳理史料发现,向龙祈雨方式多样,记载不绝于史。蛟龙导致水患的记载颇多,亦有应对蛟龙的手段,但伐蛟记录很少。从农业灾害史的视角分析,发现我国古代旱水灾... 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龙与水密不可分,龙可以缓解旱灾,亦可造成水患。通过梳理史料发现,向龙祈雨方式多样,记载不绝于史。蛟龙导致水患的记载颇多,亦有应对蛟龙的手段,但伐蛟记录很少。从农业灾害史的视角分析,发现我国古代旱水灾数量相当,而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远大于水灾。古人应对旱灾的手段收效不彰,只能将降雨的希望寄托于神龙。为应对水灾,国家专设治水机构和官职,有一整套应对水患的措施。随着一次次旱灾的来临,祈雨活动的次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龙的崇拜不断强化,并将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蛟 农业灾害史 龙崇拜 古代
下载PDF
影视明星粉丝追星旅游的具身崇拜体验研究
16
作者 向丽蓉 胡传东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追星旅游体验过程由圣地的媒介化构建、沉醉式的在场感知、粉丝自我价值创造三个阶段组成;粉丝游客通过粉丝-明星关系亲密化、氛围情境沉浸化、情绪表达狂欢化、互动仪式模仿化四个维度的在场感知获得追星旅游的沉浸体验;追星之旅是一... 追星旅游体验过程由圣地的媒介化构建、沉醉式的在场感知、粉丝自我价值创造三个阶段组成;粉丝游客通过粉丝-明星关系亲密化、氛围情境沉浸化、情绪表达狂欢化、互动仪式模仿化四个维度的在场感知获得追星旅游的沉浸体验;追星之旅是一场明星粉丝的网络媒介化朝圣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具身性的偶像崇拜行为,其形成过程也是网络景观不断生产与消费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明星粉丝 追星旅游 具身崇拜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宋太宗的崇文表现及其与朝政转向的关系
17
作者 陈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明显不同的特点,是伴随着两次北伐失败而逐渐形成的,其根源则与当时朝政导向的转变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边患压迫的紧张形势下,武功之路却遭遇到碰壁,宋太宗只得转而追求文治。宋太宗时代,文官士大夫开始崛起,逐渐成为统治的核心力量。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紧密结合,为宋朝文治路线及其朝政导向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折射出宋太宗朝文治路线的基本确立,并对后嗣君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崇文抑武 文臣士人 朝政导向
下载PDF
The Cult of Mazu in Hainan,China and Among Vietnamese Hainanese Diaspora: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zu Culture
18
作者 ZHU Si YOU Qi-Dongm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The cult of Mazu is a common folk belief in China and Vietnam.Originating from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cult of Mazu spread to Vietnam through maritime trade and ... The cult of Mazu is a common folk belief in China and Vietnam.Originating from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cult of Mazu spread to Vietnam through maritime trade and migration from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After centuries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it evolved into its own cultural system of Mazu worship,becom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Vietnamese folk culture.Hainan,China,as a crucial supply station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has close connections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Mazu culture to Vietnam.This paper adopts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Mazu worship and culture in Hainan,China,and the Qiongfu Assembly Halls in Viet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zu worship and culture HAINAN Vietnamese Hainanese diaspora comparison
下载PDF
澳门路环谭公庙神功戏棚的营造与建构
19
作者 麦晟 张晓桐 刘骁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数世纪以来,澳门地区逐渐形成以海神信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神庙宇作为物质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象征,承载着多重公共属性,影响城市发展,见证城市变迁。神功戏作为海神信俗神诞庆典中流程核心及仪式高潮,其空间载体神功戏棚的周期性... 数世纪以来,澳门地区逐渐形成以海神信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神庙宇作为物质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象征,承载着多重公共属性,影响城市发展,见证城市变迁。神功戏作为海神信俗神诞庆典中流程核心及仪式高潮,其空间载体神功戏棚的周期性营造和搭建活动体现了海神信俗文化对城市格局和建筑空间的影响。以澳门路环谭公庙神功戏棚为例,从场地、空间、营造与建构等方面,梳理神功戏棚这一海神文化空间特征,以及澳门地区海神信俗与建筑、城市发展之间动态、和谐及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期解读蕴藏于节庆民俗中的建筑营造与建构智慧,同时引发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海神信俗 神功戏棚 周期性营造 搭棚
下载PDF
多样的神圣:树木崇拜的类型、观念及价值
20
作者 王瑞雄 李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树木崇拜是自然崇拜的重要类型,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窗口。树木崇拜可以分为树神崇拜、神树崇拜与社树崇拜。树神崇拜是对树木的人格化崇拜,树木被赋予情感、意识或灵魂;神树崇拜是对树木所蕴含的自然力的崇拜,认为树木具有令人... 树木崇拜是自然崇拜的重要类型,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窗口。树木崇拜可以分为树神崇拜、神树崇拜与社树崇拜。树神崇拜是对树木的人格化崇拜,树木被赋予情感、意识或灵魂;神树崇拜是对树木所蕴含的自然力的崇拜,认为树木具有令人震撼的生命力或各种神奇的功能;社树崇拜是对社群象征符号的崇拜,树木被认为是一个氏族或社群神圣性的标志。多样的树木崇拜类型背后有着不同的观念:树神崇拜、神树崇拜、社树崇拜分别对应着泛灵论和多神论、自然力崇拜、社群崇拜。在历史变迁中,这些观念来源相互交织融合,构成了丰富的树木崇拜文化和自然崇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崇拜 自然崇拜 人与自然 树神 神树 社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