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Propeller and Anchor Damage to Seagrass Canopy and Demersal Biodiversity in Puerto Rico
1
作者 Edwin A. Hernández-Delgado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10期671-710,共40页
Seagrass ecosystems support high bio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and constitute critical links to adjacent ecosystems. However,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that increasing recreational navigation may affect its ecologica... Seagrass ecosystems support high bio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and constitute critical links to adjacent ecosystems. However,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that increasing recreational navigation may affect its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which may affect its recreational and tourism values, compromising local economies and livelihoods. The long-term impacts (1996-2011) of recreational navigation on seagrass 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assessed by addressing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long-term effects of recreational navig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eagras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on its benthic faunal assemblages. Findings evidenced: 1) a consistent spatio-temporal gradient i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seagrasses across the scoured areas, with increased percent seagrass cover, density and canopy height, and seagrass benthic biodiversit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disturbed areas;2) a decline in percent seagrass cover, and an increased macroalgal and cyanobacterial percent cover through time around the disturbed areas;3) a significant shift in seagrass assemblage biodiversity as a response to boating that followed th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4)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urvival of multiple benthic invertebrate taxa;and 5)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cnidarians, echinoids, ophiuroids, holothurians, and gastropods, and an increase in polychaetes, platyhelminths, and hermit crabs, particularly in areas exposed to boat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seagrass community structure explained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benthic faunal assemblages.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n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management needs are discussed to foster the conservation of seagra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hic Faunal Communities Community Trajectory Ecological Disturbance Fish Assemblages Recreational Navigation seagrass ecosystems
下载PDF
Overview on seagrasses and related research i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石雅君 范航清 +3 位作者 崔晓健 潘良浩 李森 宋秀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ven though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recently, there is still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need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agras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an...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ven though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recently, there is still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need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agras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and discuss the advances in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wo aspects: (1) seagrass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2)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including studies on their taxonomy, ecology, photosynthesis, applications in aquaculture, salt-tolerance mechanisms and other research topics. A total of 18 seagrass species belonging to 8 genera are distributed in nine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Taiwan), as well as the Xisha and Nansha Archipelago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North China Group and a South China Group. Based on the seagrass distribution, the Chinese mainland coas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North China Seagrass Coast, Middle China Seagrass Coast, and South China Seagrass Coast. Ecological studies include research on seagrass communities, nutrient cycling in seagrass ecosystems, genetic diversity, pollution ecology and research in the key regions of Shandong,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Seagrass species and their locations, community structure, ecological evaluation, epiphytes,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reats in the key regions are also summarized. Other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remote sensing of seagrass, threatened seagrass species of China, and pollen morphology of Halophila ov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海草 污染生态学 综述 群落结构 遗传多样性 光合作用 水产养殖
下载PDF
The origin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seagrass meadow of tropical waters, an evidence of the stable isotope signatures 被引量:1
3
作者 A'an Johan Wahyudi Afdal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36-143,共8页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 has been known 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the organic matter flow of coastal ecosystem. Half of burial carbon in seagrass meadows is contributed by allochthonous sources that compos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 has been known 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the organic matter flow of coastal ecosystem. Half of burial carbon in seagrass meadows is contributed by allochthonous sources that compose the SPM such as phytoplankton, seagrass detritus, marine snow aggregates and terrestrially derived particles. Each composition of the SPM contributes different roles and is important to be identified, for instance,the exact contribution of seagrass detritus will be useful for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export through the detritus form in seagrass meadows. Here, the SPM of seagrass meadows is studied in Bintan Island and the Selayar Archipelago.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rigin of the SPM using a stable isotope signature.In order to fulfill this aim, the objectives are defined as:(1) to specify the stable isotope signature(δ13C and δ15N)of the SPM, and(2)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PM's prospectus sour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ource origin of the SPM includes a seagrass fraction(Enhalus acoroides and Thalassia hemprichii), terrestrial C4 plant, macroalgae, and terrestrial C3 plant. The SPM lies between the marine-and terrigenous-end members.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e SPM is more to be terrigenous-end and allochthonous.According to a Bayesian mixing model, the terrestrial C4 ha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of the SPM at all sites except Barugaia and Pasi Island in Selayar(i.e.,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of the SPM is from the detritus of E. acoroides).The second contribution has been contributed by either seagrass detritus(E. acoroides or Th. hemprichii) or terrestrial C3 plant.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terrigenous sources in the SPM of the seagrass mead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table isotope source ORIGIN seagrass ecosystemS
下载PDF
热带海草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的群落结构、功能与分子生态网络研究
4
作者 凌娟 梁童茵 +6 位作者 岳维忠 黄小芳 孙翠慈 张健 张煜航 周卫国 董俊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5,共12页
真菌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海草健康和生态系统碳氮等营养元素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海草床生态系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文章以热带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Illumi... 真菌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海草健康和生态系统碳氮等营养元素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海草床生态系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文章以热带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两个研究区域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并利用FUNGuild数据库对真菌营养类型进行预测和功能注释。研究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24.30%~76.20%)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4.98%~52.24%)为两个研究区域的共同优势种群,但是子囊菌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在两个研究区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区域内共有的海草沉积物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量占比为5.15%,其相对丰度为31.19%。两个研究区域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中的香农指数(Shannon)和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以及β多样性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UNGuild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大部分真菌的营养类型尚未确定(72.11%~91.92%),其中能够确定的主要营养类型为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和病理营养型(pathotroph),3种营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41个生态功能群。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构建的两个研究区域海草泰来草沉积物真菌分子生态网络结果显示,海南岛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其平均聚类系数更高、平均连通度更高、密度更高,该真菌群落可能对外界环境变化更为敏感,而西沙群岛海草沉积物真菌群落的模块化程度更高,其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分子生态网络中的关键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生态系统 真菌群落 FUNGuild 营养类型 分子生态网络
下载PDF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以广东和广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迪 黄华梅 +2 位作者 高晴 陈绵润 杨熙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481.39 hm^(2)(红树林11928.87 hm^(2),盐沼1258.00 hm^(2),海草床1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751.30 hm^(2)(红树林10171.70 hm^(2),盐沼1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广东红树林、海草床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大于广西,盐沼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小于广西。广东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38.16%的盐沼受到保护,85.41%的海草床被纳入保护范围,62.13%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范围。广西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52.99%的海草床受到保护,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受保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9.58%和61.44%。研究指出榕木江湾到茅尾海沿岸、铁山港、雷州湾、柘林湾等区域可作为海洋生态红线外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红线 红树林 海草床 盐沼
下载PDF
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赋存特征及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帅玲 樊瑾珞 +6 位作者 任国梁 邓惠 赵媛媛 李佳桐 赵维斌 冯丹 葛成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6,共15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海草床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蓝碳”生态系统,正受着微塑料污染的潜在威胁。本文梳理了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与定性定量...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海草床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蓝碳”生态系统,正受着微塑料污染的潜在威胁。本文梳理了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与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系统总结了海草床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归纳了其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毒理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海草床生态系统 毒理效应 检测分析 赋存特征
下载PDF
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1
7
作者 韩秋影 黄小平 +1 位作者 施平 张景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为6.29×105元/a·hm2,其中间接利用价值最大,为4.47×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70.97%;其次为非利用价值,为1.54×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24.52%;最少的是直接利用价值为2.84×104元/a·hm2,仅占总经济价值的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广西合浦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广西合浦海草床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韩秋影 黄小平 +1 位作者 施平 张景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4-548,共5页
近年来,中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例,采用1980—2005年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海草床的食物生产、调节大气、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科学研究功能作... 近年来,中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例,采用1980—2005年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海草床的食物生产、调节大气、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科学研究功能作为指标体系,对人类活动造成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从1980—2005年,合浦海草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价值损失为34657.95万元,损失率为71.97%。直接利用价值增加了4452.88万元,而间接利用价值损失为39110.83万元,损失率高达81.82%。说明人类对合浦海草床的开发利用强度增大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海草床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广西合浦
下载PDF
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锁民 崔彦农 +1 位作者 刘金祥 夏曾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9-159,共11页
海草是分布于全球各地浅海中的重要沉水被子植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海草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海草场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具生产力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且强大的吸收和固碳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海草场具... 海草是分布于全球各地浅海中的重要沉水被子植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海草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海草场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具生产力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且强大的吸收和固碳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海草场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被广泛视为是理想的"生态哨兵"来衡量近海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如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活动的双重干扰,全球海草种的数量和海草场的覆盖面积正在急剧减少,海草生存状况面临严峻的考验,约14%的海草种处于灭绝的边缘,1/3的海草场彻底消失。目前,海草监测工程和以生境恢复与人工移植为主的海草保护恢复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对今后全球范围内海草保护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该工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取得更多技术理论上的突破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实现挽救濒危海草种及缓解海草场生态系统破坏现状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全球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海草和海草场对全球生物圈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严峻生存压力,以期提高公众对海草的认识,并唤起人们保护海草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海草场生态系统 碳库 生态哨兵 保护和恢复
下载PDF
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秋影 黄小平 +1 位作者 施平 张景平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8年第1期87-96,共10页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为6.29×105元/a·ha,其中间接利用价值最大,为4.47×105元/a·ha,占总经济价值的70.97%;其次为非利用价值,为1.54×105元/a·ha,占总经济价值的24.52%;最少的是直接利用价值为2.84×104元/a·ha,仅占总经济价值的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广西 合浦
下载PDF
海草场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潘金华 江鑫 +4 位作者 赛珊 周文江 吴家奇 李晓捷 杨官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223-6232,共10页
海草场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场出现了急剧衰退,由此也促进了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海草场人工修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海草场生境流失的现状,中国也开始... 海草场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场出现了急剧衰退,由此也促进了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海草场人工修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海草场生境流失的现状,中国也开始开展海草场修复工作。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1)海草的种类、分布,海草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与陆地系统相比,全球海草物种多样性较低,了解海草的分布特征有助于通过了解海草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压力,以揭示海草适应环境的能力;海草场提供重要而广泛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在维护近岸生态系统健康和满足人类需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海草场的衰退及其原因:认识并缓解人类压力对海草场的危害是促进海草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3)国内外海草场修复现状:以此阐明海草场修复原理,为海草场修复提供科学的方法;(4)总结与讨论:基于科学研究背景,为中国海草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出建议。海草场的修复和保护应当相辅相成,并与我国海岸长远规划相结合,以此推动我国海草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场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衰退 修复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丽荣 于红兵 +1 位作者 李翠田 孙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非常必要.回顾了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这3种典型且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者可通用的且更为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和措施,未来能将三者的修复进行综合考虑,以为其他类似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红树林 珊瑚礁 海草床
下载PDF
海草第一大国——澳大利亚的海草资源现状、恢复、监测与 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广龙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海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它拥有全球最大的海草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31.1%),以及最丰富的海草种类(38种,占全球已知种类的52.8%)。澳大利亚海草支持了全球碳储量最大的滨海碳库,以及全球最大的儒艮种群(占全球儒艮总数的3...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海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它拥有全球最大的海草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31.1%),以及最丰富的海草种类(38种,占全球已知种类的52.8%)。澳大利亚海草支持了全球碳储量最大的滨海碳库,以及全球最大的儒艮种群(占全球儒艮总数的3/4)。澳大利亚的海草监测、恢复与研究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海草资源第一大国和海草研究强国,是海草保护和研究事业的典范。本研究对澳大利亚海草的资源现状、恢复、监测与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国海草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海草场 海草保护 滨海湿地 蓝碳生态系统 滨海生态系统
下载PDF
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钟解 陈石泉 +3 位作者 蔡泽富 张光星 王道儒 李向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通过分析2004—2009年海南岛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生物等5类18项评价指标的调查数据,并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 087—2005)的评价标准,对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 通过分析2004—2009年海南岛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生物等5类18项评价指标的调查数据,并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 087—2005)的评价标准,对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村港水质、沉积环境、生物残毒和栖息地等4个评价指标的健康状况为健康,健康指数分别为11.4、9.0、7.1、13.0,水环境健康指数临近亚健康临界值;生物评价指标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健康指数为30.0;综合以上5类指标评价,新村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健康指数为70.5。海水养殖、污水排放、海洋工程、渔业活动等是导致海草床退化、底栖生物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港 海草床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下载PDF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与投融资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明卉 李昌达 +6 位作者 杨华蕾 陈雪初 冯翠翠 龚语嫣 吾娟佳 唐剑武 叶观琼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01,共8页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长期可持续的碳汇功能,因而,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具有...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长期可持续的碳汇功能,因而,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增汇途径之一。本文探究了中国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典型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及其经济价值,并对浙江省霓屿红树林湿地和上海市鹦鹉洲盐沼湿地两个海岸带滨海湿地恢复区的碳汇能力开展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海岸带生态修复扩增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面向碳中和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及蓝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 红树林 盐沼 海草床 蓝碳价格评估 投融资
原文传递
一株珊瑚礁-海草床复合生态系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6
作者 凌娟 董俊德 +3 位作者 张燕英 蔡创华 王友绍 张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2-968,共7页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部分珊瑚礁退化后逐渐演替为以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优势种的海草床群落,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泰来藻植株的根际,分离得到一株固氮菌,编号为G33-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及固氮基因nifH的序...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部分珊瑚礁退化后逐渐演替为以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优势种的海草床群落,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泰来藻植株的根际,分离得到一株固氮菌,编号为G33-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及固氮基因nifH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以周生鞭毛运动,呈直杆状,菌落圆形,半透明乳白色,比较湿润,有光泽,直径约1mm,低凸,光滑,边缘比较整齐。最适培养条件为:氯化钠浓度25‰,生长温度为37°C,起始pH值为8。与成团泛菌标准菌株(ATCC27155TM)相比较,在碳源利用、精氨酸双水解、苯丙氨酸脱胺酶、鸟氨酸脱胺酶、以及生长温度和盐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16SrDNA为基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成团泛菌属Pantoeaag-glomeransWAB1870进化距离最近,相似性大于99%。此外,利用乙炔还原法对固氮活性进行测定,其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达299.16nmolC2H2/(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海草生态系统 固氮菌 16S RDNA 即归
原文传递
一株海草沉积物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煜航 Manzoor Ahmad +3 位作者 董俊德 杨清松 周卫国 凌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1853,共13页
【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尤其是沿海环境中广泛分布。海草床生态系统作为沿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微生物修... 【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尤其是沿海环境中广泛分布。海草床生态系统作为沿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微生物修复是修复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重要途径,具有经济简便、环境友好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目的】从深圳市大亚湾的海草床沉积物中筛选获得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并分析其降解特性,从而探究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可行性。【方法】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从海草床沉积物样品中筛选菌株,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特定引物扩增多环芳烃降解的功能基因——双加氧酶(nidA)基因,最后通过培养实验分析该菌株对菲的降解特性。【结果】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菲的菌株SCSIO 43702,经鉴定为玫瑰杆菌属(Roseovarius)的潜在新菌,并成功扩增得到双加氧酶相似(nidA like)基因;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玫瑰杆菌SCSIO 43702在10 d内对100 mg/L菲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6%,而且其对菲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值7.5和8.0、盐度3%。【结论】玫瑰杆菌SCSIO 43702凭借其良好的菲降解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进一步被开发为微生物菌剂以用于多环芳烃污染修复的巨大潜力,为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利用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海草床生态系统 多环芳烃降解菌 双加氧酶(nidA)基因
原文传递
海南三亚后海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元超 杨毅 +1 位作者 郑新庆 陈石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5-1112,共8页
分别采用鹞式调查法和断面监测法调查了海南三亚后海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病害和补充量等指标,利用健康指数(CI)评估了后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影响该区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后海海域... 分别采用鹞式调查法和断面监测法调查了海南三亚后海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病害和补充量等指标,利用健康指数(CI)评估了后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影响该区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后海海域造礁石珊瑚54种,覆盖率达到50%以上,珊瑚病害及死亡率低,珊瑚补充量高达4.5个·m^-2,CI值介于1.87-2.27,表明后海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非常健康。分析认为:后海海域浅水区域存在的海草床和大型藻类,以及珊瑚礁区高密度的植食性动物和夏季上升流的存在是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海草和海藻将陆源污染物过滤吸收,确保进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水质良好;数量众多的植食性动物(如魔鬼海胆Diadema setosum等)调控了大型藻类和珊瑚之间的竞争关系,保证大型海藻不会威胁到珊瑚的健康生长;而后海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出现使得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高温的影响,不会产生热白化现象。这样,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保证了后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后海 珊瑚 海草 大型藻类 植食性动物 上升流
原文传递
热带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马来西亚诗巫-丁宜群岛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丽可 胡文佳 +8 位作者 陈彬 罗嘉豪 黄莲心 李醴杰 邱书婷 顾海峰 郑新庆 梁姗姗 杜建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79-2488,共10页
选择马来西亚诗巫-丁宜群岛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暴露-敏感-适应(ESA)模型构建了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空间分析技术评估海草床与珊瑚礁的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诗巫-丁宜群岛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系统... 选择马来西亚诗巫-丁宜群岛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暴露-敏感-适应(ESA)模型构建了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空间分析技术评估海草床与珊瑚礁的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诗巫-丁宜群岛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系统暴露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北部到南部逐渐增加的趋势,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整体上高于珊瑚礁生态系统,多数站位的生态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普遍高于珊瑚礁生态系统,暴露性和敏感性对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并非都是相对独立的。提高海水质量和实施海洋公园分区管理,对降低诗巫-丁宜群岛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加强对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通性 海草床 珊瑚礁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柔佛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